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蘇蘅/深度偽造與政治謊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深度偽造與政治謊言
◆  薛承泰/敬老與福利之間







蘇蘅/深度偽造與政治謊言


2021-11-23 00:59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大法學院教授)
「深偽」(deep fake)軟體技術,提供人們新操控工具。圖/蘇紫雲提供;來源:美柏克萊大學分校網頁



三年前比利時政黨舉行氣候變遷辯論前夕,突然出現川普演講影片:「親愛的比利時人民,我有勇氣退出巴黎氣候協議,你們也該如此。」怎麼看,都像川普本尊呼籲,卻是社會黨精心製作的宣傳。該黨承認使用深偽科技想喚起注意氣候議題,辯稱「片尾有說是假的」;但民眾質疑,英國衛報更重批「川普深偽,代表真實死亡」。

去年麻省理工發布一段深偽影音,前總統尼克森發表「全國演講」,表達阿波羅十一號任務失敗,向太空人罹難致哀。MIT團隊說,公布影片在提醒人們深偽多容易製作和傳播。

在 AI 和深度學習助陣下,電腦技術精進,好萊塢和廣告界更常運用在娛樂效果。民國 102 年(二○一三年)男星保羅沃克未拍完亡命關頭》,車禍身亡,環球想盡辦法使電影中的沃克角色重生,用的就是深偽

國會山莊暴動時,推特出現川普影音:川普承認輸給拜登。很多人一眼認出是假,像用了 Zoom 或微軟 Team 假白宮背景合成;但還是有很多人難辨真假。

深偽提供人們新操控工具,造成新的社會法律問題。最令人擔心的是政治深偽。例如台灣熟悉的選前最後一刻的偽造錄音帶、非常光碟,可能翻轉選舉結果。又如疫苗假訊息、公共政策數據的扭曲隱瞞、敏感資訊的蓋牌,這些特定政治訊息供應鏈的傑作,將扭曲政策辯論削弱機構信任操縱選舉,勢必成為破壞民主的最大政治風險。

研究網路錯誤訊息的「哈佛 MIT 人工智慧倫理與治理中心Tim黃,認為科技不斷精進,很快迎來質量前所未見複雜偽造時代,造成「假新聞的完美風暴」,但沒有完美解藥

學者奧瓦迪Aviv Ovadya)指出,技術固然重要,但人心受震撼的變化更可懼:因為造假風行,人們已出現「真實冷漠」現象,不斷接觸錯假訊息,迫使人們不再相信所見所聞。最大的威脅不是人們被騙,而是認為一切都是欺騙

近日法務部修法,刑法增訂深偽犯罪條款,除增加製作或散布他人不實活動、言論、談話影音罪」,刑法第卅六章的「妨害電腦使用罪章」,增訂第三六二條之一修正條文,除加重利用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活動、言論、談話之影音或其電磁紀錄罰則,更把傳播這些影音、供人營利觀覽,也加重處罰。

部分法界人士質疑,如何判斷真偽?下架時機為何、如何舉證?並沒說清楚。有人質疑,目前修正條文似乎擴大到「言論、談話的影音」,是否想挾帶「假新聞」於「深偽」的製作散布,擴及事前審查內容,可能造成言論自由的不當干預?

歐盟也如火如荼的討論,認為處理深偽複雜欺騙的影音,如何強制執行,涉及複雜網路組成的 AI 技術和數位服務,修法更須審慎;如何判斷和處理時機、舉證和問責,都有難度。

在台灣,政治上一不小心,可能成為執政者的壓迫工具,輕則為查水表的工具箱,重則淪為法律的言論東廠,也非不可能。

現在生成深偽偵測速度更快,更難區分惡意深偽娛樂諷刺界線何在媒體和社交平台也有責任。尤其主流媒體應善盡查證責任,對重大訊息寧可痛失,也不能錯發。社交平台更要直面挑戰,臉書谷歌需要更多大投資,用高端偵測技術善盡把關責任,處理過程應更透明公平。

深偽如何定義好壞,是人性和哲學問題,深度造假只是放大「騙子紅利」,社會更應注意,不要讓不誠實的政客透過指真為假而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