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專家之眼】有實無名的芬蘭化:俄烏危機的新去向

◆  【專家之眼】有實無名的芬蘭化:俄烏危機的新去向

◆  【專家之眼】蔡英文愈怕政治追殺 就愈難逃歷史公道
◆  【專家之眼】烏克蘭危機:俄總統普亭一手導演的八點檔








【專家之眼】有實無名的芬蘭化:俄烏危機的新去向


2022-02-22 08:24  聯合報 /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俄國總統普亭(左)15日在總統府會晤德國總理蕭茲,蕭茲是2月16大限之前西方最後一位到訪西方領袖。美聯社



拜登總統2月16日的大限並未成真,俄烏情勢仍然緊繃,北約還聲稱俄國根本沒有撤軍,美方仍持續煽動俄軍發動攻擊的可能性,俄烏危機未來發展還是牽動各國的神經。

在大限之前的情況顯示,俄方其實已經大致達到想要的目的,也就是威懾西方與教訓烏克蘭,因而根本沒必要進攻。再者,中方根本沒有撤僑行動,可見北京必定掌握確切資訊。還有,自民國 97 年(2008年)開始,西方國家就遊說與協助烏克蘭加入北約,但至今仍無成果。

其實,這也就是一種有實無名的芬蘭化,意即弱小國家尊重強大鄰國的政策決定,以保持自身主權領土的完整。此乃一種「以小事大以智」的作為,這形成於二戰後芬蘭與蘇聯之間,而芬蘭也一直未加入北約,至今兩國和平共存。如今俄方要求烏克蘭不要加入北約,西方國家雖然口頭上拒絕,但在實際上卻也已行之多年。因此,只要保持現狀,俄國與北約都可以找到下台階,就算烏克蘭不同意也無濟於事。

其中德國的角色吃重。由於德國嚴格的武器輸出管制條例,至今德國政府只同意向烏克蘭致贈5千頂鋼盔,可見德國謹小慎微的態度與立場。但當前德國新政府是由左派社會民主黨SPD)所領導,基於地緣政治意識型態原因,社民黨長久以來就對前蘇聯以及俄羅斯的態度相對友好

蕭茲總理曾於2月15日訪問俄國,乃大限之前西方最後一位到訪領袖。依照北約章程第10條的規定,新會員加入必需要所有成員國的同意,所以只要德國反對,烏克蘭就無法入會。普京曾在蕭茲到訪時提及此議題,但因事涉敏感,也只點到為止。

由於美國對俄羅斯的貿易互動有限,俄烏戰亂的影響較小,又因隔岸觀火,故強力渲染俄國攻烏,至今未曾稍歇。在歐洲大國方面,基於英美特殊關係與英國脫歐,強生政府的態度比較強硬,而歐陸的法德兩國則較為緩和,這當然與地緣政治與能源依賴有關。尤其俄羅斯侵烏所可能引起的相互制裁措施,將相對的會有利中國的崛起,這必定不符美國利益。此外,中國是烏克蘭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烏國在軍工設備輸中方面的重要性甚高,因而戰亂當可讓中國受害。

再者,危機的形塑不但可以轉移國內的矛盾焦點,同時因烏國富人逃亡,就已大賺一筆。據統計在2月16日之前,烏克蘭富商所流出的資金就高達數十億美元,而美國當然又是這些資金去向的首選,這對美國的債務甚至通膨都良有助益,若是因開戰而產生的軍售收入那就更加可觀。

更重要的是,拜登還可藉此危機打擊歐元,並強化對於歐洲國家的領導。尤其因俄國能源的輸出將以歐元計價,早就成為美國的眼中釘,民國 92 年(2003年)美國攻打伊拉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時海珊總統有意將輸出的石油以歐元計價,影響石油美元的地位。

尤有進者,若歐洲國家與俄國的關係惡化,美國的能源將有可能取代,因烏克蘭又是俄國石油輸出重要通道,況且美國對德俄之間的北溪二號也有相當的影響力。雖然拜登總統還是警告,如果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受到制裁,美國經濟可能會受到原物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但權衡之下,對美還是利大於弊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一直擔心,俄羅斯可能會使用不太明顯的手段破壞烏克蘭的穩定,而不是全面入侵,例如通過對關鍵基礎設施網絡攻擊。由此可見,烏克蘭局危機仍在發展,雖然大戰的可能性仍低,但距離和平仍舊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