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6216/web/
◆ 聯合報社論/「鬥雞閣揆」疑心生暗鬼的魔鬼論
◆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相信蘇揆懂人權?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貨幣政策變革 三個期許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貨幣政策變革 三個期許
2019-10-27 23:1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上周五在「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預測」研討會中指出,央行擬將貨幣總計數M2年成長目標區調整為二至三年的中期監控區域,且考慮不再逐年設定M2成長目標區數值。央行雖稱目前採行「彈性的貨幣目標化機制」運作良好,不必改弦易轍,但調整M2在貨幣政策中扮演的角色,凸顯我國貨幣政策架構已出現重大質變,堪稱是央行30多年來最重要變革。
楊金龍還透露,央行嘗試引用潛在產出成長率、產出缺口、金融情勢指數(FCI)等多元指標,做為擬訂貨幣政策的重要參考,並研究經由大數據分析,更為即時地掌握經濟與物價情勢及景氣轉折點。央行研究的這些配套對策,目的在更有效地達成政策目標,但未來企業經營、資金調度及民眾投資理財的決策模式,可能都必須跟著央行的變革步伐而調整。
民國69年(1980年)代初期貨幣學派盛行,各國央行多採取貨幣目標化機制;民國78年(1989年)紐西蘭央行率先改採「通膨目標化機制」,設定明確的通膨目標值(或區間),逐漸成為國際主流的貨幣政策機制,美國聯準會(Fed)也跟著入列。民國97年(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等學者抨擊這種機制過於粗糙,甚至是造成金融危機的主因,一些央行因而參考更多經濟指標,改採「彈性通膨目標化機制」。
有別於此,我國央行自民國69年(1980年)中期起就一路採行「貨幣目標化機制」,也就是根據經濟與物價預測,推估未來一年貨幣(M2)需求並訂定成長目標,再藉由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調控貨幣數量,以達成物價穩定及協助經濟成長的最終目標。換句話說,央行長期來都以M2做為中間目標,如今考慮不再每年設定成長區間,無異已是結構性地調整了貨幣政策架構。
過去央行以M2做為中間目標,主要是M2與物價及經濟活動的長期關係密切且穩定。但央行發現近年來以M2預測短期物價的成效減弱,且外資大幅變動也增加央行掌握M2成長率的困難度。更者,民國97年(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經濟面臨長期停滯的低通膨與低利率環境,加上國際間資本快速及大量移動,使得指引貨幣政策的指標更不容易掌握。
究竟央行應採取「貨幣目標化」或「通膨目標化」機制,曾有激烈路線爭議,也歷經不少變革。但目前多數央行都已設法增加政策操作彈性,有些原採嚴格通膨目標化機制的央行,已改採彈性通膨目標化機制;我國央行的彈性貨幣目標化機制則納入及參考更多元經濟指標。如今對照央行調整貨幣政策架構之舉,甚至說出「現行所採彈性的貨幣目標化機制,與彈性的通膨目標化機制已無太大差異」之語,相當耐人尋味。
我們肯定央行不再僵化於傳統貨幣政策架構而推動的變革,以及在高度不確定環境下,朝向以審慎、漸進及以經濟數據為導向決策方式的種種努力,但也要提醒央行「慎始而敬終,終以不困」。
首先,涉及如此重要的貨幣政策架構調整,相關變革不僅要有所本,且須充分與社會各界溝通及說明,以免造成企業、市場及投資大眾的錯誤判讀及誤解,反成亂源。
再者,精確的經濟預測是落實貨幣政策目標的基礎,央行新增即時或更長期的經濟預測及分析,必須實證預測模型的有效性。最後,不論採取何種名稱的目標化機制,貨幣政策透過各種管道影響經濟活動,這些管道也就是所謂的貨幣政策傳遞機制,包括利率、匯率、信用、通膨預期等。當採用的中間目標有所變動或新增多元參考指標時,必須嚴格檢視貨幣政策傳遞機制的有效性,也就是央行執行貨幣政策能否有效影響中間目標,並進而達到穩定物價等最後目標,這才是變革成敗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林飛帆相信蘇揆懂人權?
2019-10-27 23: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大酸林飛帆曾是年輕人的標竿,現在卻「投靠」民進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飛帆的說詞,未免太弱了。作為台灣的執政黨,民進黨挺西藏或香港的人權,不過是遙遠的口惠,能算什麼英雄好漢?看看民進黨在台灣如何鐵腕打壓在野黨,如何發動排山倒海的戰術打擊競選對手,連民眾隨便轉發一個訊息,立刻就被移送法辦。林飛帆看到民進黨以大話挺西藏和香港的人權,但蔡政府在國內扼殺人權,他都看不到嗎?
再看閣揆蘇貞昌。他惡言惡語反對香港把陳同佳遣送來台,這對死者潘曉穎而言,又表達了對人權的什麼關切?更諷刺的是,民進黨在野時口口聲聲要求「廢死」,現在卻急著要執行死刑;蘇貞昌更聲稱有兩名死刑犯應立刻執行,其中之一就是當著母親之面割斷孩子頭顱的人。問題是,這名兇手迄今只被判無期徒刑,蘇揆憑什麼槍決他?
法官沒判死刑的案子,蘇貞昌卻呼籲要執行死刑,這樣的閣揆莫非把自己想成是皇帝?林飛帆竟還誇稱執政黨尊重人權,他是「盲青」嗎?
林飛帆「投靠」民進黨,當然是為了權力的便利,另方面也是民進黨看中他「好用」,這些都是現實考量。既然如此,再扯什麼誰更尊重人權的理想,就太虛假了。以蘇貞昌的冷酷張狂,林飛帆真的相信他懂人權?
聯合報社論/「鬥雞閣揆」疑心生暗鬼的魔鬼論
2019-10-27 23:5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現在照妖鏡一照,魔鬼和魔鬼中的魔鬼一一現形」,引爆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港嫌陳同佳願意來台投案,卻鬧得台灣滿城風雨,枝節橫生。由於媒體報導理律律師曾赴港與陳同佳接觸,閣揆蘇貞昌立刻反撲,指控馬英九的密友律師早已赴港為港府反送中解套擘畫,馬英九再哽咽扮演同情被害家屬,政協牧師居間「牽猴子」,國民黨接著唱和,「現在照妖鏡一照,魔鬼跟魔鬼中的魔鬼一一現形」。
堂堂閣揆指控前總統為魔鬼,失格失言已經不必多加論證;可悲的是,蘇揆喪失格調還自以為是,自取其辱還洋洋得意。蘇貞昌年初以新北市敗軍之將出任行政院長,得意之餘,四處向勝選的對手擺譜顯官威,每日扮演「黑韓大隊長」,傾內閣之力打擊政敵,彷彿不耍弄嘴皮就無法顯示自己的威風。也難怪,藍軍封他為「鬥雞內閣」。
律師出身的蘇貞昌,當然知道外界常以「魔鬼代言人」一詞來貶抑律師。但律師的工作,原就在保障程序正義,維護當事人的權利,以免遭國家公權力的侵害。理律律師赴港提供陳同佳法律諮詢,是要讓對方了解港台司法之差異,這是律師專業的核心部分。但蘇貞昌卻硬要從政治「陰謀論」觀點扣對方帽子,還刻意羅織罪名把馬英九拉下水,以惡毒言詞抹黑國民黨。這種作為,較之促轉會張天欽的「東廠」事件實猶有過之。當初,張天欽就是要羅織材料「每天一餵綠委」,抹黑蘇貞昌的對手侯友宜,幫蘇貞昌造勢;而今,蘇揆竟然大吐「魔鬼論」為民進黨造勢,令人不敢置信!
為陳同佳奔走的牧師,包括理律律師及前總統,如果都成了「魔鬼或魔鬼中的魔鬼」;那麼,曾居間引見管牧師的國策顧問和內政部長徐國勇,難不成是撒旦?其中區別判準,難道只是藍綠之別?有媒體質疑政府髮夾彎「睜眼說瞎話時」,徐國勇立即大顯官威要求記者「客氣點」;徐國勇事後辯稱是該記者的詢問違反專業;然而,面對政府說謊而不質疑,才有失專業吧!徐國勇的硬拗功夫,也是得自蘇內閣的薰陶吧?
徐國勇早知陳同佳要投案,國安部門也在上月底即開過對策會議,但整個蔡政府卻千方百計要防堵陳同佳登機來台。直到社會觀感不佳,政府才擺出「香港不辦台灣辦」之姿,並硬要派檢警赴港押人,卻踩到「跨境執法」紅線而進退失據。蔡政府為了選舉用盡政治手段,就是不想實事求是地面對問題,冷靜考量司法主權。這群「嘴巴動得比腦筋快」的官員,又如何照顧國家利益呢?
最令人憤怒的是,包括蘇揆和多位閣員都是學法出身,卻毫不尊重法律專業,一味算計自己的政治利益,並費盡心機打擊對手,以致弄到前倨後恭。台大刑法權威林鈺雄說得好,內閣官員以「港人港審」、「屬人主義」一再扭曲法理,這樣的部長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專業與同僚?當司法專業面對政治一再「髮夾彎」,台灣要和別人談什麼法治,顧什麼主權?
蔡政府在陳同佳案的表現,既缺法律素養又無謀國智能,更乏施政同理心。馬英九在言談中哽咽,是因「天下父母心」而動情,至少流露了悲憫之情。民進黨可以批他濫情,但反觀政府對整件事的處理,可曾透露絲毫「人味」?蔡政府處處陰謀論,疑心生暗鬼,才是整起事件荒腔走板的癥結。蔡總統一向以「談判高手」自詡,但經過連日來爾虞我詐的鬥法,香港輿論已明言,不希望香港成為蔡政府的政治提款機,蔡政府還要自欺欺人嗎?
明明是一樁單純的司法遣送案,蔡政府卻以「陰謀論」精算過頭,弄到反覆其行仍難以收拾。明明是一件可受公評的決策,蘇貞昌卻非要張牙舞爪上綱到「魔鬼說」,不僅全民感到錯愕,更招致一百多國人權代表譴責台灣還在使用死刑。這樣的閣揆,能說適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