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經濟整合再定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272/web/ 

◆  聯合報社論/中共介選絕不容許,東廠介選可以嗎?
◆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阿公配美國人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經濟整合再定位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經濟整合再定位


2023-12-05 06:02  經濟日報/ 社論
大陸與台灣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若ECFA關稅優惠取消,台灣許多傳統產業面臨關稅增加的壓力,可能面臨經營困境,尤其是石化產業將面臨嚴重衝擊。記者劉學聖/攝影


隨著總統大選接近,台灣的國際參與成為關注重點。其中以是否重啟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為各政黨候選人爭辯的焦點。

我國在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開始投入區域經濟整合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但是受到政治因素干擾,迄今進展有限,而且近年來部分 FTA 隨著外交關係終止也畫下句點,台灣 FTA 版圖反而縮小。

然而全球 FTA 卻呈現大幅成長,對台灣產生排擠效果。FTA 對台灣產業雖非萬靈丹,但卻是助跑器,在 FTA 進展有限下,台灣出口產品中需負擔關稅的,與 FTA 網絡綿密不需負擔關稅的其他國家產品,居於不利競爭地位。特別是出口面臨較高關稅的項目,例如石化、機械、食品,以及紡織等傳統產業,所受衝擊更大,以致占我國總出口比重也節節下降。

今年台灣經濟受出口衰退拖累低迷不振,在出口全面下滑下,需負擔關稅的產品衰退更快,除了全球不景氣因素外,欠缺 FTA 加持也是主要原因

然而國內仍存有錯誤觀念,認為非零關稅產品的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不高,顯示即使在 FTA 競賽中落後,所受影響也有限。此種倒因為果謬誤,也影響到台灣競逐 FTA 的決心。

中國大陸阻撓我國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最大路障,但諷刺的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卻是目前對台灣效益最大的 FTA。中國大陸普遍認為 ECFA 是對台灣「讓利」,但民進黨政府仍然對中國大陸實施多項歧視性措施;所以大陸官方與民間主張終止 ECFA 的聲音愈來愈高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幾乎是國內共識。台灣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10月正式申請加入,尚未順利成立工作小組。在英國已經正式加入後,CPTPP 開始處理包括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六個新申請案,不過迄今兩岸隔空交火毫無交集。台灣認為中國大陸不但加入條件不及格,更蠻橫政治操作阻礙我國申入;而中國大陸則無視 CPTPP 規定,認為台灣沒有資格加入,CPTPP 已成為兩岸角力的戰場。

未來如何在 CPTPP 有所突破,政府不但要有與中國大陸正面對決決心,更要有完整策略。我方必須了解若與大陸經貿糾紛不息,加入 CPTPP 是難上加難;因為除了中國大陸會繼續杯葛台灣外,CPTPP 成員也很難接受將兩岸經貿紛爭帶入 CPTPP 中,可能會導致兩岸雙輸的結果。

所以如何解決兩岸目前經貿爭議,對於雙方均是一大考驗。台灣主張兩岸經貿爭議需透過WTO來解決,ECFA 也可在 WTO 架構下重新啟動後續談判。中國大陸則是直接跳過 WTO,由其國內法來處理。例如大陸在今年4月針對台灣對中國大陸2,455項產品進口禁令,展開貿易壁壘調查;之後官方並釋出將終止 ECFA 來反制的訊息。

在兩岸均申入 CPTPP,在 CPTPP 下開啟兩岸經貿新關係,應是雙方可以考慮的方向。台灣必須體認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如何才能進入 CPTPP,而中國大陸無法加入 CPTPP 情境不太可能發生。民進黨政府當然無法接受對岸進入 CPTPP,而台灣被擋於門外的情形。

基於此,台灣必須務實面對兩岸均加入 CPTPP 的情境。面對 CPTPP 的高標準,政府必須調整過去「對大陸持續設限,對其他國家大幅開放」的原則。兩岸重啟 ECFA 談判不但有其必要性,更應做為未來建構兩岸在 CPTPP 經貿關係的基礎。

中國大陸可能在明年台灣大選後,新政府上任前,即要求台灣對兩岸經貿問題表達立場。而在明年新政府上任後,也要立即面對在加拿大召開的 CPTPP 執委會,將討論是否成立台灣及中國大陸的工作小組;若叩關不成,則至少還要再等一年。如何建立邁入 CPTPP 時代兩岸新經貿關係,政府的準備實在是刻不容緩。











聯合報黑白集/美國阿公配美國人


2023-12-05 02:58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也被質疑有國籍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剛痛打陸配徐春鶯、民眾黨副總統參選人吳欣盈國籍問題,沒想到,自己的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也陷入國籍風暴。蕭美琴雖放棄美國籍近廿年,但她曾自陳過去「只有美國籍」,僅持有「華僑護照」。如果她是「回復國籍」,恐連參選資格都有問題。

蕭美琴對國籍問題說法多變。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被問到何以未放棄美籍,她說如果放棄,會成為「國際流民」。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她當選「僑選立委」後放棄美籍,取得國籍,還說「過了幾天沒身分的日子」。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受訪,則說她「從小只有美國籍,若放棄,就成了無國籍」。

這些說法,使蕭美琴的國籍問題變得曖昧。當年的各種說法,或許是她不願放棄美國籍藉口,也可能是不清楚法規,混淆了「國籍」與「戶籍」。但號稱專業外交官、未來可能副總統,還搞不清自己國籍,未免匪夷所思。

無獨有偶,賴清德的長子在美國生子,讓他一夕成了「美國人阿公」。這也令人想起,過去宋楚瑜、馬英九也都曾在大選中被綠營貼上「美國人阿公」標籤,質疑其忠誠。綠營又一支迴力鏢,砸在自身。

對手和家人國籍做文章,一向是民進黨的強項。誰料,這些攻擊一一回到「美德配」身上,只能說是作法自斃。美其名「美德配」,原來是「美國人阿公配美國人」!











聯合報社論/中共介選絕不容許,東廠介選可以嗎?


2023-12-05 01:24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身兼中廣董事長、總經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發函請業者說明如何維持公正、公平。趙少康今被問到此事,再次強調他已超越法律,董事長、總經理請假,相信中廣會詳實對NCC答覆,一切依法。記者陳正興/攝影


這次大選,「介選」成為受矚目現象。綠營頻頻指控「中共介選」,包括若干里長揪團到大陸旅遊接受招待;柯文哲在「藍白合」過程,也被美方詢問是否有中共介入。但另一種「介選」其實傷害更大,那就是公權力機關的行政或司法干預和騷擾。最近,北檢把馬英九、朱立倫、柯文哲和侯友宜列「搓圓仔湯」案被告,NCC發函約談趙少康,以及徐巧芯送麵線導致里長被調查局帶走,都是「東廠介選」的事例。

在藍白合協商期間,柯文哲自爆多人與他接觸,要用「兩億美元」買他當副手。如今雖藍白破局,柯文哲的饒舌卻也為兩黨人馬帶來麻煩。深綠陣營以此為由告發四人違反選罷法,檢調單位也樂得配合,將四人列為被告。司法單位介選,這一局要怎麼玩,也增添了無限想像。

此外,藍白綠三黨副總統參選人資格先後受到質疑。若其中任何一人的資格被取銷,將嚴重影響選舉結果,造成某方「不戰而勝」。趙少康因身兼中廣董事長和總經理,綠營攻擊他違反「廣電法」的「黨政軍條款」;NCC立馬發函中廣說明,並約談趙少康。分列綠、白不分區立委的沈伯洋和徐瑞希,因分別在華視與公視擔任諮委和董事,也遭 NCC 關切。

趙少康等三人看似均涉及政媒兩棲問題,實則對應的法令和情境皆截然不同。華視和公視是公共媒體,經費來自民脂民膏,因此「公視法」明定「董事、監察人不得參與政黨活動」。中廣則是純民營,「廣電法」僅要求黨務、政務和選任公職人員不得投資,並未禁止參選。從情境看,趙少康目前只是參選人,如果他當選成為公職人員,他當然必須辭職;但他目前力爭「參選權」,於法有據。沈伯洋名列不分區第二,將篤定當選,因此他唯有請辭一途。相形之下,當選機率極低卻仍請辭的徐瑞希,或只是希望降低爭議。

台灣媒體觀察基金會執行長滕西華說,「趙少康不辭屬於道德層次,沒有明確違法」。民間機構都清楚兩者法律紅線有別,NCC 卻裝糊塗,一視同仁去函要求說明,卻留下政治操作空間。當年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自比「東廠」要暗算侯友宜,並稱「間接影射殺傷力最強」;如今看來,東廠又在蠢蠢欲動。且看,NCC 處理三立入股中嘉案備極消極,坐視親綠三立人馬、親綠政論節目進駐華視而不管,如今卻在候選人資格上大動干戈,這算哪門子「獨立機關」?

至於吳欣盈和蕭美琴,則分別因是否擁有美國籍或是「回復國籍」成為焦點。法律既有明白規定,兩人只要出示相關文件,即可止血止謗。但吳欣盈卻選擇強勢反嗆提問者,就算事實很快即可分曉,卻可能影響支持者熱度。至於蕭美琴的問題,爭議來自她昔日自陳,恐怕也只有她攤開過往紀錄才能澄清真相。

所謂「東廠」,除了中選會、NCC、促轉會惡行昭彰,司法檢警調系統也曾多次「介選」。例如,調查局日前接獲情資,指有里長涉送壽麵及垃圾袋違反選罷法,竟在清晨六點帶走多名里長,且不排除約談國民黨立委參選人徐巧芯。徐巧芯反譏,檢調把四元的垃圾袋和廿元壽麵說成百元,要不要先學Google?

動輒配合掌權者「查水表」,帶著政治濾鏡辦案,認定標準「初一十五不一樣」,這都是公權力機關行政不中立受到的質疑,也是民進黨完全執政下的鮮活實境演出。中共介選絕不容許,但東廠亂伸魔爪介選,民眾難道該吞下去?人們必須用手中選票,把這些東廠爪牙打回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