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80:從哪個角度看?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79:做事勿自以為是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78:我的器官還活著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77:陪伴意義大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 76:背叛正義還是背叛渾球?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76:背叛正義還是背叛渾球?
2022-06-09 15:1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人的一生,在環境的影響下,經常演出各種不同的背叛,背叛正義的是混球,背叛混球的則是義士。示意圖/ingimage
中國文字學問很大,有的字或詞,雖指同樣的意義,但所含的味道卻大異其趣。例如 : 形容一個人很肥或很胖,說胖顯然比肥禮貌些。有些詞句本身含有褒或貶的意思在內,例如 : 背叛。若有人 形容你是個背叛者,不論你是甚麼原因背叛,聽起來就有「不是甚麼好人」的感覺。
冒生命危險的背叛
有個黑道幫派分堂的堂主被捕入獄,在獄中改邪歸正,將黑幫內幕全告訴獄方,以致該幫徹底被警方摧毀,重要負責人皆被捕入獄。這些人出獄後,因為知道是這位堂主洩密的,乃誓言要他的命,因為對該幫派來說,他是個背叛者。
這種背叛對整個國家社會,甚至那些幫派的黑道分子是好還是壞呢 ? 當然是好的,這樣背叛黑暗邪惡的人,常常需要無比的勇氣,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險。這種浪子回頭的人,值得鼓勵、尊敬,這種背叛有甚麼不好呢?
敵對國家的飛行員駕機來歸,一方稱「背叛國家」,另一方稱「是棄暗投明,起義來歸。」雙方所看角度不同,就有不同的結論。歷史紀錄的執筆者,看是由何方主導。是義士還是背叛者也就會因而不同。因此,稱為義士未必是好,稱背叛者也未必是混球。
你背叛誰?
人定勝天,人有時看似偉大,其實人的意志經常是很脆弱的,山盟海誓白頭偕老的婚約,也會因為一個不起眼的第三者介入而摧毀。這是對婚約的背叛,對自己的背叛。
許多法官、檢察官及警政人員都曾立志要除暴安良、打擊犯罪。但是在金錢、名位,甚或色情的誘惑下,都一個個地背叛了對自己的期許。
人的一生,在環境的影響下,經常演出各種不同的背叛,背叛正義的是混球,背叛混球的則是義士。但義士與混球的差異,也常在一念之間,希望你我都能好好把持這一念。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77:陪伴意義大
2022-06-10 15:4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當我們不能為別人做甚麼的時候,我們就待在那裡陪伴他,與他同在,這就是一種愛、一種幫助。示意圖/ingimage
印度赤貧的人有好幾億,路邊常有垂死的人。德蕾莎修女 (Mother Teresa)在印度設立垂死之家,專門照顧垂死的人。但由於貧窮、醫療缺乏,這些垂死的人能被醫好的,寥寥無幾。
緊握著他們的手
有次德蕾莎修女訪問美國,某位參議員問她:「印度有這麼多窮困及垂死的人,妳們的工作會成功嗎?」德蕾莎回答說:「我們不是追求成功,我們是追求忠誠。事情不在你成就了多少,而在你付出了多少愛。」
德蕾莎的修女們,在垂死之家,為病人清洗身體,這樣小小的舉動雖然對垂死病患沒有甚麼實質上的幫助,但她們卻一直待在他們身邊、緊握著他們的手,讓他們有尊嚴的離開世界。
陪伴的意義
當我們不能為別人做甚麼的時候,我們就待在那裡陪伴他,與他同在,這就是一種愛、一種幫助。耶穌被釘十字架時,瑪利亞及眾門徒也是無能為力,但他們都待在耶穌身旁,直到他斷了氣。
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位年輕士兵受了重傷,他整個頭部裹著紗布,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他母親趕到時,因為病況危急,所以醫院不准她進入病房,但她堅持要見兒子最後一面。當她用手輕撫著年輕士兵的頭時,士兵喊了聲:「媽,妳來了!」後不久便死去。母親這時能做的,其實十分有限,但是只要能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就能在母愛的溫暖下闔上眼睛。
待在需要的人旁邊
大地震時,一家八口只剩一人倖存,這時候再多的物質支援,再多的語言安慰都無濟於事。但是千萬不要忘記,你若待在他身旁,即使默默無言,對他而言都是莫大的安慰與幫助。
有位太太說:「我有一位好朋友,對我幫助很大,因為只要我一有困難,那位朋友就會來到我身旁,靜靜地聽我訴苦、抱怨。雖然對我實質上的幫助不大,但是只要她一出現,我的內心便十分安慰,痛苦立刻減輕許多。」
所以朋友們,請不要忘記,就待在需要的人旁邊吧!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78:我的器官還活著
2022-06-14 08:4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當我們肉體倒下時,若能讓有用的器官在別人身上活著,不也是一項令人興奮的事嗎。示意圖/ingimage
器官捐贈推行多年,始終效果不彰,原因主要還是觀念問題。中國人不管宗教信仰為何,多少都有一點不甚明確的來世觀念,所以在離開世界時,總希望保持肉體的完整性,以便來世是一個五官健全的人。
出死入生
因此現在如果捐了一個眼角膜給別人,來世就可能成為獨眼龍了。這種想法無人可以證實,但是寧可信其有總是比較安心些。就是因為這樣,大家對器官捐贈總是遲疑不前。
事實上,這種觀念實在很可笑,因為人離開世界時,無論土葬或火葬,肉體及各種器官都將化為烏有。依照基督教聖經的記載,凡相信上帝的人,最後必能「出死入生」。所謂「出死」就是指當我們肉體倒下時,我們的生命,也就是靈魂,會從這個死掉的肉體中出來,然後「入生」,而進入另外一個永久的生命裡去,就是在天堂的「永生」。
不妨為人設想
所以肉體之於靈魂,就好比是一件皮囊,穿舊了就丟掉,但是當這件臭皮囊丟掉時,上面如果還有鈕扣或拉鍊甚麼的,別人需要,送給他們有甚麼不好呢?
器官捐贈運動進行得有欠理想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家缺乏「人溺己溺」的觀念,飽漢不知餓漢飢。假如我們設想,我們自己是個雙眼因故失明。如果有人肯捐一枚眼角膜,就能夠幫助我們離開黑暗見到光明。
假如我們設想自己或家人腎功能衰竭,迫切的需要一枚新的腎,否則死亡在即,此時如果有人捐腎,你能想像那種重獲希望及感激的情景嗎?
器官還活著
有時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離開世界,我的各種器官包括心臟,分別移植在不同人的身上。那麼我王建煊究竟是死了沒有 ? 由於我大部分的器官仍藉著別人的身體而活著,如果繼續活著的器官超過50%,那我應該還是活著的,所以我可以說:「我還沒有死。」
因此當我們肉體倒下時,若能讓有用的器官在別人身上活著,不也是一項令人興奮的事嗎 !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79:做事勿自以為是
2022-06-14 08:4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小時候家庭環境很窮困,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示意圖/ingimage
小時候家庭環境很窮困,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有次全家坐輪船到一個地方,一坐就是好幾天。我們坐的是很爛的位子,只能在輪船走道旁勉強睡一下,當然更不敢在船上餐廳吃飯。後來聽別人說,船上的三餐已包括在船票裡面,無須再付費的。我們這才敢去拿。
我還記得當時的菜有洋蔥炒肉,好吃得不得了,這對窮人家的孩子來說,真是永生難忘的回憶。可是,在別人指點之前,我們自以為是的以為船上用餐是要錢而且很貴的,所以只敢躲著啃自家帶來的乾糧。
廁所是空的
有次坐飛機到美國,在機上想上廁所,通常飛機上的廁所大多是四間連在一起的。我看見有個小女孩在等廁所,心想,廁所擁擠,等一下再去。後來又想,反正坐著也是坐著,不如走過去排隊等廁所。可是過去一看,四間廁所三間是空的,只有一間有人用。我問那小女孩為甚麼不進去,她說她在等那間廁所裡的媽媽,並不是要上廁所。
其實在自己座位上也可以看到廁所指示燈,是有人或是沒有人。我沒有看指示燈,只看到廁所外有個小女孩在等,就自以為是的認為她是在等廁所,以為廁所是客滿的。
從前砂石車經常超載肇禍,交通部為抑制超載,嚴格規定砂石車車斗超過規定高度者,一律限期切短。由於雷厲風行,不少砂石車車斗均切短了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說砂石載運量至少減少了三分之一。
砂石車限高
台灣的砂石車有多少是算得出來的,短期內無法增加,因此立刻造成砂石因供應不足而價格上漲,很多公共工程及民間營造業成本大增而做不下去,反彈甚大。交通部只好又放棄砂石車車斗超高的取締措施,使一些已遵照規定切短車斗的砂石車業者大呼不平,甚至要求國家賠償,政府公權力的尊嚴也因而遭受打擊。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出在自以為是。事前沒有作好調查、分析影響,自以為是的以為只要取締砂石車車斗的超高現象,就可以解決超載事件。
每口飯嚼30次
從前有個朋友,常生胃病,醫生告訴他以後吃飯每口食物至少要嚼30次以上,以幫助腸胃消化,結果真的治好他的胃病。
後來這位朋友結婚有了孩子後,為使家人都遠離腸胃病,他就嚴格規定妻兒,每口飯菜一定要嚼30次以上,且認真地計算,否則他就要責罵,弄得全家人吃飯時都在那裡猛計算是否嚼了30次。吃飯變成全家人的負擔,既不愉快又不享受。最後全家人除了這位朋友自己以外,全都得了消化不良的腸胃病。
所以我們平時的作為,無論大小事,都應該不厭其煩地多聞多問,多思考多分析,絕不要自以為是地做事,否則自己受罪事小,影響別人或國家大計,就擔當不起。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80:從哪個角度看?
2022-06-15 15:1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肇因主要並非人們善變,而是因為站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方向變了。示意圖/ingimage
有次看到一位小姐穿了雙紅色皮鞋,過了一會兒發現她穿的是黑色皮鞋。奇怪怎麼一眨眼就換了鞋子 ? 是剛才看錯了嗎 ? 後來才知道,她的鞋子是一邊紅一邊黑。我並未看錯,她也未換鞋子,只是看鞋子的角度不同。
換個角度看事情
世界上很多事,大家的意見不同,並不源自對或錯,而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如果能夠換個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一下,自然會豁然開朗而心平氣和起來。
例如:台灣應不應該再建核能發電廠 ? 贊成的人說:「台灣不能沒有電,非建不可。」此種論點以工業界的人最多,因為他們最怕限電;反對的人說:「要電不反對,但不能將核電廠設在我的家鄉。」贊成的人說:「既然要電,總得要有人犧牲。」但規劃建核電廠地方的人則說:「為甚麼要先犧牲我們呢?」
換位子換腦袋
這種辯論會辯論不完,終止辯論最好的方法,是讓贊成興建核四的工業界人士將家搬到核廠預定地去,讓住在核廠預定地的人都去開工廠。互嚐對方的感受,講法及主張可能會有很大的轉變,這樣就容易有折衷的論點出現。
有人在擔任地方財政首長時,嚴辭批評中央集權又集錢、不顧地方死活,主張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將中央財源大幅撥交地方政府使用,增加地方自主財源。可是後來地方財政首長有機會調到中央來服務,發現中央財政也是困難重重,而且各縣市財源極不平均,故又力主中央應該集錢,以便統籌分配各縣市,前後講法判若兩人。
兩邊都看一下
有人在當民意代表時,問政咄咄逼人,並力主應有強勢議會以監督政府,國家才會進步。可是當自己當選政府行政首長,面臨強勢議會監督時,則又認為強勢議會實在是阻礙施政的亂源。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肇因主要並非人們善變,而是因為站的立場不同,看問題的方向變了。站在左邊時,她穿的是紅鞋子,站在右邊看,她的鞋子是黑色的。所以如果有機會,大家最好左邊站一下,右邊也瞧一下。堅持己見的例子就可以減少,尊重別人意見的程度必會增加。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