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變化快 如何維持現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655/web/ 

◆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狼性配卓榮泰的羊性,行得通嗎?
◆  聯合報黑白集/找陸生陸客背書兩國論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變化快 如何維持現狀?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變化快 如何維持現狀?


2024-05-29 02:26  經濟日報/ 社論
兩岸經貿變化快,如何維持現狀?(路透)


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5月23日上午7時宣布在台灣和金馬周邊舉行軍事演習,北京當局如此行動,明顯針對的是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通篇演說全以「中國」稱呼中國大陸,並強調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演說內容明顯地衝撞北京的底線,因應中共宣布對台軍演,美國五角大廈批評中方此舉「魯莽」。

長期以來,針對台海形勢、兩岸關係及台灣處境,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維持現狀」或「維持現狀後待將來再決定統或獨」或「永遠維持現狀」,一直都是台灣民意最大的偏好。但「現狀」到底是什麼?怎樣才算是「維持」了現狀,卻似乎沒有一個能具備「高度共識」的定義。

針對台海形勢和兩岸關係,美國方面一貫的立場是「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這當然是「維持現狀」的一種理解。然而,所謂「現狀」,其實應該有多種涵義,這對台灣或台灣人民本身而言尤其如此,這樣的「現狀」可以有多個角度的觀察,比如兩岸之間、美中之間和台美之間。

首先,就台灣與大陸的兩岸之間而言,一段時期以來,不但有變化,而且變化極其明顯。30年前,台灣 GDP 相當於整個中國大陸 GDP 的45%,30年後的今天,這個比例已下降到大約只有4%,就此而言,「現狀」完全沒有維持。GDP之外,其他的產業、科技、軍事、學術等方方面面,也都類似,總的來講,就是雙方的差距幾乎都在快速縮小,甚至出現台灣被大陸反超的現象,這當然也不能說維持了「現狀」。

其次,觀察美中之間,可以有兩個角度,比如雙方 GDP 的快速拉近,又比如雙方在產業、科技、軍事、學術乃至太空等方方面面各個領域的差距,普遍也在快速縮小,甚至在某些領域已有美國被中國反超的現象。再就美中在西太平洋的地緣博弈來看,美國從早期的強力介入」而中國無可奈何,到現在中國的「反介入」實力硬槓美方,甚至讓美方不得不進行必要的戰略後撤的準備,這其中的變化亦不可不謂之巨大,準確的說,「現狀」也未能維持。

再其次,看美台之間,先不論上世紀冷戰時期的中、美、台三角關係,就以進入新世紀以來二、三十年的變化觀察,美國從早年把台灣視為對付中國大陸在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軍售台灣從以防禦性武器為主,到近年來軍售內容轉為刺針導彈及火山地雷系統幾乎是打巷戰為主,就可見變化之明顯,能說「現狀」維持了嗎?

以上諸多變化,源頭不止一端,但主要且最大的變化當然是中國大陸,其次應該是美國,準確的說,就是「中升美降」,換言之,就是跟台灣發展最密切的兩個主體同時都在變化,這對夾在其中的台灣而言,自然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和考驗。其實,有類似處境的、在全球範圍內所在多有,特別是在西太平洋的東亞地區,也因此,許多國家或多或少也都面臨了同樣的困擾,那就無異是考驗各國執政的能力、智慧與技巧(手腕)了。平實地說,絕大多數國家的表現都不理想,其中表現得相對最出色的,無疑是新加坡。

與台灣、香港、南韓同樣作為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三、四十年前彼此差距不大,如今則一馬當先;台灣與南韓追趕得有些吃力。從台、韓看新加坡,真有一騎絕塵之感。新加坡出色,除治國能力強之外,同時處理好新加坡跟中國,及新加坡跟美國的關係,尤是關鍵。

對台灣而言,期待維持的現狀其實可能是一種假象真相則是許多人想要逃避卻逃避不了現實













聯合報黑白集/找陸生陸客背書兩國論


2024-05-29 03:21  聯合報/ 黑白集
教育部長鄭英耀前往立法院教育與文化委員會備詢,回應雙語政策、陸生來台等議題。記者曾原信/攝影


賴清德就職宣告兩國論,直球回絕習近平「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主張。中共懲獨軍演後,陸委會宣布積極處理兩岸觀光與陸生來台。教育部長鄭英耀好會演,施政報告隻字不提陸生,卻稱首要任務是恢復陸生學士班,承諾最快明年七月就開放。綠媒喊話對岸:別漏接橄欖枝。

十四年前馬政府開放陸生來台,民進黨團幹事長賴清德率綠委全武行杯葛議事,他爬上桌大戰藍委洪秀柱,還悲憤喊出「陸生來台是教育史最黑暗一天」。今昔相比,「賴總統」比「賴立委」確實「友善」許多。

開放陸生和兩岸觀光,是侯友宜選總統時的政見。賴清德競選時嗆侯「討好中國」,犧牲台灣。他汙名化兩岸交流,如今又舔回自己潑出的髒水,名嘴認為是賴總統自知捅婁子,不得不補洞。

若真心要修補關係,應先為「兩國論」滅火。但大內宣的說法是,賴總統沒宣布正名獨立,已是「最大善意」。而陸委會、教育部扮和平使者,卻都指控對方「已讀不回」,等不及要甩鍋,攢積相罵本。

賴清德挑起主權爭議,火燒人家的神主牌,還想邀對方作客吃飯,典型「提籃假燒金」。他自認算無遺策,陸生陸客解禁來台,等同中國不反對「兩國論」;即便對岸不入局,也剛好證明是中國拒絕和解。但願習大大真如賴清德想的那麼笨。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的狼性配卓榮泰的羊性,行得通嗎?


2024-05-29 03:22  聯合報/ 社論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赴立法院拜會院長韓國瑜(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朝野為「國會改革法案」三讀激烈攻防,民進黨並動員群眾在立法院外示威,企圖施壓在野黨在國會的優勢。值得注意的是,當賴總統讚揚示威群眾「守護台灣」的努力,並指責在野黨違法表決時;行政院長卓榮泰卻低調表示,自己正努力協調群眾是否可以不上街,也期待立法院釋出善意。賴清德的「狼性」,對比卓榮泰的「羊性」,在此形成鮮明對比。

卓榮泰出任行政院長以來,似乎欠缺實質存在感;在喧鬧的政治場域中,民眾不太感覺得到「卓院長」的角色。這點,可能與他從政歷程多半擔任幕僚角色有關;再者,或許是他性格比較謙抑內斂,不會咄咄逼人,故而形象比較模糊。也因此,他周一放出希望立法院外「群眾不要集結」的訊息,也就格外引人注意。他的和平喊話,明顯與民進黨立院黨團刀槍齊舞不同調;那些動員團體和群眾是否會聽從他的指示,也讓人存疑。

卓榮泰之所以向群眾發出「希望周二不要集結」的喊話,有兩個主要原因。其一,他本周五將到立法院會進行首次施政報告,如果群眾失控或暴衝侵入立院,他首次的施政報告可能就告泡湯。而一旦朝野關係鬧僵,他日後的預算及施政將處處受到掣肘,因此眼下須先尋求以和為貴。其二,他或許和賴總統分飾「黑白臉」的角色,賴清德個性執拗,具有「狼性」;卓榮泰則以其比較溫和的「羊性」予以緩衝中和,避免朝野之間衝撞不止。

卓榮泰的溫和低調,確實得到了在野黨的認同。藍白兩黨黨團已同意,不杯葛他本周五的施政報告,將讓他如期進行。若順利踏出第一步,行政院未來的施政計畫及各項預算案,也比較有順利推進的可能。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當然也是民進黨的攻防策略:由賴總統和柯建銘領軍立院黨團飾演「戰狼」,再由閣揆卓榮泰扮演和事佬的緩衝;藉由這樣的一衝一緩,仍能旗幟鮮明地推動賴清德的治國方略。

問題是,當卓榮泰說出「努力讓群眾不要集結」之語時,當即戳破了柯建銘的謊言。柯建銘日前才說,立法院外的群眾,「沒有一個是民進黨動員的」,「全部是自動自發集結的」。然而,這些「自動自發」集結的群眾,綠營請他們解散回家就自動解散,卓榮泰可以請他們不要集結就自動不來。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群眾「自發性」,能做到如此聽從「黨命」而收放自如?昨天上午,「青鳥行動」的人數竟比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還少,可見卓榮泰的喊話多少奏效。

賴總統就職短短十日,外有中共無預警的「聯合利劍」兩日軍演,內則有立法院外的群眾「反國會改革」示威。此外,還有大批以華人市場為導向的台灣藝人歌手,被迫作出「我是中國人」的表態。對賴清德而言,他以元首身分樹立了「兩國論」新里程碑,也許自覺充滿驕傲;但這對台灣內部團結與認同的撕裂,傷痕卻是難以修復的。包括立法院外的群眾動員,只說明民進黨喊了數十年的「國會改革」,到頭來卻選擇站在「反改革」那方。權力的滋味讓人心盲,正是如此。玩弄群眾於股掌的傲慢之心,也從未感到絲毫不安

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由一位相對「羊性」的卓榮泰來帶領行政院團隊,或許不是一件太壞的事。至少,他比較懂得折衝之道,比較尊重憲政體制,比較不會目空一切,不會把人民當芻狗。問題是,當一位「羊性」的閣揆來服侍「狼性」的總統,他能有多少自主的意志和空間,那就是個大哉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