◆ 陳冲/桌上論兵 金融不缺席
◆ 楊志良/賴清德終於「不演了」!
◆ 盛治仁/當今政經氛圍 能再創產業奇蹟嗎
陳冲/桌上論兵 金融不缺席
2025-07-02 00:51 聯合報/陳冲(作者為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
也許是受地緣政治氣氛影響,上半年在四個月間,台北連續辦了兩場國際兵推,吸引不少國內外媒體注意,尤其是後者,據說來了九個退休上將,連同其他將領,一時席間有四十五顆將星雲集,自然也感染些許劍拔弩張、戰雲密布的緊張。
孫子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基於多算無害,現代乃有各式各樣的兵棋推演。兩千五百年來,說到「紙上談兵」,似乎一直是負面的說法,待罪者當然是空有理論不知權變的趙括(見史記廉頗列傳);而近百年來,TTX(桌上演習)則用以推估戰局的發展,透過腦力激盪,調整兵力資材的部署,模擬戰爭想像情境,以因應戰情可能的變化。戰國時代,墨子智鬥公輸盤,「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雙方各出奇招,大戰九回合,實可謂古代兵推最佳註腳。
台北兵推,不論是採 TTX、CPX,還是 JTLS,參與者當然都竭心盡力。依各方消息,退休將領,在推演過程,或在會外訪談,都只談純軍事的交鋒,這當然不能說錯,避談外行的領域,原無不當。尤其是美方曾任太平洋司令的 Blair,與媒體應對,相當得體,恰中要害。問題是主辦單位初始即對外表示,聚焦純粹軍事行動,因此在動次、想定、分組方面,似乎就不夠多元化,如果在數位時代,兵棋推演不能涵蓋金融、能源、糧食、科技等層面,沒有考慮資通電軍的運用或 cyberattack,很難謂為完整的戰情模擬。
今年三月,在另一場兵棋推演中,本人有幸受邀在某動次中擔任金融的 Scenario review,當時重申現代戰爭不會只有一種型態,因而在模擬推演時,建議需先盤點各種方案,殷鑑不遠,以俄烏戰爭為例,如對 SWIFT 的金融相關制裁、黑海穀物協議、俄羅斯天然氣輸歐等非軍事因素,全部視而不見,在真實戰爭中,就是一場鬧劇。當時建議與會賢達在推演時,也應至少考慮(在金融面),例如 SWIFT 下各種交易不同貨幣比率的變化、CIPS 系統參加銀行的份量與權重、人民銀行與主要貿易國 SWAP 的額度、金磚國家支付系統建置的進度等。
以往的貨幣戰爭,在作家筆下,常繪聲繪影,有時失之誇張。二次戰後,美元漸次主導金融霸權,但仍受金本位牽制,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尼克森總統「暫停」黃金窗口(Nixon shock),從此美元特權依舊,卻不負兌換黃金之責,當年美國財長 Our currency, your problem 的名言,不脛而走,「有為者亦若是」,其他國家並非不做此想,但在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廣場協議日圓的慘痛教訓後,各國貨幣均不敢有高調的妄動。除美元自民國九十八年(二○○九)起一直以人民幣為假想敵外,歐元至今並未放棄主導貨幣的想法,今年六月下旬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在演講中及其後在 FT 專文內,均提及美元主導地位呈不確定性,正是「全球歐元」的時刻!看來貨幣戰爭正劍拔弩張。
至於中美在貨幣戰的角力,已是眾所皆知,CBDC(數位法幣)爭先賽中,北京人行鴨子划水,已奪先聲。川普則高明拆招,宣布放棄 CBDC,搶攻穩定幣,名義上在支付領域可有跨境高效的工具,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 又正是中國的軟肋,更可一舉緩解美元(匯率)美債(屆期接手)兩大難題。不想五月下旬香港通過穩定幣條例,劍指境外人民幣(本人在三月卅一本基金專文中即有預告),六月二日我在金融科技論壇主題演講時點出,透過代理人(香港),一場數位時代的貨幣戰業已開打,而且是實體打到虛擬,境內打到境外,精彩自然可期。
如此有趣的金融貨幣戰,兵推能視若無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