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鑽石公主」難題 全球課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858/web/

◆  面對新冠病毒 以讀攻毒 以書止輸
◆  跨國瘟疫野火 世界大規模「減碳」
◆  聯合筆記/「鑽石公主」難題 全球課題
◆  補助有排序 紓困更完善
◆  畫中有話/經濟春燕何時來?
◆  連署入世衛本末倒置 凸顯政客愚民私心
◆  我入世衛 先要成亞洲傳奇
◆  菲國禁台令急轉彎/為國為民 濃濃政治味
◆  菲國禁台令急轉彎/化解誤會 代表處之功
◆  漫畫/排隊買口罩都是假新聞?!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鑽石公主」難題 全球課題


2020-02-14 23:39 聯合報 /   蔡佩芳
在日本橫濱外海展開海上隔離的鑽石公主號郵輪。 (美聯社)


日本政府處理鑽石公主號飽受批評。持平而論,日本對鑽石公主號原沒有義務,卻如同飛機事故,成天外飛來責任。

任何國家突然要接納三千七百人隔離觀察、治療,成員半數來自五十個不同國家,都是難題。日本感染症與環境感染學會登船調查,十三日發表報告指,依防疫手冊採取預防感染措施,但人員來自各國,溝通說明困難。這例一出,更讓各國紛拒郵輪靠岸。

日本有本土疫情、還有專機撤僑要應對,不可能將防疫資源傾注於鑽石公主號上。日本單日只能負荷三百個檢體分析,一個檢體成本一萬日圓,全用於船上檢疫,最少也需要十三天,近四千萬日圓日本政府為此徵召民間實驗室,希望將檢疫能量擴大至一日一千件

日本本周完成第五批專機撤僑後,將暫停撤僑,除待撤人數下降外,返日後安置地點也待安排。千葉三日月飯店因接納第一批撤僑專機民眾,形象大損,影響其他單位的意願;近日確診案例後送山梨、長野治療,顯示收容能量有限,首都圈已無法負荷

日本安置避難民眾準則重視公平性,若物資不足,為免糾紛甚至寧可留中不發,或許是船上人員上陸決策遲緩原因。

即使開放各國接回國人,如何護送、從哪離開,全程不能有防疫破口。南韓中央日報十一日報導,南韓政府表態,沒有計畫接回船上十四名韓人,報導更提到,至今沒有一國提出具體計畫。船上有逾四百名美國人,美方原有意走海路,從駐日美軍基地載離,協調後也放棄。

讓日本最難堪的恐是,招外界批評措施都源於世衛規定。日本採船上隔離,獲世衛專家支持;對中國人赴日禁令幅度小,固有政經考慮,也是照WHO對疫情認定。檢疫官遭傳染,戴口罩、手套,卻沒穿防護衣、護目鏡,輿論質疑輕忽,厚生省解釋,防疫配備依WHO方針

檢疫原是拉丁字quadraginta意思四十」,中世紀鼠疫流行時期,若懷疑船上貨物或旅客帶有致病原,會要求船隻在外海停泊四十天,確認安全才放行,以防止旅客或貨物將傳染病帶入境內,顯示運輸、旅行帶來傳染病問題多麼棘手。郵輪群聚感染沒前例,眼下日本單獨面對鑽石公主號難題,但所有苛責,其實是全球課題。











面對新冠病毒 以讀攻毒 以書止輸


2020-02-15 00:08 聯合報 /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出版界呼籲,政府在訂定紓困或振興抵用券適用範圍時,千萬不要忘了出版業與書店,在臉書轉傳海報。 圖/吳政鴻提供


一、以讀攻「毒」
多年來提倡「讀書不輸」,新冠病毒肆虐,正是「安於短暫隱居,均能渡過疫關」。拿書消失在海邊、山下、平原上,我不找你,你也找不到我。生命鍵盤敲下「暫停」,放下懸念,做個書本上雲遊四海的讀者。

心靜下來,只要有書作伴,就能感受到靠近知識散發的熱量。我們不是一直嚮往《湖濱散記》、《山居歲月》意境嗎?內心自問:自己怎會在都市叢林中停留這麼久?當你重溫古人智慧,你更能體會:黑天鵝帶來的「危」也就是「機」。

川普以保護主義「讓美國再偉大」爭取選票時,波及國家短期受苦,但懂得應變的,反因此更強壯,加快變更「偉大」,大陸華為5G發展,是因禍得福例子。

中國大陸經過新冠病毒災情後,待封城的武漢等地,生命力再現時,不少人預測,冒出來的而是狀元與文明。

二、書生的「三生」有幸
深居簡出,閱讀沉思,書成最好伴侶,還需要口罩
利用機會專心讀好書

一本有吸引力好書,必有你難以拒絕的特質:1、傳播現代知識;2、論點有創意並激發創意;3、故事感人且有啟發性;4、有實用價值;5、提倡人與自然和諧共存;6、記錄人類(及國人)的成就;7、探索人類心靈世界;8、提倡人間長情與大愛。

透過長期閱讀,現代人靠知識與技能:才有好的「生活」。才有尊嚴的「生存」。才有安身立命的「生計」。這成書生的「三生」有幸。

一生「與書共生」,從六歲起讀書到廿八歲畢業教書,與書成命運共同體—認真讀書、教書與寫書;甚至有機會回台參與出版,選書、評書、印書,我成東西方社會快樂讀書人。

三、讀書,做人,做事
貫穿一生的信念,不是財富與權力,而是讀書與教書。因此倡導:

人生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書結緣那一刻;與書結伴一生,就是「書生」;就是終身知識之旅

廿一世紀初台灣的競爭力、生命力、凝聚力,面臨嚴酷挑戰。做為知識分子,能想到的還是回歸基本面—好好讀書、做人、做事。 把三者結合,在新冠病毒消失後,變成提升生活品質的新風潮。

因此鼓舞大家一起「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四、以書止「輸」
眾聲喧嘩中,靜靜聽一下的十項自述與自信。老友王建煊看到後,要我寫下來,掛在他主持的基金會牆上。

1、書是啟蒙的「種子」。2、書是溫柔的「鞭子」。3、書是學習的階梯」。4、書是沉默的「老師」。5、書是跨越無知的「橋梁」。6、書是治療愚昧的醫生」。7、書是打開封閉的「大門」。8、書是逃脫貧窮的「捷徑」。9、書是知識的「地圖」。10、書是前進的「思索」。

最大心得:離開書,你就輸。

最後:書是對抗病毒傳播武器。













跨國瘟疫野火 世界大規模「減碳」


2020-02-15 00:12 聯合報 /   徐正雄/農夫(新北市)
武漢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正在照料新冠肺炎病患。 (美聯社)


說來諷刺,我們居然得靠一場瘟疫才能大規模「減碳」。代價卻是無辜人命。

世界最大的引擎快速熄火,哀鴻遍野,多少投資者還想從災難中撿便宜,並以樂觀者自許,不知反思這場跨國瘟疫野火,之難以撲滅,正是因世界已悄悄被「經濟統一」,各國界線正迅速消失。

一場瘟疫,也揭露各國體質和心機。瘟疫阻止人類流動,同時也凍結貨物,許多東西暴漲暴跌,才發現對他國依賴有多深。人們享受著大量生產的廉價,慢慢失去自我製造能力。

有人一邊罵不透明,一邊還想從受傷大象身上割取象牙。曾經恨之入骨的友邦,居然成為出力最多的鄰居。而從他那裡獲利不斷的國家,卻翻臉跟關臉書一樣容易。

和熟稔的疏遠了,和陌生的靠近了,因為災難,各國關係重新排列。

瘟疫,和那些隱藏在各大公司、財團的幕後操手脫不了關係。對他們來說,什麼都可變成商品,《土地正義》這支紀錄片裡,忠實記錄「綠能」也可消滅無數小農、毀人家園。

環保不啻成政客商人的胭脂。以經濟為名,政客編織各種美麗謊言,去殘害各種生物、破壞自然環境,最後財富集中少數,連百姓也成為繼生物之後,被宰殺對象。

我們拚命破壞環境、殘害生命,發明各種讓人類變得可有可無的科技沾沾自喜,凡事以數據回答。正是這種傲慢,讓瘟疫隨著網路,散布到每個人心中!這種恐懼,沒有口罩可過濾。

前幾天,和曾服務於東南亞公益團體的小農閒聊,問他為何回國?他說:在東南亞,看商人低價取得土地後,放火燒林,再用低薪剝削勞工…劇情和《土地正義》不謀而合,其實這種故事到處都是。

人類如何對待世界,世界定會加倍奉還。貪婪者或許可以躲過水災、火災,卻難敵無色無味的瘟疫;死神面前,人人平等。

到現在,居然只有一位瑞典小女孩覺醒,政客仍不肯正式對地球道歉,並積極補救!世界是「火宅」;地球是巨大的鐵達尼號,船要沉了,許多人還在唱歌跳舞。我們常常忘了,也懶得想起—人類和萬物的榮枯,息息相關。












補助有排序 紓困更完善


2020-02-14 23:47 聯合報 /   吳怡彥/東南科大觀光系副教授(新北市)
針對疫情紓困,經濟部已就餐飲、零售、會展、商圈、夜市及傳統市場五大項內需服務業進行盤點,將協助業者度過難關。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忽然間,城市寂靜起來。通常年節時期的台北城,本來就因大批常住人口南返相對空蕩。但過完年,百工齊啟的時節,隨著新冠病毒確診案例增加,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大家開始足不出戶。出門常只為排隊等口罩的網路笑話,或許也相當程度地反映真實。

常住人口減少,在城市內部移動,自然減損消費力;但城市本身人口的基本消費仍在,更大的消費缺口來自觀光人口。所謂的觀光產業,依賴的產業鏈,都以交通為始,因為「移動」而產生消費地域移轉,移轉數額常不是等量,而是倍率增加,因為移動衍生更多食衣住育樂購等消費。當大家不移動固著於居住地,擴增的消費就消失了,連帶影響的經濟層面,不可謂不大。

也因之,政府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提出新一波紓困方案,匡列特別預算超過新台幣六百億元,紓困對象包含內需型產業(餐飲、零售、商場商圈、夜市、傳統市場、會展業等)、農業、觀光及運輸業等,後續包含勞動部門、文化部門(電影娛樂業、藝文展演等)、製造業等。並秉持雨露均霑、立竿見影、固本強身、加速公建四大元。

面對重大衝擊變數,政府提出紓困因應方案,實有其必要,而借鏡SARS經驗,了解受衝擊產業,依序為餐飲、零售、觀光、運輸、製造業等,也顯示政府投入相當心力,以為政策擬定基石,需予肯定。藉由此次紓困方案,調整公共建設時程,提出的固本強身、加速公建也有其理。但仍需提醒及了解衝擊產業排序,當有補助的優先次序,而非雨露均霑,方能確實救急,見立竿見影之效。

所謂紓困產業,不應雨露均霑,不僅指產業類項,也在紓困地域。城市因常住人口眾多,原本外來人口消費總額比例,仍遠低於常住人口,而觀光旅次更較城市常住人口數低。城市本身的常住人口與通勤旅次,仍能支撐基本經濟運作;但依賴觀光的小鎮小鄉就不然了,當觀光旅次無法進來,這些年來催生的地方創生政策,必然受波及。再者,因為恐懼而駐足不前的旅次,仍需有相關的安心配套。

調整補助產業類項與地域,提供更正確的抗疫知識,並建構讓人安心的移動通路,當能讓此次的紓困政策,更完善。












畫中有話/經濟春燕何時來?


2020-02-15 00:13 聯合報 /   林俊良
圖/林俊良


過去,台北信義區百貨商圈,聚集人流與錢流,是經濟櫥窗的重中之重。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國際觀光客與陸客卻步;加上民眾聞疫色變,非必要也減少外出,上街幾乎人人戴口罩,消費意願大降,衝擊觀光餐飲百貨服務業。

微風集團近日開出人力精簡第一槍,期望不是第一張骨牌。惟如何找回國人消費力,經濟春燕何時來,令國人忐忑。












連署入世衛本末倒置 凸顯政客愚民私心


2020-02-15 00:05 聯合報 /   石文傑/退休教師(新北市)
台灣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能有效控制,歷任衛生署長林奏延(左起)、楊志良、涂醒哲、張博雅、葉金川與全國醫師公會理事長邱泰源等人在品觀點董事長許良源的發起下舉行記者會,號召500萬民眾一起連署挺台灣。 記者潘俊宏/攝影


面對新冠肺炎威脅,五位前後任衛生署長、衛福部長召開記者會,號召五百萬人連署挺台灣加入WHO,讓國際社會聽到台灣人民的需求。有人說台灣加入對世衛會有貢獻、有的說這不是政治問題,而是衛生與健康問題、有的要求台灣有尊嚴、有意義,與世界各國一樣平等入會,還說拒絕台灣是中國和世界的損失。

這些訴求令人動容,也深表贊同。問題在世衛組織是聯合國附屬機構,就像教科文組織UNESCO) 、人權委員會( UNCHR、聯合國人權理事會 ),必需是聯合國成員,才能入會捨入聯一途想彎道入世衛,既不合程序,也似本末倒置

就像不參加聯考及會考,試問如何進名校?父母再多金和社經地位再高,相信也沒有學校敢接受?

至於呼籲五百萬人民連署挺台灣加入WHO的民粹作法,恐更無濟於事。當年不也是有發起「一人一信致函聯合國,要求讓台灣入會」,結果如何?只凸顯政客愚弄國人的私心這些道理相信國民黨籍前署長都應心知肚明,何以還要配合當啦啦隊












我入世衛 先要成亞洲傳奇


2020-02-14 23:58 聯合報 /   孫健萍/公民正義聯盟總召集人(高雄市)
世衛全球專家會議研討新冠肺炎新藥及疫苗,台灣專家「線上」參加,外交部說明進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擴散,台灣以抗煞經驗立即啟動防疫機制,目前疫情的控制相對周邊國家、地區更為迅速、有效;與此同時,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卻屢屢受阻。即便國際處境艱難,台灣醫療與公衛的成就仍受舉世矚目,也掀起國際間新一波台灣應否加入世衛論戰,連日相安倍及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也公開發言力挺台灣。

在新冠病毒疫情日益嚴峻,即便我國以外交手段積極運作友邦為台灣發聲;但在大陸影響力下,勢難抗衡。除政治運作,台灣做為世界醫衛一分子,亦可透過台灣醫衛形成關鍵影響力,做為世界醫衛領域無法排除台灣的重要基礎。

一、隨著科技發展不斷精進,未來醫療將突破地域限制,台灣應結合醫療與國內科技優勢,率先切入「跨境智慧醫療」領域,吸納國際頂尖醫學人才、團隊合作。醫學與醫療研發、智慧醫療設備、製藥與疫苗研發、生技產業…等,均適合台灣發揮,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醫衛專區可作為這些領域,面向全球一展身手的練武場。

二、推動醫衛外交,是我國展現專業軟實力和爭取國際社會認同的重要管道。我應致力醫療新南向政策,協助相對落後國家建立公衛、醫療體系;與各國公衛官員交流,例如:台灣的健保體系、抗煞經驗。

美國學者艾迪森矽盾」(Silicon Shield)一書,形容台灣的半導體實力,如同中東石油一樣,形成「矽盾」,讓世界科技進程缺少不了台灣。以此觀點來轉念反思:我們不必問世衛組織為我們做了什麼﹖而該問我們為了世界衛生做了什麼?台灣的醫衛關鍵影響力,是否能讓台灣加入世衛組織猶未可知,卻能讓台灣在世界醫衛扎根、耕耘。

好萊塢電影我是傳奇」,為了解救人類,不顧一切保護消滅病毒的疫苗;過去我們曾締造經濟奇蹟,未來我們透過醫衛努力,相信也可以締造醫衛傳奇!











菲國禁台令急轉彎/為國為民 濃濃政治味


2020-02-14 23:53 聯合報 /   陶以哲/高中教師(新北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菲律賓為防止疫情擴散,十日突將台灣列為旅行禁令國家;我強烈抗議,菲總統杜特蒂還特別表達,並非政治考量,而是為了杜絕疫情延燒自家人民。最新發展,菲方昨內閣會議後又收回禁令,取消對台灣的旅行禁令

菲方先前態度當然讓國人不滿,疫情發燒,許多區域/全球經濟如再低迷下去,也會送進加護病房。各國在自保與種種權衡上,勢難盡如人意;菲台長期以來為彼此重要市場,打壞彼此關係,對兩邊都不是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當菲國對台如此,我們可曾進一步深思,類似禁制令給當事國的感受? 未來疫情穩定後,國與國間(如兩岸政府)看來更難破冰。衛福部陳時中,「國籍選擇自己擔時,是不是隱含意識形態政治性考量

確實,因諸多主客觀因素,我們無法雪中送炭,但我們的官員至少在語言表達時,可以展現適當溫度,對外人展現出我們的文化水平;對抗病毒無情,有賴非常手段,但別忘了過程中,作為人的美好良善特質。

當各國皆以自身人民健康與生命安全,為最大依歸的此時,如先前菲律賓決策對我拒絕入境,許多國人群起抗議憤怒,卻沒有反思,近日我們對他國所做的,其實跟過去幾天菲國對我們做的沒兩樣。

即便政府大聲疾呼,一切是為國為民,無關政治,但我仍持續嗅到濃濃的政治味。











菲國禁台令急轉彎/化解誤會 代表處之功


2020-02-14 23:50 聯合報 /   汪哲仁/研究人員(新北市)
菲律賓對台灣實施旅行禁令,圖為菲律賓總統杜特蒂。 (歐新社)


菲律賓原公告基於一中政策,對中港及澳實施的臨時旅行禁令」,包含台灣,造成近五百位台灣人被困在機場,嚴重影響國人權益。杜特蒂總統稱該禁令是基於公衛防疫所需。這種欲蓋彌彰做法,更激起國人憤慨。

杜特蒂上台後,其政治狂人行徑,不僅一改過去長期親美路線,大量引進中國力量,換取更大經濟利益。從菲律賓衛生部所發出公告,開宗明義就提到一個中國政策,更印證其親中路線。

本次菲國政府願收回成命,解除禁令,原因應是菲方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菲駐台代表及部分部會首長,強調我國疫情輕微及防疫有效,經過激烈辯論後,杜特蒂最後只能接受內閣建議,政策轉彎。由此可見,雙方代表處的良好關係與互動,在關鍵時刻能夠協調、溝通,最後化解雙方誤解。

此次兩國防疫紛爭,菲更應明白,台灣是近鄰,雙方在醫療公衛領域上密切合作,才真正有利國民的健康安全,否則台灣在防疫出現破洞,也絕非菲律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