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  范疇/台海戰情的大哉問及誤區
◆  黃介正/美中關係正常化五十年
◆  葉銀華/如何提早發現地雷股?
◆  嚴震生/形塑當代副總統的孟岱爾







馬凱/還我居住人權:打炒房要猛狠準


2021-04-30 04:02  聯合報 /   馬凱(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立法院財委會排審房屋稅條例,朝野立委共提七大版本的囤房稅草案。本報資料照片


擾攘一時的「囤房稅」終於進入立法院財委會辯論。朝野各黨踴躍提出的七個版本,雖然寬嚴程度不一,其目的均在於抑制住屋的囤積投機行為。而其共同動機,卻都在反映沛然莫之能禦的沸騰民怨,爭取全國選民的認同。

只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大行動,能不能真正達成目的,則頗可疑慮。因為這些版本不夠猛、不夠狠;更不夠準。

儘管主其事的花次長反駁囤房者少,並不嚴重,同時高囤房稅可能轉嫁租屋者,更雪上加霜。但面對急漲的房價,早已不堪承受的高房價所得比,讓年輕人買不起房而不敢婚、不敢生釀成嚴重的國安問題與社會不均;囤房稅固不能立竿見影,一味駁斥而袖手旁觀,更令人心寒。

房價的步步揚升,早非一朝一夕;積漸而成全球名列前茅的高房價所得比,也絕非區區投機客所能為。根本原因在於,多年來諂媚討好選民的中央與地方主政者,極力姑息縱容全民一同糟踏浪費台灣最珍貴而稀有的可居土地。具體的作法是

首先,將房價升降當做景氣榮枯的重要指標;而將房地產的欣欣向榮,帶動市場景氣,視為重要政績。進而將建築業當做經濟增長的火車頭,百般呵護助長,唯恐其停滯不前。

其二,國家政策如此,房價乃跌少漲多,長期走升,正符合傳統「有土斯有財」的思維;於是全民有志一同,儲蓄乃至舉債投入購置房產、擁有土地;即使力有不逮,也要咬緊牙關勉力苦撐;即使居屋早足容身,還要多多益善。

其三,為了討好民眾,力挺火車頭,各級政府乃極力減輕持有不動產的負擔,尤其是相關稅賦;最好低到無關痛癢,配合迭迭上漲的房價與地價,人人都不以為意,盡情地買屋置地。

三者環環相扣,方才釀成如今的民怨與國安問題。要徹底解決,也要由此下手。囤房稅無論何種版本,都無法奏功;因台灣不動產持有稅,相較於先進國家,簡直低得離譜;依各種估計,可能在十倍到四十倍以下。故爾即使稅率提高十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所以,關鍵在稅基。各地方政府若不依市價調高公告地價房屋評定現值囤房稅也只會是虛晃一招。過去或有困難,但有實價登錄乃至七月將實施的實價登錄2.0,即可迎刃而解。先進國家通例,將房價與地價合一改課不動產稅;再要地方政府配合評定稅基,愈接近實價獎助愈多,偏低者則嚴予懲罰,立可見效。為免低所得者無力負擔,可依房屋面積,如每人十坪,或房價,如每人一百萬訂定最高免稅額,其餘則一律依實際房價課稅,不再分戶數或所在區域;出租房屋則全予豁免

另一個關鍵,就是政府對房地產業的政策取向。從此不再視為火車頭產業,而為民生必需產業,唯以穩定價格、平衡供需為務,一如德國政府。與前者並行,所有國人的囤積投機需求方可完全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