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疫情鋪天蓋地,綠友友還在那裡分肥
◆ 聯合報黑白集/官先拿,民排隊
◆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建設統一大市場 掌握新商機
經濟日報社論/大陸建設統一大市場 掌握新商機
2022-05-07 00:0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共中央4月中宣布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民間有聲音指其是計畫經濟的回歸,當然也就是改革開放的終結。圖為深圳。新華社
4月中旬,中國大陸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簡稱《意見》)受到海內外的高度關注。《意見》指出,要加快建立全國統一市場制度規則,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點,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流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
「全國統一大市場」怎麼建構?邏輯上看,不外有立有破,立破並舉。所謂「立」,是指建立規則,在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四個方面建構統一制度;所謂「破」,重點在破除地方保護和區域壁壘。合起來,就是要讓中國作為一個整體的市場,在無障礙、無壁壘中,運行得更為流暢更為高效。
這份《意見》的重要性,一方面是它意謂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又將進一步的深化;二方面是對當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大形勢下的必要因應。
自民國 68 年(1979年)開始的經濟改革,迄今逾40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在執政時,對於政府究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還是缺乏一個清晰、正確而又統一的概念。現實上,普遍存在著,該破卻破,該立又未能立的現象,這就讓市場的運行不夠順暢,《意見》中指出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即為顯例,這對所有企業的經營發展形成許多困擾,也讓市場應該有的「決定性」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再換言之,中國雖有十四億人口,其中四億為中產階級的全球最大市場,實際上卻未能充分釋放出最大潛能,這豈非「暴殄天物」?所以建構「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目的就在於排除所有不利於市場流暢運行的各種障礙,這當然也就意味著是對中國市場經濟改革進一步地深化。
其次,就當前全球發展的大形勢看,以五G、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科技、綠能科技等為主的人類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主要領域,都已處於接近成熟的臨界點,創新與新科技將帶來全球「供給面」潛能的巨大建設,全球新一階段的快速增長也正期待著一個相匹配的需求快速增加,遺憾的是,恰恰在這個時刻,全球化的運行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反全球化、去全球化、逆全球化交相出現,全球需求正面臨著空前的萎縮壓力。
正是在這樣的情勢下,中國大陸作出了戰略調整,強調將著力建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講得更直白一些,國內市場或需求今後將扮演起比以往更吃力更加重要的角色。
從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或進程來看,這種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也是與時俱進下的必然邏輯。如果以中國 GDP 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的民國 99 年(2010年)作為分界,那麼之前30年,也就是從改革開放開始到民國 90 年(2001年)中國入世再到民國 99 年(2010年)為止的這個階段,中國的增長主要是靠出口或外需拉動的,也就是國際大循環;之後,國內需求也快速增長,中國經濟開始進入內、外雙循環並行的發展階段。未料近年來全球化遭到了一連串打擊,中國不得不因此提出內外雙循環卻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發展策略。既然國內大循環將擔負起前所未有的擔綱角色,因此如何建構好一個「全國統一大市場」便成了必要之舉。
事實上,中國大陸執政當局長期以來早已通過積極的基礎建設、網路發展及扶貧計畫為統一大市場進行了充分的鋪墊,民國 109 年(2020年)中國大陸也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品零售市場,但顯然中國統一大市場的潛力尚未充分發揮,因此如能進一步地「大破大立」,中國大陸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必將對未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增長作出巨大貢獻。
聯合報黑白集/官先拿,民排隊
2022-05-07 00:0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快篩實名制上路後,民眾紛紛上街搶購。記者黃仲裕/攝影
台灣當下的防疫景象堪稱「三排」。一是排隊打疫苗,二是排隊等 PCR,三是最糟的排隊買快篩試劑。陳時中不知人間疾苦,聲稱到本月五日為止,快篩實名制已售出三百萬人份。他渾然不覺,這話從另一頭解讀就是:還有兩千萬人買不到。
把老百姓整成這樣,連蔡總統都看不下去了,但官員們仍老神在在,處變不驚。原因是,民眾要排隊,官員卻不必排;民眾要實名制購買,政府官員則是透過「共同供應契約平台」早就免費配發。在這種情況下,當官的哪會在乎試劑價格合不合理,供貨夠不夠快,民間要排多久?
也不知道是出自哪個天才官員的靈光,政府發給每家藥房的快篩實名制「配額」,是一天七十八份,不分城鄉都一樣。但在都會區,藥房每天還沒開門,等在門口的人龍就不止七十八人。這種制度,基本不把民眾的時間成本當回事,也不在乎他們的需要。
在民眾漫天抱怨下,藥師公會把責任推給中華郵政,怪他們送貨遲緩。這下又惹怒郵務士大人,聲稱不分內外勤都在趕工出貨,卻還要挨罵,大嘆不公。藥師、郵局間的口角,立刻暴露一個新的問題:民間的物流配送管道那麼多,為何十萬火急的快篩試劑卻非要指定中華郵政獨家分送?
疫情這把火,燒得民間又慌又怒,但官員真的在為人民服務嗎?
聯合報社論/疫情鋪天蓋地,綠友友還在那裡分肥
2022-05-07 00:0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記者謝承恩/攝影
波波漫畫
台灣疫情飆破一天三・六萬人,衛福部並預估十一日將達到十萬,一直習慣於「加零」的民眾,勢必感到恐慌。在此之際,市面告缺的快篩試劑,卻屢屢傳出「綠友友」搶標分肥進口商機的消息。其中,更出現「小吃店變身生醫公司」,以兩百萬資本額吃下十六億元大單的奇譚。在負責人的欠債紀錄被揭發後,該公司立刻宣布「棄單」,衛福部長陳時中還為其喊冤,聲稱這對「殷實企業」不公。陳時中的「殷實」標準,令人好奇。
這波快篩試劑進口,一再出現綠營友好企業率先獲准的消息,手法毫不遮掩。相形之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早就申請要「捐贈」一千萬劑快篩試劑,卻屢遭衛福部刁難阻擋。楊志良捐的是中國大陸製造的快篩試劑,獲有歐盟的核准證明;而衛福部刁難的藉口則是,進口試劑必須檢附美、加、澳洲的核准證明,不接受歐盟核准證明。奇怪的是,衛福部獨尊美加澳的權威,在它眼裡,難道歐盟是落後地區?全球廣泛使用的 BNT 疫苗,不就是德國企業研發?
衛福部之所以拒絕楊志良的快篩捐贈,表面上看似出於「反中」,因為該試劑是「中國製造」。但更深層的原因,一則唯恐藍營藉此凸顯民進黨部署遲緩,二則是若予核准,這一千萬劑快篩占掉市場一角,其他「綠友友」可以分享的空間便少了一塊。因此,儘管島內疫情鋪天蓋地,衛福部寧可用「要求補件」拖著楊志良,也不讓這一千萬劑免費試劑登台。同樣的手法,衛福部去年千方百計阻擋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捐 BNT 疫苗時,已上演過一回,如今愈發老練,也更肆無忌憚。
當然,見識過陳時中兩年翻雲覆雨演出的民眾,許多人也變聰明了。上周衛福部核准首款唾液快篩試劑,中獎的「福又達」公司,立刻被網友揪出與「高端」是同一負責人,兩家公司甚至設在內科同棟大樓。對於外界的「圖利」之譏,陳時中回應:「這有什麼關係!」至於政府指名徵用的羅氏快篩試劑,其國內代理商「牛耳生技」負責人蔡朝正,則是綠營前立委蔡煌瑯之兄。對此,陳時中也說:「這是很平常的事。」
陳時中有一種特殊的應對能力,能用太極神功擋掉所有飛來之箭,這是他能把區區衛福部長做成「天下第一大部」的奧秘。縱使如此,他要如何解釋一個小吃店化身生技公司,並以兩百萬資本額吃下十六億快篩大單的傳奇?這家「小蝦米吞大鯨魚」的高登公司,負責人劉緯澤原在長庚醫院美食街開小吃店,沒有任何醫療專業背景。前年底他轉型為「生醫公司」,去年八月被衛福部納入進口醫療器材的許可名單;這兩天,它在沒有任何經營實績下,取得了十六億元的大單,將進口一千七百萬劑快篩試劑。如此勵志的故事,神奇到令人難以想像。誰料,劉緯澤先前幾次買空賣空欠債的法律紀錄被揭發,高登立即連夜宣布「棄單」不買了;這是因為含冤莫白,還是因為心虛而逃?
半月前,台中市一家黑心生技業者遭到起訴,它以養石斑魚的池水裝罐,謊稱「海洋活性胜肽」出售,四年賣出十噸池水。台灣的生技、生醫詐騙案如此猖獗,除了經濟部商業登記管理不實,也可歸咎衛福部放任業者吹噓招搖。這次,外界拆穿高登的幌子,陳時中毫不自省,竟反控在野黨「政治干預商業」。他怎麼不想想,在台灣疫情鋪天蓋地之際,他隻手阻擋楊志良的捐贈,卻包庇惡跡累累的廠商拿下大單,他到底把心思放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