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治仁/城市美學─花園種什麼 非你決定
◆ 賴明詔/與新冠病毒和平共存條件
◆ 趙春山/以推動兩岸合作 維護兩岸和平
◆ 方祖涵/不成文規矩的必要性?
◆ 葉金川/所有老人接種疫苗才是解方
◆ 沈呂巡/回憶金瑞契 歡迎波洛西
◆ 蘇益仁/號角已響 全民防疫總動員
盛治仁/城市美學─花園種什麼 非你決定
2022-04-24 01:43 聯合報 /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城市意象代表地方的人文,台東縣政府希望藉景觀自治條例,形塑台東特有的城市美學。 記者羅紹平╱攝影
日前看到一篇新聞報導,主題是討論為何日本的街道如此乾淨。街道旁沒有突兀的廣告看板和違停汽車,台灣相對就做不到這樣的整齊清潔。
不只和日本比較,近年來因為公司業務關係對義大利稍有接觸,則是強烈感受到義大利的社區意識、景觀管理和美學素養等因素,共同造就了這個以文化藝術底蘊為基礎的觀光大國。
舉例來說,在劃定的行政區域內,即便是自己的花園,能夠種植什麼種類的植物,都要受到規範和限制。一方面是避免生態環境受到外來植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顧及了整體視覺景觀的協調性。這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可能會覺得私人土地上的選擇應該完全由自己決定,但每一個單獨決定的整體結果是好是壞,就只能順其自然了。
這樣的思維也一樣在屋頂違建上可以看到。從我辦公室往外看,附近社區的頂樓鐵皮屋林立,紅綠黑顏色參差不齊,形成很難看的都市景觀。我們對於住家內部的美觀比較重視,至於外部的公共區域則相對放任,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心態還很普遍。
另外一個層次則是美學素養。舉例來說,我在義大利的小鎮看到不管是住家屋簷排水管化成弓箭的設計,或是家家戶戶對郵箱的創意,都讓人看到其用心和美學。排水管和郵箱,除了實用的功能之外,大家願不願意做額外的投資和用心來增加其美觀,則是意願和能力的問題。
走筆至此想起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曾經說過,「我必須學習政治和戰爭學,讓我的孩子們可以去學數學和哲學。我的孩子們應該要去學數學、哲學、地理、自然歷史、航海、商業和農業,才能讓他們的孩子們有權利學習繪畫、音樂、建築、雕像、編織和瓷器。」
我非常喜歡這段話描述的社會發展過程。第一個世代的人求生存,讓第二代世代的人有實質發展,其目的則是讓後代子孫能夠享受藝術和生活的美好。這也是我們要積極強化之處。
台灣社會的發展在過去世代的努力之下,當下應該要進入更加重視生活美學和文化藝術的時期了,有必要思考部分限縮私領域的權利以強化公領域的整體表現。
舉例說,我們公司位於佛羅倫斯市中心的「翡冷翠百花宮」最近試營運。這個十五世紀的古蹟,花了近六年才修復完成。不要說牆壁不能打掉或穿洞,就連每一吋紅磚、石像、濕壁畫和穹頂上的裝置藝術該如何考究修復,都必須提出詳盡的計畫讓文化局事前審核,並在施工過程中嚴格監督。私人財產為什麼要受到這麼多管制?因為唯有如此,文化和歷史長期才能被保存下來。
過去台灣有些建築被指定為古蹟的前後,就莫名其妙的失火了。有部分個案是因為屋主著眼於開發利益和使用的便利性,不想受到文化資產保存法的限制。但沒有一百年的古蹟,就不會有五百年的古蹟。對社會的長期價值來說,古蹟的妥善保存絕對比短期的商業利益來得重要。
不管是保存文化歷史還是提升日常生活美學,都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努力面對的課題,同步以教育和法律找到公私領域最適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