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新設委員會符合國家治理精神?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5258/web/ 

◆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真正第五縱隊?
◆  聯合報社論/「新青安」心不安,居住不正義更嚴重
◆  經濟日報社論/新設委員會符合國家治理精神?






經濟日報社論/新設委員會符合國家治理精神?


2024-06-21 00:37  經濟日報/ 社論
賴清德總統。 記者許正宏/攝影


執政者一旦對國家政策有影響力,就必須要有承擔責任的機制;而所成立的組織應當有法源依據,如此才受立法權、監察權的監督;特別是涉及國家層級政策,將影響龐大的政府預算與相關產業發展。賴清德總統在就職滿月之際,宣布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健康台灣推動、全社會防衛韌性三個委員會,並由他擔任召集人這種欠缺法源的組織,引起社會廣泛的疑慮。

首先,就總統府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恐與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簡稱國家永續會)」有功能重疊之虞。國家永續會的成立是有法源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第8條),而且其成立意旨是推動氣候變遷因應及強化跨域治理,透過協調、分工、整合「國家」因應氣候變遷基本方針及重大政策之跨部會事務。

國家永續會就是因應氣候變遷而設,依其職權屬於國家層級,其主任委員為行政院長,副主任委員為行政院副院長,委員30人至39人,由政府部門(相關部會)、學者專家及社會團體各三分之一組成。同時,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行政院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提出「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從民國一一一至一一九年(2022年至2030年)就有逾8,800億的資金投入。

賴總統強調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用意,主要是台灣不僅要落實淨零路徑,更要在打造永續綠生活、綠色金融的基礎上,調適環境韌性,邁向國土永續。其實,賴總統上述的論點、目標,以及達成的策略、作法,皆早已包含於「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

賴總統強調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的衝擊是全人類最大挑戰,美、日、韓等先進國家,都以總統或總理層級來因應。事實上,目前已設立的行政院國家永續會,就類似於先進國家的總理層級,先進國家也不會同時在總統、總理層級各自設立相似功能的委員會。

再者,總統府的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同樣有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另外包括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兩個委員會的功能相近,組成也都包含專家學者或社會團體領導人。基於國家永續會已經有法源依據,因此我們建議政府修改「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設置要點」,將總統府的預計人選及職務設計,納入該設置要點,總統府就不用再疊床架屋設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

其次,針對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賴總統強調此委員會要優化健保、永續經營,進一步推動全人健康照護模式,加速智慧醫療的應用。再者,全力推動百億新藥癌症基金、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此委員會副召集人則是健康台灣推動聯盟召集人陳志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及「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

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成立的意旨涵蓋全民健保、智慧醫療與癌症新藥及防治,將涉及全民健保預算,以及醫療體系與生技醫藥產業的發展;面對此龐大預算、重大產業發展,有成立的法源依據。同時,此委員會已有「推動」的意旨,因此宜設在行政院,亦可達到以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推動。我們建議政府修改相關法規或另設一個新的組織條例,納入上述設立意旨、目標、人選與職務,來推動健康台灣並接受國會的監督

雖然賴總統一直強調這些委員會的任務必須以國家整體角度來推動,並與國際合作,因此必須設在總統府。然而基於國家治理的精神:有政策影響力就必須負責任的義務,以及台灣目前政府運作,總統府不應設立上述兩個委員會,該兩個委員會應設計在行政院,且需有法源依據,同樣可達成賴總統的要求,亦符合國家治理的精神。














聯合報黑白集/誰是真正第五縱隊?


2024-06-21 01:50  聯合報/ 黑白集
澎湖漁船昨天近距離目擊大陸潛艦上浮,引起熱議。圖/民眾提供


中共潛艦在台海浮航,不少人興奮斷言:一定是故障。以台灣立場,對岸戰艦性能低下,自是好事。但共軍彈道飛彈潛艦母港在海南島,平日在南海深水區活動,若遇故障緊急上浮,也不應開來金廈海域。何況,此海域近年多次發現共軍潛艦浮航,路徑都相近;難道當地風水「犯沖」,潛艦航行至此就故障?

去年八月,也有馬路消息稱:中共核潛艦在東海失事沉沒。就算解放軍不在乎人命,遇此意外,也得大規模搜尋、長時間打撈,這豈瞞得住周邊國家?結果毫無後續,真假不言可知。上次敲鑼打鼓替懷疑者戴紅帽子的人,如今再度熱血上頭,全不顧臉上巴掌印變得更明顯。

軍事講究「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解放軍絕對是對我生存發展的重大威脅。正因敵人強大,我方更不能亂陣腳,不可過度風聲鶴唳,對中共宣傳信之不疑。同樣的,也切忌凡事一廂情願,蒙著眼亂揮刀劍,自以為在捍衛台灣

綠委沈伯洋最近呼籲提防第五縱隊;但厲害的第五縱隊,外表絕對長得不像間諜。若有人長期鼓吹輕敵,塑造自大冒進的氛圍,蓄積大陸仇台情緒,讓武力進犯師出有名,豈非正是中南海鷹派最愛?

綠營監控第五縱隊的聲浪,旋即退潮。是否擔心民眾想通:表面愛台、實則害台的反串,才是真正「匪諜就在你身邊」?














聯合報社論/「新青安」心不安,居住不正義更嚴重


2024-06-21 01:49  聯合報/ 社論
新青安貸款近期受到外界熱烈討論,質疑政策補貼房貸導致房價持續高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去年八月競選時高唱「挺青年安居」,政府隨即推出條件奇佳的「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但因缺乏妥善配套,「德」政迅速淪為炒房幫凶。政策推出後引爆青年購屋潮,平均每月約有六千戶使用「新青安」貸款購屋,至四月底已累計達五.二萬戶。這波新青安熱潮,造成全國各類房市指標節節攀高,不僅讓更多民眾買不起房,甚至租不起房,加深了「居住不正義」。

由於新青安的鼓動,台灣房市被推得牛氣沖天。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的統計,全國平均購屋房價和平均房貸今年第一季都創下歷史新高。而高房價又助漲高房租,近兩年房租漲勢擴大,五月房租年增率更創下廿八年新高。換言之,許多買不起房的民眾,如今連租屋能力都下降,只能被迫搬到更遠或空間更小的租處,「安居樂業」變成奢想。

政府近年聯手祭出多道打房政策,包括中央銀行對房市連續採取六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內政部去年七月《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上路,目的在防止炒作。今年七月起,財政部也將正式實施「囤房稅2.0版本」,對擁有多屋者加課房屋稅。如此多管齊下,房市交易好不容易漸趨平淡。誰料,「新青安」政策一出,又將一切打回原形。

新青安最大的問題在,推出低利率、高額度、還本寬限期達五年、還款期限達四十年的優惠條件,迅即顛覆所有市場理性。政策推出後,立刻引爆房市「租不如買」、「無痛買屋」、「現在不買、未來更買不起」的炒作心理,房市籌碼立即由買方轉到賣方。政府先前所有打房力道瞬間歸零,還順勢幫建商消化掉手上餘屋,讓建商和企圖規避囤房稅的富人同時解套。更糟的是,新青安的貸款上限提高至一千萬元,這一千萬竟變成購屋的「地板價」。聯合徵信中心的資料顯示,今年第一季平均房貸金額為九七七萬元,平均購屋總價鑑估值為一,三五五萬元。這些,都要「歸功」新青安的點火助漲。

由於繳息寬限期長達五年,對年輕人而言,購屋前五年每月只需繳一萬多元貸款,看來確比租屋便宜,因此趨之若鶩。不少人更打著「五年後賣屋」的如意算盤,認為屆時可再賺一筆房價。問題是,五年後開始攤還本息,每月繳款金額將暴增至四萬元,且是長達四十年的持續負擔;現在買得起的人,未來真能付得起?而如果五年後大家同時拋售,市場勢必出現「多殺多」,想賣的人真能撈一筆?

更受詬病的是,如此優惠的房貸,還動用了人民納稅款來補貼利息,主其事的財政部卻未做好配套,因而孳生許多套利弊端。例如,父母利用同住的子女名義申辦新青安,卻把房子出租;也有人利用人頭戶申貸新青安,因為「不用白不用」。在輿論沸騰後,政府才開始補破網,要求申貸人簽切結書並展開抽查,顯然已經太遲。今年前四月,新青安房貸已占全部新房貸的四成,目前房市買氣主要來自四十歲以下的青年族群,大多數人都背負了四十年的沉重房貸。想到這裡,賴清德不會為自己的「德政」感到些許不安嗎?

新青安是在幫年輕世代「完成夢想」,或者在為他們「套上腳鐐」,再隔幾年即可分曉可以確定的是,政府其實是假藉「照顧青年」之名,在為房地產業者解套,更對其他中老年弱勢租屋族群落井下石。從一窩蜂的新青安貸款看,政府鼓動的這波購屋潮,製造了照顧年輕世代的假象,卻讓他們戴上四十年的房貸枷鎖,台灣離居住正義也更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