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地悲劇/擎天崗失業水牛淪無主野化水牛
◆ 春節防疫 宜提早打第三劑疫苗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好的教育有如好的音響
◆ 評鑑標準若不一 學生恐白忙
◆ 學習檔案 製造產品?培育人才?
◆ 強修地制法 亂了國土規畫
◆ 得意忘形 人民更不信任蔡政府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好的教育有如好的音響
2021-12-27 00:27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看到偏鄉教育資源的不足,從重傷中「重生」的駱秋香(右),成立陪讀班,把自己的下半輩子獻給這群部落孩子。圖/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我們都對音響有一些認識,好的音響可以聽到低音,也可以聽到高音。聲音是和訊號的頻率有關的,好的音響可以應付低頻率的訊號,也可以應付高頻率的訊號。好的教育除了會教好資優學生以外,也要能教會弱勢的孩子。可是在我國,有明顯的教育城鄉差距。
用一個簡單的資料來看,國中生要升高中必須參加會考,會考最低分是C。以英文和數學來講,全國卅%左右的學生會拿C,但是偏鄉很多國中的全校學生,數學和英文都有八十%拿C。這種現象行之多年,政府從來不會公布每一個縣市學生拿C的比例。很多國中在會考以後,會在校門口貼出布條,恭喜畢業生考上明星學校,但是對於有多少學生功課不好,卻一問三不知。
學業程度不夠高,會有很嚴重的問題。如果這個孩子家境不好,功課又不好,往往會輟學。只有國中學歷是很難找到工作的,也因此極容易被黑道所吸收,成為社會邊緣人物,甚至於觸犯法律。社會當然不希望有邊緣人,可是從來不研究產生這種人物的原因。
我國是講究競爭力的,只有少數的工廠需要完全靠勞力做工的工人。如果數學和英文未能達到最低標準,很多先進的工廠是不會雇用他們。電子工廠的作業員要能操作儀器設備,當然也需要一定的學業程度。
一個人的學業程度落後,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只能打零工,沒有固定的收入,成為低收入戶的一員,也常常需要倚靠政府的福利政策。他們不但不能對政府有貢獻,反而成為政府的負擔。如果他們有家庭,也因為收入不高,常常會引起家庭中的不愉快事件。很多的社會問題是與學業程度有直接關係的。
我們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學生有一樣的學業程度,但是我們必須設法讓所有的學生達到最低的標準。希望大家知道,在我國,很多孩子即使國中畢業,也寫不全ABC,更不要談會寫出文法正確的英文句子。
對教育制度有影響力的官員和學者,會提出很多響亮的口號,這些口號也會相當重視升學方法,但是就沒有注意到學生的學業程度,尤其沒有注意到弱勢孩子學業程度低落的問題。
教育部如果始終沒有明確的品質管制政策,也不採取因材施教,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課堂裡鴨子聽雷,卻又可以升級和畢業。希望政府關心所有的孩子,尤其是偏鄉孩子,他們也是我們的國民。政府有義務要將他們教好,偏鄉的孩子也有權利接受好的教育。
公地悲劇/擎天崗失業水牛淪無主野化水牛
2021-12-27 00:33 聯合報 /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北市)
陽明山擎天崗水牛、放牧、小牛、牛群。本報系資料照
提起陽明山擎天崗大草原,大家幾乎都會聯想到那廣闊草原上的水牛群。擎天崗草原和牛群共生的畫面是很多人的共同記憶,長久以來也形成一幅獨具特色的天然地景,可以比擬瑞士高山草原上乳牛放牧共生的無敵景觀,讓人印象深刻。還有,牛象徵著財富、力量、勤勞、忠心、吉祥、如意;而台灣牛,更具有刻苦耐勞、堅韌旺盛的生命力,與勇往直前的勇氣。在這急速都市化的時代,更是讓來自鄉下到城市打拚的遊子特別珍惜的共同價值。
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草原上的水牛,經最近監察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因被刺網圍籬圍在僅僅四十二公頃的草地,以及陽管處的疏於管理,竟然有五十隻之多被活活餓死。這是活生生「公地悲劇」的案例,竟然會發生在寶島台灣,令人怵目驚心,也造成社會上極大的震撼。
國際知名的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教授曾提醒世人「公地悲劇」的警訊,引起很大的回響,也啟發了世界各地廣泛的討論與研究。他總結道,「公地的治理,既可採用社會主義的公有化手段,也可以採用資本主義的私有化手段,兩者都可能奏效,但也都可能失敗,魔鬼藏在細節裡。不過,對那些輕忽治理的公地,您可以忽略掉魔鬼;因為這些公地,將因資源的過度使用,導致承載能力急遽下降,公地悲劇將是不可避免的。」
擎天崗草原自清末以來,就一直是北台灣最佳的牛隻放牧場,為大台北地區農家農閒時寄養耕牛的首選。但曾幾何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的改變,農業相對其他產業喪失競爭力,農民離農離牧,農機具大量取代水牛,耕牛變成無田可耕的「失業水牛」,被棄養於擎天崗草原上,淪落成所謂的「無主野化水牛」。更殘忍的是,竟被陽管處視為野生動物,自生自滅,唯獨擎天崗草原這獨特的自然草原景觀,卻讓國內外遊客趨之若鶩。
如何避免這「公地悲劇」?或許瑞士的公地放牧治理可供我們參考。天下沒有白吃的(或廉價的)午餐,瑞士高山草原和牛群共生的無敵景觀讓人驚豔,背後政府的「直接給付」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瑞士政府及人們看見無敵景觀的龐大休閒觀光價值(或商機),透過「直接給付」及公地承載能力的妥善監控,讓高山雪景環繞的廣大草地獲得農民特別的維護,也讓在草地上「上班」、「就業」的牛群獲得專業的細心照料。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擎天崗草原上的水牛雖無農業生產價值,卻具有休閒遊憩及文化景觀的獨特價值。建議政府透過「直接給付」誘因引導,帶動民間與社區自主管理的力量,建立我國公地放牧治理的一個新典範,讓擎天崗的草原、水牛及人,形成一個永續共生的草原生態系,再次擦亮「擎天崗草原」這個獨特品牌形象。同樣是無敵的自然景觀,瑞士能,我們為什麼不能?
春節防疫 宜提早打第三劑疫苗
2021-12-27 00:32 聯合報 / 王宏育/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高雄市)
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第三劑如何及時補強,已成重大課題。 圖/路透
Omicron 變種病毒肆虐,歐美多國疫情嚴峻,紛紛取消或嚴格限縮跨年活動,台灣可以倖免這一波高傳染率疫情嗎?如果再考慮我們有那麼多台商、華僑過年要返回台灣,防疫旅館爆滿,十四天隔離只得縮短為七加七加七,風險大增,國人宜更嚴肅面對防範。
目前國內疫苗的打氣消退,唐鳳系統十八期預約人數少得可憐,已於十二月廿二日結束,廿三日開始由醫院、診所自行預約病人,大多是零零星星,疫苗寬裕之下(甚至有的即將過期),就是只來兩、三位民眾,診所也奉命開一瓶疫苗注射,剩餘劑量丟棄,非常可惜。
根據目前的研究,施打兩劑 mRNA 疫苗的中和抗體濃度比較高,也可以維持比較久的時間,所以第三劑疫苗剛開始許多國家是要距離第二劑六個月之後,隨著變種病毒導致疫情嚴峻,英國等國家第三劑已經縮短為三個月後注射。至於施打射兩劑 AZ,其中和抗體濃度原本就不高,經過三、四個月後降得更低,台灣因為疫苗採購的緣故,大多醫護人員都是施打 AZ 疫苗,醫院的醫護人員已經隔五個月,也都施打第三劑加強針,有足夠防疫能力。
倒是絕大部分的診所醫護人員第二劑 AZ 打完,距今只距離四個月,依規定無法施打第三劑,對於過年的可能疫情,大家莫不憂心忡忡。尤其第一線醫護人員如果疫苗防護力不足,萬一被病人傳染罹病,變成無症狀或輕症,不知情下再傳染給來診所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免疫不佳的長者,後者因而重症插管,情何以堪?加上台灣七十五歲以上老年人第一劑疫苗施打率最低,有廿六%沒有注射任何一劑新冠疫苗,毫無抵抗力,這可能是台灣最大的風險破口。
近來診所屢屢丟棄疫苗殘劑,這卻是現在診所醫護人員最需要的第三劑疫苗,格外的諷刺和令人心痛。建議疫情指揮中心早日同意施打兩劑 AZ 疫苗者,可以提早混打第三劑疫苗,除了加強台灣的防疫能力,更可以避免丟棄疫苗,實一舉兩得美事。
評鑑標準若不一 學生恐白忙
2021-12-27 00:17 聯合報 / 鍾邦友/高師大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
台大舉辦「大學考招新制對高中的衝擊」教育論壇,學習歷程檔案和分科測驗爭議成為討論焦點。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市五所明星高中校長日前憂心忡忡聯袂詢問台大校長管中閔,想知道台大將如何審查高中學習歷程檔案,這樣的擔心其實也反映全國高中端親師生的極度焦慮情緒。同樣一份雲端裡的學生檔案,交由大學各自審閱之後,會不會出現不同學校之相同科系南轅北轍的評分結果,所有的人都在等著看。
不同學校能否有相同的評分標準?這是測驗與評量的「評分者信度」問題。事實上很可能連同一位教授都會因疲勞或時間差的關係,產生評分歧異,更不要說是不同校系教授迥異的個人主觀判斷因素,如此何談公平?
再則是內容的問題,招聯會與大學端一再說是重質不重量,但問題是台大或成大辦的醫學營哪個分數較高?K歌社的社長資歷是否比班長更勝一籌?紅十字會的志工加分與慈濟的哪個更重要?海濱淨灘是不是價值優於班上的打掃工作?這些本來就不該評判高低的營隊、社團、服務或學習活動的質性項目,又要如何以數量化的分數區別優劣?
而擔心學生在甲校的得分與乙校同系差異太大,會被貼上亂評分的標籤,會不會教授們不約而同的都打個不得罪人也不用重新評閱的安全分數?問題是所有的教授均採取中庸保守的打分模式,那會不會落入像高中免試入學一樣,採計國中的多元學習表現只要有就可以?所以最後的決勝關鍵還是得回歸學測成績,那大費周章的學習歷程檔案到底為何辛苦?為何忙?
學習檔案 製造產品?培育人才?
2021-12-27 00:15 聯合報 / 王道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竹縣竹北)
很多補習班或私校幫學生補學習歷程,就像「素養的軍備競賽」。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一○八課綱首屆的學生將進入學測與申請入學的階段,越來越多家長、老師與大學端教授對此感到焦慮。例如北市五所明星高中校長聯袂拜會台大校長,詢問台大將如何審查高中學習歷程檔案,而近日台大社科院的教授也舉行座談會表達對於升學制度的質疑等等。
身為這屆高三學生的家長,筆者亦可體會這些因為過程的不確定而有的質疑,也認為目前的制度還可以繼續調整。但是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焦慮背後所預設的人才定義,似乎深受「製造業思維」所影響。我們可用以下的方式來類比:
客戶(大學端)先開出規格,讓廠商(家長或高中端)努力作出最符合標準或超過標準的產品(學生),來爭取訂單(上榜率)作為績效。所以如果規格不清楚,會讓想卡入供應鏈的廠商感到焦慮,擔心被轉單而白忙一場。最好可以多辦幾場標案,好增加產品被採購的機會。而從大客戶的角度來看,開出越高的規格就越能挑走好產品,至於其他同樣排序稍後者,就讓給其他中小型同業。畢竟教育環境如同資本市場,贏者全拿,願賭服輸。
從以上的類比,我們就可以了解真正的問題不見得在於產品(學生)該如何被挑選,而是在於當這樣的規格越明確,就有越多學生都被廠商用同樣的規格來塑造,使其個別差異只在於符合程度的高低而已。說到底,我們名之為教育的東西,竟然只是一個工廠的流程。學生本身的特質、興趣與多樣展現都會因為不符規格而被忽視或壓縮。
事實上,這種只看績效不看實質的情形,也反映在教育部所喊出的「生生有平板」的政策:彷彿學生只要有軟硬體設備就可以學習順利,卻沒有看到都市學校的生師比仍高,偏鄉教師極不穩定,使得每個學生所得到個別化教育資源仍然稀薄。筆者無法理解這二百億元為何無法成為對教師名額更好的挹注,或投資於更多加深加廣與實作的課程,好幫助每個學生的特色得以展現,因而更有自信的申請合適的科系而非被動的按照某種規格被塑造。
事實上,從明年開始,美國許多知名大學不再將標準化考試(如 SAT)當作入學申請的必要資料,因為未來世界的人才定義只會更加多元而非單一。面對少子化的趨勢,希望我們所關心不再只是產品如何被規格化篩選,而是如何紮實培育各樣的人才成為未來社會的支柱。
強修地制法 亂了國土規畫
2021-12-27 00:12 聯合報 / 邱文彥/台灣海洋大學、中山大學講座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強推大新竹合併升格,將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引發朝野戰火。記者葉信菉/攝影
民進黨將二兆總預算逕付二讀,創下國會議事惡例,充分顯示國會的墮落,蔡政府的橫行霸道。無獨有偶,民進黨又擬以逕付二讀修正《地方制度法》,推動大新竹合併升格,更凸顯因人設事(市),純屬政治考量的不正義。
竹竹併升格議題,外界質疑聲浪不斷。此時修法,究係為一己之私或明年地方選舉?縣市是否升格,應由區域整合發展觀點,經充分審慎討論而定,否則富市愈富,窮鄉愈窮。直轄市若不能帶動區域內城鄉整體之共榮,國土發展勢必失衡,背離《國土計畫法》第一條均衡發展,「促進資源與產業合理配置」的真義。
《地制法》第四條縣市升格條件,指「人口聚居達一二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法義清楚指出,除人口因素外,整體發展的配套條件才是主要關鍵;但民進黨擬修一字,將「且」改為「或」,失之草率,缺乏「特殊需要」之合理性與必要性的深度論述,只是炒短線的政治操作罷了。
依據《國土計畫法》第六條第二款規定,「國土規畫應考量自然條件及水資源供應能力,並因應氣候變遷,確保國土防災及應變能力。」新竹地區雖然已形成科技聚落,但未來新都的水資源、綠電及自然條件的供需如何,是否仍一味發展耗水耗能之產業,恐須量力而為。另從文化地景觀點,新竹市、新竹縣和苗栗縣都是客家族群聚集地,竹竹併為何沒有納入苗栗?兩竹的國土計畫甫於今年四月底公告,新竹市國土計畫明文圖示「竹竹苗活力科技城」同屬資源共享圈,如今竹竹匆促合併,非但浪費國土規畫已投入的資源,又如何交代原規畫的整體區域發展願景與目標?
行政院曾在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提出《行政區劃法》草案,針對行政區域的新設、廢止或調整,以及各級政府權力行使、責任歸屬、管轄居民和財政取得的範圍,建立公開合理之法律機制。依據院版和內政部說明,「目前…行政區域間規模差距甚大,且直轄市未能肩負起『領頭羊』角色,帶動整體區域發展,反而對於周邊地區的人口、資源、產業及建設造成強大磁吸效應,致使周邊縣市陸續產生留才不易、財政狀況欠佳及施政效能難以有效提升等問題。」由於行政區域的劃分影響未來區域整體發展及行政資源分配,內政部特指出,「未來將配合國土空間整體發展,並在尊重民意的基礎之下,完成行政區劃相關工作」,以落實行政院「均衡台灣」的施政目標。如今匆促合併,其邏輯、理念和民意基礎何在?
直轄市的財政金額雖高於一般縣市,但尚須負擔高中教育、社會安全和交通建設等經費。在國土計畫推動過程中,為保留農地和國土保育區而犧牲發展權益的縣市,均希望有合理補償。因此,比縣市升格更重要的課題,應為《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才能建立各級政府財政收支之合理劃分。大新竹是否合併,合併是否能帶動整個區域發展,牽涉到嚴肅的國土計畫和國家未來永續發展,《地制法》修正和行政區界調整,應循序漸進,充分對話討論,避免政治決定,方能彰顯民主社會的「程序正義」。
得意忘形 人民更不信任蔡政府
2021-12-27 00:11 聯合報 / 潘兆民/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執行長(台中市)
競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和企業家凱瑟琳蓋爾的新書「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 圖/取自天下文化網站
波波漫畫
美國企業家凱瑟琳.蓋爾與商業策略家麥可.波特用敏銳之筆,合寫《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一書,點出美國立國根本所奉行的民主政治,已然出現諸多弊端。尤以政治制度不能平等對待所有客戶為最。自由民主制度理當為公共利益服務而設計,全體民眾皆為服務的對象。然而,實際運作結果是這套民主政治體系並非公平對待所有客戶,只為圖利一黨之私。
正如當下老謀深算的蔡政府,在四項公投沒通過後,志得意滿,總想圖利執政黨並列為優先服務對象。為能最有效推動本身利益,在全無公民參與、專家論證的情勢下,強修《地制法》,意圖以新竹縣市合併,硬推「第七都」,更以阻撓大新竹產業發展為話術,強壓不同聲音者。堅持偏執意識型態又自利的蔡政府,總可藉由政治算計,在決策過程中的某些環節找到切入點,或讓執政者的特殊利益夾帶成功,或讓堅決反對的政策胎死腹中。蔡政府只在乎權力的掌控,所以在野黨抨擊「英人設市、狼狽為堅」,毫不考量適不適配國土規畫,更不在乎縣市資源與價值的平均分配,種種得意忘形之行為,罄竹難書。
可悲的是,台灣在蔡政府的自利競爭中,選舉與立法正沉溺在不健康的自利與輸贏競爭中,正如前述書中所言的,總是出現兩個關鍵現象,即爭取勝選與通過(或阻撓)法案的抗爭。立法院為蔡政府所壟斷,政策不透明,顏色控制下的政策議題,根本無法做理性的論辯。執政黨的政治壟斷贏,正是一黨專權專政的體現,更代表全民大眾輸。以大新竹市升格為例,適足以說明「台灣不缺直轄市,缺的是國土資源的合理劃分」。當初六都十六縣市的劃分,已導致資源福祉不能平等分享,「第七都」的倡議只會再度惡化長期不合理的行政區劃。
這次公投結果顯示,中間選民之所以不出來投票,其實對蔡政府是警訊,是沉默抗議,更是不信任蔡政府對食安與環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等於否定蔡政府的執政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如此強力動員的主因,把原本單純的食安與環保公投,刻意轉成一場「藍綠對決」,搞成「大選前哨站」。然而,也只動員出基本盤。
蔡政府勿得意忘形,這是中間選民對改變錯誤政策的無力感,更是對蔡政府的不信任感。蔡政府不要會錯意,以為可以恣意妄為,為所欲為,否則將重擊蔡政府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