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從新冠肺炎學到寶貴的一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858/web/

◆  聯合報社論/撒錢容易,搶救產業斷鏈的挑戰才艱鉅
◆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中的機器人
◆  經濟日報社論/從新冠肺炎學到寶貴的一課







經濟日報社論/從新冠肺炎學到寶貴的一課


2020-02-15 01:1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世衛組織WHO已正名武漢新冠肺炎COVID-19,並表示疫情對全球各地構成「非常嚴重威脅」,呼籲各界分享病毒樣本,加速研發藥物與疫苗,預估第一批疫苗可能要18個月才能備妥,目前只能以當下可以使用的武器對抗病毒。從全球已確診逾6萬病例,死亡超過1,300人的總體數字,及其為冠狀病毒史上感染力最強,沒有症狀也會傳染他人的現象來看,確實令人觸目驚心。

但統計數字的變化,也顯示疫情漸轉趨樂觀。首先是「不確定性」已經降低,新增案例逐漸減少,兒童較不易受感染,痊癒人數不斷增加,死亡率逐漸遞減至2.5%以下,明顯遠低於SARS和MERS;其次,則是疫情爆發地的武漢和湖北,確診病例占了將近75%,死亡數則占了96%,以外地區的死亡率更低,可見得該病毒和歷史上的其他知名病毒一樣,都有愈傳愈弱的特性。因此,只要對疫情爆發或擴散地做好「阻敵於外」的管控措施,例如中國大陸延長年假,採行史無前例的封城,及限制人員在城際、國際的流動,加強居家管理,隔離檢疫措施,都能有效阻卻傳播途徑。

SARS專家,根據數學模型、病毒蔓延近況與政府防疫作為的綜合評估預測,預測新冠肺炎疫情應可望在2月中下旬進入高峰期,隨後來到平穩期,然後遞減,樂觀估計應該在4月底接近結束。國際股市也持續正面反映了此種樂觀的估測。

目前唯一的變數,就是大陸各地本周起陸續復工,可能增加群聚感染的風險。因此,北京當局雖要求支持企業開工,但也要求企業負起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法規,廠區防疫升級等措施。但從目前大陸的復工企業不到三分之一,看到企業復工的困難重重,也可降低群聚感染的風險。隨著疫情轉趨樂觀,開工率也許就會逐漸提高。

疫情的管控轉趨樂觀之外,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尤其是衝擊觀光、旅遊、客運、餐飲等產業,更衝擊大陸的台商製造業的開工率,導致很多產業的上中下游到處出現斷鏈的情形,許多企業出貨或營收都明顯減少,中小企業開始逼近生存紅線。

政府已提出600億元紓困方案,但在國際觀光客驟減,國旅也冷卻的當下,應特別針對旅遊餐飲產業給予低率融資和租稅減免措施,助其度過難關而不至於永久性的歇業或倒閉,也可減少失業。斷鏈的中小型製造業,可按照嚴重程度給予類似的救急措施。

其次,對於因為疫情而影響工作機會的勞工,依據為就業保險法第16條,中央主管機關於經濟不景氣致大量失業或其他緊急情事時,於審酌失業率及其他情形後,得延長失業給付之給付期間最長三至六個月,給予類似「失業給付」的津貼。對於必須「居家隔離」,或是家中有子女延後開學而須留在家中照顧學童的勞工,參照就業保險法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給予「家庭照顧假津貼」,依照前六個月平均月投保薪資六成按月發給,最長六個月。經費皆由就業保險基金支付,而非由雇主負擔,也可由勞動部直接以行政命令,或採特別條例方式付諸執行即可

最重要的是,經過此次疫情的衝擊,也讓我們有省思社會核心價值的機會。從過去一味追求總體的經濟成長和個體的物質享受,貪多務得而犧牲環境生活品質,甚至忽視倫理親情、精神健康的重要,進而從恐懼、恐慌中看到喧囂、吵雜、汙染的減少,建立良好的飲食和衛生習慣,培養堅強的免疫力,進而重新檢討人類和環境、生態如何和諧共存的關係,都是國家社會整體值得學習的的寶貴經驗。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中的機器人


2020-02-15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廣東省人民醫院利用機器人送藥給病人,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中新社)


為對付疫情,大陸不少城市推出了機器人或無人機,執行隔離、勸導、識別的工作。除了新鮮,效果還不錯,因為機器人不怕病毒感染,又能六親不認地公正執行。

安徽的一個社區,利用無人機在空中巡邏,向居民宣導防疫訊息。這些無人機還可以透過臉部辨識功能,鎖定未戴口罩的民眾,飛到他們頭上要求對方戴上口罩。無人機若發現民眾在戶外打麻將,也能由警方透過即時監控,要求他們返回室內。

在武漢,有些機器人被用來處理消毒、送餐的工作,以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在社區的網格化管理中,騰訊提供了一種AI技術,可協助各社區管理居民及人員的識別及進出。一旦發現掛有湖北疫區牌照的車輛進出,可以立即發出警示訊號。

在最近的返工潮中,機場、地鐵、火車站及辦公大樓有大量人潮進出,要如何防範可能的感染者?一家科技公司融合了紅外線熱影像和臉部識別技術,可在人群中迅速找出體溫異常者;這項技術已在北京開始應用。在上海,使用的則是警務巡邏機器人,搭配真人民警共同巡邏,除了語音播報要民眾注意防疫,還帶有可測溫的熱成像攝影機。

疫情肆虐中,人與人必須保持距離,以防病毒感染。此時,人工智能產業逆勢上揚,找到了發揮的空間。儘管智能機器人很神,能快速處理體溫、人臉、牌照等資訊,就是無法過濾官僚的謊言。正因為謊言,全球才有這場災難。












聯合報社論/撒錢容易,搶救產業斷鏈的挑戰才艱鉅


2020-02-15 00:1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經濟,行政院推出紓困措施。圖為士林夜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這波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行政院擬訂《應變及紓困特別條例》草案,預計匡列六百億元特別預算,向三大產業紓困。包括,在疫情結束後推出「振興抵用券」,協助夜市、商圈、餐廳提振消費。六百億元聽起來手筆不小,但撒錢能否用在要害並提振經濟,則是另一回事。

這些紓困措施中,一般民眾最感興趣的當然是「振興抵用券」;但區區廿億元能發揮什麼作用,仍令人存疑。原因有三:一,政府設計的是「折價券」而非「消費券」,這對夜市、商圈的小型消費而言未必有激勵作用,反而有計算作帳不便的麻煩。二,這和去年政府發放的「夜市抵用券」太過雷同,且去年發放的一千多萬張抵用券,仍有四百多萬張尚未使用,顯示並不好用。三,類似的抵用券一發再發,除了效果遞減,只會使短期症狀掩蓋長期問題。

再看,這波政府研擬的紓困方案,僅針對內需型產業、農業、及交通觀光等三個範疇而發,著眼狹窄,而無法命中衝擊經濟更大的產業。原因很明顯這些紓困措施幾乎全集中在農業及餐旅觀光為主的服務業,對於牽動經濟更鉅的資訊和傳產製造業,則毫無著墨。事實上,這波疫情導致中國大陸數大城市封城,加上兩岸許多海空交通中斷,因而引發的「產業斷鏈危機」,才是嚴重威脅台灣經濟的重中之重。對此,行政院卻毫無關注。

試想,如果政府為了服務業和農業紓困,一舉即輕易揮霍掉六百億元的特別預算;那麼,對於接下來製造業可能出現的創傷,我們還有多少存糧可以對抗依然混沌的疫情?尤其,蔡政府為了大選,去年底一再大肆撒錢開支票,把國庫的資源都提前掏去使用。如今,碰到了國家真正緊急的狀況,我們要再度透支未來,難道國庫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嗎?

根據主計總處的預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將由原來預估的三.○二%,下修為一.八%,近乎腰斬,也是十五季以來的最低。全年的經濟成長率,則由原來預估的二.七二%,下修為二.三七%;其中又以出口影響最大。據估計,這波疫情將使中國大陸全年經濟下修兩個百分點,來到四%左右。在這種情況下,台灣受到的牽累將比我們的估計更大,絕不可輕忽以對。

事實上,不單台灣的經濟受到影響,這波疫情的衝擊是全球性的。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扮演了全球許多工業重要零組件的生產、加工及組裝基地,當某一城、某一廠的生產或運送出了問題,其上下游的關聯產品即無法運作,這就是所謂的「斷鏈危機」。以蘋果的iPhone手機為例,鴻海在河南鄭州的工廠目前開工率僅四到六成,蘋果手機的供應就會出現問題;連帶的,iPhone12的量產也將被迫延後。經過這場驟變,一定有很多國際大廠想把工廠遷出大陸,以分散風險;但在當下,還是得先面對眼前的危機才行。

簡言之,政府編列了六百億元特別預算紓困,雖然有絕佳的藉口,但檢視目前運用在三大產業的項目,卻都只是為了救窮或杜庶民之怨,談不上任何「振興」的意義。若果真如此,六百億元砸下去,只會石沉大海,民眾將看不到什麼新的東西浮上來。與此同時,台灣觀光不振、商圈夜市衰退、農業出口不利的基本病因將再度被遮蓋掩飾,在荏弱中繼續拖延病情。更糟的是,民進黨立院黨團已經磨刀霍霍,將不待討論,就讓特別條例輕騎過關。那麼,政府花六百億元去打水漂,即可能不幸變成事實。

尤讓人納悶的是,六百億特別預算中,光交通部門就分配到五百億元,其中三百億美其名為觀光升級及轉型」,到底意欲何為?一向志大言大的交通部長林佳龍,必須提出更具體的計畫內容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