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挑戰美國 掀世紀之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435/web/ 

◆  聯合報社論/前線賣命的是員警,後方惺惺表態的是高官
◆  聯合報黑白集/還好有選舉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挑戰美國 掀世紀之辯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經濟挑戰美國 掀世紀之辯


2022-08-25 00: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表示,外界不再那麼確信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了。路透



美國前財政部長桑默斯表示,有關中國經濟規模將超過美國的預測,與歷史上日本和蘇聯曾經歷過的情況大同小異,而那兩個國家都沒能成功。桑默斯在彭博電視的「華爾街一周」節目上說:「就在六個月或一年前,按市場匯率的 GDP 總量來算,認為中國經濟會在某個時點超過美國是一種公論,現在沒有人這麼肯定了。」

桑默斯在民國八十八-九十年(1999年至2001年)柯林頓政府時期擔任美國財政部長,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經濟學家堪稱學而優則仕,因此他對美中經濟比較的觀點自非泛泛之論。

他指出,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和90年代,蘇聯跟日本的經濟均有出色表現,蘇聯與日本的 GDP 與美國 GDP 之比一度接近60%甚至 70%,但最後均功虧一簣,不但未能超過美國,反而又拉大了跟美國的差距。桑默斯因此認為,儘管近年來中國經濟崛起快速,中國 GDP 與美國 GDP 之比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也升高到了77%,但最終也可能落到跟前蘇聯和日本相同的結局。桑默斯並以中國今年以來表現不佳的一些指標,例如,包括高盛在內的機構下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認為今年GDP 只會成長3%,遠低於北京設定的 5.5% 目標。此外,他也以中國未來將面臨的挑戰來佐證他的觀點,包括巨大的金融風險推動成長引擎不明確共產黨愈來愈多地參與企業,及老年人比重上升的人口結構等

對此,我們提出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首先,無論是前蘇聯vs.美國、日本vs.美國,及中國vs.美國的比較,都是一個長期的概念,長期 GDP 的表現更多是取決於一國的潛在成長能力,而與短期經濟表現或指標變化並無太大關係

其次,以上個世紀前蘇聯與日本均曾一度接近美國但最終卻未能趕上美國為例,據此判斷21世紀的中國將是下一個蘇聯或日本,恐怕也失之於過於草率。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興衰分析與比較,或許能找到一些相似的邏輯,但肯定也會有一些並不相同的獨特因素。此處不妨就前蘇聯、日本、美國與中國的情況做一些簡略的分析。

前蘇聯民國六年(1917年)10月革命成功之後,有大約半個世紀經濟表現強勁,與社會主義理想激勵計畫經濟資源運用上的階段性表現有關,但難以持續;所以,雖然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代的「史普尼克危機」給了美國巨大震撼,最終蘇聯還是在民國八十年(1991年)以解體告終。

日本在20世紀的表現,首先是19世紀明治維新打下的現代化基礎,及1895年甲午戰爭打敗中國後,獲得來自中國的巨額賠償,加上戰爭掠奪總額達3.5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當時全國財政收入的 6.4倍,也是清政府財政年度收入4.4倍。二戰之後,又發了韓戰及越戰兩筆戰爭財。所以總的來看,日本後來之所以在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代直追美國,多與此等戰爭紅利有關,但紅利總有耗盡之日,這也是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大泡沫破裂迄今,日本已持續失落了30年的主要解釋。

再看美國。20世紀的美國霸權是建立在全球第一軟實力體制加科技)、硬實力軍事)及虛實力全球獨占印鈔權)之上,但進入新世紀之後,這幾種實力都在變化或弱化之中,特別是對內而言體制腐化,及對外而言去美元化」的方興未艾,凡此都是對美國霸權能否持續最大挑戰與威脅

最後談中國。近代中國的崛起與近500年九個西方(包括日本)大國崛起基本全靠殖民、侵略與掠奪完全不同,中國憑的是本身的潛能與努力,這也是1840年之前讓中國在兩、三千年歷史中能經常位居世界前沿的條件,換言之,當代中國是正在從近代處於下行或低潮的「非常態向歷史長河的「常態回歸過程或開始

怎麼看中國與美國的競爭?桑默斯作為一位出色的經濟學家,看來也需要多涉獵一些歷史。











聯合報黑白集/還好有選舉


2022-08-25 00: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NCC強推《數位中介服務法》,因民間反對聲浪四起,最後由蘇貞昌出面喊卡。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通傳會(NCC)強推《數位中介服務法》,因民間反對聲浪四起,最後由蘇貞昌出面喊卡。原因沒有別的:選舉快到了,激怒選民是不智之舉,必須快刀斬亂麻。換言之,若不是選舉在即,三大數位協會、幾大社群平台在那裡叫叫嚷嚷,政府才懶得理。

數位中介法》是由《數位通訊傳播服務法》變身而來,名稱上雖有「服務」二字,其實就是為了箝制言論。輿論對此反對了三年多,NCC 換個名稱仍要強推。由於 PTT、LINE、Dcard、臉書等平台用戶群起嗆聲政府唯恐影響選情,蘇貞昌才會急忙喊停。

林智堅被陣前換將,也是同樣的道理。小英力挺的愛將,連著兩篇碩論抄襲,主席還不是照樣下令全黨力挺,哪在乎輿論?最後,是擔心選舉「一屍五命」波及眾多縣市,才忍痛放生林智堅。即使搞得這麼難看,民進黨也是連一句道歉都沒有。他們在乎的是勝負,才不在乎公理正義

所幸有選舉,才讓平時肆無忌憚的政府,對民意稍稍有些顧忌。從這個角度看,選舉還真是民主政治的某種「護身符」,可以教濫權的主政者略顯謙卑。然而,光靠執政者對選舉的忌憚,是遠遠不夠的。畢竟,四年才一次的選舉,對濫權成性的政府約束效果有限;尤其,許多社會監督力量都已被收編瓦解

選舉要有效,得選出有制衡及反省能力的人來。











聯合報社論/前線賣命的是員警,後方惺惺表態的是高官


2022-08-25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南殺警案經過17個小時追緝,46歲凶嫌林信吾在新竹落網。記者黃仲裕/攝影



在警方全力偵辦下,台南殺警案凶嫌林信吾迅即在新竹落網,解除了一次重大治安危機。綜觀整個案發、通緝到擒人的過程,基層員警因輕忽而不幸喪命,市警局發布通緝卻誤鎖對象,內政部長徐國勇要警方緝凶「大膽用槍」,立法院長游錫堃第一時間要求「判死」,蔡總統承諾保障執勤員警安全,在在引起社會大眾的議論。治安前線的現實複雜而殘酷,對照政府高層惺惺表態的虛情假意,完全難以對應。

兩名員警駕車追捕偷竊機車嫌犯,其中一人配戴手槍,兩人卻雙雙亡於持刀的凶殘歹徒之手,令人唏噓。其間過程究竟如何,是員警對竊賊心防較低,因而反應不及;或者配槍未發生作用,乃至於其他原因,都有待警方還原現場、發現真相、找出漏洞,作為未來員警勤務教育的鑑戒。無論如何,警方切勿掉入「今天公祭,明天忘記」的陷阱;否則,凃明誠與曹瑞傑兩人就真的死得輕於鴻毛。

每次發生殺警案,警察的配槍、用槍問題就會被拿出來檢討一次,但結果又如何?三年前的火車殺警案,殉職的員警李承翰之母向前往祭悼的蔡總統說,「希望承翰是最後一個」;蔡總統則承諾改善員警裝備和資源,「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但三年過去,全國警察仍有一兩千人的缺額,再度發生員警因配備不足喪命的案件,總統的保證全部跳票。

尤其諷刺的是,兩年前政府採購了四千多組拋射式電擊槍,希望作為真槍與電擊棒之間的制伏工具。未料,政府採購的電擊槍訓練用卡匣遠遠不足,無法對員警進行廣泛訓練,以致迄今僅不到一成員警有這種拋射式電擊槍的使用經驗。事實上,四千多組拋射式電擊器已嫌太少,更可笑的是,政府有錢買裝備卻不願花錢買相關訓練工具。這種專營表面功夫」的心態,如何提升警力?又如何確保員警的生命安全

蔡政府雖長於大內宣,但治安工作從警力的培養到犯罪的防制,乃至經濟環境及社會風氣的改善,需要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與落實,沒有取巧的空間。蔡政府不斷自詡「治安愈來愈好」,但全台槍枝氾濫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卻是事實。近年台灣動輒發生「行刑式槍擊殺人事件,儘管多數案件都能偵破,政府從未將打擊伸向更源頭槍枝販售走私管道流於治標不治本包括詐騙集團橫行台灣,政府的策略卻只能派人在銀行「勸阻」受害人勿上當;最近台灣青年遭人蛇集團詐騙及販賣至柬埔寨,政府的因應仍如出一轍。可見,消極的治安政策養肥了黑道及詐騙集團,讓他們愈發囂張大膽。

打擊警察士氣的另一大因素,還有政府高層的空諾與警政人事鬥爭。蔡政府倡言「廢死」,不少殺人犯因而有恃無恐,連法官也都極力避免判死。迄今,有三名犯人因殺警遭判處死刑,卻刻意不執行。在這種情況下,游錫堃高呼「這次殺警犯一定要判死」,到底是說給誰聽?何況,他連現場情況都不清楚,即急著針對個案喊話,這是在干預司法,或只是在做個人的表態?每次出現令人髮指的案件,民間要求「判死」的呼聲就會高漲。但以蔡政府的首鼠兩端又想占據人權道德高地,又不想拂逆基層憤怒民意。如此搖來擺去,只不過是在玩弄民眾的感情罷了!

徐國勇在未確定凶嫌身分,即呼籲警察緝凶「大膽用槍」,也是失格的政客言行。近幾年,他和警政署前署長陳家欽公開惡鬥,導致員警士氣渙散、治安惡化,他檢討自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