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日本化風險升高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279/web/

◆  聯合報社論/既要齊心防疫,何需出動霸凌國家隊?
◆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的槍別亂撿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日本化風險升高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日本化風險升高


2020-08-24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自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儘管主要國家政府及央行推出各項緊急措施,試圖穩定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且5月起多數國家逐步解封,卻仍無法避免全球經濟大幅萎縮。已開發國家物價不斷下挫、利率更持續走低至逼近零,以及各地失業率暴增等現象,皆再度引發全球經濟日本化的疑慮

所謂日本化,是指日本在過去近30年間,因人口等因素發生結構改變,以及政策失誤而出現低經濟成長、低通膨率、低利率、高政府債務的症狀。例如人口老化、非貿易財部門缺乏投資,使消費動能薄弱、勞動力減少、生產力成長趨緩等問題,造成前述多項症狀的惡性循環。為了振興經濟,日本政府遂持續推出激勵經濟措施,日本銀行央行為對抗通縮也長期實施量化寬鬆及零利率等政策,並不斷購買政府為支應財政擴張所發行的公債,又造成政府債務貨幣化現象

事實上,全球經濟日本化的風險蟄伏已久。早自金融海嘯過後,量化寬鬆(QE)政策盛行,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持續擴大,政策利率長期在低檔徘徊。同時,以美國及歐元區為例,自金融海嘯至民國108年(2019年)底的物價指數平均年增率分別僅 1.41%、1.26%,民國98年(2009年)後平均經濟成長率分別為 1.86%、0.85%,且民國108年(2019年)美國及歐元區累積債務對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已分別達 106.2%及83.9%,遠高於民國97年(2008年)的73.67%與68.85%,可見已開發國家在疫情爆發前就已出現日本化跡象。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各國政府一方面祭出強度不一的封城措施,以防堵病毒擴散;另一方面啟動大規模的財政紓困政策,以拉平總體經濟衰退曲線。為此,不僅各國政府大幅舉債,央行更採行前所未有的無限量QE政策調降政策利率至更低水準的同時,亦吸納政府因應紓困支出的龐大債務,著實成為現代貨幣理論MMT的實踐者,也埋下債務危機的隱憂

麻煩的是,因封城及供應鏈中斷所造成的停工,餐飲服務、交通運輸、戶外休閒娛樂等產業需求驟減,導致失業率大增,家計單位的收入無預警減少,即使取得政府補助,卻因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而升高儲蓄傾向例如美國儲蓄率即從2月的 8.3%,最高增至4月的 33.5%,導致紓困政策傳遞管道受阻,成效大打折扣,更挫低通膨率,使其遠離政策目標值。由此可知,疫情爆發之後,各國政府大推刺激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所觸發一連串效應──通膨率及預期通膨率再降、利率大幅降低、經濟衰退、政府負債金額遽增,均加重了全球經濟日本化的風險。

若進一步從日本化的成因切入,已開發國家出生率較過去大幅降低,且民粹主義、保護主義興起,加深對移民的排斥,錯失填補勞動力空缺的機會。再者,近年來技術進步及生產結構改變迅速,生產活動所需投入的實體資本降低,也是造成投資減少、生產力成長趨緩的主因。

尤其經歷本次疫情後,跨國供應鏈斷鏈,亟需重組,加上人口流動管制升級,均使已開發國家生產力前景面臨重重阻礙。值此之際,各國央行又未記取日本的教訓,持續以寬鬆貨幣政策追求通膨目標,導致利率不斷走低,但通膨率遠遠不及目標值,朝向日本化靠攏。

要言之,突如其來的疫情已使全球經濟日本化風險遽升,尤以債務風險為最。畢竟,一旦利率小幅上漲,不僅將為政府財政帶來巨大威脅,持有大量公債的央行資產負債表亦將惡化,使貨幣當局喪失信譽,民間部門也將出現流動性不足或債務違約困局。

因此,諸如無限量 QE 及債務貨幣化等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在疫情期間固然有其必要性,但這就像類固醇般,短期內服用可有效減輕症狀,包括紓緩流動性不足與企業倒閉等,長期持續大量使用則將衍生出眾多如債務危機、日本化等副作用,各國政府實應審慎使用這類政策,避免日本化風險不斷升高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的槍別亂撿


2020-08-24 00:1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不一定要與大陸有生意往來,提高兩國經濟脫鉤可能性。(美聯社)


馬英九批評蔡總統把國家推向戰爭邊緣,蔡英文立即反批,不能以為「卑躬屈膝」就能換來和平,她堅持「和平靠國防」的路線。但面對中共,難道只有「高調反中」或「卑躬屈膝」兩種極端嗎?不能保持不卑不亢

說穿了,藍綠陣營都陷在自己的路線泥淖裡,只能互相用泥巴戰術來塗汙對手,卻無助兩岸關係的釐清。藍營是九二共識遇到挫折,亟待重新調整,目前暫時欲以「反買辦條款」來爭取民眾認同。綠營則是慣用仇恨抹黑戰術,激化民眾仇中反藍情緒,事實上卻走不出自己假性鎖國圍城困境

事實上,當藍綠還在激辯一旦兩岸出現戰端「美國會不會馳援」時,在經濟的現場,美國對陸企華為祭出進一步禁令,立即導致台股當日暴量閃崩,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衝擊,則仍難估計

簡言之,蔡政府一再頌揚川普對台灣多麼友好,但友好是外交的無本生意,遭殃的卻是台灣企業和經濟,虛實要分清去年習近平兩制台灣方案香港反送中,讓蔡英文撿到滿手槍,因而順利連任但是,川普的槍不能亂撿,尤其他正陷於連任苦鬥

蔡政府最近師法川普,要將大陸影音平台「愛奇藝」下架,大陸國台辦立刻提醒」:今年前七月台灣對大陸的順差已達七百億美元說這是恐嚇也好,但四年來,台灣對大陸的順差每年增加一兩百億美元。蔡英文反送中的結果,卻是在「送中」,不該擔心嗎?












聯合報社論/既要齊心防疫,何需出動霸凌國家隊?


2020-08-24 00:1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桃園機場入境旅客接受檢疫人員協助,確認是否正確填寫健康聲明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僅僅因為彰化查出一名自美返台少年確診,竟引發國內政治連日騷動,荒腔走板難以想像。為了聲援彰化衛生局葉彥伯,國民黨擬聯合十四縣市進行普篩,顯非什麼明智之舉。但民進黨從總統、副總統、閣揆、衛福部乃至網軍全面圍剿抹黑葉彥伯,則是赤裸裸的仗勢凌人,顯示執政者毫無民主氣度可言。

如果葉彥伯是刻意造假,將未感染的少年掰成確診,那麼陳時中不費吹灰之力即可將他擊倒,讓他身敗名裂。但確診既是事實,從防疫科學而言,這明顯有助於社會大眾對新冠病毒的了解為何防疫指揮官無法接受,更要動用政風單位調查?難道說,讓全民維持台灣「零確診」的幻覺,才是我國防疫的最高目標?

陳時中對葉彥伯惱羞成怒,除了少年確診病例戳破了台灣真乾淨的錯覺,還包括對彰化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的不滿此外,也積累了他和公衛專家之間防疫不同調的嫌隙

無論如何,防疫是一門科學,事關手段的客觀與真相的透明一旦政府要用權威來扭曲事實,科學即淪為政治角力的犧牲品了

就社會觀瞻看,陳時中動用政風單位調查葉彥伯,已經形同「牛刀殺雞」,顯不相稱。所謂政風部門是公正第三方的說法,聽起來,也跟促轉會扮演東廠角色一樣荒唐

讓人不解的是,蔡總統立刻發文挺陳時中,接著前後兩任副總統賴清德、陳建仁都跳出來幫腔,前者主張中央和地方防疫必須同調,後者批評彰化的血清調查是「失真的調查」。蘇貞昌更強調全國一致的重要性,說大家在馬路上靠右走,有人要靠左走,就會發生事故。

防疫期間,蔡政府每每以各種製造或研發的「國家隊」自詡。但從這起事件看,儼然已出現一支「霸凌國家隊」,只為對付一名地方衛生官員,卻還說不出對方錯在哪裡。不僅如此,根據綠營一貫的「一怒、二查、三抹黑的模式,除了高層力挺陳時中,網軍立刻出動將風向導至葉彥伯是為了圖利其篩檢學會」,並造謠稱他使用的篩檢試劑來自中國。這樣的操作,不僅把葉彥伯打成「台版李文亮」,要讓吹哨者噤聲其四面包抄的圍剿手法,跟過去在台大校長卡管事件的死纏爛打相比,簡直如出一轍

葉彥伯任職彰化衛生局長十六年,歷經藍綠四任縣長,仍受到重用更不尋常的是,他任內和檢調合作揭露了毒奶粉、塑化劑、頂新混油案和六輕空汙案,每一個事件都深度觸及台灣食品及環境的死角,讓台灣存在已久的積弊見光,並獲得改善這樣一位志願在地方深耕的官員,甚至獲得了美國公衛學會傑出社區服務獎肯定誰料,他卻因一起確診案在台灣遭到執政者的聯手霸凌如此扭曲事實,非要摀住一張說真話的嘴,這難道是防疫模範生」不能說的秘密?

在防疫工作上,中央與地方的確必須步調一致,才能有效阻擋病毒的入侵。否則,像美國那樣聯邦與各州各自為政,疫情會一再失控。但所謂步調一致」,並不表示政府要扼殺所有不同的聲音,只能獨尊上級指令。畢竟,疫情的發展是一種動態的過程,病毒在變異,治療的對策在更新,疫情的擴散模式也尚未被摸清,中央不能因為地方出現獨特的作法,就視之如蛇蠍。葉彥伯的作法,基本上是以科學方法在幫助社會發現真相,蔡政府卻一心一意要打擊他、封他的口,這是什麼民主素養?又是什麼尊重科學的態度?

如果和諧社會就是一個沒有異音的社會,如果所謂齊心防疫就是不容許任何人說不同的調子,那麼蔡政府對葉彥伯的打壓,其實跟中共沒有太多差別。如果葉彥伯那麼容易「被和諧」,那些年,台灣還能揭穿假油案、毒奶粉和塑化劑事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