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運用新科技發展農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0905/web/ 

◆  聯合報社論/剝奪四十萬人投票權的政府,什麼都敢做!
◆  聯合報黑白集/青埔寨的中國鵬與聖騎士
◆  經濟日報社論/運用新科技發展農業






經濟日報社論/運用新科技發展農業



2022-11-23 03: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11月15日,地球人口正式超越80億,距離上次突破70億大關僅僅11年。歐新社



11月15日,地球人口正式超越80億,距離上次突破70億大關僅僅11年。根據聯合國的估計,15年後地球人口可能達到90億。

人口快速增加,可用耕作面積卻在減少,因為都市擴大、交通運輸用地、居住用地、工業用地不斷增加,而氣候變遷又造成可耕作面積不斷減少,在雙重壓力之下,糧食不足將成為人類未來30年面對的嚴重問題之一。

解決糧食危機的方式,不能期待戰爭或傳染病造成的人口減少,解決之道是使用科技。比較為人熟知的農業科技,包括利用機器手臂採摘蘋果或奇異果,這裡面除了使用自動化的機器人技術外,人工智慧圖形辨識更是關鍵。

人們可以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或肥料,節省農民時間,也可利用無人機的辨識能力了解農田病蟲害面積,及尋找走失的牛羊。基因改造是另外一種減少病蟲害、增加產量、提高品質的方式。雖然基改作物是否為害人體仍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但它在解決糧食危機上的貢獻卻是不可忽視。

荷蘭利用垂直耕作,也就是植物工廠,將蔬果花卉養殖在溫室之內,以 LED 控制光線照射時間,控制給與水份之多寡,並利用自動倉儲技術,以堆疊方式養殖,不但增加產量避免病蟲害肆虐,更可以在淡季時提供市場所需蔬果,提高售價,造福農民。

荷蘭人最會造陸,荷蘭甚至使用海上漂浮農場增加耕作面積。位於荷蘭南部的偉斯特蘭曾經是世界上最大溫室農場美國芝加哥不遑多讓,高譚綠疏於民國一O六年(2017年)建造了7.5萬平方英尺的城市農場,但這個紀錄旋即於民國一O九年(2020年)被加拿大蒙特婁盧法農場打破。

新加坡是另外一個農業改革的案例。新加坡政府於民國一O八年(2019年)訂定了一個「3030」計畫,也就是在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時新加坡500萬人口30%的蛋白質供給要來自國內,而且只占用1%國土面積

以色列的國土面積50%是沙漠,平均年降雨量只有100公厘,極為缺水,為了發展農業與解決民生用水,以色列採用了兩項黑科技海水淡化農田滴灌技術。所謂農田滴灌技術,就是在農田中布滿感測器,了解農地的濕度,及時以滴灌方式供給農業用水。

台灣是一個地小人稠的國家,農耕地面積787萬公頃,占全台可用面積非常大的比率,農業用水更是高達70%。可是我們使用的農業科技卻是極為落後,仍然採用傳統品種改良及嫁接方式,連無人機都極為罕見。

工研院十年前曾動植物工廠產業聯盟,但是在經濟部與農委會誰是支助單位上爭論不休,最後無疾而終,令人扼腕。農委會另外成立的農業科技發展研究院,多年來研發成果似乎乏善可陳。

未來政府應大力引進國外成功案例,廣為推廣,並且仿效工業,積極引進科技,增加產量與提高農業水平;利用區塊鏈技術取代二維條碼,做為食品生產供銷履歷,就是一個最簡單的案例。

農委會應協調交通部,在一定的區域與高度下,允許農民使用無人機噴灑農藥及肥料,並做為農田監測之工具。台灣多風多雨多蟲害,政府更應該鼓勵農業與工業合作利用立體溫室栽種高附加價值之農作物,台達電近來致力於此一方向,就是一個最好的案例。

年邁、傳統的農民對於科技知識了解極為稀薄,農委會應協調教育部、經濟部、勞委會,增加農業科技培訓班,吸引具有科技概念的年經人,以創新方法,投入農業改革行列。台灣寸土寸金,當我們成功引用科技改造農業之後,農業用地之需求必可大量減少,這些空餘的土地解編後,便可用於其他更高價值之用途。

農業乃立國根本,面對即將到來的全球糧食危機,台灣應該未雨綢繆,利用科技提高農業對於社會之貢獻。此一重責,捨我其誰?











聯合報黑白集/青埔寨的中國鵬與聖騎士


2022-11-23 00: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本報資料照



民進黨桃園市長候選人鄭運鵬稱,股神巴菲特因看到台積電一奈米廠落腳桃園,立刻大買台積電股票,吹噓綠營執政為世界注入強心針。「中國鵬」愛吹牛蹭名人,隨即被揭發是「假消息」:巴菲特在九月前買股,綠營代台積電宣布一奈米廠是在十月底,鄭運鵬和他蹭魔獸時一樣時空錯亂,說謊不打草稿。

鄭運鵬為林智堅論文抄襲背書,也是滿嘴指鹿為馬。抄跑堅有小英力挺,中國鵬則有聖騎士以「神諭」護持。前副總統陳建仁稱,「天主說一定要幫助鄭運鵬」,他受教廷封為聖騎士,卻假藉神諭催票,引來非議。網民質疑:台灣是太平天國還是神棍治國

歷史上,聖騎士團保護朝聖者;在台灣,聖騎士卻袒護信口雌黃的人。陳建仁抬出天主輔選,在民主國家罕見;倒是大陸愛國教會宣稱「天主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兩者都是「聽黨話,跟黨走」。

共產極權下,神父沒有不說謊的自由;蔡政府號稱民主典範,執政黨選個桃園市長,不僅拿護國神山買空賣空,連天主都沒有不替騙子背書的自由。

蒙鄭文燦「德政」,桃園市政在「五星」包裝下弊案連連,並成為詐騙集團福地。黑道開發出「青埔寨」,還撒錢炒農地,壯大產業鏈。阿燦說鄭運鵬最能接棒,想必是相中他吹牛的本事,可以繼續把黑的說成白的。













聯合報社論/剝奪四十萬人投票權的政府,什麼都敢做!


2022-11-23 00: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防部針對今年「九合一選舉」投票日將不循往例啟動「選舉專案輪休機制」,而將保持「正常最大兵力在營輪值」。 記者洪哲政/攝影



國防部拍板,這次選舉投票日將不循往例啟動「選舉專案輪休機制」,而將保持「正常最大兵力在營輪值」。這是繼衛福部「確診者不准投票」後,又一剝奪人民行使投票權的政策。若再加上因疫情無法返台而被「除籍」喪失投票權的民眾,蔡政府今年剝奪人民投票權的行徑,已達到空前大膽的地步。

因疫情因素未返台遭除籍而失去投票權的旅外人士,估計約卅萬人。因確診而無法投票者,指揮中心估計在五萬至七萬人之間。至於因輪值機制取消而受到影響的軍人,粗估也有七、八萬人。三者加總保守估計人數將超過四十萬人

投票是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政治活動,也是公民參與政治最直接途徑。因此,人民投票權能獲多少保障,是檢驗國家民主程度的重要指標;若非萬不得已,絕不應阻礙人民行使投票權。而蔡政府任意剝奪四十萬人投票權,各部門卻是大剌剌地公然為之,毫無遲疑,粗暴到令人髮指。

這些損害投票權的政策,原非沒有解決之道。以旅外人士及僑民的投票權為例,輿論去年即呼籲蔡政府正視,無論是修法或透過行政命令、法律解釋解套,都有可行之路;然而,政府卻充耳不聞。至於確診者的投票權,徵諸日、韓等國作法,都能在不影響防疫下保障確診者的投票權;包括專家建議的「開設確診投票專區」或「穿隔離衣投票」等途徑,蔡政府卻鐵了心腸,寸步不讓

再看國軍投票問題:過去「選舉專案輪休機制」行之有年,讓國軍在戰備和保障投票權之間取得平衡。這次國防部倒退走,理由竟是「兩岸局勢緊張,中共可能藉機生事」,令人難以信服。試問,兩岸情勢已緊張到必須讓多數軍人犧牲投票權了嗎?或者,這只是蔡政府想要降低投票率的託詞。

這次參與剝奪人民投票權部會,包括內政部、國防部、衛福部和疫情指揮中心。若進一步看小三通及兩岸航班遲不恢復,陸委會和外交部也可能參與。這麼多部會同一步調,可想而知,幕後必定有府院黨的政治指導。最可議的是,中選會非但不積極維護人民投票權,對衛福部反對確診者投票卻附和合憲合法」,對旅外人士遭除籍只空泛呼籲「盡早將戶籍遷回」,一味為「剝奪投票權」背書。其官僚嘴臉,令人三嘆!

被除籍剝奪選舉權的旅外人士,以在大陸的台商、台胞、台幹居最大宗,他們傳統上被認定為「藍營支持者」。既有機會剝奪他們的投票權,蔡政府自然樂觀其成,不可能為其解套。至於軍人,被歸屬為「軍公教」一類,兩岸危機下軍人又首當其衝,蔡政府自不看好他們的選票走向。在綠營選情低迷下,降低軍人的投票率,與其說是為「戰備最大化」,不如說是使其「選票影響最小化」。其附帶效果,還能炒作兩岸緊張,讓民進黨獲益。

諷刺的是,這次選舉還附帶「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複決公投,估計公投若過,可以增加四十萬的年輕選民數。這個數字,剛好與蔡政府剝奪的現有選民數相同。蔡政府一邊宣示向下擴大公民權,一邊卻大肆剝奪人民既有投票權,這種充滿算計的政府,還會有幾分民主真心?

事實上,要解決旅外人士、軍人或確診者的投票,最簡便的辦法就是實施不在籍投票」,讓通訊投票法制化。問題是,這項進步主張,多年來卻卡死在民進黨手中。這樣一個滿腹私心盤算的政府,連人民投票權都敢剝奪,還有什麼做不出來的事?又有什麼資格要求人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