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范疇/「亞洲第一村」能否進化為台灣模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范疇/「亞洲第一村」能否進化為台灣模式?
◆  葉銀華/不要混淆資訊的真相

◆  盛治仁/燃起主管魂 讓自己更好
◆  黃介正/二○二四選總統
◆  王正方/忘本的人沒有未來
◆  方祖涵/被臉書誤殺的文字
◆  林中斌/川普烽火四面 華倫白宮有望
◆  蘇蘅/比悲哀更悲哀的選擇性遺忘
◆  劉憶如/負利率時代 黑洞世界的警語

◆  王健壯/蔡英文要立即戒吃芒果乾
◆  薛承泰/笨蛋 關鍵在於無國感
◆  洪蘭/學習的方式決定了效果
◆  嚴震生/蔡總統論文讀後感...我真的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  楊志良/台灣哪有民主?只有民粹!
◆  陳亮恭/在談長照財源之前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台灣的政治選擇權

◆  嚴震生/艾比伊獲諾貝爾和平獎
◆  王文華/解決問題,你是「零售」還是「大盤」?
◆  趙春山/一篇「求穩待變」的國慶講話
◆  孫維新/系外行星—從科幻到真實
◆  葉銀華/投資人快熟悉逐筆交易制度
◆  馬凱/訛詐市場+銅臭民主=滅絕
◆  盛治仁/快樂需要努力營造

◆  王健壯/蔡英文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方祖涵/變調的社會溫情故事
◆  楊渡/管中閔效應與民調黑洞
◆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  黃介正/一黨專政七十年
◆  范疇/親民黨、時力黨 門票捐台灣社會吧









范疇/「亞洲第一村」能否進化為台灣模式?


2019-10-29 00:18 聯合報  范疇(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台灣在美中貿易戰中扮演的角色,即是美國對中的調節器,一旦情勢升溫,台灣便成挑釁中國「一中原則」的棋子。圖為美國總統川普(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資料照片)

民國109~111年(二○二○~二○二二)是台灣的急診期,若能熬過了這急診期,無論世局如何變化,以我對台灣的了解,我很肯定假以時日台灣將成為世界上最美好的國度之一,並成為亞洲的未來演化標竿。
沒人喜歡去急診,台灣也一樣,因為是被強推進去的,強推者就是美國、中共的對撞態勢,而且,這次對撞除了表層的經濟、技術、軍事原因,更關鍵的是兩種文明、文化的對撞。也就是說,大清帝國末年所面臨的文明挑戰,經過百年折騰後又回到了同性質的挑戰。台灣百年來,只不過是這場世紀大挑戰下的地緣產物。經過了台灣島上人的掙扎和努力,過程顛簸坎坷,走到了今天這一步。台灣,今天是要重返被地緣政治玩弄的命運,還是真正「轉大人」-誠實面對地緣侷限誠實面對自身是一個移民、殖民、難民混合體的本質,在此兩前提下,走出一種具有主體意識的「台灣模式」、創造出能與世界對接、值得其他具有類似台灣處境的國家參考的「台灣學」。這其中至少有五十%的條件是掌握在台灣人、台灣社會自己手中的。若做到了,固有運氣的成分,但失敗了也不能完全賴別人,包括中美在內。
近代台灣長期被國共封鎖,因而氣度難以恢宏,面對世界時習慣自我中心、坐井觀天,思維傾向兩極化,略有小成即自喜,近十年來的新世代已有明顯改善,但距離高度文明的中心,坦白說,還很遠。然而,缺點的另一面往往是優點;在支撐西方斷續前進數千年的文明當下出現剝落現象的時刻,台灣這個「移民、殖民、難民」混合體之中卻有一種簡單樸素的基因變種。假以時日,成為未來世界新文明幹細胞的一部分,並非不可能,但前提是台灣自己得懂得掌握機會、自覺提煉。這功夫,我稱之為「台灣學」。
但急診期得先過。急診既起於美中文明對撞,台灣在急診室中,面對的就是兩個主治大夫白宮大夫和中南海大夫。兩個大夫的醫派不同,對台灣的目的南轅北轍,前者視上述的「台灣學」(台灣模式)為藥方,後者視「台灣學」(台灣模式)為毒瘤。這,才是民國109年(二○二○)大選的本質。
台灣的缺陷一面,過去著書多少有論述,諸如:封閉病、中國病、大國意識症、弱者心態症、比爛邏輯病、基地人民症、斯德哥爾摩症、假面道德症、贏者通吃症、順民刁民症、缺公民意識症等。但總結起來可以用一個概念涵蓋:「亞洲第一村」,而解脫之道就是得從村落化走上世界化,從大陸塊邊陲心態邁向以海洋為中心的視野。
未來兩年的急診期內,白宮大夫和中南海大夫將搶奪對台灣的主導權,處於地緣要衝的台灣,對大局雖成事不足卻敗事有餘,因此自己得定得住,對白宮不掉隊,對中南海不插隊。這兩年,也正是台灣修內功的好機會;台灣需要自己才能治療的病太多了,有些用內科治不好,必須動外科手術。
我估計,台灣在急診期中最容易爆發的就是「比爛邏輯症」。針對內部事務會用「你比我更爛」來維護既得利益,對外部事務會用「中國比台灣爛很多」或「美國也一樣爛」來迴避改革。殊不知,別人的肝癌三期和你的肺癌一期,毫無邏輯上的關係;這樣的村落思維,是永遠開發不出「台灣模式」的。
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前,希望看到「亞洲第一村」穩穩的嵌入「台灣模式」的進化軌道。對此遠景感覺無望者,或許不應該再住在這個島上?
(作者為跨界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