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趙春山/拜登可以「失言」,兩岸不能「失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拜登可以「失言」,兩岸不能「失智」
◆  周行一/國家的惻隱之心與別人的連帶損害
◆  施振榮/追求永續,王道思維與ESG相呼應
◆  嚴震生/無能不分顏色,無知哪管身分








趙春山/拜登可以「失言」,兩岸不能「失智」


2022-05-26 05:07  聯合報/   趙春山(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廿四日改口稱,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政策並未改變。(法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的首次亞洲之行,最具爭議性的是他此行中提出的「軍事護台論」。拜登的說法在華府中國研究圈中引起廣泛討論,有人為他辯護,認為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如《紐約時報》評論所說,「信口開河」已經成為拜登任期內的一大特點。

就像「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我認為拜登此時拋出「軍事護台論不是口誤」,而是意有所指說出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首先,無論俄烏戰爭未來發展到什麼程度,美國都是最大的贏家。俄羅斯總統普亭疲於奔命,歐洲隨美國的笛聲起舞,而烏克蘭只是這場東西方利益衝突的「代理人」。但拜登在歐洲的外交勝利並沒有改變他在國內每況愈下民意支持度。面對即將到來的期中選舉,拜登想運用美國兩黨反中共識在亞洲另闢外交戰場

其次,從地緣政治考量歐洲國家支持美國對烏戰的立場;但在台海問題上,除英國之外,其他盟國不見得會「唯美」馬首是瞻。在亞太國家,日本對美方亦步亦趨;但其他國家,尤其是東協成員,仍採「安全傾美,經濟傾中」的策略。美國要進行歐亞戰略聯結和經濟安保合一,有其相當難度。此時拋出軍事保台議題,可以測試一旦台海有事時,美在歐亞兩地盟國可能的反應。

最後,拜登的說法是針對兩岸。美國拒絕出兵烏克蘭的舉動,令台灣民眾對美協防台灣的承諾產生疑慮;美國「印太經濟架構」未列名台灣,則讓蔡政府感到遺憾;拜登此時「選擇性的失言」,對台灣有心理上的安撫作用。另一方面,來自北京的強烈反應,應在華府預期當中。美方早就說過將以「競爭定義合作」來處理對中關係;換言之,拜登是拿軍事保台,作為美國未來在經貿、朝核,以及烏克蘭戰事後續發展等問題,與中共談判的籌碼。

拜登從本身和美國利益的考量,有「失言」的理由;但如因此升高兩岸的緊張關係,那就是兩岸的「失智」,即失去處理自身問題應有的智慧。

如果說「台灣問題」是國共內戰延續,則今天已因變產生,已經不是國共關係而是兩岸關係問題。對岸必須面對台灣的政黨政治社會多元化,不能和台灣執政者進行選擇性的接觸,這也不符合中共對台「統戰」的一貫原則;民進黨則不能忽視歷史的持續性,不能為了建立民共新關係,全然拋棄國民黨執政時兩岸相處累積的經驗。

目前看來,兩岸執政當局都沒有改善關係的意向。疫情當下舉行世界衛生大會,本可為兩岸良性互動開啟一扇機會之窗;但遺憾的是,對岸不願藉此助台一臂之力,坐失既能爭取台灣民心,又可加強人道主義國際形象的「一舉兩得」之機;台灣則是「捨近求遠」,只期待外在「口惠而實不至」的支持,不圖重啟兩岸對話的新辦法。

執政為民」,面對當前世界的變局,維持台海和平,本是兩岸執政者責無旁貸的當務之急;但如今戰爭的引信,卻是緊握在外人的手中。我們可以預期,拜登往後的每一次「失言」,都會激起台海的另一波浪花。俄烏之戰已提供兩岸足夠的教訓,兩岸執政當局除了體會「戰爭無贏家」的道理,更應認真思考避免戰爭的可行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