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政治文件與中日台美關係
◆ 美俄歐大國博弈下的難民流悲劇
◆ 政府扮推手 高端疫苗三輸
◆ 政客嗆聲噴口水 人民學樣揮拳動刀
◆ 為何家長寧送孩子到私校?
◆ 我曾反核,但核四必須重啟
◆ 認識氣候變遷 從地理課開始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獵人學校的山野及戶外教育啟發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獵人學校的山野及戶外教育啟發
2021-11-23 00:40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山野戶外教育必須真正走入山林,向在地的原住民學習,正是「獵人學校」的精神。圖/郭瓊瑩攝影
山野戶外教育必須真正走入山林,向在地的原住民學習,正是「獵人學校」的精神。圖/郭瓊瑩攝影
參與過多次獵人學校之見學,教師有各族之老獵人,也有年輕世代,均能自現地體驗中發現其觀察、適應、閱讀大自然的傳統智慧與生存技巧。自傾聽溪澗流水聲,觀察路徑方位、動物棲息出現之機率、可維生之野生植物、夜晚之星空天象、各種夜行動物之蹤跡…。當然,還有狩獵之傳統技巧及必須遵循之「倫理」。今日更有年輕族人回鄉,協助其傳統在地食材之烹調及各種取自大自然的擺盤情境設計等。
隨著開放山林政策之啟動,教育部也推出山野及戶外教育行動方案,包括師資培訓及相關登山教育技能與知識之推廣。只是,當它形成政策時,就有時程與經費之框架。誠心而論其範疇廣泛豐富,惟再細看在此方案下各級學校所推動之山野教育,多淪為以 KPI(如人數、次數)來評估效益。反觀「獵人學校」用傳統方式融入生活智慧之孵育,似乎更具扎根性。
一位獵人說:「或許我們有很多族人的傳說,我們的守護神可能是蒼鷹/月亮/聖山乃至螃蟹…等,以生態學觀點,它確是運用傳說信仰保護了整個生態鏈」。這些傳統智慧背後之山林倫理、野外求生知識,絕非幾次社團課程或戶外教學活動即可融會貫通。它必須是自小即有山野學校進階式之課程,自更多光譜與大自然接觸、應對中,逐漸了解此動態生態系之複雜性,並能欣賞大自然之美及理解其潛在風險。
今日台灣戶外休閒活動如露營、攀岩、溯溪、登山、定向越野、潛水、衝浪、獨木舟、風帆…正蓬勃發展。惟這些商業活動也隱藏另類危機,許多「領隊」、「教練」總恃其「證照」到處帶隊,但許多在地住民說「即便技術再好,因輕忽各地環境特質而易引發意外。我們很希望外來者也能尊重熟識我們的山海…」
美國土地倫理學者 John Muir 說「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之氣質」,Aldo Leopold 說「要有像松樹正直的靈魂,像山一樣思考」。而清代之魏源更在其《遊山吟》中批判了「人知遊山樂,不知遊山學」「遊山淺,見山膚澤;遊山深,見山魂魄。」他不只談保育,他更深入談到人類在大自然中活動應有的知識、態度與行為倫理。
今日各大學的登山社愈來愈少,小學的遠足也少與大自然接觸,年輕族群將挑戰山海視為一種時尚與族群識別,但對深度的山海生態知識卻仍相當闕如。魏源之「遊山學」正應是山野戶外素養教育之標竿。
認識氣候變遷 從地理課開始
2021-11-23 00:46 聯合報 / 馮馨瑩/高中地理教師(台中市)
氣候危機行動論壇舉行「面對氣候危機:從科技到企業」座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聯合報一向重視社會改革與環境議題。廿一日在頭版報導國內的「氣候危機行動論壇」,以及前幾日針對 COP26 的報導,足見聯合報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重視。
廿一日報導中提到師大教授葉欣誠指出課綱雖有氣候變遷子題,卻是不會教、不會考的那區。也寫到高三生曹立寬指出氣候危機涉及環境人權、世代正義等議題,但學校教的並非青年真正在意的事。
事實上,目前高三「選修地理—社會環境議題」正在上的課程就包含氣候變遷與能源問題,及如何運用地理資訊系統了解與處理環境問題、如何盡公民的力量幫助環境,採取行動。
以筆者任教的高三班級來說,我們在課堂中提醒著學生這些問題的重要性與嚴重性,鼓勵他們閱讀相關報導,希望喚起青年學生對這些議題的認識與行動。
然而學測在即,學生十分在意的是學測考科: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高三地理的課程是分科測驗才考的範圍,而非學測範圍。因此地理老師們盡其所能的將這些議題與高一、二課程中的各地氣候與產業活動相結合,讓學生一面複習學測,一面對氣候變遷等議題有更多了解。所以並非葉教授說的高中都不教。
可嘆的是一月學測的重要性總是蓋過七月才考的分科測驗,加上選修地理往往是綁定社會組上課,因此未來的理工人才、醫學先鋒,他們在高中時通常不會上到這些課程。大學各系可能對高中地理教什麼不太了解,分科測驗大多不採計地理,重視考科的學生當然也視地理課程為無物。因此地理課程所強調的環境議題,便只有少數高中社會組學生有印象了。
環保意識需從教育扎根,如何讓學生對氣候變遷更加認識與感同身受,或許就從好好上一門地理課開始吧!
我曾反核,但核四必須重啟
2021-11-23 00:50 聯合報 / 鄭菊/大學教授(台北市)
當年廢核遊行中,一個萌娃手舉反核標語吸引目光。 聯合報資料照片
十二月十八日是四項公投的日子!其中,花費三千億納稅錢所蓋的核四,是否重啟營運,解決台灣缺電的危機,成為公投的焦點。
筆者曾親睹民國 75 年(一九八六年)前蘇聯車諾比核能電廠爆炸後,導致輻射塵外洩,汙染了鄰近歐洲的土壤、糧食與水源等;日本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福島三一一地震海嘯引起核電廠輻射外洩後的次年,筆者受邀前往附近的大學講學,課後當地學生分享三一一事件後人間煉獄的經歷,令人落淚。這些經驗讓筆者成為反核者。哪怕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興建核電廠,而歐盟與美國也先後將核電視為是對抗氣候變遷的綠能轉型,這些都無法消除筆者心中對於核電廠的疑慮。
但最近核四重啟公投,有機會聆聽正反方的討論,以及各方科學及專業論述。面對台灣缺電、空汙、漲價、國安與國際上碳中和等嚴峻挑戰,筆者認為,重啟核四應該是台灣不得不走的路!
近幾年,台灣缺電已是不爭的事實,例如今年五月全台就經歷了輪流停電的窘境。受台灣地理環境所限,國內發展綠能多年成效有限,難以符合社會快速發展所需。目前仰賴燃煤與天然氣發電,深受國際價格波動,中油、台電等國營事業今年已虧損數百億元,全民必須埋單。在政府凍漲下勉強維持目前的低電價,但明眼人都知道,這種低電價補貼政策,不但有違社會公平,長期下來電價高漲已勢不可擋。
另外,國人感染肺癌的比率不斷飆升,女性更增加十%。回想筆者那位住在高雄的中年好友,在肺腺癌末期因吸不到氧氣含恨而終的憾事,近年不斷上演!尤其在中電與南電北送下,中南部的民眾必須長期忍受燃煤空汙,連過去鄉下清新的早晨空氣,也已不復見!空汙是全民公敵,豈容再忽視?
至於當前推動以天然氣為主的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政策,已是不切實際!未來若遇到任何海上封鎖,天然氣儲存量不到一周,國安問題顯而易見。台灣也不能自外於減碳的大趨勢,豈可繼續蓋燃煤發電廠,無視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努力。
因此,儘管筆者過去曾經抱持反核立場,但是時至今日,全台已陷入缺電、空汙、漲價、國安與環保等威脅,筆者認為,重啟核四已是務實的選擇。
為何家長寧送孩子到私校?
2021-11-23 00:53 聯合報 / 陳啟濃/高中生家長(投縣水里)
108課綱上路後,部分家長搶著把孩子送去考私立中學。此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國教師會幾天前召開記者會,提出私立中學存在的不正常教學現象;近日立法院會又有委員指出私立學校用考試招收學生的狀況,教育部長也認為應該要導正。然而我們該思考的應該是既然私校教學不正常,製造學生更大的升學壓力,為何還有那麼多家長要送孩子到私校,這中間應該存在目前中等學校制度上的盲點與困境,公立學校無法突破的。
目前就讀高二的小兒子,熱心公益自我磨練,擔任宿舍的幹部,外加學校棒球社的隊長。內人很擔心他的課業,怕他擔任幹部忙碌的付出,耽誤了課業。畢竟將來大學入學考試的成績,還是進大學很重要的依據。因為有哪一所大學能夠把擔任幹部熱心服務公開納入優先入學的條件嗎?雖然這些歷練甚至比起成績都還重要。
這是大多數家長擔心的問題,教育部一方面要求中學要教學正常化,對於升學制度卻沒有相對的鼓勵學校的全人教育。以國中來說,當初規畫的免試入學試辦階段,還有各校的保障名額,等到全面推動後,分數的影響力又年年增加,到現在國中生還不是要分分計較,才能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
私立學校對學生的要求與付出,當然高過公立學校多很多,但他們承擔的就是一般補習班與家長的責任,這樣的超前進度與加強考試的訓練,還是看得到成果,讓許多家長減少接送補習班的麻煩。只要將孩子送到私校,就等同成績的保證,這是哪一所公立學校敢保證的?
教育部對公立學校的許多限制,卻反而是家長對學校殷切的期待,這樣的落差早已經不是教育理想跟社會實際的差距,卻顯現出官員不食人間煙火的問題,許多的教育政策都是辦公室冷氣房裡產生出來的,或許更是許多利益團體遊說偏聽下造成的惡果。而教育部卻還要堅守政策對私校頤指氣使,這樣難道真是苦民所苦?
政客嗆聲噴口水 人民學樣揮拳動刀
2021-11-23 00:44 聯合報 / 王威鈞/調解委員(新北市)
季青漫畫
又見超商店員因為提醒顧客戴口罩而遇害,這股暴戾風氣,不免令人憂慮。個人並不詳知事件衝突過程,但是政治人物在立院、議會與媒體前所表現的嗆聲行為,導致基層民眾有樣學樣,二者實在不無關連。
衝突發生,一般人的處理模式不外逃避或對抗。就如日劇月薪嬌妻的原名「逃避雖然可恥但有用」,因為明哲保身而用,卻因正義無法踐履而可恥。對抗則容易造成衝突螺旋,升高衝突情勢,處理不當,往往不是對己自殘,就是對外傷人。軍隊中的自我傷害、暴行犯上便是如此。人際關係自殘傷人,國際關係甚至會演變成為戰爭。
隨著知識與經驗的積累,人類開始使用溝通與談判處理衝突,取代對抗模式。但不良的溝通、不當的談判無法解決衝突。理性者求助第三方,訴諸調解、仲裁或裁判。非理性者則退回原始的對抗本能,衝突非但不易解決,甚而淪為悲劇。
蔡總統自許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但是我們見到的大多是政治人物的嗆聲與口水。有樣學樣,暴走的人民揮拳或是刀械傷人、暴走的軍警當會動槍暴行。政治人物的行為示範動見觀瞻、影響深遠,不可不慎。
政府扮推手 高端疫苗三輸
2021-11-23 00:43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目前承認打完高端疫苗兩劑可以入境的國家只有四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外交部網站資訊可知,目前承認打完高端疫苗兩劑可以入境的國家只有四個,證明高端疫苗還得不到國際認可。但重打若發生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直言他不負責。個人認為政府在處理高端疫苗發展,私心作祟造成今日三輸局面。
第一輸家當然是民眾。除白打高端疫苗的民眾外,還有一堆無辜相信政府與陳建仁前副總統等名人吹噓高端疫苗會是未來護國神山的股民,這些股民因追高而被套牢成為重災戶。
第二輸家是政府。政府對高端公司的關愛,不但從研發補助、疫苗緊急授權與疫苗採購都給予大力支持,同時也對進口國際疫苗百般箝制,造成疫苗荒。但高端公司沒有按國際規範進行三期實驗就獲免疫橋接,因此高端疫苗開打不久,因BNT疫苗大舉進貨,頓時被棄打,讓政府採購的高端疫苗無人問津,不但浪費公帑,也耗盡人民對政府與名人的信任。
第三輸家是高端公司本身。新冠疫情未來會流感化,可能每年都要施打新冠疫苗,這會形成一股龐大商機。經過這次風波,高端疫苗未來要獲得認證或取得人民信賴,恐怕要花費更多心力與經費;如果三期實驗程序不繼續走完,高端疫苗未來沒有明天。
高端疫苗沒有按照國際公認疫苗研發流程規範,完成三期試驗並通過審驗才上市,政府就急忙給予緊急授權;而從其公司上市以來多次股價炒作疑雲,也讓其公司形象遭到質疑。而開發藥品或疫苗都須完成三期實驗,是國際認可必要程序,違反這些程序,整個疫苗安全性或保護力當然會受質疑。
政府一再縱容包庇是導致今日三輸局面的推手,只要政府沒有私心照章行事,過去國光國產流感疫苗能成功上市,國產新冠疫苗當然也會有成功機會。
寄望聯亞疫苗能沉住氣,走完應有程序取得國際認證,台灣新冠疫苗未來還是有一片天。
美俄歐大國博弈下的難民流悲劇
2021-11-23 01:03 聯合報 /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桃園市)
波蘭東部邊境關卡庫茲尼察,8日爆發白俄難民入侵事件,超過4000名中東難民,在白俄邊防隊的「帶頭突破」下,強行破壞波蘭國境設置的蛇籠鐵絲網。(美聯社)
日前大批中東難民欲通過白俄羅斯與波蘭邊境進入歐盟尋求庇護。在飢寒交迫下,大批難民被不人道地阻擋在波蘭邊境外滯留。如何人道處理這批難民的去留成為歐盟與俄羅斯之間的角力,而難民卻無辜在這場世紀強權地緣爭霸的博弈下成為互踢皮球的犧牲品。
蘇聯解體後,華府採取北約東擴的戰略進逼方式移向俄羅斯的邊境,並且在波蘭與羅馬尼亞部署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這使得莫斯科也相應採取軍事升級的手段以回應北約東擴的威脅。然而,美國的單邊軍事行動以反恐為名,出兵伊拉克與阿富汗長達廿年,成為如今難民流竄的源頭。
除發動地面部隊入侵中東外,美國也擅長以社群媒體鼓勵反對派推翻專制政權,透過軍事與媒體的手段在北非與敘利亞發動顏色革命,導致恐怖主義蔓延與難民流竄。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加速神學士攻占喀布爾,大批阿富汗難民持續外逃。如今,如何人道處理難民成為歐盟指責俄羅斯,以期逼使莫斯科出面共同磋商解決的最新藉口。
當前俄羅斯的愛國主義興盛,普亭總統以古羅斯歷史為根源,強調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同文同種的兄弟關係。普亭認為蘇聯本土化民族政策給予極端民族主義製造壓迫俄羅斯人的基礎,俄羅斯須從歷史根源上確認俄羅斯與烏克蘭是同一文化血脈與精神宗教的親屬關係。
俄羅斯與波蘭、瑞典和土耳其為爭奪從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的地盤爆發了多次大戰,烏克蘭的西岸就在東正教文明與天主教文明之間不斷成為鐵騎踐踏的地方。而烏克蘭的俄文意指邊陲之處,顯示俄羅斯自古以來是把烏克蘭當作俄羅斯人戍守邊疆的地方,烏克蘭人就成為羅斯國家的守關人。當前基輔當局採取的語言和原民政策,都被莫斯科當局視為清洗俄羅斯族裔的壓迫行為。換言之,普亭的態度如烏克蘭政變之後處理克里米亞公投一樣,莫斯科不會坐視不管,這被西方視為侵略行為的未爆彈。
美國智庫學者考夫曼與肯德爾泰勒建議拜登當局要同時面對兩大敵人:進逼威脅的中國與持續威脅的俄羅斯。北約與莫斯科之間均以相互威脅進行軍事部署,導致華府對於普亭的下一步感到疑惑。其原因在於華府長期以來以嘲笑和貶低態度低估俄羅斯實力,特別是在川普當選總統對於通俄門的逃避,以及美國對中國外交方向從交往轉向對抗之際。
普亭不會讓烏克蘭成為分裂俄羅斯族裔和落入外國控制的前線,在美俄對峙的僵局中,莫斯科認為基輔只能在增加援引美國武器和內部壓迫俄羅斯族裔來表達其反俄的立場。那麼,這場難民危機所帶來的將是俄羅斯和歐盟強化現存的諾曼第機制對話模式,成為歐俄未來處理國際爭議與人道危機的合作基礎,也是俄羅斯再次確認其勢力範圍的體現。
4政治文件與中日台美關係
2021-11-23 01:00 聯合報 / 林滿紅/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大陸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右)18日與日本新任外相林芳正通電話。路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王毅十八日與日本新任外相林芳正會談時,希望日本嚴守兩國間四個政治文件處理台灣問題。四個政治文件如果就台灣問題與中國統一白皮書看來,應該是指:民國 32 年(一九四三年)的開羅宣言、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的波茨坦公告、日本降伏文書及民國 61 年(一九七二年)兩國建交後所發表的聯合聲明。就此白皮書看來,其解讀實有可商榷之處。而要處理台灣問題,不提馬關條約、舊金山和約與台北和約(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則不能切入重點。
白皮書稱: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為迫於日本侵逼,不具治理的正當性,並業已因中國政府民國 30 年(一九四一年)對日宣戰布告而失效。白皮書中涉及中華民國政府之處都被置換為中國政府。馬關條約為清朝中國在與日本交戰五個月水陸兩敗之際,乞求美國促和而簽定,用以保住中國,但永久割讓台灣主權給日本。民國 30 年(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九日中華民國的單獨對日宣戰,或民國 32 年(一九四三年)的開羅宣言之與英美共同對日宣戰,都只是傳統戰爭法中的宣戰,使戰爭進入法律狀態。要轉而進入和平狀態,並確認領土移轉,有待和平條約的簽定。
與台灣主權移轉相關之條約為舊金山和約與台北和約。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旨意。該旨意為:日本戰敗,台澎應返還中華民國。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中華民國受降與民國 41 年(一九五二年)台北和約之簽定,均其實踐。舊金山和約與台北和約固有領導戰勝日本的美國所協助促成,但為在聯合國登記有案的條約,應為聯合國各成員國所奉行。
公報為國家領袖開會後的新聞公報,報告會中重要決議,為意向之宣示,可以影響之後的行動,但無絕對的法律約束力。以開羅宣言為例,其原本宣示日本戰敗應返還中華民國之領土,尚包括中國東北,但中國東北並不見於南京的降書,為民國 36 年(一九四七年)國共內戰中共軍轉順奠定基礎。
條約則須派出全權代表,其所簽字認可的條約,在民主國家尚須憲法規定的國會同意,使其不但具有國際法性質,亦具國內法地位。條約中,執行中條款會因廢約或斷交而中止,已執行條款因已成為法律,則不受影響。民國 32 年(一九四三年)英美廢除對中國之條約,只廢領事裁判權與最惠國待遇等,不影響香港回歸,即為其例。
王毅所稱四個政治文件中的中日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國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並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理解和尊重並無贊成或反對之意。重要的是: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即依照開羅宣言,台灣要返還中華民國。而台北和約所確立中華民國在台灣之法律地位,依維也納條約法公約與蒙特維德公約,不受斷交或二七五八號決議之影響。
白皮書將開羅宣言中的中華民國轉為中國,忽略領導中國與英美結盟而獲得勝利的政府,實為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移遷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此政府因而由日本移轉台澎主權給中華民國。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的變局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中華民國進行金馬以外大陸領土之部分繼承。遷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及台灣人民的祖先曾在兩次中日戰爭中協助保住中國。祝福今天成為世界強權的中國更能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