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陳郁秀、陳雅琳辭職,陳耀祥還不跟進?
◆ 聯合報黑白集/你很「類」,我很「累」
◆ 經濟日報社論/世界將進入「半球化」時代
經濟日報社論/世界將進入「半球化」時代
2022-04-23 03: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俄烏戰爭雖尚未結束,但一個天下二分之勢已隱然浮現並加速形成中。 美聯社
俄烏戰爭雖尚未結束,但一個天下二分之勢已隱然浮現並加速形成中。
在美國主導下,歐洲自殘式地採取了與俄羅斯敵對的立場,不僅放棄幾已瀕臨完工的北溪二號天然氣工程,面對普亭的「盧布結算令」,甚至拒絕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寧可付出高出數倍價格進口來自美國的液化天然氣。看得出,這已非權宜之計的做法,而是歐洲下定決心,要徹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與煤,歐洲拒買,卻不愁無處可賣,中國、印度、東南亞都是能源需求地區,除了購買來自俄羅斯的之外,還要購買來自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海灣國家的石油與天然氣。這樣的形勢與趨勢,立即就浮現出未來全球的能源版圖,分兩大塊,一是亞洲(含中東)包括部分非洲的亞非板塊;一是跨大西洋的美歐包括部分非洲的歐美板塊。
當前天下二分的形勢絕不止出現在資源領域,同樣出現在商品市場:一邊是中國主導發展的 RCEP,一邊是美國正在推動建構的「印太經濟架構」;還有科技領域,一邊是中國積極發展的5G、AI及新國際太空戰,一邊是西方暫居優勢的半導體、生物科技及綠色科技,雙方各擅勝場;還有金融領域,一邊是美國一貫領先甚至是獨占的 SWIFT 及美元霸權,另一邊,則是開始挑戰美國金融霸權正在中、俄、伊朗、印度及中東發展的「去美元化」現象;還有基建領域,一邊是中國主導也已取得領先優勢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一邊是想急起直追的美國陣營;甚至還有價值和體制領域等等。換言之,一個新時代的天下二分大勢確實已迎面而來。
全球化時代其實來了還未太久,相信許多人還沉緬於全球化帶來的紅利與愉悅之中,卻不料正在快速地離這個世界遠去。嚴格地說,其實在全球化之前的上一個天下二分的「半球化」時代也離我們並未太遠。
上個世紀民國 34 年(1945年)二戰結束之後的所謂冷戰時期,一開始,就是一個「半球化」時代,以中、蘇為核心的計畫經濟陣營同以美、歐為核心的市場經濟陣營,彼此涇渭分明。但前者因體制缺陷導致競爭力不足,不得不進行改革開放,民國 68 年(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是從「半球化」邁向「全球化」的第一步;民國 80 年(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原計畫經濟陣營的國家一個一個地轉為市場經濟,市場經濟遂一統全球,全球化在民國 90 年(2001年)中國入世(WTO)後達到了最高潮,之後,即開始鬆動並逐步走向崩解。
民國 92 年(2003年) WTO 杜哈回合談判遭重大挫折,是第一個警訊,意謂要達到高純度的全球化已面臨瓶頸;民國 97 年(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後,從來號令天下的 G7 已無力化解危機,一個以中國及新興國家為核心的 G20 橫空出世與 G7「共治天下」,新的「半球化」已隱然胎動。但從隱然胎動到如今的隱然浮現,其間還有三個關鍵節點:一是美國歐巴馬民國 98 年(2009年)上台後的「去中國化」(建構旨在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其次,是民國 106 年(2017年)川普上台後「反中國化」(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產業戰、科技戰等);再其次,就是這一次的俄烏戰爭了。這三個關鍵節點的背後,當然就是主導本世紀發展的美中世紀全球大博弈的邏輯了。
天下二分大勢既已明朗,全球即將再度進入一個新的「半球化」時代,幾個問題無可避免將受到關注:(1)如何面對。企業該如何面對不同市場及不同產業鏈,中、小國家如何選邊站隊或游走其間;(2)去美元化趨勢下,新的國際貨幣會否出現;(3)看遠一些,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二分之後會否再分?或二分之後又有什麼契機或依什麼邏輯,再向全球化回歸?凡此,均充滿了懸念,但有一點可以確定,未來的贏家必屬於善於觀勢、敏於備勢及長於導勢者。
聯合報黑白集/你很「類」,我很「累」
2022-04-23 03:1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交通部召開因應台鐵工會五一不加班應變記者會。記者董俞佳/攝影
台鐵工會不滿政府的公司化改革方案,發動五一勞動節集體休假不加班,當天僅剩一名司機員上班,台鐵等於停駛。但交通部長王國材老神在在,稱會推出高鐵、國道客運加班車,花東會推「類火車」,利用遊覽車沿台九線接駁,「保證一定有車搭」。
政府是「類上癮」嗎?前不久指揮中心要在基隆進行「類普篩」,市長林右昌覺得不妥,改稱「全民防疫愛心篩檢」;現在,王國材還在大剌剌推「類火車」。好笑的是,火車開不出來,改拉遊覽車在火車站停靠,完全不同的交通工具,到底在「類」什麼?
蔡政府的長項是大內宣,無論什麼災難或缺陷都能用言語粉飾太平。因此,染疫人數失真,就用「校正回歸」修飾;防疫太緊又不想降級,就來個「微解封」;無法清零又不能放棄,便自稱「新台灣模式」;拒絕普篩又被迫要做,只好「類普篩」;分明鐵路停止運轉,還用巴士來「類火車」。官員敢說,百姓都不敢相信。
最扯的是,同樣過五一勞動節,鐵路勞工要合法休假,王國材憑什麼要求客運司機加班去填補運輸空檔?這樣,不算「類剝削」嗎?政府不針對問題尋求解決,卻只圖用短期策略度過危機,又是什麼治國邏輯?
你很「類」,我很「累」。火車停擺,大家都自己開車上路,公路不塞爆才怪!
聯合報社論/陳郁秀、陳雅琳辭職,陳耀祥還不跟進?
2022-04-23 03:1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NCC主委陳耀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華視一天犯下兩次不可思議的錯誤。廿日上午,先發出「新北市遭共軍導彈擊中」、「總統發布緊急命令」等共軍襲台的假訊息;接著又打出「大屯火山爆發,岩漿滾滾而下」、「台北下起拳頭大的冰雹」的跑馬。身為公廣集團成員,華視接連用錯誤的戰爭和災難訊息來驚嚇百姓,證明公廣集團從決策、任命到管理都有極大問題。為此,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華視代總經理陳雅琳連夜雙雙請辭,但主事的文化部和 NCC 皆難辭其咎,尤其 NCC 主委陳耀祥亦必須請辭下台。
表面上看,這些錯誤的跑馬訊息只是副控室技術人員的操作失當;實際上,電視新聞製播皆有固定流程,成立超過半世紀的華視還會發生這種低級錯誤,顯示該台內部失控已到難以想像的地步。當初,陳耀祥將中天電視台從五十二頻道拉下,並以「給公廣集團一個機會」為詞,強行為華視開路。誰料,華視的表現非僅不符合外界期待,更因主管人員仗著政府支持而行事乖張、偏離專業,屢屢引起非議。在政治掛帥的扭曲下,公營電視已形同執政黨獨攬的宣傳工具,也證明陳耀祥為華視護航完全是在開媒體倒車。
事件發生時,代總經理陳雅琳還在入境隔離中,基本上華視家裡「沒大人」。陳雅琳之所以出國,據稱是拿到僑委會千萬元標案,前往美、德、法等國採訪駐外代表,協助大內宣。政府標案的「肥水」,基本上不落外人田。除了華視家裡「沒大人」,連公廣集團也因無法選出足額董事和經營團隊,以「延任暫代」的方式苟延了兩年多。在這種情況下,所有公廣集團的改革與發展均遭延宕,並持續悖離「公共」的精神,淪為綠營掌控的宣傳機器。
陳雅琳受命「代理」總經理職位,是因為前總經理莊豐嘉先批評雙十國慶是「幽靈國慶」,後在立院要求檢討華視虧損案時,又去電「恐嚇」在野黨立委,致遭撤換。莊豐嘉的莫大「官威」,是民進黨政府一路圈養庇護而變成的怪物,文化部與 NCC 也有助長的「功勞」。莊豐嘉雖去職,華視沉痾依舊,「共軍導彈來襲」的脫軌演出,只是這家荒謬傳媒的必然發展罷了。
這次華視鬧出恐怖笑話,文化部還算知恥地連忙道歉;但始作俑者的 NCC 卻彷彿無關的路人般保持靜默,完全失去當初追殺中天的狠勁。最後,在媒體追問下,才後知後覺宣稱依《廣電法》「妨害公序良俗」,最重可罰兩百萬元。這樁驚動國安高層、連調查局都要查是否有「第五縱隊」介入的大案,NCC 的遲鈍漠然,說明它早已由「獨立機構」淪為看臉色辦事的「官僚機構」,只要上級示意,犯再大的錯誤也能大事化小;反之則秋毫必較,重罰到底。這樣的 NCC,還有什麼公信力主掌國家傳播政策?包括五易董事長且爭議不斷的鏡電視,市井議論紛紛,唯獨陳耀祥佯裝看不見問題,真是「目光獨到」?
陳郁秀和陳雅琳雙雙請辭,只是蔡政府的政治切割技法,使她們免於面對立院追究的尷尬。然而,就算陳耀祥臉皮再厚,要如何面對自己錯愛華視的私心,如何面對自己無脊椎的雙標作為?李永得也一樣,他是新聞人出身,也擔任過公視總經理,對公共電視精神理應知之甚詳;他卻屢屢介入公視法,想將公廣集團變成政府頭號傳媒,其自由思想何在?如果不能將「公共精神」還給公廣集團,卻又以政治黑手安排「綠友友」盤踞董監人事,那麼,公廣集團必將墜入綠媒集團萬劫不復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