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業投資 必修政治經濟學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897/web/ 

◆  聯合報社論/台海議題成拜登亞洲行焦點,是禍不是福
◆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預算別再亂花了!
◆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業投資 必修政治經濟學







經濟日報社論/半導體業投資 必修政治經濟學


2022-05-26 03:04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積電(2330)創辦人張忠謀日前接受美國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邀請發表演說時,提到美國要在本土發展半導體製造業,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最大的問題在於美國生產半導體的成本,將較台灣高出50%;其次,美國缺乏相關半導體製造人才,也將成為一大瓶頸。雖然美國政府挹注政策資源,如計畫撥款超過500億美元投入補助,但仍杯水車薪,無助於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張忠謀已經不是第一次公開反對各國政府投資設置本土半導體製造的產能。他反對的原因,應也廣為各界所知,包括台積電、三星等國際龍頭業者,在評估前往美國設廠/擴廠時,所估算在美國生產半導體的成本差異,應與張忠謀所提的數據相去不遠。而人才、人力的缺口,尤其美國高科技人才設計、製造的現象亦為各界所熟知

既然如此,為什麼國際龍頭業者如台積電、三星仍然響應美國政府的號召,宣布前往美國增設半導體製造產能?市場甚至傳言聯電也在評估前往美國設廠。雖然在美國設廠有貼近終端市場與品牌客戶、IC設計客戶等優點,但在半導體業全球分工運作已具高度效率的前提之下,相關論述恐怕只是表面說詞。因此,選擇在美國設廠,應非按照傳統商業投資上設廠選址的評估準則,而是有其他的考量因素。

觀察拜登政府甫上台不久,即進行百日關鍵供應鏈審查,半導體就是重點調查項目,並將全球半導體製造產能主要座落於東亞等地,提出警告,建議美國應增加一定程度的境內半導體製造能量。此一論述已成為美國政府對國會爭取相關政策資源(如補助款)的重要依據。

由此可見,美國政府在發展境內半導體製造一事上,斧鑿甚深,並且持續對國會、國民與國際展開全面性遊說。台灣與韓國業者在形勢比人強的狀況下,也規劃前往設立先進半導體製造產能。業者在投資評估的過程中,考量的重點恐更偏向於政策誘因政治壓力

傳統的自由市場經濟理念,是讓政府對市場的影響愈小愈好,最好只在市場失靈時出手干預。但目前美國的經濟政策走向,恐怕已經對自由經濟路線進行修正,改以自由與計畫經濟混合模式,也才有目前發展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業的政策

即使有重量級人士的呼籲,看來美國政府重新發展本土半導體製造業的政策企圖仍然不變。近期更有日本媒體傳出,美國與日本政府共同發展2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目的即可能在於分散台灣與韓國業者在先進製程的市場占有率避免關鍵技術來源過於集中風險,並且藉此滿足發展國家關鍵產業的政策目標

經濟部長王美花曾經說,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與國際合作、全球分工的模式,應該是當前最有效率、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相信各國政府應該也都認同此一論點,但是各國仍會持續發展自主半導體產業。原因無他,因為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邏輯考量,而是政治、外交與國家安全的邏輯思維。

有鑑於此,我們建議政府應以更高的策略框架,從國家發展、國際政治乃至國家安全的角度,重新審視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方向。政府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除了從經濟、產業發展的角度外,應將決策層級提升至可結合外交、國安、國家發展的跨部會決策模式,積極與各國政府對話。政府也應向各國遊說,台灣與全球分工的半導體供應鏈運作模式,不但最能發揮經濟效益,台灣身為自由世界的盟友,更能兼顧各國考量的供應鏈與國家安全等議題,藉此協助我國產業在大國間競爭的局勢下,仍能取得穩健發展的空間。












聯合報黑白集/防疫預算別再亂花了!


2022-05-26 05:11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陪同總統蔡英文視察台北榮總。圖/總統府提供


疫情嚴重,蔡總統到地方視察專挑綠營執政縣市,略過重災區的雙北市。引發議論後,她終於在周二訪視了直屬退輔會的台北榮總,慰問一線醫護人員,依舊略過新北。蔡英文在榮總說,行政院已在討論紓困議題,看看防疫預算裡有沒有足夠的經費支應,「該照顧的國人都會照顧」。

一聽到政府「會照顧國人」,就讓人頭皮發麻。過去兩年半,政府是怎麼「照顧」人民的:需要口罩和試劑的時候,你得大排長龍;需要疫苗時,總統優先推薦高端,官員還猛卡民間捐贈疫苗;需要治療的時候,你跑五家醫院也拿不到藥。包括先前刷不完的實聯制,浪費人們多少時間和精力;無用本色識破時,說廢就廢了。

蔡英文當然知道,防疫特別預算還有一千多億元沒花完。在民進黨眼裡,這麼大一筆錢不花白不花,尤其選舉當前,這些白花花的銀子正是「政策買票」的利器。但民眾可能不知道,總數八千四百億的防疫及紓困特別預算,僅一千四百多億用在疫情防治,約占一成七;其他的錢,都被政府拿去當凱子揮霍掉。

亦即,政府以「防疫為名了大把預算,卻有八成經費被拿去「紓困補貼。因此,百姓急需疫苗、試劑、藥物、器材,就變成要什麼沒什麼。現在蔡政府又要撒錢紓困了,它不知道台灣疫情正在高峰嗎?











聯合報社論/台海議題成拜登亞洲行焦點,是禍不是福


2022-05-26 05:09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表達美國動用武力防衛台灣的說法,這話讓許多台灣人興奮,不過,實際的美軍戰力看在美國學者眼中,可能不是這麼回事情。歐新社



美國總統拜登這次的亞洲行,主要目的有二:其一,是強調目前俄烏戰爭雖仍在進行,美國不會「重歐輕亞」,會持續遏制中國的擴張,並要求印太各國聯手阻擋,否則將遭遇烏克蘭被入侵的相同命運。其二,是藉「安全」和「經貿」議題籌組多邊聯盟,前者,是召開「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並爭取韓國新政府,形塑美日韓三國聯盟;後者,則是宣布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

全新的「印太經濟架構」,估計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談判。目前參加的初始成員國:美國、澳洲、紐西蘭、印度、日本、韓國、印尼、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這十三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約占全球四成。遺憾的是,台灣被排除在外。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稱,IPEF旨在圍繞印度/太平洋經濟體的進一步整合,以數位經濟、潔淨能源等新領域為重點,制定標準和規則,並確保安全和有彈性的供應鏈。

美國在川普任內宣布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拜登也無意重返此一架構;而今,藉由 IPEF 的組建重新連結印太,或許是在形式上稍作修補。但由於美國既不向成員國開放市場,也不降低關稅,恐讓各國興趣缺缺。而且拜登是以簽署行政命令方式推進這項架構,儘管成立速度較快,一旦他卸任後,新總統無意跟進,印太架構極可能面臨「人亡政息」的命運。

IPEF 的設計,主要是用來削弱中國在印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尤其以半導體為核心關鍵供應鏈體系組建,可能對大陸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造成「卡脖子」難題,北京極感不滿。至於一向親美又被擺在反中第一線的台灣,這次卻被排除在首輪參與者之外,當然令我們大失所望。尤其,印太架構是美國主導,無須經大陸同意,台灣在供應鏈及數位經濟上又事事配合美國,卻仍因政治及外交因素遭到排除,更暴露拜登政府友台」的口惠而實不至

為了補償台灣,並凸顯台灣是對抗中國重要一環,因而拜登有了「失言」那幕演出,強調美國會在台灣遭到中共攻擊時「軍事介入」。與其視為「失言」,更可能是白宮「精心策劃凸槌」,一則表達美國對台的支持,二則避免跨越中國的紅線。拜登三番兩次發表自我矛盾的談話,是在向不同聽眾放送各取所需的訊息:面對大陸,就稱美國「一中政策」不變;面對國際,就說美國承諾介入台海

拜登並非老年失智,也不以為屢被屬下「更正」有何丟臉,這純粹外交手段運用。拜登口頭說法雖與政策矛盾,但一經澄清,即讓北京無碴可找,又可讓外界窺知其真心。拜登關於台海的發言,也有敲打次日「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的用意。Quad 剛剛成形,四國中,印、澳的共識仍待整合,所以各方很謹慎,不願被看成反中的「亞洲小北約」。峰會雖明言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任何企圖,並未點名中國在區內擴張軍力;而由於印度反對,對俄國入侵烏克蘭都未譴責。

Quad 要加強安全合作,一直存有內部障礙;這次峰會最大的成就,端出遏制印太海域非法捕魚海事倡議。至於上次峰會,僅達成新冠疫苗的生產合作,這對急於提升安全防衛功能的美、日而言,成效太有限了。

這次拜登亞洲行,台灣不在其行程中,但無論是「印太經濟架構」或「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無論官方或媒體議題,一再提到台海安全。這恐怕是禍不是福,台灣切勿自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