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金控併購訊息揭露應更嚴謹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184/web/ 

◆  聯合報社論/「誠實中」:陳時中為何突然喜歡黑數?
◆  聯合報黑白集/為扁脫罪或超前部署?
◆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強國別搞弱國諮商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強國別搞弱國諮商


2022-06-07 01:30  經濟日報/   社論
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與歐盟執委會貿易總署總署長Sabine Weyand日前共同主持「台歐盟經貿對話會議」。圖/取自經濟部



我國不久前剛完成和歐盟的貿易對話,接著和美國的「21世紀貿易倡議」也即將展開。這些促進我國貿易國際化的議程,當然是正面發展,但若仔細觀察對話內涵,就會對台灣的經貿前景感到憂心;因為,身為一個國際經貿大國,這些對話的主要議題都是由外國提出,我國似乎有機會和大國對話以及主談人升級,就感到十分滿意,甚至引為對內宣傳的工具,卻不看其內容是否真的有利於台灣經貿發展,這種心態令人憂心。

事實上,台灣經濟若以經濟學家慣用的「購買力平價」(PPP)衡量,無論是經濟規模或人均GDP,在全球都名列20左右,貿易值更為全球16名,絕對是經貿大國,任何要進行國際經貿的國家,都必須注意到這個事實;況且先進晶片居全球領先地位,更讓各國不敢小覷。台灣也是WTO成員,有權以世貿模式和其他成員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例如和新加坡和紐西蘭早已簽署。即使中國大陸以政治干預經貿,圍堵我國和其他成員簽署協議,但還是可以和無畏北京威脅的國家洽商,例如美、英、日、歐、印、澳等國,特別是在國際「抗中挺台」氛圍高漲的此刻。但是,我們卻看不到政府展現出該有的努力。

就以歐盟和台灣的貿易對話來看,媒體說雙方對話的「層級升高」,已提升為部長級對話;但重要洽談內容卻只有歐盟需要的半導體和供應鏈韌性,台灣需要的FTA,則完全未能觸及,我方似乎只要層級提高就心滿意足,內容是否符合我國需要或平等互惠,都無關緊要。

事實上,對於患了「FTA匱乏症」的台灣而言,和歐盟有無FTA事關重大,因為只要和歐盟簽訂FTA,等於同時和27個歐盟成員國都可進行自由貿易。而27國貿易政策統一,都由歐盟執委會代表諮商,談判的時間成本上享有「規模經濟」,又可帶來實質外交效果,政府應高度重視和歐盟的對話,讓FTA成為重要對話內容,但國人看到的卻只是滿意於層級提高,繼續享受先賢對「資訊科技協定」(ITA)努力的餘蔭,無視手上已有的科技領先優勢,對亟欲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歐盟握有對話籌碼。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也是一樣。目前選定了11項諮商議題,幾乎都屬當前自由貿易協定的內容,且多數對美方有利,卻少了FTA中最重要的「關稅撤除」,也看不到任何其他有利於我方的議題。

例如,我方大可提出「營業秘密」議題,討論如何限制無理要求企業交出客戶名單等「干擾自由貿易」作法;也可提出「國家安全和出口對象」議題,討論如何規範無限制干擾外國企業用到某國零組件的成品的最終去向。對這些美方妨礙自由貿易的問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就必須維護廠商權利,積極向美方提出列入諮商;即使談不出理想結果,至少也是個諮商籌碼,可用來維護我國在其他議題的利益,不必樣樣仰人鼻息。而若礙於美方強大諮商實力就不敢提出,那明顯就是個「不對等倡議」,只能看美方臉色照劇本演出,不是個成功完美的貿易倡議。政府如果無法維護本國企業利益,沒有條件自稱為「重大進展」,更不能宣傳是台美關係「大突破」。

除了上述的歐盟和美國,還有脫離歐盟的英國、不受北京節制的印度、相對挺台的日本、早和中國鬧翻的澳洲,都是台灣可以積極突破的對象,但也都沒看到任何相關的努力。我國雖在外交上受北京打壓,但經貿上卻屬於世界強國,有自己的諮商籌碼,別再唯唯諾諾,應該挺起腰桿維護本國企業應有的權益。









聯合報黑白集/為扁脫罪或超前部署?


2022-06-07 01:28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三讀通過會計法第99條之一條文修正草案,也就是國務機要費除罪化,政壇掀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修法將國務機要費除罪化,一般人的觀察,此舉在「為扁脫罪」。年底選舉已近,又正值疫情嚴峻,民進黨竟仍大費周章強渡關山,這是否唯一動機,恐不盡然。

陳水扁是民進黨首度執政的頭號功臣,但扁家弊案爆發後,民進黨形象隨之跌落谷底。綠營人士雖不敢直接批扁,但普遍作法是與他保持距離。民進黨這回選擇「直球對決」,作風大不相同。

事實上,扁家所涉弊案,國務機要費只是其一;即便除罪,扁家亦無法從弊案完全脫身。更何況,陳水扁的保外就醫待遇暫時不會消失,其他案件也都已暫停審理;因此,國務機要費除罪與否,都不會讓扁再陷囹圄。因此,修法「幫扁解套」,未免多此一舉。

另有一說,民進黨解套的對象,是因國務機要費案遭限制出境的幕僚。此說,則更荒謬。此次修法,民進黨減分多、加分少,若只是為了對「總統幕僚」展現「有情有義」,無論怎麼看都不合情理。

民進黨應記憶猶新的是,扁家弊案始於國務機要費案;此次修法,法制上最大意義,是將「國務機要費」完全視同「首長特別費」;一旦除罪化,就是斬斷未來歷史重演的源頭。亦即,解套對象未必是扁家及其幕僚,還包括「現在和未來的總統們」。超前部署,恐怕才是民進黨為國務機要費除罪的真正著眼。









聯合報社論/「誠實中」:陳時中為何突然喜歡黑數?


2022-06-07 01:26  聯合報/   社論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疫情南北反轉,高雄市的單日確診數一路超車台北、桃園、新北,來到全台首位。高雄市長陳其邁先前曾說台北市疫情有「黑數」,因而篩檢結果有兩天延滯;如今勇奪全台冠軍,他已無話可說。倒是指揮官陳時中日前突對「黑數」大表白,說台灣的「染疫率」約為「確診率」的二至三倍,換算下來,台灣實際染疫人口大概在四六○萬到六九○萬之間。

對於陳時中突然的「坦白」,民眾一定深感納悶。兩年半來,指揮中心總是想方設法壓低本土確診人數,尋找各種藉口來淡化疫情的嚴重性。但這一回,陳時中卻和盤托出「黑數」的真相,令人訝異。更令人錯愕的是,陳時中口中的黑數,並非比實際確診數多出兩三成,而是高出二到三倍。一夕間,台灣確診數從目前的兩百多萬,忽而變成四百多萬或六百多萬,這是陳時中又在執行「校正回歸」嗎?

習慣就事論事的民眾,可能難以理解政治人物的舌粲蓮花,和他們的政治算數。陳時中去年的「校正回歸」,除為淡化數字,也為遮掩篩檢效能不足;巧妙利用「時間差」補回確診數,可謂「一魚三吃」,以保持「防疫模範生」的虛假榮耀。但這次,陳時中變成「誠實中」,則有他當下的特殊考量。以近幾周本土疫情在五萬多到九萬多之間徘徊,台灣要何時才能達到足以「解封」的標準?為此,陳時中想出的終南捷徑,就是口頭創造二、三倍的「黑數」,來填滿這個偌大的空缺。

陳時中四月曾說,台灣染疫率可能落在總人口的十五%,約三五○萬人染疫;屆時即有可能解封,與染疫率相近的國家自由流通免隔離。但迄今為止,除基隆和新北染疫率已達十五%,全台平均染疫率約僅十%,距離陳時中所稱可以解封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為了打通這個瓶頸,他只好「超前部署」,用誇張的黑數把染疫率墊高。

更重要的因素,是時間不斷在滴答流逝。民進黨急於年底地方選舉的提名,如果陳時中持續被這波疫情拖住,他就愈發難以抽身參選,其他人的提名部署也會連帶卡住。在這種情況下,陳時中自行切割「確診率」與「染疫率」,稱確診率雖僅一成,但染疫率其實已有二至三成。此舉,就是提前幫大家打預防針,預告台灣已到可開放邊境的標準。

從過去極度強調「清零」,到如今誇張預告「三倍黑數」,陳時中看似自我矛盾,卻也看出他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台灣疫情未突破十萬的高峰,看似穩定;但每天確診數在五至九萬之間徘徊,這個高原期雖有「南升北降」變化,但整體疫情可能拖得相當漫長。如此一來,即和「染疫率」應達相當比率的目標相違。各國的解封時機,韓國是在染疫率達卅%時,新加坡是在廿%時,歐洲國家甚至高達四十%以上。為此,陳時中用二至三倍的黑數來灌水台灣的染疫率,是否只因情勢之需而選擇變「誠實中」?

陳時中的誠實彈性,人們兩年來已領教頗多。包括最近確診死亡者廿四小時內須火化的爭議,陳時中快速拿出公文,證實自己從沒下令如此處理。問題是,這項「送終」的人道爭議兩年多來不斷鬧上新聞版面,從未見陳時中具體回應澄清,卻放任被誤解的政策不斷強制執行,任由家屬哭泣?去年外界追問居隔「三加十一」之決策紀錄,陳時中不斷怒駁「沒有就是沒有」;如今,火葬公文倒是火速找出來堵眾人之口。足見,在必要時刻,陳時中也能誠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