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317/web/

◆  聯合報黑白集/八二三也成大內宣
◆  聯合報社論/黨產條例釋憲,將檢驗大法官高度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轉變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轉變


2020-08-25 00: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7月簽署了國會通過的「香港自治法」後,8月7日美國根據該法制裁林鄭月娥等11名中港官員,祭出制裁與簽證限制,並將取得與被制裁官員有交易的金融機構名單,這些金融機構將面臨美國的二級制裁,包括禁止彼等在美國管轄範圍內與任何金融機構從事金融交易或金融往來,切斷使用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CHIPS)的清算與結算機制,使其喪失運用美元市場的功能;同時禁止美國人或公司為其提供技術、資金或購買其股權債務等等。

一般而言,二級制裁要求非美國人(包括中國的銀行和個人)遵守美國制裁令,如果違反禁令與被制裁者交易,美國將實施凍結財產、禁止與美國金融系統交易等金融制裁。

當金融制裁手段出現之後,有如在國際金融市場投入了重磅炸彈,「美國之音」指出,「香港自治法」的制裁範圍可能擴及大多數的中國主要銀行,這意味著這些銀行與美國銀行的合作關聯有可能切斷,並中止他們使用美元交易。換言之,根據該法的內容,有可能禁止彼等在美國管轄範圍內與任何金融機構的金融往來,用 CHIPS 切斷這些金融機構在美元市場的運作、斷絕與美國金融系統進行交易等。

CHIPS 是在紐約美元清算系統讓人擔心的是國際金融機構美元清算機制 SWIFT 是否也納入美國的制裁機制之內果真如此,則香港與美元脫鉤,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然消失。不過,美國的香港自治法實際實施範圍究竟有多大?涉及到的金融機構有多少?目前均屬未知。市場中多數人擔心,如果所有的中國金融機構都被拒之於國際美元市場之外,有如伊朗現況,則對全球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市場而言,都將會是一場災難。

因為今日的中國與伊朗不可同日而語。民國108年(2019年)中國的 GDP 達14.4兆美元,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外貿易 4.6 兆美元,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外匯存底至今有 3.29 兆美元;至民國109年(2020年)5月中國持有1.0837兆美元的美國國債若加上香港持有的2,690億美元,中方的美國國債總數逾 1.35 兆美元占美國總外債的19.3%。兩強相爭,沒有贏家。

同時 SWIFT 正面臨挑戰歐元清算機制 INSTEX 成立,讓歐盟的銀行用歐元取代美元人民幣的清算機制 CIPS俄羅斯盧布的 SPFS加上區塊鏈清算機制 RIPPLE 的出現,都形成威脅,而在疫情發展中,美國經濟不振,美元處於一種疲弱狀態,國際上去美元化的說法日熾,美元的國際地位不如往日穩固,若因排拒中國於美元機制之外,導致美元地位更加不穩,將得不償失。一般估計,美中的香港回合,雙方將適可而止,但是雙方的交鋒將隨著美中關係的惡化持續一段時間,香港問題的衝擊不會立即消失。

其實,香港的未來,隨著目前港澳深廣大灣區的發展,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遲早會逐漸轉換為中國南部對外的金融吞吐港。對台灣而言,香港地位改變過程中,不論是針對外移的國際金融業者、外流的資金及金融人才,應思考如何因應才能有足夠的吸引力。不可諱言,台灣多年來一直企圖成為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可惜主客觀條件均未成熟,國內的金融環境與國際市場仍有相當距離,難以一蹴而成。唯今之計,似乎只有採用新加坡模式,將境外金融中心國內金融隔離,國內部分,央行仍保有相當的金融穩定能力;境外則可採用100%的國際金融市場規則,允許資本自由流動,用香港薪資水準僱用來台的金融人才,對來台的國際金融機構給予特定的優惠待遇

當然,境外金融中心場地的提供、通訊機制設備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等等,諸般規劃也必須提前完成。

總而言之,時機稍縱即逝,打國際盃或打亞洲盃,不如打 Taiwan Open(台灣金融公開賽),世界正在不斷地變化,要不斷的突破舊的格局,才能走向新的未來。














聯合報黑白集/八二三也成大內宣


2020-08-25 00:1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前)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後右4)等人出席金門823砲戰追思活動。(中央社)


八二三炮戰六十二周年,蔡總統在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陪同下,出席紀念活動民進黨政府似乎終於重視了這場歷史戰役,但務實來看,在中共連續軍演情況下,這是另一場大內宣」,把八二三活動當政治秀場

對台獨論者而言,金門、馬祖的存在如同雞肋。在此脈絡下,才有了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民進黨的「金馬撤軍論」。兩年前炮戰六十周年紀念,蔡總統是乘坐裝甲車在高雄勘災,引發軒然大波。副總統陳建仁次日前往金門,但非為追思,而是遊玩。當時民進黨發言人徐佳青還說,「八二三炮戰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戰爭」,令人愕然。

直到去年,蔡英文首度以總統身分前往金門參加八二三活動當時她在金門大談捍衛中華民國台灣」;說到底,不過是選舉考量今年她再度前往,透過臉書發聲,卻連中華民國四個字都省了,彷彿忘了日前才有外交部小編把中華民國當贅字」。

所以,蔡總統此行應該是要秀自己和酈英傑同框」,暗示台海如果再發生戰爭,美國會幫台灣打仗。但別忘了,八二三炮戰發生前,在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約束下,美國竟還強力要求國民政府自金馬撤軍,遭國府峻拒才作罷。如今美國對台沒有任何白紙黑字協防義務,僅憑一張同框照片,要說台海戰爭會有友軍相助,會不會太天真?














聯合報社論/黨產條例釋憲,將檢驗大法官高度


2020-08-25 00:1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大法官將在8月28日宣示黨產條例是否合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將在二十八日公布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釋憲結果,這是近年政治性最高、爭議性最大的釋憲案目前蔡總統提名、任命的大法官已達十一人,超過釋憲所需門檻;因此,這項釋憲案的結果將檢驗本屆大法官的歷史定位,到底是為政黨服務,抑或能秉持公正為國服務,做出合理、合憲且符合民主發展的宣告。

不當黨產條例》引發的爭議,從立法到執行皆紛擾不斷。從民主的角度看,黨產會的設置明顯違反權力分立原則,集行政、司法權於一身;從法治的角度看,不當黨產條例的「針對性立法」及「溯及既往」的認定,包括對政黨、人民團體乃至個人的財產強制處分,幾乎違反了所有的法治原則;要說它不違憲,恐難言之成理。

從黨產會運作和執行引發的爭議,除證明立法不當的憂慮為真,且程度遠遠超過想像。從黨產會的成員和結構看,清一色是出於政治考量,原本缺乏公正性可言黨產條例又賦予黨產會與被處分者極不對稱的權力凡被鎖定者,皆可任意生殺予奪。最可議的是,黨產會的矛頭完全對準國民黨和它認為仍支持藍營的婦聯會、救國團、中廣等;但對於同樣源出國民黨黨產運作成立者,如已故前總統李登輝的「台灣綜合研究院」,則放其一馬。這種選擇性執法,正說明黨產條例只是執政者為了特殊政治目的而設,與公平正義無關。

黨產條例除造成民主、法治的亂象,也讓台灣出現新形式的一黨獨大」和「一黨專政」,執政者濫權而毫無忌憚。儘管該法對於被處分者仍有救濟機制,但處分對政黨和民間團體造成的傷害是立即的,已非曠日廢時的救濟程序所能紓解。正因為如此,受理國民黨及婦聯會等的行政訴訟案件的行政法院,才會一再宣布停止執行,並聲請釋憲。

要判定不當黨產條例是否違憲,檢驗的標準其實非常簡單。其核心問題就是所謂轉型正義」,能否凌駕一切民主、法治的基本運作規範?從正反雙方的交鋒看,無論是民進黨立委、黨產會成員,或是釋憲辯論上與黨產會持同一立場的「鑑定人」,皆從未觸及這個核心問題。

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推動轉型正義,是為了深化民主法治但如果推動轉型正義的手段違反民主法治,怎麼可能有助民主深化?又怎麼可能合憲?對人民財產權的保護,或法律的普遍性原則,難道是轉型正義可以任意凌駕?因此,如果大法官竟做成黨產條例「合憲」或「部分違憲但不涉及黨產會主要權力」,將是不可思議的事,等於宣告任何政黨只要掌握國會過半優勢即可恣意妄為,利用修法、立法侵犯個人和民間團體的財產權,將在野黨的財務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而達到永續執政的目的。

司法院在受理釋憲聲請後,也曾有過不少爭議作為。首先,司法院對監察院的釋憲聲請,竟決定「不受理」;其次,現任大法官中,蔡宗珍是民進黨轉型正義理論主要建構人,黃瑞明則是條例提案人、前立委尤美女的夫婿,他們竟不用迴避釋憲。第三,此樁釋憲案一拖再拖,顯不尋常。第四,在釋憲辯論上,司法院邀請的「鑑定人」立場上和人數不成比例,明顯偏向黨產會的一方。

 這些偏頗行徑,已使外界對大法官的公正性嚴重質疑大法官是憲法的守護神,要打破外界的這些質疑,就必須從民主憲政和法治人權的角度,對不當黨產條例做出必要的違憲宣告,讓民主憲政重回正軌,也告誡執政者不可濫用權力。否則,大法官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等於宣告民主法治的最後一道防線失守;如此一來,本屆大法官將在憲政和法治歷史上留下醜陋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