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勝利,非「買」品

◆  日本防疫經驗 台灣汲取教訓
◆  防疫亂象 無招勝有招 耍猴戲愚民
◆  帳篷居隔 戳破國王新衣
◆  突破困境 線上靈活教學 趕上潮流
◆  部長,如果這是你的孩子
◆  俄烏戰爭 烏克蘭也不能免責
◆  照顧敏感長者 多點體諒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勝利,非「買」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勝利,非「買」品


2022-05-07 01:41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運動比賽和學術研究的真正勝利,都是依賴那股不容收買的奮戰之心。 (圖/張致榕、張俊哲)



我相信球迷朋友們都喜歡一件事:看到自己心儀的球隊和球員獲勝!我,也不例外。但說也奇怪,明明和某位球員非親非故,有時大半天的心情竟被其所屬球隊,及其個人表現所影響。身為 NBA(美國職籃聯盟) 的球迷,我深愛那絕妙的一傳、一投、一扣。原因無它—我愛籃球!它讓我相信努力有用一場四十八分鐘反敗為勝比賽,簡直就是我的精神食糧

不過,近年來 NBA 球隊以重金集結大牌球員,企圖迅速奪冠之風盛行,且愈演愈烈,令不少球迷失望。雖說好戰績可使轉播、門票、廣告、周邊商品等收入飆升,球團可藉此獲取巨大利益,但總不能跨過紅線,踐踏那股靠奮戰取勝,且不容收買的運動靈魂。幸好,今年這些抄捷徑的隊伍要嘛連季後賽都打不進,不然就是在季後賽第一輪被刷掉——他們辜負球迷如大湖熱情,以及把球投進「籃框」的真諦。這也再次印證:球員的個人條件固然重要,團隊合作才是奪冠之鑰

回想年輕時,經歷一天的實驗挫敗早已垂頭喪氣,但回家吃消夜時看到喜愛的球隊獲勝,竟能重燃隔天再戰的研究鬥志。哪怕那些球員從未曾做過 DNA 的相關實驗,照樣能激勵我。多年下來,看著喜愛的球員們從名不見經傳的菜鳥,打到令各隊聞風喪膽的搭檔兄弟,也讓我相信科學團隊只要互信、互助、互勵既能共甘又能共苦,一定會有紮實成果,為團隊贏得豐碩榮譽感和成就感。事實上,國內外也不乏此例。

眼見 NBA 以前所未有的重金規模形塑奪冠之風,沒想到科學界竟也興起另一股快速圖利之勢。科學團隊雖沒有廣告和門票收入,但學術期刊論文發表,卻宛如比賽戰績,成為學生畢業謀職與教師升等獎勵之重要依據。在論文篇數及其影響係數(點數)為評比關卡的制度下,致使某些出版社嗅到商機,以快速發行與炒作點數為訴求,來賺取高利潤的論文發行費。如果這些論文僅以聊備一格之輕率審查過關,加上又因點數攀升而受到獎勵,陪葬的很可能是那顆願意好好做實驗的心,還有那股願意誠實分享研究成果熱情。簡而言之,不實之風將導致劣幣逐良幣。我難以相信年輕人在選擇科學之初,即願意屈從被篇數和點數競逐的生活,致使走上虛浮無趣的科學生涯。

在今年 NBA 例行賽季結束後,已有不少素有斐譽的名人堂球員和大批球迷公開發聲,檢討只想用重金來「買」冠軍的這股歪風,還有乾領高薪卻不敬業的球員。誠願這道公義曙光在明年不再被烏雲遮蓋。相同地,也希望學術界只靠論文之篇數和點數來獎評,卻輕忽研究重要性及其旨趣這股逆流,能盡速遏止。自古迄今,值得肯定的運動和科學勝利,都是非「買」品。它們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真誠合理獎勵制度,使其繼續茁壯感動人心大快人心












照顧敏感長者 多點體諒


2022-05-07 01:48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這些年看過許多患者,覺得每一位病患都有獨特的症狀、個性和偏好,黃阿姨正是如此,他的特別處在於味覺和嗅覺特別靈敏,七十高齡的她在這兩個領域有遠勝於年輕人的辨別力

這樣的靈敏向來不是什麼大問題,她足可自由自在獨居生活,直到意外跌倒而需要別人代為處理飲食問題。黃阿姨嘆氣:「我知道大家都對我很好,很認真努力的買,希望我能多吃。」陪同來的家人站在一旁,馬上苦著臉對我說:「買好多家不同排骨飯,但她都不喜歡。我們狠心買了高檔連鎖餐廳的,很貴呢!但她還是不喜歡,說肉有怪味、不吃就不吃,可是她需要吃肉補充蛋白質啊。」黃阿姨反駁:「肉有不新鮮、沒洗乾淨的味道!」

我和家屬聽得一頭霧水,直到後來家屬跑來告訴我:發現黃阿姨的嗅覺味覺靈敏狀況。那天全家人分享柳橙綠茶,大家都說好喝,黃阿姨聽了便說:「我也來一點吧。」她喝了一口後沉默許久:「算好喝,可是,有一種味道。」

大家問:「什麼味道?」黃阿姨想了想,說:「蟑螂爬過的味道。我猜曾有蟑螂爬過這個茶。」這下大家都懂了。開始理解阿姨味覺敏感度,讓她生活得好辛苦啊。

像阿姨這樣的人其實也不是少數,我曾聽過一個故事講味覺敏感咖啡師。某天他喝一口咖啡就猛力吐掉,大叫:「這個有蟑螂爬過。」旁人哄堂大笑,以為他在開玩笑。他卻一臉認真的說:「放心,我也喝過你們的咖啡,你們的咖啡和我的這個不同,你們的沒有蟑螂爬過。」如果這是單一案例,大家可能會覺得當事者太過神經質。但是,當大家發現世界上不只一位有異常靈敏嗅覺或味覺的人,大家就能漸漸理解每個人都有獨特能力並導致不同在意

異常敏感往往導致當事者生活辛苦,特別是當他們年事已高,或需要旁人協助生活起居時,他們的敏感會讓照顧的家人覺得特別難照顧。但我們不是當事者,不能親身體會他們感受到的那種感覺,所以希望能多點體諒畢竟身體和心理感受是那麼真實,卻又往往很難清楚說給別人聽懂得的。













俄烏戰爭 烏克蘭也不能免責


2022-05-07 01:49  聯合報 /   馮建三/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台北市)
俄烏戰爭開打迄今仍未停止。 圖/美聯社



聯合報報導,巴西前總統魯拉日前接受時代周刊專訪,表示烏克蘭戰爭爆發,雙方都有責任,因此,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不能免責。

這個觀點狀似譴責受害者,讓人不忍。但如細究,能發現魯拉的反省,不無道理。這位民國 99 年(二○一○年)任滿兩屆後仍有八六%民眾支持,今年底可能再勝選而重掌國政的魯拉,應該追究澤倫斯基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贏得七三%選民支持,何以在就任總統後,卻無法挾強盛大民意的支持,執行和解俄羅斯的選前訴求

美國俄羅斯專家柯亨教授曾說,有個大障礙,雖僅有五%選票,但有美國支持且占據內閣要職的烏克蘭法西斯派警告,「假使繼續與普亭協商,他們會除掉澤倫斯基。」

另一方面,當年底民主黨眾議院處理川普總統彈劾案正熱,檯面理由之一是川普扣留美國軍援,以此交換澤倫斯基採取不利其競選對手拜登的行動。彼時,負責該案的民主黨眾議員謝安達說:「美國要援助烏克蘭及烏克蘭人民,我們可以在那裡與俄羅斯作戰,我們不需在美國與俄羅斯作戰。」

澤倫斯基原本應該如競選所說,執行明斯克協定,讓兩個烏東州自治,如同美國聯邦的「」,包括恢復講其母語俄羅斯語作為官方語言之一。但是,去年八月情勢已糟到武裝極右派抗議者,公然在總統府外面至少傷及八位警員。今年一月澤倫斯基任命的國安局長達尼洛夫宣布,「執行明斯克協定,等於毀滅烏克蘭。」華盛頓郵報二月初報導,「基輔反對與俄語區分離派協商,這是關鍵障礙。」俄羅斯入侵前兩周,紐約時報都有新聞,指澤倫斯基即便只是表示要與俄羅斯商談,「都會有極大政治風險」,極右派領導人胡迪免科威脅他,「若要簽署和談文件,一百萬人就會走上街頭,政府就不會是政府。」

俄羅斯自稱的「特別軍事行動」開打後,烏克蘭十一個反對黨被禁止活動,最大反對黨黨魁入獄,三月第一周至少兩位主張與俄羅斯和談的地方首長遭暗殺,烏克蘭與俄羅斯談判團隊首號代表、國防部情報員基里耶夫在第一回合談判後也遭謀殺(有說是光天化日下喪命,有說是國安局下手)之後,還有媒體指控他是「叛徒」。至於被指控親俄的記者、人權活動者與異端的下場,從騷擾、監禁與拷打,那就更多,部分名單也見蒐集與公布。












部長,如果這是你的孩子


2022-05-07 01:50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有立委接獲陳情,說有北漂學生確診關在租屋處隔離,他高燒不退、胸悶難耐,依流程撥打協助電話,都沒得到解決,讓在台中的父母非常心急。

陳時中部長回應這個問題時,先是質疑立委動機,接著說學生要自己照顧自己,學校也不可能不理。唉,陳時中也是當父母的人,怎會講出這樣的話?不要說學生,就是大人生病了,要自己照顧自己都很困難。

陳部長,「天下父母心」,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還會說已經是學生了,自己要會照顧自己嗎?











突破困境 線上靈活教學 趕上潮流


2022-05-07 01:52  聯合報 /   林少英/音樂創作人(台北市)
中和錦和國小達中央停課標準,校方強調會讓學生透過線上教學不中斷學習。圖/新北教育局提供



修復十三年南橫公路終在五月一日再度全線通車,看到車潮、重機湧進感到匪夷所思。

今時台灣新冠本土確診案例衝上三萬多,不是該質疑怎會擴散那麼快,其實過去本土確診幾百人時,如有注意到進出超商等地方,實聯制早鬆懈,還好有戴口罩,否則應該不止。直到「匡列」兩字上台面,怕被匡列影響工作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及方法如何與疫情共處,及另謀生路

亂世是否出英雄或勇者、智者,引領大家如何與疫情共處,應萬變化解危機,也難怪老百姓在充滿不安的大環境下,信仰遶境更變成他們精神上的依靠。

更令人擔憂的是,學校除了教育部通知,還要面對家長不同想法的壓力,也不是外界可以體恤。每天老師都廿十四小時待命改為線上授課,一下又臨時改實體上課,學習效能大打折扣,硬體軟體是否可並存,解決學習效益,如何重新設計有效益的線上學習內容,才是真正勢在必行。與疫情共處兩年多,如果還是以應急改線上或是遠距教學,學習效果每下愈況

教育更需要加強培養師資靈活變通。國外多年前就致力發展許多不同線上學習的內容;音樂領域更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且老師善於表達生動有趣,年輕世代宅在家也能透過網路挑到免費教學影片進修音樂彈奏知名爵士名校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的遠距線上教學課程收費更高,還是很多人沒辦法出國就選修線上課程;線上課程內容及培訓的師資陣容堅強,靈活變通教學內容及新穎的教法,趕上時代潮流趨勢。

我們在教育上如依舊原地打轉,學習落差及低迷教育體制,早趕不上時代,又何談競爭力活在當下年輕世代,才是未來國家棟梁…他們面臨的是工作難找,學費又快付不出來,學習又停滯,情何以堪;再大的困境更不能荒廢學習等待轉機











帳篷居隔 戳破國王新衣


2022-05-07 01:47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隨著確診人數愈來愈多,大學安置的壓力大增,有確診學生指控,被學校安排住進會議室,卻因沒有衛浴設備,晚上睡睡袋也不安穩,還有蟑螂亂竄,更沒有校方來問候,「把人丟著就不管了」。圖/讀者提供



疫情升溫,大專院校確診學生眾多隔離問題成校方燙手山芋,就連台灣大學亦出現確診者被安置住會議室和室內帳篷的不可思議狀況。

從超前部署到自主應變,政府的口號充分考驗各大專院校的應變能力。過往台灣網民「譏笑」對岸的方艙醫院是把確診者集中的現代「集中營」,如今台灣最高學府也出現室內帳篷「小方艙」,還有學生貼心告示「記得要住二號帳篷才有延長線可以用」時,滿口超前部署的官員豈能不汗顏居隔政策荒腔走板

大學宿舍多年供不應求早是常態,連帶也才會出現如同台大這般現象,其他大學也有確診者和一般學生仍住同宿舍狀況。因此確診者本地生「回鄉、回家」居隔,由校方或政府協助交通運輸,才是正本清源解決之道;而對於「外籍生和僑生」則待本地生宿舍清空,即可作為居隔地。

再者,學校雖有照顧學生之責,但連台大都出現此「從簡」居隔,想必其他大學也不會好到哪裡?政府不是只有「一個規定」,而需有「一系列應變計畫」方能處理學生疫情問題,從一罩難求一苗難求,到現在一篩難求教育部學生端快篩是否也能充分供應

疫情確診人數決定停課與否,惟後續的居隔、送醫和保障尚未確診者的健康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指揮中心對於橫向部會政策聯絡和溝通,亟需補強;之前指揮中心針對旅行團下達三劑令,交通部長表示是看報方知;現在指揮中心應已看到台大學生隔離窘境,是否該與教育部協調處理呢?

第三,當確診居隔未改為「以篩代隔」前,每日破萬的確診數,必將使大專院校陷入全面實體停課。但是之前台北教育大學向教育部申請全面遠距至期末遭拒,教育部理由為:該校應先全校停課九天改採遠距教學,以安置確診者、居家隔離者及進行校內清消,而非直接停課至學期末。

教育部應思考的是,一○九學年度台灣大專校院教師計四萬五千餘人大專校院學生數為一百廿多萬人,若能夠減少這些人的移動(近乎廿分之一台灣人口也是台灣最有活動力的世代),相信對疫情傳播漸緩必有助益。「全面遠距並非全面停課」,當校方未能妥善處置確診學生在校居隔問題時,全面遠距才是解決「會議室和帳篷」居隔鬧劇的預防方法。

台灣自詡防疫先進國家,但是看到最高學府出現會議室和帳篷居隔現象,不啻戳破超前部署和「有政府會做事」的國王新衣。企盼主事者面對亂象能當機立斷,讓確診學子不致淪如流浪街民般無安身之所。












防疫亂象 無招勝有招 耍猴戲愚民


2022-05-07 01:50  聯合報 /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5月6日記者會出席。由左到右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 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發言人莊人祥。記者謝承恩/攝影



新冠疫情發展高潮起伏,難見風火浪尖,民眾染疫後由輕症、中症到重症,疫情指揮中心似乎已無招勝有招,拿不出防疫具體作法,試問民眾怎麼能冷靜得下來。

疫情至今兩年多,疫情指揮中心如同布袋戲或皮影戲中的「掌戲人」,民眾則如看戲傻子,很多時候竟被掌戲人的口白瘋狂如癡如醉,被掌戲人的台詞感動拍案叫好,這才拱出狂妄自大、剛愎自用,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看似具高知名度又超高人氣的神壇指揮官,說來不免可笑。

俗話說「演戲是瘋子看戲是傻子」,更貼切地說「寫戲的是騙子演戲的是瘋子」,執政黨正是寫戲的,疫情指揮中心就像演戲的,後頭還有一群製作與導演,兩年多來,民眾被矇騙、被戲耍活脫就像是耍猴戲。

自疫情發生以來,最初指揮中心宣稱民眾不強制戴口罩時,民眾早超前部署,自行戴口罩;等到風風火火下達戴口罩強制令時,民眾還得在烈日酷暑或急風驟雨中排隊搶購;當各國都在接種疫苗時,我們想打的疫苗還不知在哪,死推活捧高端,打氣未見提升,高端股價早飆高,若非企業及慈善團體自行集資向原廠洽購,染疫民眾怕更多;現在 Omicron 肆虐民眾需要快篩篩劑及特效藥物,政府仍準備不足,造成試劑價格即便與國外相較高出許多,也只能咬牙接受,再次忍受排隊之苦,政府超前部署成了笑話,世界真的比不上台灣。

疫情指揮中心每日報告疫情,彷彿讀稿機般,只見指揮官不是一人唱獨角戲,或說些五四三的話,就是甩鍋卸責之餘,針對 Omicron 已束手無策提不出解方,蘇貞昌「新台灣模式」防疫多是輕症「可穩健開放」,學校停課有增無減,上班的無法停擺,隨著疫情遍地開花,民眾除自求多福,再多的吶喊求助,也是枉然。

民進黨政府務須體認,前一階段台灣防疫成功,是民眾自主因應與管理的結果,指揮中心只是收割成果罷了;年底選舉將至,請蔡總統以降官員針對防疫工作,快馬加鞭「校正回歸」穩健專業措施,做到維護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而不是如耍猴戲般再次愚弄鄉民,相信所有因疫情冤死的民眾家屬,及受到疫情影響與傷害的各行各業,甚至兩千三百萬人都會透過選票做出公正的裁決。












日本防疫經驗 台灣汲取教訓


2022-05-07 01:42  聯合報 /   翁御棋/研究人員(日本京都)
日本新冠 Omicron 病毒株,於二月初達疫情最高峰。 美聯社



日本新冠 Omicron 病毒株於二月初達疫情最高峰,染疫數量到四月中才有趨緩跡象。

日本前首相菅義偉因防疫未果下台。自從岸田文雄上任後,或許因第二劑疫苗接種人數已達高峰,感染人數遽降,讓他有好的開始。但也因此,當面對 Omicron 病毒株,儘管日本醫界今年初呼籲政府介入管理,但官方仍持觀望態度,部分地區雖採取中度蔓延防止防疫級別,仍造成本土新冠第六波大流行

不過,有別於過去,新首相大方推動免費社區 PCR 檢查,但似乎沒有太多民眾使用。疫情高峰時,也與台灣目前一樣,僅依簡單遠距線上診斷及快篩判定染疫與否;即使在東京,也出現醫療轉診不及與居隔期間過世等憾事。或許為了經濟活動不受太大限制,政府防疫政策的標準認定,也從染疫人數逐漸改成醫療院所服務能力是否緊迫;在櫻花季,幾乎所有地方政府都解除蔓延防止防疫級別限制,未積極限制人潮聚集賞櫻活動

在醫療能力有餘裕下,政府僅呼籲市民加強自身衛生管理,保持手部消毒、戴口罩,及呼籲民眾保持幾乎失控的社交距離,並不斷放寬社會活動限制。結果從今年一月至四月底,日本有高達約五九四萬人新感染者,其中約一萬一千人因此離世,確診致命率約為千分之二,但四個月內過世人數達過去兩年一半以上。日本目前六至十一歲兒童疫苗接種,仍由家長自行決定;而新感染者中,未能接受疫苗接種兒童也占很大比例,後續影響仍令人擔心。近日日本媒體開始追蹤新冠後遺症狀況,部分上班族因染病,雖然復原,但因精神不集中(腦霧)等症狀而無法上班;其他後遺症也仍在一一分析。

與香港類似,因疫苗接種間隔的限制,日本高危險群以外第三劑疫苗接種,三月開始才加速普及,加上賞櫻漸漸結束,四月中後,新染疫人數及確診過世人數才漸趨緩。僅以結果看,在格外注重個人衛生的日本,社交距離仍無法維持,在努力戴口罩及手部消毒下,仍需疫苗防護及減少人潮密集活動,才見防疫效果。

目前國內 Omicron 疫情剛起,希望能夠維持過去防疫成效,有效降低傷亡人數,避免重蹈香港覆轍。以個人公衛習慣及醫療水準著稱的日本社會遇到的衝擊,值得我國參考。甚者,我國也應該警惕美國面對 micron 病毒的過程,其四月底前確診過世率,幾乎沒有低於百分之二,這也是經濟與人權代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