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膠著 「去美元化」漸成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856/web/ 

◆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打臉陳時中,說出了黑數的真相
◆  聯合報黑白集/拜登的「亞洲烏克蘭」
◆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膠著 「去美元化」漸成形







經濟日報社論/俄烏戰爭膠著 「去美元化」漸成形


2022-05-25 03:26  經濟日報/   社論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打以來,迄今將近三個月,戰爭膠著,對全球的經濟、金融、物價也發生了巨大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對美元的影響。本報系資料照



俄烏戰爭自2月24日開打以來,迄今將近三個月,戰爭膠著,影響面也日益擴大,對全球權力格局的深遠影響在持續發酵之中。另一方面,對全球的經濟、金融、物價也發生了巨大衝擊,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或許是對美元的影響。

第一個,是盧布結算令帶來的有關「硬通貨」的概念。俄烏之戰開打不久,美國就祭出了號稱「金融核彈」的制裁,將俄羅斯銀行剔除在 SWIFT 之外,並凍結俄羅斯多達 6,000億美元為主的外匯儲備,卻考慮到歐洲在天然氣等能源對俄羅斯的巨大依賴,開了一個口,允許歐、俄之間繼續進行能源貿易。

美國此一制裁,立刻重擊盧布,盧布匯價從原本1美元兌80盧布,一下子貶到了130甚至一度150盧布。俄羅斯總統普亭為了反制宣布盧布結算令,從4月開始,凡向俄購買天然氣等能源必須以盧布結算,此一對策讓盧布開始反彈,最近大幅回升到1美元兌60盧布,匯價甚至還超越了美國制裁前的水平。這個現象帶來了所謂「硬通貨」的概念,「」通貨者,貨幣須以「」而非以「」為基礎也。這個硬通貨現象,其實早已有之,上個世紀石油危機後的石油美元也同樣是一種硬通貨;更早,則是黃金。

美元作為一種國際貨幣始自民國 33 年(1944年)的布列敦森林會議,而美國之所以能說服各國接受以美元作為國際貨幣,也正是因為美國作出了美元發行 100% 以黃金作為準備的承諾持有美元即可兌換等值黃金,十足金本位,當然十足取信於人。之後,美國敦促沙烏地阿拉伯等油國以美元進行石油交易,此即石油美元。石油為必需品,各國為購買石油就必須先持有美元,美元也因此常保其國際貨幣的尊榮地位。但此一形勢在俄烏戰爭開打之後也出現了變化,這就是第二個現象,石油與美元開始脫鉤了。

俄烏戰爭開打導致石油價格暴漲,這對本已受困於通貨膨脹的美國猶如火上加油,美國與一眾油國的緊密關係不再,卻跟美國已不再是石油需求大國反而是油氣輸出大國,美國與油國彼此已形成競爭對手有關。

總之,美國已難令油國堅持石油貿易必須以美元結算了,俄烏開戰之後,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海灣油國,還有伊朗、俄羅斯等大油國對中國出口之石油,部分改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這多少又跟接下來的第三個現象有關了。

前文提及美國發動,許多歐洲國家跟進加入的對俄制裁,除了凍結俄羅斯外匯儲備,將俄羅斯銀行剔除於 SWIFT 之外,難以想像的,竟然還有不少國家沒收俄羅斯的美元資產,甚至豪車豪產此等完全違反資本主義尊重及保障私有財產權的行為,除了令國際社會瞠目結舌外,更讓所有持有巨額美元資產的國家、企業、富豪感到不安,不得不對資產進行重新配置,盡量減少美元部位,改持其他資產,此即「去美元化」現象。

長久以來,美國作為全球首號強國,重要基礎之一即是美元霸權;美元之所以能成為美國的霸權工具,是因為美元幾乎是世界上唯一的國際通貨;而美元之所以被國際所信任及接受,一開始是因為美國信守金本位體制下美元與黃金掛鉤的承諾;後來則是在美國設計下的必須以美元進行石油貿易的石油美元體制,再後來,則是靠美國持續作為全球最強大國家的政府信用

然而,隨著美國金融當局不斷量化寬鬆(QE),濫印鈔票,及美國與中東油國關係出現了結構性變化,美元霸權的基礎早已鬆動,這次俄烏戰爭帶來的兩種效應,及美元與石油脫鉤和逐漸明顯的「去美元化」現象,將對美元霸權造成何種衝擊與影響,甚至再進一步,如何牽動到國際權力結構的變化,在在令人高度關切。











聯合報黑白集/拜登的「亞洲烏克蘭」


2022-05-25 04:28  聯合報/   黑白集
美國總統拜登23日表示,若中國武力犯台,美國將會採軍事介入。歐新社


拜登訪日韓,為反中聯盟組裝最後拼圖,東協七國也應邀加入印太經濟架構(IPEF)協商。遺憾的是,守在反中最前沿的台灣,只能遙望。壓軸提問的美媒記者問,你願意軍事介入保衛台灣嗎?拜登回稱:「是的」,並以俄國遭制裁為例警告北京:「若對台動武,會發生在烏克蘭的事。」台灣意外成為最大聲的缺席者。

美韓、美日聯合聲明中,都強調「關心台海和平穩定」,含蓄反對中國擴武。但拜登脫口秀不演「意在言外」那套,大唱「唯恐天下不知」。這齣變臉,就等北京激昂接唱,歐美便能續寫俄烏戰事番外篇。

軍事保台為拜登的外交場面創造高潮,但他支持日本加入聯合國安理會,承諾對韓核分享,還對東協撒幣,反而承歡膝下的台灣一路落空。

白宮張羅東協加入 IPEF,台美卻還糾纏在經貿協定老問題;國務院網站刪除「台灣是中國一部分」,但拜登誇稱要助台重返 WHA 觀察員,卻把法案拖過報名時限才簽署。美國說的堅若磐石辜負蔡政府滿腔忠誠

美國利用俄烏戰爭大打台灣牌,籌謀歐亞戰場合一。除了印太戰略,英國發起連橫日澳,助台自衛。大國滿嘴抗中保台,卻不容台灣入團同席,彷彿台灣的價值非先經戰火洗禮不可。台灣被人設成「亞洲烏克蘭」,任憑拜登天大的保證,也難笑得出來。










聯合報社論/陳其邁打臉陳時中,說出了黑數的真相


2022-05-25 04:28  聯合報/   社論
高雄市單日確診逼近破萬大關。高雄市長陳其邁說,可能與北部採檢量能吃緊有關。記者徐如宜/攝影



近日確診人數連四降,陳時中不勝滿意地說,顯示疫情「控制得宜」。但這是否意味疫情高峰已過,他也不敢斷言,只稱可能有「周末效應」;果然,昨天疫情又拉回。值得注意的是,高雄連兩天確診數超過台北,疫情「北降南升」的趨勢日漸明顯。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辯稱,北部受實驗室量能影響會出現「黑數」,北市的數字距採檢時間約「落後兩天」。陳其邁的答覆,等於直接打臉陳時中:所謂「控制得宜」,其實只是「黑數」加「時間差炮製錯覺

兩年多來,疫情每逢周末便有走低傾向,主要與人們的生活及工作習慣有關,卻也成為指揮中心製造「疫情趨緩」的巧門。去年陳時中屢屢利用「周末效應」大玩社會心理遊戲,事後再用「校正回歸」把漏計的數字追加回去。如此作法,看似可降低社會大眾對疫情的焦慮真實目的卻在凸顯政府防控奏效違背科學蒙蔽了真相但周末效應總會結束,果然昨天的疫情重返八萬多的高峰,當即掃光陳時中的自我感覺良好

在這波飆升的疫情中,陳時中雖承認疫情存在黑數」,但他始終不承認政府的檢驗量能不足」。這次,陳其邁為了反駁高雄市確診數「超車」台北市,直言不諱承認北部受實驗室檢測量能影響,因而會出現黑數,實際確診數採檢日會有兩天的落差;不像高雄因量能充足當晚即可知曉結果。陳其邁這番話雖是為了自我辯白,但一則間接證實北台灣檢測量能不足的問題,二則反映指揮中心對檢測量能不均未積極調度,讓疫情失火五十天的北北基桃處於超負荷狀態。對此,陳時中難道沒有絲毫愧疚

高雄昨天確診數九,四三七,已連兩日超過台北市;桃園昨天確診數一一,五三二,也超過北市的八,五六六甚多,晉升為全台第二。甚至,台中昨天的八,九八九,也已超車首都。如果忘掉政治顏色,這種北降南升的趨勢,是中央和地方都必須謹慎應對的事。再看重災區新北市近期的疫情最高峰,落在五月十八日的二萬七千多例,至昨天已降為一萬六,明顯滑落,但總數仍甚可觀。中央的關愛眼神,遲遲落不到新北身上,確實可議。

除了確診數,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死亡率染疫率。例如,基隆市總人口不過卅六萬人,但迄今已有四萬多人確診,相當於十一%的人口,居全台之冠。在這波疫情中,當地目前已有四十多人死亡,死亡率超過千分之一,居全台第二,僅次於台東。這個現象,除了地域上與雙北疫區的交通及互動頻繁,加上基隆腹地狹小人口密度偏高,是否有其他資源不足的因素導致當地居民染疫嚴重,也值得指揮中心和醫界共同思考。

台灣迄今確診數計一百四十七萬人,僅占總人口的六・三%;因此,要說疫情高峰已過,只是自爽,因為那意味著疫情的長期化,曲線拉長。諷刺的是,陳時中那天為疫情「控制得宜」沾沾自喜時,我國當天六萬六的確診人數仍是世界第一,遠高於世衛組織列為全球首位的美國之四萬七千例,及第二名澳洲的三萬八。尤其,疫情纏擾全球兩年多,而台灣至今仍未對 Omicron、Delta 等病毒制訂出本土化命名,以便民眾溝通。試問,不懂英文的長者如何理解這些變種病毒的差異,乃至症狀的不同?更別說,政府不斷要求大家打疫苗、領篩劑、實聯制,卻缺乏對藥物及病理貼心介紹長者難道只能盲目聽從政府指令?這些,還沒算在陳其邁打臉陳時中的黑數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