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醫療科技發展潛力無窮(初八)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亂憲政,陳建仁要堅韌也難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需要「增產內閣」
◆  經濟日報社論/醫療科技發展潛力無窮






經濟日報社論/醫療科技發展潛力無窮


2023-01-29 00:42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結合既有科技實力,近年來有大幅度的進展。(美聯社)



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結合既有科技實力,近年來有大幅度的進展,未來還有很多新技術、新措施投入此一領域,對台灣生技醫療產業的發展將是新的里程碑。

位於北投的陽明大學,與座落在新竹的交通大學,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2月正式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開啟了國內醫學與電子、半導體的合作先河。

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在朝野共同的努力下,成立了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推動結合產學研,共同推動生技產業發展。立法院並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三讀通過生技產業發展條例給予生技產業研發投資抵減等特殊租稅優惠

每年12月初舉辦的台灣醫療科技展,更是盛況空前,大有當年資訊月的氣勢。

民國一O九年(2020年),新冠病毒來襲,民眾開始了解做快篩及注射疫苗重要性,人們逐漸能夠分辨滅活疫苗次蛋白疫苗mRNA疫苗差異

基因體學是近年來最夯的醫學科技,大致分為基因定序基因檢測與基因編輯基因定序是將人體細胞26對染色體DNA遺傳物質排列順序計算出來,協助我們深入了解遺傳特性。由於這個排序工程計算動輒上兆,需要利用高速運算電腦加以輔助完成。

基因檢測是利用已知的基因功能,經過唾液或毛髮比對,了解受測人是否具有某類遺傳基因,可用於事先了解罹患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可做為親子鑑定用途。國際巨星安潔莉娜裘莉便是經過基因檢測,得知自己擁有家族乳癌基因遺傳,決定切除雙乳,防範於未然。

基因編輯是將具有缺陷的基因片段切除,剪接上具有正常作用的基因。美國與奧地利的兩位女性科學家以這方面研究獲得民國一O九年(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未來基因編輯尚可運用於改變遺傳的廣大用途之上,但同時帶來法律與醫學倫理的棘手問題,亟待規範。

幹細胞療法是另一項醫學界最夯的領域。中國大陸一度謠傳:江澤民去世前十年,就是靠解放軍301總醫院的專家,以幹細胞技術維繫其生命。所謂幹細胞,就是人類於胚胎最初分化的細胞,它具有發展成各類不同細胞,與器官修補功能。使用幹細胞療法,可以使人體臟器再生治療癌症血友病等多項功能。

晚近流行的臍帶血,便是將新生兒臍帶中的幹細胞取出,儲存於低溫環境,以備於未來做為幹細胞治療。

癌症數十年來高居國人死亡原因之首位,可以說是人類最大的敵人。

隨著醫學進步,科學家發現:使用正子檢測可以早期發現癌症,而質子光子治療更可以有效治療癌症,這三項技術在全世界正如火如荼發展。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所捐助的台大癌症醫學中心即是針對這三項技術進行研發。我們深切期望未來透過這些技術,可以救助更多台灣癌症病友。

在醫療器材方面,從簡單的血壓、血糖測量器,到使用特殊材料的人工膝關節、以3D技術及鈦合金製作植牙,都是台灣短期可以發展的方向。當然更複雜的電腦斷層掃描磁振造影葉克膜,到機密的達文西手術機台,則是中長期努力的研發目標。

在疫情發生之前,居家或遠距醫療並不具備法律效力,僅能做為參考之用,未來有可能如同在家上班,逐漸被醫學界所接受,造福偏鄉弱勢團體與獨居老人

隨著科技與醫病雙方的認知進步,未來的醫學概念也將由有效治療,逐漸走向預防醫學

要言之,未來的醫學將大量地採用人工智慧影像辨識大數據分析、以區塊鏈技術病歷保護微粒子檢驗與治療技術特殊材料3D打印技術,開啟醫學科技的先河。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人類平均壽命達到120歲將不再是夢。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需要「增產內閣


2023-01-29 03:45  聯合報/ 黑白集
蔣萬安三寶27日誕生。圖/取自蔣萬安臉書


春節期間,政壇除了內閣搬風消息,最特殊的莫過台北市長蔣萬安喜迎三寶;畢竟,願生小孩的越來越少,能生三寶的已算珍稀,直轄市長「增產報國」更屬瀕絕。少子女化是嚴峻國安議題,但這波內閣改組卻看不出絲毫有助「增產」跡象,殊為可惜。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曾說,除非日本的出生率超越死亡率否則日本終將消失。殊不知台灣從民國一O九年(二○二○年)起也已「生不如死」,未來人口減少速度更將加快。

從人口變動趨勢看,陳水扁總統任內出生人數連年下滑;馬英九總統任內雖因逢虎年驟降,但隔年即回穩,更拜龍年之賜再次突破廿萬;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出生人數又連年下滑,去年甚至只有十三萬八千新生兒。難道逆轉少子女化,只能盼龍年?

先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投入國民黨總統初選時提出「○到6歲國家養」,蔡政府跟推「○-6歲國家一起養讓年輕人敢婚願生樂養」。生育津貼、育嬰假、公共托育…育兒補助越來越多,新生兒卻不增反減,顯然有著比「養不起」更困擾人心的原因。

蔡總統任命陳建仁籌組「溫暖堅韌」內閣,期許陳建仁的溫暖能療癒疫後社會、照顧人民生活。但蔡英文和蘇貞昌把大半個酷吏風格內閣原封塞給陳建仁,既不能打造溫暖的「增產內閣」,也無法讓台灣更堅韌。












聯合報社論/內閣改組亂憲政,陳建仁要堅韌也難


2023-01-29 03:56  聯合報/ 社論
前副總統陳建仁(右)與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左)接任正副閣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宣布由前副總統陳建仁接任閣揆,並以「溫暖堅韌定位新內閣。內閣改組擾攘月餘,於焉底定。兔年新春,政治開局,人民終於不必再看荒誕經月的憲政鬧劇了;但在憲政混亂下出場的新閣揆,將如何擔綱振新猷?

細看新內閣已公布名單,除蔡英文口袋人選新系鄭文燦任副院長、正國會林右昌接內政部、英系管碧玲掌海委會、陳菊和賴清德推薦的史哲進駐文化部外,行政院秘書長、發言人、全部政務委員和大多數部會首長,都是蘇內閣成員留任、調整或副手升任。高度爭議的部會首長,如衛福部長薛瑞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外交部長吳釗燮、通傳會主委陳耀祥等,都可能留任。新內閣未上架已餿掉囂張跋扈酷吏內閣改個新標籤,就會變成溫暖堅韌內閣

問題是,陳建仁名為組閣,卻半點不由他。其實陳建仁的組閣權,不僅是憲法賦予的職權,也是憲政運作的基礎,更是責任政治的開始。但這次在民意壓力下啟動的內閣改組,卻是在蔡英文主導蘇貞昌干預派系分肥與制衡下進行的,他們眼裡哪有什麼憲法規範與憲政體制

整個內閣改組過程,只有荒唐二字!農曆年前,蘇貞昌再度請辭,並呼籲總統盡速指派新閣揆;然後,蘇內閣還沒總辭,就負氣進入閉關看守狀態,除夕因此上演「行政院長請辭待命總統另類代理院長」的憲政荒謬劇。蘇貞昌跋扈霸道的風格表露無遺,蔡英文「自兼院長」的無奈也令人吃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雙首長制則被兩人玩殘,蔡蘇還把宮鬥亂憲政的奇景搬到人民眼前上映。

事實上,憲法增修條文明定,行政院長辭職或出缺,在總統未任命行政院長前,由行政院副院長暫行代理。不管蘇貞昌是耍脾氣給臉色,或者是心灰灰意消沉,在憲政運作上,都不容行政院長挾權自重或擺爛。可是,蘇貞昌不留不走也不做事,蔡英文沒慰留沒准辭也沒新閣揆,蔡蘇較勁拚到最後還在共同製造憲政混亂。

蔡英文啟動的內閣調整作業,更嚴重踩踏憲法規範,製造的憲政災難則恐令新閣揆要堅韌也難。憲法及增修條文規定,行政院長由總統任命,副院長與部會首長則由行政院長提請總統任命。但蔡英文直接調整內閣,甚至就新內閣人事和蘇貞昌深入商量、盤點閣員去留。這置陳建仁的閣揆尊嚴於何地?滿朝新舊閣員不是蔡英文欽點,就是蘇貞昌護航,氣焰比陳建仁還高,陳建仁如何指揮?而陳內閣成敗,該是蔡英文、蘇貞昌或陳建仁的責任?

諷刺的是,陳建仁也有模有樣約詢新舊閣員,但面對蔡英文完成布局、蘇貞昌深入盤點的新舊閣員,還有什麼徵詢餘地?鄭文燦被問到新職時,就明白說「蔡總統會在未來人事布局做最好安排」,眼裡嘴裡都沒有陳建仁。四年前蔡英文任命蘇貞昌組閣時言明,人由蘇找、由蘇指揮、由蘇負責,事情也由蘇決定;現在蔡英文卻拉著蘇貞昌侵奪陳建仁的組閣權,把憲法規範和體制晾在一旁。未來的陳揆,注定只能在這樣離奇的權力格局下聽命行事。

內閣改組,從總統到新舊閣揆,都在踐踏憲法規範與體制,加劇總統有權無責閣揆有責無權憲政亂象。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即將起跑,民進黨新主席賴清德已經就位;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權力關係恐須重新界定,賴清德與陳建仁的黨政關係更須釐清。不過,蔡英文不願權力跛腳不惜踩著憲法尊嚴紊亂憲政體制,捍衛她的最後威權,賴清德與陳建仁只能「歡喜做,甘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