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619/web/◆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應迴避大法官審薦召集工作
◆ 聯合報黑白集/陳建仁腰桿挺錯方向
◆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挑戰嚴峻 拿出有效對策
經濟日報社論/經濟挑戰嚴峻 拿出有效對策
2023-03-16 00: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最近一些經濟數據顯示,台灣經濟不但成長趨緩,甚至可能面臨衰退風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一些經濟數據顯示,台灣經濟不但成長趨緩,進入低成長階段,甚至可能會面臨衰退風險,台灣經濟將面臨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全球金融風暴以來最大挑戰。
去年第4季台灣經濟成長率為-0.86%,為民國一○五年(2016年)第1季以來首度出現負成長;此也使去年經濟成長率為2.43%,無法達到保3的目標。
今年情勢也不樂觀,主計總處日前已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12%。未來若是出口繼續低迷,無法有效控制通貨膨脹,今年經濟成長率不但不及去年,還會跌破2%甚至更低的水準。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持續通貨膨脹,以及企業仍在消化庫存等因素,需求降低下出口明顯下滑。台灣的出口自去年9月開始衰退,到今年1月已經連續五個月負成長。若與前一年同期相比,合計出口共減少211.6億美元,為經濟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
台灣主要出口地區均出現衰退,其中以中國大陸下滑最快。出口暢旺是近年來台灣經濟平穩的主要原因,在去年9月開始衰退前,曾連續26個月正成長,其中以對中國大陸出口成長最快。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占總出口比重在民國一○九年(2020年)達到歷史新高的43.9%,民國一一○年(2021年)也高達42.3%。半導體產品為對大陸出口主力,在美國對中國多項管制措施下,台灣半導體對大陸出口持續上升,已占對中國近六成出口。
但自去年開始由於中國大陸經濟不景氣,消費疲軟,企業庫存壓力調整下,對大陸出口減緩,以下半年最為明顯。去年9月到今年1月對中國大陸出口衰退154.5億美元,減幅高達18.5%,幾乎占台灣對全球出口衰退金額211.6億美元的四分之三。使得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減少4.2%,台灣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也降低到38.8%,為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以來的最低。
面對未來嚴峻經濟形勢,台灣應有正確因應措施。出口衰退是此波經濟下滑的主因,國內市場則在防疫措施放寬,需求激增下反而迅速回溫。但是政府因應對策本末顛倒,例如在去年年底,政府基於經濟榮景超徵稅收,規劃全民普發現金,宣稱不但還稅於民,而且更有助於提振經濟,然而發現金無助於解決目前經濟瓶頸。
台灣當務之急,應由促進出口著手。雖然目前全球景氣不佳,但還是應針對不同出口地區,由需求面制定出口拓銷方案。
特別是應正視大陸市場的重要性。此波經濟成長轉折,主要是因為中國市場降溫減少對台灣進口,顯示台灣仍離不開大陸市場。政府過去一直念茲在茲強調降低對中國出口依賴,分散市場的迫切性;但在沒有足夠替代市場下,絕非是以經濟成長為代價,降低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未來開拓中國市場仍有其必要性。
另外也應評估如何維持內需市場成長。內需成長主要是防疫措施鬆綁所激發;未來若一旦需求回歸常態,內需必然會減弱,勢必要推出更多提振內需措施才能支撐成長。例如此波內需成長主要是來自餐飲、零售、旅館等,不少是由國內旅遊所帶動;但也暴露出配套措施不足,以致成本偏高,更不利於吸引外籍觀光客,目前來台旅客仍遠不及疫前的水準。特別是兩岸關係不佳,以及政府諸多限制下,過去占來台旅客約四成的陸客幾乎歸零。
政府應由強化觀光基礎設施,提升旅遊品質,打造優質環境著手;但目前仍是沿襲以往直接補貼的方式,不但是由全民埋單,更是難以持續,無助於台灣國際觀光形象的提升。
另外也應紓解通貨膨脹對社會的影響,去年通膨率逼近3%,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二年負成長,今年情況也不樂觀。政府必須抑制通貨膨脹,確保民生物資價格平穩及不匱乏,才能降低對庶民的影響。
聯合報黑白集/陳建仁腰桿挺錯方向
2023-03-16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立委高金素梅質疑政府為什麼要受美國擺布,行政院長陳建仁(圖)回應:「不要在那邊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的。」記者曾學仁/攝影
立委高金素梅質詢,美國「學人計畫」將派官員進入我政府機關工作,可能損及我國主權。閣揆陳建仁聞言變臉,怒稱「我的腰桿是挺直的」,並批高金素梅放送「疑美論」,不會有人相信。綠委許智傑立刻加碼,稱高金的言論是與中共「唱雙簧」,極不應該。
陳建仁的腰桿或許是挺直的,但他顯然搞錯了方向。高金素梅是在國會就嚴肅的國家主權議題質詢,她並不是在直播或政論節目大放厥詞。對此,陳建仁有責任就事論事誠實回答,讓全民釋疑,而不是在那裡亂貼標籤,破壞國會的問政功能。
再說,「疑美論」為何不能談?美國近年對台的操控,已到了踰越常理的地步,諸如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要求台灣在本島布雷,要求台灣成為其東亞彈藥庫。前白宮安全顧問還說,中國若攻台,美國將摧毀台積電。這些使台灣危如累卵的事,全民都很關心,閣揆有什麼資格避談,還在那裡嗆人?
高金素梅說,美國在日推動「曼斯菲爾德計畫」導致日本經濟低迷卅年,在烏克蘭推動「學人計畫」則把該國推入戰爭,並非無的放矢。遺憾的是,陳建仁卻仿效起「蘇貞昌式」的表演,誇張炫耀自己腰桿,訓斥立委什麼事不能談。他面對美國,有這麼高傲嗎?
其實大家並沒有忘記,陳建仁吹捧高端時,也曾多麼挺直腰桿。
聯合報社論/賴清德應迴避大法官審薦召集工作
2023-03-16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十五名大法官中的黃虹霞、吳陳鐶、蔡明誠、林俊益9月底任期屆滿,蔡英文總統核定成立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由副總統賴清德任召集人。圖/取自憲法法庭網站
十月間將有四位大法官任期屆滿,總統府日前宣布大法官提名審薦小組成員。由於蔡總統提名賴清德擔任該小組召集人,而賴清德兼有黨主席身分,引發外界議論,認為極其不當。不僅如此,近年大法官會議有屈從政治旨意的傾向,而未來十五位大法官全由蔡總統提名,更讓人對大法官審案釋憲將愈發傾斜感到不安。理應守護憲法的大法官,若自甘淪為執政黨的護航者,大法官不僅尊嚴盡喪,更將貽害國家社會。
賴清德擔任審薦小組召集人之所以遭到質疑,主要是他目前兼具副總統及民進黨主席身分,且即將成為民進黨下屆總統候選人。這些黨政因素夾纏,將使大法官的審薦變得更政治化,難以保持中立客觀。對此,蔡政府辯稱,由副總統擔任提名審薦小組召集人是「憲政慣例」。但所謂「慣例」,也有基本的分際要守,不容含糊其詞。
事實上,陳水扁任內第二度提名大法官前,並未讓副總統呂秀蓮與聞相關作業。至於馬英九任內,雖分由副總統蕭萬長、吳敦義擔任大法官審薦召集人,但兩人當時並無政黨主席身分,亦無總統參選人身分,並無疑義。何況,憲法訴訟法第一條明定,大法官組成憲法法庭,審理的案件包括總統、副總統的彈劾案及政黨違憲解散案。蔡總統任命賴清德「主席」擔任大法官審薦小組召集人,是創下另一徇私的憲政惡例。
自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起,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明定大法官任期為八年,且不得連任。這點,與美國大法官的「終身職」不同。當時修憲的目的,是為「交錯任期制」,讓不同屆次的總統可提七至八名大法官,以免大法官皆出自同一元首之手,導致憲政思維太過狹隘。但由於若干未曾慮及的因素,此一設計初衷不斷遭到破壞,迄今不過廿年,十五名大法官變成將全由蔡英文提名,造成嚴重失衡。
民進黨指稱,馬總統任內補提名五位大法官時,破壞了「繼任制」規定,將他們的任期訂為八年,是造成「交錯任期制」破壞的主因。事實上,比交錯任期制破壞更嚴重的問題,是全體大法官的「政治化」,失去了應有的專業與獨立。最明顯的例子,是蔡英文剛上任首次提名大法官,為了力保許宗力出任司法院長,為他開闢大法官「再任」的惡例。不僅如此,蔡英文任內多次找許宗力或特定大法官進入官邸商討事情,如此不知節制,顯示雙方都將大法官的獨立精神拋在腦後。
對比之下,美國大法官雖由不同政黨總統提名,但大法官往往能保持獨立思考,未必屈從於其提名總統或政黨的立場。例如,雷根提名的大法官甘迺迪,曾在同婚、墮胎權等議題上支持自由派的意見;小布希提名的羅伯茲,在歐記健保案上則未配合共和黨的推翻劇本。川普任內曾任命三名大法官,但他在輸掉大選後提出選舉無效之訴時,他任命的大法官都未支持。羅伯茲曾說,「法官並非藉著政治承諾交換選票的政客」,這應是對我國大法官的當頭棒喝。
蔡總統任命的大法官因同質性高,近年在黨產條例、年改、萊豬、農田水利會等爭議案件上,全都選擇站在執政者這邊。原應守護憲法的大法官,如今卻更像執政黨的護航官。問題就在,蔡總統提名的大法官或為其好友舊識,或為迎合特定團體,並未拔擢真正公正卓越之士,也難怪「大法官」的「大」字日漸貶值。蔡政府不斷對國家體制鯨吞蠶食,連大法官制度都能扭曲,那台灣還剩什麼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