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銀華/股市無基之彈?
◆ 洪蘭/疫情轉眼三年,苦得有代價
葉銀華/股市無基之彈?
2022-12-13 04:04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中經院1日發布11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經季節調整微幅回跌1.5至43.9。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股票市場在十月底到十二月初有一波上漲的現象,此為經濟成長反彈向上的前兆,或者是沒有經濟成長為基礎的「無基之彈」?
本專欄在之前有提到製造業去庫存是台灣經濟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的難題,但近來發現去庫存的期間可能會延長,或者未來去庫存的力道要更劇烈!
先溫故再知新,為何製造業會有去庫存的問題?新冠疫情期間商品需求大增、但因供應斷鏈、船運卡關,導致需求端恐慌性與重複下單;而今年因通膨、美國強升息使終端需求驟然反轉,而防疫政策改成與病毒共存,使供應鏈恢復正常,因而累積了大量庫存。
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透過研究過去二十餘年的數據,以兩千年網路泡沫、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為參考,建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以後,台灣製造業的產業景氣循環圖。此循環圖的橫軸為製造業銷售量指數年增率,縱軸為存貨量指數年增率,資料型態為季資料,資料來源為經濟部統計處的調查。
原本預期今年第三季製造業就開始消化庫存,但是近來我們發現今年第三季製造業存貨量指數年增十九點八%,僅次於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年)第一季的廿四點九%,居史上次高;其中,資訊電子工業暴增五十一點四%,僅次於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第二季的五十四點一%,亦居史上次高。由以上可以得知,儘管企業努力想去化庫存,但實際上因庫存著實太多,銷售卻又疲軟,以至於廠商力去化仍事倍功半。在廠商依然面臨龐大的去化庫存壓力下,自然減低進一步投資的欲望,尤其是民間投資主力的資訊電子工業最為顯著。
本文再從上市公司電子業的財報之存貨金額,判斷存貨去化的狀況。我們發現四百二十三家電子公司,今年第三季存貨總額四點二九兆,比第二季存貨總額四點一四兆,增加約一千五百億(三點六%);而相對去年第三季之存貨總額三點四兆,增加約○點九兆(廿四點二%),由此得知上市公司電子業存貨去化問題尚未有積極啟動!其中,存貨「增幅」比率最大者是其他電子業的十五點一%,其次是電子通路業的十三點六%,第三是資訊服務業的八點三%;而存貨「減幅」比率最大者是光電業的八點二%、電腦及周邊設備業的三點一%。
除了上述壞消息之外,最近也有另外二個經濟成長的負面訊息。其一是,今年十一月底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第三季台灣經濟成長率較去年同期成長四點○一%,低於十月概估數四點一%,且明顯低於八月預測值四點七一%;導致主計總處第三度調降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測,由二月的四點四二%、五月的三點九一%、八月的三點七六%,十一月下修至三點○六%。而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經濟成長率的展望值也從今年八月預估的三點○五%,十一月下修至二點七五%。其二是,日昨財政部公布十一月出口金額,相對去年同月減少十三點一%,為六年半來首見,呈現旺季不旺的窘境;而今年第四季出口將為負成長,相對去年同季,減幅有可能達七%。台灣是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此現象對經濟下行影響甚大。
綜合以上的分析,目前尚未發現有經濟成長反彈向上的訊號,因此解讀股票市場在十月底到十二月初之上漲現象是多頭格局,這是危險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