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2日 星期六

詹文男/人工智慧與佛陀智慧

◆  詹文男/人工智慧與佛陀智慧
◆  陳國樑/財政部的兩個腦袋
◆  黃耀輝/中央莫再當為富不仁的壞爸爸









詹文男/人工智慧與佛陀智慧


2024-06-22 00:59  聯合報/ 詹文男(作者為數位轉型學院共同創辦人暨院長、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兼任教授)


前陣子老張跟一些教授與 EMBA 同學餐敘,席中有位老李教授是投資專家,他語帶權威的跟大家說:這一年,如果你股票的投資組合裡沒有 AI,那就只能擁有 BI(與台語「悲哀」同音)了!這番話讓老張覺得很悲哀,手中不僅沒有「投資」,更遑論任何「組合」了!

看到老張垂頭喪氣,我就安慰老張要換個角度想。我說,老張啊,雖然你沒有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只有 BI(台語「悲哀」),但是,若能轉換你的 BI 昇華為 Buddha Intelligence,也就是佛陀智慧,那你人生的層次可就大幅超越各種的投資組合了。

基本上,人工智慧(AI)與佛陀智慧(BI)雖然在追求的目標上各有不同,但都試圖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提升與改善。AI 的迅猛發展,協助人們解決各種實際問題,例如組織營運效能、健康醫療診斷、金融投資及交通管理等,讓生活更加便利、安全和有效率。尤其這一年多來生成式 AI 的發展與應用,的確大大提升了白領階級的生產力。

BI 則著重於內心的平和與心靈的提升,透過修行和觀照,讓人們從煩惱與痛苦中脫離,達到內心的寧靜與幸福。佛陀智慧強調自我認識與淨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與安頓自我與內心的關係,從而達到真正的解脫。

然而,AI 與 BI 在追求目標方式上有著根本的不同。AI 的目標是外在的、技術性的,它依賴演算法、大數據和電腦的運算能力,強調效率、速度和精確,而也的確在物質層面上為人類帶來大幅的改變。

但相對來說,BI 追求的則是內在的、心靈的。它並不依賴外在的工具,而是通過內觀和修行,達到自我的覺悟。BI 強調的是對宇宙真相的認識,這種認識並不是透過外在的技術手段獲得,而是透過心靈的修煉。

我們都知道,AI 雖然為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進步,但它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尤其是內心的煩惱與痛苦。唯有透過心靈的提升,才能獲得真正的安寧與幸福,而 BI 正是引領人們修行的途徑。

有人認為,在 AI 快速進展的趨勢下,未來 AI 或許也可以用於講經說法。事實上,已有很多宗教組織試圖運用 AI 來回答信眾的問題。但熟悉佛法的老師就說,若 AI 被輸入的資料庫題材夠豐富,涵括三藏十二部從小乘到一佛乘及相關的論述都在其內,那麼佛法上的問題大致可能難不倒 AI,因為 AI 可以快速抓出相關的題材,整合成長篇大論答覆問題。不過,佛法是無量妙義,是觀機逗教,是機鋒善巧方便,這樣的深智妙慧,AI 恐怕就無能為力了。

平實而言,AI 與 BI 各有其價值和作用。AI 為我們提供便利與效率,BI 指引我們走向寧靜與覺悟。期待兩者能夠結合發展,讓社會可以在人工智慧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提升全民的心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