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詹文男/收集EMBA與注意力經濟

◆  詹文男/收集EMBA與注意力經濟
◆  徐遵慈/橫亙台灣印度經貿的三道關卡
◆  黃齊元/在AI革命中找到台灣定位







詹文男/收集EMBA與注意力經濟


2024-04-06 00:18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不斷更新/0403花蓮大地震 完整新聞速報

現代人熱衷學習,尤其是進修 EMBA。好友老張前些日子跟筆者說,有次餐敘遇到一位產業界人士,提起他進修的歷程,讓老張驚駭不已。該人士說他至今已經擁有六個 EMBA 學位,從南部大學一路念到中部,現正往北部大學的路上前進。我心想念一個學位,短則兩年,長則三至四年,若其能集滿十個 EMBA 學位,教育部或許可考慮頒贈給他一張終身學習的 EMBAs 證書。

所謂 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可譯為「高階企業管理碩士」。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首創的學程,至今已成為各大學為高階管理者普遍開設專業教育課程。一般來說,EMBA 課程的特點包括:專為產業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設計、強調實務與理論結合、國際視野及人脈的擴展,在學習時間的安排上也很彈性,通常在周末、晚間或集中式的密集課程。

所以有人開玩笑說,因為有些課程是晚上上課,所以 EMBA 的 E 指的是 Evening;也因為學費不便宜,或可稱為 Expensive MBA;而有些同學主要是來交朋友建立關係,因此需要娛樂酬酢,因此也可稱為 Entertainment MBA。

基本上會去念 EMBA 不外以下幾個動機,如對管理知識的渴望、對職涯更上一層樓的期待、創建更多的人脈網絡、追求個人的教育成就、擴展全球視野等等。但也由於現在 EMBA 可以選擇的學校太多,競爭激烈,各校也逐漸開始走差異化路線;有強調個案教學、有走時尚路線、有專注生技醫療、也有生活風格,更有 ESG 特色…不一而足,難怪有人需要攻讀六個,甚至更多的 EMBA,深怕哪項知識沒學到。

持平而言,攻讀六個或更多 EMBA,可能為個人帶來許多好處,例如個人成長、職業發展、知識擴展和網絡建立等方面,但也有需要提醒之處。 Thomas H. Davenport 教授曾經寫了一本《注意力經濟》(The Attention Economy),這本書闡述在當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注意力」成為了一種稀缺而寶貴的資源。書中指出,在數位時代,企業和品牌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吸引並保持消費者的注意力。

而從個人來說,注意力經濟對於個人在時間與資源分配上,也提供了深刻的啟示。在考慮是否攻讀更多的 EMBA 時,或者要將時間投入於其他課程、專業證照,甚至加入社團,如扶輪社、公協會等等,都應該考慮。

首先,確定優先順序。在決定學習什麼、和在哪裡學習之前,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個人成長需求。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投資於能夠最大化達成這些目標的課程和活動中。

其次,品質勝於數量。選擇那些能夠提供深入知識,並與你的專業、個人興趣密切,及擴展人脈相關的活動與課程。

再者,有效管理注意力,避免分散和過度負擔,並確保在學習和其他生活領域之間保持平衡。

最後,定期自我反思。評估攻讀多個 EMBA 或參加這麼多活動,對於個人和職業生涯的實際價值。思考這些學習或活動是否真正幫助你接近自己的目標,或者是否存在更有效的方式來達成這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