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吃掉薪資成長的警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神山」與「國家」之間的扭曲關係
◆  聯合報黑白集/加權?小心「加錯權」
◆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吃掉薪資成長的警示







經濟日報社論/物價上漲吃掉薪資成長的警示


2022-02-22 00:53  經濟日報 /   社論
物價上漲,民眾對於購買頻率高的商品如便當、蔬果、油價等物價波動,感受會較深刻。聯合報系資料照



主計總處發布去年每人實質經常性薪資,即一般慣稱的月薪,平均為41,422元,低於民國 109 年(2020年)的41,437元,負成長0.04%;可見物價上漲造成很大的衝擊,去年薪資成長都被通貨膨脹吃掉,大多數勞工的實質購買力下降。

但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若把「非經常性薪資」也就是年終、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加入,合計的總薪資,在扣除物價上漲率後,平均實質總薪資為53,445元,仍是年增0.96%,代表實質薪資購買力還是維持正成長。

其實官員報喜不報憂的說法,充滿了誤導,有意掩蓋去年總薪資在產業間的嚴重失衡,極端數對平均數拉高的偏誤,以及物價上漲對經濟弱勢的傷害,有必要予以釐清。

就總薪資在各產業間的分布情況來看,去年以海運業的14.8萬元最高,年增47.4%,反映海運公司去年業績大增行情。僅以年終獎金為例,公營的陽明平均有13個月,萬海平均有18個月,長榮平均為40個月,都創歷史最高,甚有年資20餘年的經理拿到82個月,以致年終獎金破千萬元,這些當然明顯拉高總體的平均薪資,何況還有豐厚的績效獎金尚未計入。但今年如果疫情緩歇,塞港問題抒解,海運業的獲利降低,年終、績效獎金就會下降,今年平均總薪資可能大幅降低。

總薪資次高的是金融服務業的12.2萬元,年增9.7%,證券期貨及金融輔導業11.5萬元,年增21.7%,排名第三,因近年獲利甚豐,連公營業者都大幅調薪而拉高經常性薪資的平均水準,還發放至少六個月的年終獎金,高科技產業的總薪資也是大幅成長,都拉升全體勞工的總薪資水準。

相對地,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觀光餐飲事業等,例如汽車客運業2.9萬元、美容美髮美體業不到3萬元,僅為全體平均數的一半左右,每月總薪資特別偏低,顯然有些「慘業」的總薪資都被總體的平均數掩蓋了。

其次,主計總處採用的是平均數,有基本統計概念的人都知道,平均數最容易受極端值的影響,很容易造成誤導。除了上述海運業、金融業異常高額的年終獎金會拉高平均總薪資外,高薪資者的經常性薪資或獎金,即使在同一行業或企業內部,往往是最低薪者的幾倍甚至數十倍,因此最後得到的平均數只能代表少數人的薪資,以去年平均總薪資53,445元而言,只能代表不到三成的勞工的薪資水準。難怪許多勞工懷疑主計總處公布的平均數的可信度,在網路上大多數的勞工都酸說,自己的低薪已經拉低了平均數。因此,主計總處應當設法用普查法調查薪資水準,找出中位數,才能呈現真正代表一半勞工的薪資水準,而能讓一般民眾信服。

物價上漲部分,主計總處曾指出,民眾對於購買頻率高的商品如便當、蔬果、油價等物價波動,感受會較深刻;另一方面,以所得區分支出結構,由於低所得家庭以食物類占比較高(近三成),低於中、高所得家庭約10%,且低所得家庭採買食材烹煮的比例應高於外食;去年的物價上漲,以食物類當中的食材如蔬菜、水果漲幅較大,因此低所得家庭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高過於CPI總指數年增率,中、高所得家庭CPI年增率則低於總指數年增率,愈低薪的勞工和經濟弱勢者受到衝擊最大,低所得家庭對於物價上漲的痛苦感極其強烈,不是官員所能理解。

百物上漲之外,房租、房價都更是飆漲,讓更多人租不起、買不起房屋,對低薪者、低所得家庭雪上加霜,最後必然擴大貧富差距。因此,請政府官員不要再硬拗說物價上漲率高不等於通貨膨脹,更應該拿出具體行動,平抑物價和房租、房價才是。












聯合報黑白集/加權?小心「加錯權」


2022-02-22 00:41  聯合報 /   黑白集
國民黨通過直轄市議員提名辦法,對新人、青年參選的加權,最高可達百分之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通過直轄市議員提名辦法,對新人、青年參選的加權,最高可達百分之百。這帖猛藥,引發黨內正反兩極評價。撇開當事人政治利益考量,這套辦法能否達到變革目的,或者將適得其反,是國民黨必須審慎思考的。

這項新規定,主要是針對國民黨「老化」問題而來。但老化不僅限於從政黨員,也在支持基礎。近來民調,國民黨在年輕族群的支持度已落居各黨之末,黨員結構及黨公職更缺乏世代交替。因此,鼓勵參選人「越素越好」、「越年輕越好」,成了最直接的答案。

市議員初選勝負僅在毫釐之間,民進黨雖也有類似加權,但最高僅二成。國民黨一舉提高到加倍,不僅鼓勵,而是「絕對優先」。有優先,就有犧牲;犧牲的,自然就是資深、年長或現任議員。如此能否提高勝選機會,只怕未必。

無論藍綠,「政二代」都是青年參選來源之一。政二代未必不好,但起跑點不同也是事實。國民黨政二代雖無「新人加權」,卻可獲得最高七十%的「青年加權」,無疑是政二代的大力丸。「年輕化」及「世代交替」若仍落入老路,要吸引青年支持,將是緣木求魚。

政黨提名的目的在求勝選,但不合理的加權,將造成不公平競爭。一旦「加錯權」,不但加深勝選困難,恐怕還會賠上黨的形象和未來。











聯合報社論/「神山」與「國家」之間的扭曲關係


2022-02-22 00:52  聯合報 /   社論
台積電公開招聘「政治學博士」,引起國內廣泛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公開招聘「政治學博士」,引起國內廣泛討論。台積電所期待的政治博士,當然不是著重政治哲學、公共行政等理論領域,而是「國際關係」的實務研究人才。這裡涉及若干值得關注的面向,以下逐一剖析。

民間稱台積電為台灣的「護國神山」;概念上,應是指它是「國家經濟力的重要支柱」。然而,台積電目前的角色頗為尷尬,其成功使它成了國際強權想要爭搶的「璧玉」,反造成公司的風險,可說是現代版的「懷璧其罪」。台積電雖未在公開說明書陳述此一風險,但顯已深受困擾。最近該公司規畫要在美、歐、日密集設廠,當然也有安撫搶璧諸國的不得不然考量。

設置一個晶圓廠動輒數十億美元,設廠決策當然會影響該公司募債(外部資金)與保留盈餘(內部資金)的運用規劃,也難免擠壓研發支出。台積電為了政治避險而影響營運的穩健,也會令市場不安。一家企業利用財務交易做匯率避險、期貨避險,是稀鬆平常的事;但是企業運用龐大固定投資全球設廠規避政治風險,則是前所未聞。更何況,匯率波動、期貨價格就只有漲、跌之別,但政治風險卻是難以名狀。對於難以名狀的風險,究竟該怎麼避、避不避得了,都需要審慎評估。

在正常情況下,護國神山在產業上護國,國家也應協助神山排除國際的政治干擾。但如今情況不是這樣,台積電幾乎得處處奮力、乃至獨力解決國際政治的困擾。例如,台灣對外疫苗採購有困難,台積電得協助排除。政府的外交判斷常有偏失,國際斡旋難以施展,神山只好到其他國家設廠。這樣下去,台積電的任務將越來越包山包海,要處理一拖拉庫國家層級處理不了的事,也越來越像是一個國家的規模。

更嚴重的是,台積電自己要聘非本業國際政治人才,顯示他們不信任台灣既有的國際局勢分析機關。政府體制中的國安會、外交部、國貿局,以及如小英基金會等智庫的分析,往往受「政策方向」引導,不但與台積電的企業自主經營目標迥異,甚至方向常有扭曲。再以疫苗為例,台積電只想迅速取得疫苗,確保晶片生產線的安全;但政府部會背後,卻有一個胡整瞎搞的「護航高端目標國家政策如此虛實難測倒行逆施,護國神山也就只能自力救濟了。

就實務而言,台積電未必有能力、視野及客觀條件,去建立自己的國際政治分析團隊;他們只是無奈之下,另闢蹊徑罷了。許多大企業都有自己的法務、會計人才,但「自己養團隊」通常僅限於少數與本業直接相關的業務。即使是全球布局的大公司,極少自己建制國際關係研究人員先例。退一步想,台積電要自己建制國際政治分析團隊,但這個原無相關涉獵的公司,如何能做得比現有市場上的政治分析公司好?若市場上已存在各色政治分析專家,台積電又何以要捨棄向外部徵詢意見,卻自己在公司內部做研究?

「神山」與「國家」之間,理當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關係,但台灣的政治人物卻欠缺這樣的觀念。去年在全球晶片缺貨時,經濟部長王美花還以「協調台積電晶片出貨」的角色,向媒體自誇其功勞。如今台積電打算自聘政經分析人員,儘管成功機率不高,卻顯示「神山」在國際政經判斷面向,要與「國家」平行運作。國安會、外交部、經濟部、民進黨智庫等機構,號稱專業,卻完全幫不上護國神山的忙;這些機構不知道有沒有一些慚愧與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