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令我痛心的學習歷程檔案辦法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3208/web/ 

◆  台積搶光綠電 能源政策走向死路
◆  蛋荒與農業轉機 失職農政醒醒!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令我痛心的學習歷程檔案辦法
◆  重返執政 藍須布局美國
◆  別鑽牛角尖 爺奶請不要見外
◆  政治正確編書 拿風骨換笑話
◆  陸急促統 綠應提統合轉守為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令我痛心的學習歷程檔案辦法


2022-02-22 02:30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不利家境不好的孩子。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在教育上,最大的事件應該是有關學習歷程檔案。我看了學習歷程檔案的官方文件以後,實在令我感到痛心。高中生要想升大學,備審資料多達十八項,其中有小論文、英語能力檢定證明、數理能力檢定證明、讀書計畫等等。

令我感到非常難過的是,我知道很多學生高中程度實在不夠好,這種學生如何能夠寫得出小論文?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不可能拿到任何英語和數理能力檢定證明,對偏鄉孩子來說,學習歷程檔案是不可能有什麼值得看的地方。我知道很多這一類的孩子只好完全不理會這些玩意兒。

為了要在學習歷程檔案上力求表現,有些家長花費很大的財力讓孩子去上補習班,使得他們懂得寫程式,也可以寫出很好的程式。如此,這些孩子的學習歷程檔案就會很漂亮。但是對於家境不好的孩子,他們實在無法做到這件事。

進大學要經過考試的,學生的程度可以從他們的考試結果看出,為何還要他們寫學習心得?假如一位學生英文非常差,他的心得有意義嗎?學習歷程檔案有數理能力檢定證明,這也是錦上添花,專門為那些資優生設計的。

要在高中時代學好寫程式並不是容易的事,因為高中時代有很多基礎的物理、數學、英文等等,都需要很多時間學習。一個高中生花那麼多時間學寫程式,一定不可能讀好物理、數學、英文等等。可是國家最需要的,仍然是那些在基礎學問上相當好的青年。我本人雖然會寫程式,但是我始終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會寫程式,而數學很差,也絕對寫不出非常厲害的程式。比方說,現在有很多在通訊方面的程式,都和數學有密切關係的。

教育部的官員們應該知道我國很多大學生的程度是不夠好的,我曾經看過國立大學生寫的英文句子完全不像英文,也毫無基本文法觀念。當今教育部重要工作應該是提升所有學生的競爭力,我看不出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可以提升學生競爭力。

學習歷程檔案的實施,對於家境不好的孩子來說,乃是落井下石,因為父母無法幫助他們有亮眼的學習歷程。對資優的孩子來說,學習歷程檔案使他們更加緊張,他們無法知道其他同學會不會因為有家長指導而寫出相當不錯的小論文。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學習歷程檔案絕對沒有提升全國學生的競爭力。我最痛心的是那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學習歷程檔案對他們是最不利的。













台積搶光綠電 能源政策走向死路


2022-02-22 02:39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圖為綠電示意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中央標準局十八日公告,自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五月迄今已經核發一○六萬張「綠電憑證」,進入交易市場的數量為九十一萬張,其中有八十九點五萬張由台積電取得,相當於八點九五億度綠電,其餘的一點五萬張,則是由台達電等五、六家科技公司購得。

面對國際減碳與淨零碳排趨勢,以及歐盟邊境碳稅課徵即將於明年開始試行的壓力,在化石燃料已註定成為我國未來供電主力的情況下,企業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無不絞盡腦汁尋求減碳的替代解方,綠電憑證於是成為搶手商品。

然而,現實是憑證數量有限且幾乎由台積電獨得。其他有迫切潔淨電力需求的企業即便向政府求助,在現行非核且火電為主的能源政策下,恐也無濟於事,最終還是得自謀生路,從國際憑證市場下手。至於「護國神山」的潔淨電力需求到底有多高?以去年為例,台積電實際用電量接近一七○億度,扣除核電與再生能源電力的貢獻後,有一四三億度是來自含碳電力。若真以淨零碳電力為目標,目前購得的九億度綠電其實也只是杯水車薪。歸根究柢唯有上位的能源政策務實調整,才是解決企業潔淨電力需求孔急的關鍵。

經濟部能源局上周公告去年全年用電量,不僅再度創下歷史新高,達到二九○九億度,更較前一年一口氣增加一○九億度,三點九%增幅也是過去十年最高。台商回流與經濟狀況好轉,都是導致用電需求大增的原因。

公告中有兩項數據值得特別留意。首先,火力發電占比延續前年的上升趨勢,再增一點一%,達到八十三點三七%。由於現有的三部核電機組將從明年開始接連除役至二○二五年,為能有效填補缺口,同為基載的燃煤發電占比勢必無法由目前的四十四%快速調降。而且,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未完工啟用前,燃氣發電占比也不可能從目前的卅七%一舉超越燃煤電力。換言之,希望透過增氣減煤來進行空汙改善,也就不必期待了。

其次,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大幅低於十二%的原訂規畫目標,僅較前一年增加○點六%,來到六%。去年總計一七四億度的再生能源發電量中,可提供綠電憑證的風電與光電共發出一○二億度,占全台用電量的三點五%,明顯無法滿足國內所有企業的潔淨電力需求。台積電每年用電量向來為半導體業之最,未來坐落於高雄的六座晶圓新廠全數完工上線後,台積電每年用電占比更將從目前的近六%進一步提高到逾十%。

面對風、光兩電開發進度一再落後預期的窘境,不僅綠電不足衝擊企業的潔淨電力取得,替代供電若無核電支援,也只能別無選擇地不斷加碼火電。屆時的問題不只是全台企業難逃碳稅衝擊而已,全民也將承受空汙改善落空惡果。

長期來看,供電源頭若無法重新轉型為核能與再生能源共生的潔淨能源,前述的碳稅衝擊與空汙問題不但無法解決,甚至還將加劇。主事者不思改變,光憑口號式的供電無虞保證及以綠廢核主張,不僅毫無助益,更將帶領全民走向無解死路。










蛋荒與農業轉機 失職農政醒醒!


2022-02-22 02:44  聯合報 /   黃萬傳/亞洲大學兼任教授(台中市)
農曆新年已過,雞蛋荒的現象與陰影卻揮之不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曆新年已過,雞蛋荒的現象與陰影卻揮之不去,農委會好像只在意過年前後蛋價與蛋量的平衡問題,卻不在乎平常的穩定性,實在是短視至極。

引起此次雞蛋荒原因,雖各方提出不同的原因,大體上呈現農業政策的失職。首先,是農業預警制度的失能。其實早在民國九十年代,中興大學就協助農政單位和養雞協會,建立雞蛋和其他主要農產品的預警制度和價格穩定基金,但年久失修或已廢除,加上農政單位人事更迭,現已不見此制度。雖近年來有推動身分登記制度,但為何仍有冬天高麗菜的失衡?

其次,業者沒有老實呈報產量。如這次蛋荒,就有報載蛋商囤積蛋量,因此政府要查訪蛋商。

第三,是政府和業者迷戀「補助」的糖果。多少年來,每有農產品產銷失衡,農政單位或民代不是上電視展示「吃」的模樣,就是釋出巨额補助,尤其近兩年來更有多次補助舉措。而這次補助蛋雞場飼養中雞,簡直是破壞蛋種雞場、中雞場及蛋雞場之間的供應鏈,何況很少有蛋雞場具有這些技術和設備。

由這次危機,加上這幾年的產銷失衡,有機會帶給台灣農業政策新的方向或轉機嗎?已多少年沒看到農政單位配合國家經建計畫,提農業四年或更長期計畫,現在是契機。歐盟農業政策為期四年的計畫,在進入第三年時就開始規畫下一個四年的農業政策內容。依此,農政單位是否要現在就啟動明年為期四年的農業政策新方向呢?現正是良好的契機。

這些農業政策契機建議包含下列方向,首先,為因應聯合國氣候變遷協議,農業部門要就:一、農漁牧業各產品部門檢討減碳時程;二、如何利用農業(農村)地區廢棄物,如廚餘;另動物排泄物和廢棄物處理,可參酌德國生質能源廠的設置,一來減少碳排,也能增加發電和綠肥生產。

其次,產業價值鏈整合,即整合農業部門各產品供應鏈,整合方法可參酌美國的運銷訓令,或紐、澳、加的運銷協議會,主要農產品有大量生產區域的集中,如雞蛋主產區在彰化、屏東和台南,洋蔥在屏東等等,可透過改造相關產品生產(運銷)合作社場,但農政單位也應儘速制訂運銷訓令或協議會的法規。

第三,農業行政、業者組織及農場(農企業)等,需利用資訊科技,如產銷預警機制可用大數據與統計分析完成;業者組織之資訊傳遞和整合,亦需應用資訊科技,實際上,業者組織可參酌農產品批發市場營運機制,處理會員與農政單位資訊連結和發布,作為預警前置工作基礎;政府應積極輔導農場(農企業)應用人工智慧和資訊科技,建立智慧農業願景;這些資訊科技的應用,就是建立農政單位和業者資訊的互享平台。

第四,必須依賴各級農政人員和相關業者,否則不克為功;各改良場所已設置「農民學院」,應調整對農民和相關業者訓練重點,宜加入「策略管理」領域訓練內容,且訓練對象應納入各级農業行政人員。

經過這次蛋荒危機的衝擊,農政單位和相關業者該醒醒了吧!












重返執政 藍須布局美國


2022-02-22 02:22  聯合報 /   翁履中/山姆休斯頓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美國德州)
國民黨想重新修復與美國政界的互信,除了靠自己之外,也要理解美中關係的變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在美國華府準備成立代表處,宣示要重新建立與華府的連結。過去幾年因為執政黨採取親美抗中路線,讓許多台灣民眾認為,美國支持民進黨走向台獨,這也導致藍營支持者產生對美國高度的懷疑。可是,國際現實很殘酷,在野黨如果想要重返執政,不僅沒有與美國交惡的本錢,還必須要了解美國到底是如何看待民進黨之外的政黨,甚至積極爭取支持。

國民黨想重新修復與美國政界的互信,除了靠自己之外,也要理解美中關係的變化。近幾年美國開始把北京看成競爭對手之後,華府對台灣的期待大致可以歸納出反共、反台獨,但不反華的三項原則,這一點可以從前國務卿龐培歐在雷根圖書館的對中政策演說獲得證實。反共,讓美國在國際競爭中壓制中國崛起;反台獨,目的是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確保美中競爭有其底線;而不反華,則是希望拉攏對北京當局不滿的中國民眾。

面對美國的三個期待,民進黨政府其實只能符合反共這一項要求,但是近年來民進黨極力扭轉形象,不僅強調台獨已不是民進黨的主要目標,還用中華民國台灣的論述,只是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導致兩岸民間失去交流的互信,還是讓美方有所疑慮。然而,即使民進黨在美國的三項期待當中,只符合了第一項,但卻因為這是美國目前最重要的對中政策,所以華府相信民進黨執政的台灣,比較會願意配合美國政界抗中的各項要求。

相較之下,作為在野的國民黨其實更能滿足美國的期待。因為國民黨同樣反對台獨,反對破壞兩岸的穩定關係,一樣不反中華文化,希望兩岸還有民間交流的機會。但是,國民黨的挑戰在於,許多藍營支持者認為想守護台灣就不該跟北京當局硬碰,甚至應該淡化中華民國主權獨立的論述,只怕激怒北京。不過,如果不能硬起來守護主權,在台灣選民的眼中,國民黨傳遞出來的訊號,就被認定是不敢向北京據理力爭,當然也就很難回應美方對於反共立場的質疑。而如果國民黨只是連在台灣都選不贏的在野黨,恐怕真的不能樂觀認為自己還能代表台灣,在兩岸的和平議題上與北京對話。

近期中共官媒提及中華民國派的論述等同「暗獨」,國民黨大動作回應對岸戰狼式的發言,捍衛中華民國主權的反應,傳遞給華府政策圈的信號,就是國民黨在堅守民主的立場上,絕對值得信賴。國民黨在華府真的可以得到支持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對於美國政界來說,如果支持台灣能有不只一個政黨可以選擇,就有機會在選擇之中找出更符合美國的利益。或許藍營朋友不以為然,認為既然美國很自私,又何必親近美國?這樣的質疑,不是沒道理,但是必須先了解台灣民意到底比較親近美國,還是比較喜歡中國大陸?如果真心想贏回政權,就不能與主流民意脫節。

民進黨在二○一二之後,看見了美國對台灣選舉的影響力,所以靠著親美路線,藉美國支持來淡化台獨疑慮,再搭上美中競爭升溫的趨勢,逐步翻轉劣勢。在野的國民黨,或許也該想盡辦法贏回美國支持,透過美國重新信任國民黨,為國民黨摘下親中標籤,進而爭取台灣民意認同。如果想在兩年後的總統大選重返執政是玩真的,國民黨在華府布局已經刻不容緩!














別鑽牛角尖 爺奶請不要見外


2022-02-22 02:59  聯合報 /   洪昱睿/語文工作者(台中市)
立委王婉諭和性平協會、教育部認定「外公外婆」稱謂有性別歧視問題,正名為「阿公阿嬤」。圖/取自王婉諭臉書



拜讀昨日「了解文化演變 而非加註外公外婆」一文,讓長期關注性平議題及歷史文化、語言社會學的筆者,有新的啟發。

此事源自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指出,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恐有性別歧視問題,經要求改善後,教育部已回覆會重新審視、檢討、修訂或加註一些有疑慮的詞語。坦白說,整體被提出的多項詞語確有不妥,但包含王委員所舉「祖父母不再有內外之分」,意即往後可隨個人主觀意願,選擇是否延用「外公、外婆」等有「內外之分」的稱呼,對於這個項目,筆者就感覺有點「霧煞煞」了。

我的母語是台語,但我從小稱呼外公、外婆時,都習慣叫國語的「爺爺、奶奶」,幾十年了,我從未覺得需要改變。

首先,既然王委員強調「外公、外婆」的稱呼並沒有變不見了,也就是你要繼續叫「外公、外婆」都可以,若是如此,刻意「加註」有何必要性,甚或急迫性?是否多此一舉?其次,「外公、外婆」稱謂只是台灣多數民族漢人的傳統與慣常用法,沒有涉及性別不平等,並非屬於性別平權議題。第三,日文、韓文雖也可統稱雙親的父母為「祖父母」,但仍保有「外祖父母」的用法,以便需要時可做出區隔。第四,加註後的教育部辭典云「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只列出國語、台語,若按照「國家語言發展法」,應該也要將所有列入「國家語言」的各種語言所用稱謂一併列上不是嗎?

總之,要扣上「有性平疑慮」的帽子太容易了。筆者有相當一段時間自認是思想有些偏左的進步派「覺醒青年」,但我調整思維模式後,開始以各種不同角度分析社會議題,這樣才能勉強維持客觀理性,走中道。

如果真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的話;「女王」不該叫女王,應統稱「國王」即可。而奧斯卡獎、金馬獎,亦不應有「影帝」、「影后」的獎項稱謂之分;而歌曲方面除了「外婆的澎湖灣」可能要調整之外,周杰倫「簡單愛」歌詞的「我想帶妳回我的外婆家」當中的「外婆」是否也該加註呢?















政治正確編書 拿風骨換笑話


2022-02-22 02:45  聯合報 /   王岫/國圖前編審(台北市)
中國大陸學者曹雨著作《激辣中國》在台灣出版,書中所有「大陸」字眼全遭替換成「中國」。圖/擷取自曹雨臉書



圖書館及出版社一向反對圖書出版審查制度,美國自一九八二年起,在每年九月最後一周發起一項「反查禁圖書周」,其目的就是要宣示圖書的出版,不能因部分團體、族群、個人有不同的觀點或政治理念及信仰,而對其限制印行或反對在圖書館上架給讀者自由閱讀。

想不到在國內,現在已沒有警總、沒有出版法的時代,竟然有出版社實施自我「審查」,將大陸作家曹雨所《激辣中國》一書中,凡有提到「大陸」兩個字的,全部轉換成「中國」兩字,以致文中提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語,竟然變成「哥倫布發現新中國」的謬誤。

《激辣中國》是一本談辣椒流傳中國的書,出版社卻因迎合目前政府抗中保台的政治正確做法,或只是該書編輯意識形態的關係,而一律封殺書中所提到的「大陸」兩字,想不到用自動轉換文字模式,又沒好好校對,就鬧出了這笑話。如果書中也提到「英格蘭和其對面的歐洲大陸」,豈不變成「英格蘭和其對面的歐洲中國」了!

麥田出版社自己失去出版社捍衛言論出版自由的風骨了,隨便更改作者的用詞,更是不當。有些作家如果使用「日據時期」,這是他的個人看法,非經他的同意,不能隨便自行改為「日治時期」,出版社要尊重作者思想和文字的自由。

出版社更要提醒編輯,編書不能帶有任何政治偏見或意識形態,而隨便更改書中的文詞。出版社反對政府的審查制度,自己應該也不能對作者做出審查制度吧!












陸急促統 綠應提統合轉守為攻


2022-02-22 02:29  聯合報 /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新北市)
賴清德曾指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不是問題,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關鍵是無法接受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一國兩制」。圖/取自賴清德臉書



最近大陸涉台學者章念馳呼籲大陸當局創建《國家統一法》,內容涵蓋「和統」與「武統」機制。年初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也提及「和統」與「武統」,可互為表裡交互運用。顯見大陸對台政策在「反獨促統」目標戰略下,展現統一急迫感。

目前民進黨內針對修憲,僅在「十八歲公民權」、「廢除考試院及監察院」達成共識,其他激進台獨訴求包括變更國號、領土與主權範圍,及改變象徵性政治圖騰並無共識。儘管台灣「獨立」趨勢增加、大陸武統機率也提高,若民進黨能出台自身統一方案,或方能避戰保台。

首先,中華民國作為國家主權地位及其憲政民主,並非政治談判的標的物。從憲法、兩岸關係條例檢視,所謂「一中」、「一國」皆指向中華民國,且中華民國已成為台灣人民最大公約數。陸委會前主委陳明通曾宣稱,只要不涉及消滅國家主權地位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歐盟、獨立國協,或建立成為更緊密的盟邦皆是可能模式。國家統合模式的制度性安排,並無涉及消滅國家主權地位或自由民主憲政秩序。「政治統合論」不失為抗衡陸版「一國兩制」利器。

其次,若民進黨政府倡議歐盟、國協、邦聯等統合模式,則回歸前總統陳水扁倡議的「政治統合論」。黨內也曾有「憲法一中」、「憲法各表」、「憲政共識」之主張,其國家統合創新模式可以是聯邦、邦聯、國協等類型。美麗島系許信良、張俊宏曾提出「共同市場」類似歐盟模式;前主席施明德提出「大華國協」及林義雄倡議「共同市場」、「關稅同盟」。尤其近來施指出不要視「一國」為「洪水猛獸」,定義「一國」可以是聯邦國或邦聯國、大英國協中的「國」,並非聽到「一國」、「一中」就顯智淺量狹。

再者,泛藍領導人也曾提國家統合類似主張,國民兩黨具交集共識。如前主席連戰倡邦聯制、副總統蕭萬長倡兩岸建構共同市場;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提「歐盟模式」架構兩岸新關係。無論是泛藍泛綠皆有模糊的「統合論」主張傳統,並非截然對立。

最後,採取攻勢兩岸路線化被動為主動。若對「一國」採創新統合模式,在兩岸政策上採賴清德所提「親中愛台」戰略思維及許信良「大膽西進」路線,通過兩岸經貿社會文化交流與合作,化解兩岸敵對,消弭武統威脅,建立和平穩定關係框架及兩岸特殊關係。

展望後蔡英文時代,兩岸政策應從戰略守勢轉向戰略攻勢,以「親中愛台」、「大膽西進」替代保守反制兩岸政策。目前民意呼聲最高的未來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曾指出,廢除「公投台獨黨綱」不是問題,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是問題,關鍵是無法接受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一國兩制」。若民進黨提出「一國」可以建構創新統合模式,從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結構性趨力來看,「親中愛台」路線或將是難以逃避的國家發展戰略抉擇,不排斥兩岸統合建立特殊關係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