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ETF風潮下 快強化金融知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ETF風潮下 快強化金融知識
◆  聯合報黑白集/魏德聖不是台積電害的
◆  聯合報社論/柯建銘是鼓動喧鬧民主的歷史罪人






經濟日報社論/ETF風潮下 快強化金融知識


2024-05-2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買氣強強滾的高股息 ETF 搭配報章雜誌與網紅的高度關注,許多年輕人也開始積極參與 ETF 投資。根據投信投顧公會與中山大學財管系蔡維哲與蕭育仁教授團隊剛完成民眾投資意向調查,20至29歲的年輕族群中,有高達62%的人選擇投資 ETF,這一比率甚至超過了股票投資。ETF 雖然深受年輕世代以及投資經驗較少的族群歡迎,但在這背後也帶來了許多隱憂。

首先,目前市場上許多熱銷的 ETF 都是股票型,投資人必須承擔股市波動的風險。隨著台股近期衝上2萬點的歷史新高,火熱的行情總是容易讓大家低估資本市場的風險本質。特別是近期一些每月配發高股息的 ETF,更容易讓投資人誤以為高股息 ETF 獲利穩健,而忽略了即使是價值型股票,一定程度的價格波動風險仍必然存在。

其次,「配息型股票 ETF 不能等同固定收益商品,更與定存類的儲蓄型商品在風險本質上截然不同,兩者絕對不應該被投資人視為替代性的投資工具。再者,買入月月配的高股息 ETF,每個月股利所得可能面臨課稅、及補充保費,年輕朋友並不像高齡族群因應退休需要穩定現金流,這類投資反而不利長期的資本累積。因此,金融知識教育除了讓民眾了解不同商品的背後風險之外,也必須讓不同族群的民眾建立適合自己的理財投資策略

此外,調查亦發現許多年輕人低估了未來退休生活的開銷。超過六成的年輕人認為退休後每月生活費用不會超過3萬元,這種低估有可能影響他們的退休理財規劃。比較正面的消息是民眾普遍認知到要儘早開始進行退休規劃,有超過七成民眾認為應該在40歲前開始規劃額外的退休投資。因此,金融知識教育就應該思考如何協助民眾正確地評估退休生活所需開銷,並引導大家克服行為財務的偏誤,從小額理財開始建立穩健的長期投資觀念。

進一步來看,本次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受訪者願意參加勞退自選投資平台,顯示雖然政府尚未正式開放,但民眾的勞退自選觀念已然普及。主要支持參加的理由:有72%的人認為可以根據個人情況自主選擇投資項目,並有63%的人相信這能在長期帶來更好的績效。然而,也有64%的民眾因擔心損失而猶豫不前。針對這一點,我們也建議未來新任勞動部長何佩珊考慮在自選機制中引入低收益保證的選項,以減少勞工團體的可能反對聲浪。

此外,此次調查顯示民眾投資傳統共同基金的比重已經低於ETF,只剩下50歲以上的民眾仍保有比 ETF 高的基金投資比重,這無疑對當前投信業形成了新的挑戰,這也就是投信業者高度期盼開放主動式 ETF的原因之一。國外的主動式 ETF 市場近年來亦是蓬勃發展,自民國一O七年(2018年)起主動式 ETF 每年保持30%以上的成長率。不過,全透明式主動式 ETF需每日公布持股明細,透明的持股變化也容易引發炒作疑慮,這些也都需要讓民眾對於各種ETF商品本質有更深入了解。

最後,在熱門的 ESG 投資議題,雖然大約60%的民眾表達對 ESG 的了解,但當涉及實際投資時,近半數的投資者仍主要著眼於投資績效。這種情況凸顯出人們對 ESG 的理解與其實際投入之間仍存在明顯的落差。在台灣,超過三分之二的財富集中在50歲以上中老年人手中,這一族群的消費力不容忽視。根據聯合信用卡中心的報告,中老年人在信用卡消費和單筆交易金額上均居高不下。因此,金融業界自然地優先傾向滿足這一族群的理財需求。然而,根據此次公會的投資態度調查,特別是針對年輕世代金融知識,仍顯示出迫切需要改進與強化的地方。這後續仍需要集合產官學界眾人的智慧,與跨單位之間的資源合作,更加積極地推廣與創造適合年輕朋友的理財環境。














聯合報黑白集/魏德聖不是台積電害的


2024-05-25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導演魏德聖日前發表的言論掀起反彈聲浪。 圖/米倉影業提供


導演魏德聖受訪談到台灣電影為何「比較不紅」,說台灣在經濟起飛時選擇了「科技」,韓國則選擇了「娛樂」,所以娛樂包裝的韓流能行銷全球。他說,我們選擇了台積電,但「台積電跟我有什麼關係」,這是他最無力感的地方。引發爭議後,魏德聖道歉,說要請台積電員工免費看電影。

魏德聖的說法,其實不是「失言」,而是認知有問題。其一,經濟起飛年代,韓國和台灣一樣全力發展工業,包括造船、鋼鐵、電子、汽車等;它開始扶植娛樂文化輸出,是上世紀末金大中時代的事。其二,魏德聖談到「選擇」,彷彿文化和科技是「相互排斥」的,有他就無我;事實上,在成熟健全的國家,兩者是並行不悖的。

所以,魏德聖沒有紅到全世界,並不是台積電害的。台灣國際知名的導演李安、侯孝賢,都是自己長年磨劍磨出來的,不是靠補貼,也從未埋怨政府只顧發展科技,也絕不會說出「台積電跟我沒關係」之語。個人的修為和格局,由此高下立判

台積電能傲視全球,是可喜的事,為什麼要埋怨它剝奪了自己的機會或成功呢?再說,韓流的盛行,除了投注大量資金,更重要的是深入文化本質和人類價值反觀魏德聖的作品,過度講究本土氣味,卻少了人文底蘊

別再怪台積電了,它真的跟你沒關係!














聯合報社論/柯建銘是鼓動喧鬧民主歷史罪人


2024-05-25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朝野立委都甲級動員繼續審查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在總召柯建銘(中)帶領下進入議場。聯合報記者潘俊宏/攝影


為了國會改革法案修正之爭,朝野在賴清德就職前夕爆發肢體衝突,六名立委送醫,使立法院再度「揚名國際」。路透社形容,台灣是「喧鬧的民主國家」。多數外媒評論賴清德面對的挑戰時,皆點明除了北京對他不信任外,「少數國會」會使他「和反對派打交道與和中國往來一樣困難」。長期在立法院操盤鼓動喧鬧及推擠爭奪的禍首,正是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

賴清德就職演說中稱,三黨不過半是「全民選擇的新模式」,強調立院議事運作應遵守「程序正義」;還刻意要求「多數尊重少數」,再說「少數服從多數」。但他就任前宴請綠委,一句五二○後要「反守為攻」,如同為國會衝突下了軍令狀。立法院長韓國瑜召集朝野協商,希望以和為貴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卻冷回,將發生史上最嚴重衝突

立法院近卅年衝突史,柯建銘無役不與。強占主席台、攻擊主席,是立法院衝突的老戲碼。前院長王金平被潑水、被垃圾桶罩頭,想像得到的衝突場面全上演過。最誇張的,是用機車鎖卡住議場門,囚禁王金平六、七小時進不了議場,柯總召當年都「功在黨國」。因此,護住主席台,讓主席能依議事程序推進議程,是朝野攻防最基本的戰術

這次,藍白立委要力守主席台,堵住議場門,甚至改採舉手表決,主要就是要防柯建銘使出老招。但柯建銘依舊號令「衝組」攻門,台南立委郭國文等人身先士卒,都在向賴清德表忠、向鄉親表功,哪有什麼程序正義的思考?

再看,藍白聯手推動國會改革,何嘗不是對蔡政府民主獨裁八年立法權萎縮的反撲?馬英九執政時,多少提名人選在立院受挫;但蔡英文一當家,無論法案、人事、預算,立法院皆照單全收。如此,柯建銘竟還能說立院是中國人大會場、香港立法局,根本睜眼說瞎話。事實上,讓立法院變成立法局的正是柯建銘;他卻有臉在賴總統一登基就頭綁白布,詛咒「民主已死」

藍白提出的國會改革法案,無論總統國情報告或國會調查權、聽證權,都是民進黨在野時提過的主張,也是蔡英文對太陽花青年的國會改革承諾。柯建銘自始全程參與,但蔡英文執政時,民進黨全不作為。可以說,背棄太陽花的就是柯建銘與民進黨,而非黃國昌。如今時空一轉,柯建銘卻說這些法案是「違憲擴權,摧毀民主」,他好意思嗎?只要協商,柯建銘就擺明議事杯葛,導致藍白立委都向韓國瑜抗議,怎能讓協商成為民進黨予取予求的工具?協商不成,柯建銘就怒批韓國瑜、傅崐萁和黃國昌是歷史罪人,他忘了自己才是閹割國會的禍首!

當年審查兩岸服貿協議時,國民黨有「半分忠」;審查一例一休案時,民進黨也有「一分瑩」。藍綠為了政治目標,皆曾用「喧鬧民主」手段取代正常議事。但民進黨在議場內擋不住時,就到場外動員群眾施壓,甚至裡應外合推促了太陽花運動。這些操弄,都禁不起民主程序檢驗。柯總召萬年黨鞭的經驗,還要再演這些摧毀立院功能的爛戲,自己半生國會到底在忙什麼?

最錯亂的是,國會改革法案分明是內政議程,柯建銘竟能口不擇言亂罵「賣台集團」、「台灣香港化」彷彿不扣紅帽、不貼標籤,民進黨就無法理性論政議事;那麼,賴清德聲稱「輸了表決,也要贏得論述」,豈非空話?民進黨團墮落到這般田地,連來台觀禮的美國前國務卿龐培歐都諷刺,「在立法院任職要學跆拳道」,這是賴總統要的民主台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