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1:離不離婚沒兩樣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5:受傷的愛心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4:領帶先生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3:職業倦怠感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2:忘記仇恨 記取教訓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1:離不離婚沒兩樣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1:離不離婚沒兩樣


2022-11-09 15:3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離不離婚沒兩樣。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老年人口離婚率有增加的趨勢。有次與一位約70歲的朋友,談到這個問題。他說:「老年人離婚和未離婚有甚麼區別?反正都沒甚麼話好講。連吃飯的時候,都是各自低頭完成任務,夫妻像路人一樣。」

夫妻像路人
他這樣的回答,讓我有點震驚。在遇到其他長者的時候,就提出這個議題,問問他們的看法,答案雖不致如此嚴重,但確有此傾向。有位老太太甚至脫口而出,真想離婚算了。

我們常常強調老夫老妻,老伴的重要性,更羨慕別人的白頭偕老。其實這中間隱藏了許多假象,若非過來人是無法想像的。

有位年輕女孩,才30歲,她告訴我,她不怕死,但怕老。然而,老年的到來本來就是人生的一大悲哀。

看不到未來
2千5百年前古埃及哲學家普塔Pathhotep就曾經說過:「晚年是令人苦惱的最大不幸。」

老年人最大的不幸,就是看不到未來;沒有未來,就沒有希望;沒有希望的人,是不會有快樂的。

年輕的時候,人有種種階段性目標需要奮鬥,如升學、就業、結婚、買房子、子女教育,有太多的事要做。每個階段目標的出現及完成,都會帶來希望與歡樂

離世去哪裡
但是人到老年的時候,該有的,都有了,沒有的,想要也要不到,奮鬥目標消失了。夫妻倆都有莫名的失落感,彼此很容易將這種失落感的痛苦,發洩在對方身上,爭吵增多。但是當發現吵不是辦法時,雙方就會以沉默來解決問題,久之,夫妻形同路人離不離婚已沒有兩樣

改善老年夫妻婚姻生活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希望。這時最重要的事,是要有正確且虔誠的宗教信仰,知道人離開世界後會去哪裡,否則滿眼都是棺木或骨灰罐,還會有甚麼希望呢?

讓自己被需要
其次是繼續製造階段性奮鬥目標,讓自己忙碌起來。例如退休教師,可以參加義工組織,專門義務替窮苦家孩子補習功課。沒唸大學的人可以繼續到空中大學空中商專深造

只要努力去尋找,必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目標。有了目標,重燃人生的盼望,老年夫妻生活才不會黯淡無味白頭偕老也才有其價值。

老年夫妻來日無多,為甚麼不一起來經營並珍惜最後黃昏歲月呢?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2:忘記仇恨 記取教訓


2022-11-10 15:5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南京小學生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銘記歷史祈願和平。 中國新聞社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清晨兩點,日本軍官率一排士兵至蘆溝橋挑釁,一位中國駐守部隊排長上前交涉,竟被一刀劈死,繼之一陣槍響,守軍一排士兵全部陣亡。

日軍殘民以逞
5點30分日軍全面進攻蘆溝橋,艱苦的八年對日抗戰於焉開始。

同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大開殺戒,3個月內殺死30萬人,南京血流成河,婦女被強暴的不計其數。日軍將抓到的平民,用繩子一個連一個的拴在一起,押至廣場,由兩邊鐵架上的機關槍,交叉掃射,一個人也跑不掉,然後屍體就架在鐵軌上燒掉,慘不忍睹。

當時日本外相廣田弘毅專電日本駐美國大使,謂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2日,南京被屠殺的人不少於30萬人,認為事態嚴重。此電報被美國截獲,原件現存美國國家檔案館

施毒菌、徵慰安婦
戰爭最後5年,日本在華用中國人進行活體細菌試驗,至少死亡3千人。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日本371部隊在浙江投下霍亂及鼠疫細菌,直接感染的人高達1萬3千人。

在台灣則徵台灣青年為皇軍作戰,徵台灣婦女為慰安婦娛樂皇軍,日軍的種種殘暴行徑簡直罄竹難書

日本軍人野蠻、狠毒、無情、狂熱,其程度令人難以想像,似乎是一群非人的動物。

據說美國杜魯門總統決定對日本投下原子彈,就是因為非這樣不足以懲罰日軍的暴虐。蘇聯史達林下令強押日本戰俘60萬人,在西伯利亞集中營,從事半飢餓的奴工勞動,據說動機也是在報復日軍對蘇聯人民的暴行。

德國記取希特勒暴行
戰爭的仇恨如記取不忘,今天你殺我,幾十年後我又殺你,將沒完沒了,所以人類應該學會饒恕。但是戰爭的教訓不能忘記。受害的國家,應該教育人民,為何有此災難,要如何才能避免。

加害的國家更應教育下一代,知所教訓,不容再犯。德國希特勒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屠殺了600萬猶太人。德國為此已賠償了猶太人約300多億美元。德國對一些殘害猶太人集中營至今仍妥善保存並鼓勵學生去參觀目的是讓下一代能記取教訓

八十九年(2000年)6月13日南北韓領導人會面時,南韓總統金大中說:「希望兩韓能忘記仇恨開創修好合作的新紀元。」願人類都能記取教訓忘記仇恨終止暴行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3:職業倦怠感


2022-11-14 08:3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職業倦怠感。 示意圖(ingimage)



任何一件美好的工作,如果因天天都要做而成了職業化,那麼再有興趣的事,都會變得無聊難以消受,這就是一種職業倦怠現象。

職業倦怠影響有多大,要看支持這項工作背後的動機因素,是否偉大有力。動機因素強而有力,職業倦怠現象就小,容易克服,反之就容易投降。

為何有職業倦怠感
有位先生受邀擔任電視節目主持人,節目是帶狀的,每星期一到五都有,主持費每集1萬元,1個月有20萬元,而且知名度加快就能打開。所以這位先生受邀時,高興萬分,認為自己真幸運。

可是主持1個月後,他就大感受不了,因為節目內容與時事新聞有關,開播前一、兩小時就必須緊張地準備資料,而且每天都要錄影,自己的時間完全被綁住不得動彈。雖然月薪有20萬元,仍然有些不值得的感覺,但又捨不得放棄,主持節目變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職業倦怠現象出現了。

誘因降低了
這樣熬了半年,最後終於放棄。為甚麼半年就放棄呢?因為支持他擔任主持人的誘因降低了。當初接受這份工作的誘因是名和利。後來他發現主持節目未能增加多少知名度,而且原本要參選立法委員的打算已然改變,再也不需要甚麼知名度了。

這個時候如果電視公司將主持費加倍,或是他又想選立委了,那麼他可能會留在主持人的位子上,職業倦怠便可以降低,但仍可能隨時會再浮現。

為耶穌服務
民國六十八年(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創辦垂死之家等多種愛心機構,終身服務窮人從不倦怠,為甚麼?因為支持她獻身窮人工作的動機很強。

德蕾莎修女說,她為生病的人清洗膿瘡,陪垂死的人闔上眼睛,這些被她服務的人,在她眼裡都是耶穌。她說為耶穌服務是她最大的支持力量,所以她的工作從無職業倦怠

人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忙碌的工作中度過,職業倦怠感一次次的浮現。如果想要降低職業倦怠,就必須在工作裡加上一些名利以外的東西,使工作更有使命感,更有內涵,人才不致成為賺取名利的機器,人生也能更豐、盛美麗一些。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4:領帶先生


2022-11-15 14:44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領帶先生。 示意圖(ingimage)



有個人家裡有五百多條領帶,常用的有一、兩百條。但多數只用一次就不再用了,過時的更不會用,人家稱他為領帶先生。領帶先生說:「男人不要怕秀出自己!」然而,秀出自己是靠領帶嗎?

男人不怕秀自己
有次一個盛大的宴會,有貴賓演講,大家都在等待主講人的出現。台下一位中年人身著深色西裝靜靜的坐著,大家都未注意到他。介紹貴賓時,活動主講人居然是他。當天有許多外賓,他用流利的英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網際網路的展望,獲得熱烈的掌聲。

我看他穿的西裝不怎麼樣,打的領帶更加不怎麼樣,但是當天秀的人就是他。那些打著漂亮領帶的人,只有在下面鼓掌的份。

男人不要怕秀出自己,但秀要靠內涵、靠本事不是靠外表,更不是靠領帶。畢竟,豬怎麼打扮還是隻豬,草包怎麼秀還是個草包。

跟不上時代?
領帶先生說:「男人應去百貨公司逛逛,知道流行甚麼,好讓自己跟上流行。」追求流行是人們的幼稚病,跟不上流行好像很丟臉的樣子。有次我問一個年輕人,怎麼穿這麼奇怪的衣服,真難看。他說,這是今年流行的。說話的神色似乎有點笑我跟不上時代。

一個人跟不跟得上時代,是看衣著、鞋子及領帶嗎?我去百貨公司買東西,專門找流行過時的東西,因為便宜多了,省下來的錢,捐出去幫助貧窮的人,這樣是不是更好呢?

秀之有道
現在是電腦、網路時代,因為透過網路我們可以得到很多資訊及知識網路有如圖書館,因此上網變得很流行,你趕上了流行嗎?追求流行並非不好,但要看你追求的是哪種流行。

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的夫人,鞋子共有一千多雙,應該是夠炫的了吧!但是千雙鞋子並沒有為她加添甚麼光彩,反而使她成為國際笑話。所以我們追求流行秀出自己,亦必流行有道,秀之有道,否則徒然自暴其短,成為笑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5:受傷的愛心


2022-11-15 14:4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受傷的愛心。 示意圖(ingimage)



有次我應邀在社區大學演講題目是「有愛走遍天下」。講完後有位聽眾發問說:「他有次好心送一位車禍受傷的人去醫院,被家屬誣指是肇禍者,不肯放他走,又沒有證人,使他好心沒有好報,有愛能走遍天下嗎?」

愛心會受傷
有次去桃園拉拉山登山,在山區的路上,看到一位青年人同連摩托車一起倒在路中間,我趕忙要下車去救他,同伴說,不可以,沒有目擊證人會惹麻煩,甚至會遇上故意敲詐的人,大家只好坐在車上等,過不久有其同伴來扶著他走了。

人們的愛心,有時會受傷,受了傷的愛心,就不容易再發出愛的火花。尤其在一個愛心非常容易受傷、甚至愛心經常被人利用的社會裡,愛心萎縮甚而不見了,這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不敢讓人搭便車
從前在美國,很多人在公路邊豎起大姆指搭便車。但是有人上車後,搶劫財物甚至強暴女性駕車人發生命案的亦有之。以致大家雖然車有空位,也有心要予人方便,但卻不再敢讓人搭便車。

在愛心經常受傷的社會裡,釋放愛的時候,必須先求自保。例如遇到車禍受傷的人,可以先打119請救護車,或者找到可以作證的人一起行動,確保愛心不受損傷,愛心工作才能細水長流。

有個女孩子雨天騎摩托車,摔倒在泥濘的路旁,受傷不輕。她大聲的呼救,但車子一輛輛過去,就是沒人停下來救她,她想大概完了。

不怕受傷勇敢救人
後來有位好心的先生救了她,送她至醫院,辦妥手續,並打電話給她的家人,直到家人到來才離去,照顧她像照顧自己的親人樣,令她感動不已。

這位先生為甚麼這麼好心,為甚麼不怕愛心受傷呢?因為幾年前,他的女兒騎摩托車受傷,無人救援,送至醫院已回天乏術,結束了生命。這位父親痛心之至,因此每遇到同樣遭遇的人,就顧不得愛心受傷而勇敢救人。

愛心受傷是痛苦的,但愛之所以偉大,就是不怕受傷。試問父母對子女的愛,焉有不曾受傷的呢?但是沒有一個父母會因此放棄對子女之愛的。

我們應該一起來防止愛心受傷,但我們也不能因愛心受傷的事例,阻絕我們愛心的釋放。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