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薛承泰/罕見疾病走過廿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罕見疾病走過廿年
◆  朱宗慶/登高望遠,飲水思源

◆  王建壯/NCC懂什麼新聞專業?
◆  盛治仁/民主不該只是目的
◆  蘇蘅/操弄社媒故技 川普這次能贏嗎
◆  王文華/人生沒有「演算法」
◆  黃介正/美大選中國辯論 掃到台灣?
◆  沈呂巡/中共駐外使節印象記
◆  葉銀華/金融業財富管理2.0方案 有效嗎?

◆  陳亮恭/被疫情耽誤的全球大計
◆  趙春山/中共軍演 96年台海危機2.0?
◆  嚴震生/女性獲投票權後 賀錦麗再創歷史
◆  王正方/拜託政客不要寫論文了
◆  周行一/低成長、高風險、機會多的時代
◆  林中斌/拜登制中 剛主柔輔 漸趨調適
◆  楊志良/假如我是年輕人

◆  王健壯/大學校長集體站出來
◆  洪蘭/高齡化的銀髮商機
◆  盛治仁/國旅競爭力 EP值比CP值重要
◆  馬凱/民主一定會敗壞?
◆  方祖涵/職業運動,救贖還是獎賞?
◆  黃介正/北京 安內必先穩外
◆  范疇/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

◆  薛承泰/抄襲與造假
◆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薛承泰/罕見疾病走過廿年


2020-08-25 00:39  聯合報 /   薛承泰(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經濟學人智庫公布亞太區5個經濟體在罕見疾病診斷和處置上,所面臨挑戰的研究調查報告,發現台灣對於罕病病友的照顧較佳,其獨特「台灣模式」,讓台灣表現相對突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89年(二○○○年)二月我國公布了「罕見疾病防治及藥物法」(簡稱「罕病法」),這是在美國、日本、歐盟與澳洲之後,世界第五個有此法律的國家。如今已經廿年了,這個法已默默地拯救了數百上千的家庭以及寶貴的生命。

回顧民國79年(一九九○年)代,在解嚴之後各式言論百花齊放當時不只是有了反對黨,大學也如火如荼地推動校園自主、教授治校而青年學子更熱中於投入社會運動、挑戰威權。不少所謂的改革者,在街頭、校園、廣場、國會,揮灑著自由旗幟,披戴著民主道具,引領了風騷,這一晃卅年了

然而,在台灣社會的一些角落中,許多人為了生命而掙扎,不知是否有明天?更不知何謂理想?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當我國有了全民健保,多數國人受到「俗又大碗」的醫療照顧時,仍有些疾病很難被診斷出來,當然就不知道如何醫治,遑論納入健保的保障!他們是被遺忘的萬分之一,甚至是大家不願意去面對的一群,爭取人權,想都不敢想!

如果發生在中下階層家庭,父母只能每日拭淚,許多小生命就在家人倉皇無助下消逝了!發生在中上家庭,就算有能力四處奔走求醫、求神、求偏方,花再多的錢也難以挽救生命。最遺憾的是,父母沒有機會知道孩子罹患了什麼疾病,只能怪罪自己,「上輩子做的孽」!

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兩位罕病的家長,走過這個歷程,勇敢地跳出來結合這些家庭,成立了罕見疾病基金會」,推廣認識罕病、傳達預防與篩檢的重要性,以及對病友家庭提供諮詢服務;此外,他們為了政策的建立,挑戰公部門,為新生命解除孽障。

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女士,次子在四歲時發病,到廿一歲去世後才知道真正的病因;陳大姐化悲憤為力量,繼續帶領基金會,立志要讓這些不發光的螢火蟲,發出生命的光輝!另一位創辦人曾敏傑先生,兒子出生沒多久經常昏厥,比較幸運的是,奔走了數月後知道是「白胺酸代謝異常」,才得以控制疾病的惡化,也因此,他投入了絕地花園。

在那個年代就算找到了藥,也就是所謂的「孤兒藥」,在市場導向下價格必然不菲,誰又能長期負擔呢?他們成功地說服當局,促成了「罕病法通過,接著推動罕病藥物納入健保給付。基金會一路走來秉持著原初的理念,他們不接受政府的資助,小額捐款聚沙成塔,反過來協助政府與弱勢社福團體,還真是罕見!

台灣民國39年(一九五○年)代生育率高,可是死亡率也高,特別是五歲以下孩童。民國49年(一九六○年)代之後,幾種致命率高的傳染疾病如天花、瘧疾霍亂逐步絕跡,可是罕見疾病仍然存在。尤其當生育率不斷下降且生育年齡也不斷延後,新生兒罕見疾病的發生率已受到關注。基於每一個小孩都是傳家寶也是國家永續的棟梁,在醫療科技如此進步下,此時政府尤應繼續擴大新生兒篩檢並強化罕見疾病的預防與診斷。

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國新生兒篩檢已逐漸受到重視,目前已增加到篩檢廿一種罕見疾病,拯救了不少病童;台灣推動與落實罕病法的成功經驗也已跨海到其他國家,讓世界更多的病友看到了希望。去年由世界罕病組織加拿大罕病組織合頒給這兩位創辦人國際罕見英雄」(International Rare Hero Award),真是實至名歸-螢火蟲,終於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