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 星期四

周行一/停止爭辯戰爭發生的機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停止爭辯戰爭發生的機率
◆  洪蘭/讓躺平族看到前景
◆  葉銀華/矽谷銀行倒閉的啟示
◆  王文華/可不可以早一點來接我?





周行一/停止爭辯戰爭發生的機率


2023-03-16 00:12  聯合報/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維巴赫說,台海若爆發戰爭,美軍首要任務就擊沉中國船艦,解除他們對台灣的封鎖。圖為中俄海軍去年12月在黃海進行聯合軍演。(美聯社)


人類的心理特徵導致自己無法從歷史殷鑑中學習,讓戰爭一再重複發生,當家破人亡時已追悔不及。要使戰爭不發生,必須社會有共識,大家團結一致避戰才可能維繫和平,我在上一次專欄文章《戳破台海戰爭的完美風暴》(二月十七日)中已闡述,只有加強備戰無法真正避戰,必須努力於讓敵對雙方能獲致雙贏,才能真正確保和平,但是台灣社會在尋求雙贏這方面沒有共識,正大幅增加了戰爭的風險。

缺乏共識的原因之一是,迄今許多台灣民眾(我也不例外)認為台海戰爭是一個小機率事件,也就是極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可是真實世界裡極端小機率事件發生的次數卻頗為頻繁。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新冠疫情剛發生時,三月十二日美國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一天狂跌了十二%,以統計機率的角度觀之,這種很多很多「兆」年才會發生一次的事件,卻不斷發生;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十月十九日所謂的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一天跌掉廿一%的市值。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歐洲已經有七十幾年未發生這種國家間的大戰爭,但是卻發生了。

台灣也是有許多人覺得戰爭很可能發生,尤其是最近美國經常示警中國大陸可能準備動武的時間、美國表示決心加強台灣的防衛,甚至在台儲存彈藥,而台灣政府也正從各方面備戰。人們通常特別注意最近常看到的悲觀訊息,頻繁釋出的戰爭訊息,讓人擔心戰爭這種小機率事件發生的機會正迅速增加中。

也有許多人因為不同的動機(例如政治利益),提供戰爭是否會發生的正反訊息,這種訊息對認為不會及會發生戰爭的人都有強化信念的效果。心理學家發現,當人們已經對某人或事物形成想法後,不僅容易接受強化信念的訊息,甚至會積極尋求相關資訊,證實自己的想法,進而拒斥與信念不符的資訊。例如已經喜歡某個政黨或候選人後,會積極接觸相關正面資訊,避免負面資訊。

這種現象使大家喜歡觀看與自己想法一致的媒體,避看其他媒體。因此,覺得戰爭不會發生的人隨時間愈來愈堅定不會開戰的信念,覺得戰爭會發生的人,會相信戰爭愈來愈迫在眉睫。由於我們無法在短期間內改變人性,讓自己變得完全理性與客觀,就台海戰爭是否會發生這個議題,台灣社會正在迅速分裂與兩極化中,將使得除了備戰之外,無法尋求其他雙贏的方式消弭兩岸戰爭風險。

未來一年的總統大選期間,與台海戰爭相關的議題將日益尖銳,台灣社會對戰爭發生的機率不會有共識。當然,戰爭是否會發生具高度不確定性,但是戰爭的後果是大家都不願意承擔的這個心理卻是有共識的。因為無助於消弭戰爭風險,我們應該停止陷入爭辯戰爭是否會發生的泥沼中,台灣社會必須從了解僅備戰不足以避戰,以及避免戰爭後果這個角度討論如何避免戰爭,除了積極備戰外,尋求兩岸雙贏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