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4210/web/ 

◆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的太極拳,擋不住機師染疫
◆  聯合報黑白集/「韓家軍」內訌演義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美系銀行獲利模式與隱憂


2021-04-29 00:5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高盛。(路透)


在低利時代下,以美國24家大型金融機構為成分股的KBW銀行指數竟從今年年初的96.96走升至4月26日的124.34,漲幅達28%,高於標準普爾500(S&P 500)指數漲幅13%,著實令人驚豔。其中,高盛(Goldman Sachs)、小摩(JP Morgan)與富國銀(Wells Fargo)的股價漲幅更分別達到30%、21%與49%。

翻開這些銀行第1季財報資料,在長期低利率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銀行傳統的放款業務迄今未見起色。高盛、小摩與富國銀的放款年增率持續縮減,且信用卡放款、個人信貸與房屋貸款等業務動輒衰退10~20%以上。既然如此,為何銀行股指數仍看漲?主因有三

首先,隨著疫苗開打,各界樂觀預期疫情受控並提振經濟,各銀行大幅度減少放款備抵呆帳提存,推升該行獲利。今年第1季,高盛、小摩與富國銀備抵呆帳提存年增率就分別縮減,各為-107%、-162%及-126%之多;其次,隨著市場波動,各銀行操作債、匯與大眾商品的市場交易部門,獲利貢獻提升,高盛第1季操作獲利成長31%、小摩獲利成長18%,富國銀則提升25%,表現均優於前季。

第三,去年在疫情肆虐下,市場資金幾乎轉向股市,加以新科技型態的轉變,包括電動車、基因工程、遠端醫療、金融科技及既有產業的升級等變化,讓許多新創公司急欲藉股市籌措資金來加速投入新產品研發。於是,去年起美國興起一股特殊目的收購公司衍生的購併與上市風潮,也讓美系銀行負責承銷財務諮詢部門手續費收入大增

不過,雖然今年第1季各銀行獲利表現頗佳,但仍有幾起對沖基金違約事件讓銀行膽戰心驚。例如,今年1月美國電子產品銷售商遊戲站GameStop股票發生持續軋空的現象,部分對沖基金因受到線上交易論壇大量投資散戶對做的衝擊,蒙受重大財務損失,凸顯出在當今社群網站串聯下,銀行與對沖基金往來的市場風險比往昔更複雜;又或是3月底 Archegos Capital 爆倉事件,也是高槓桿交易風險的實例。該家族基金與華爾街各大投資銀行進行高達數倍或十數倍的總報酬交換Total Return Swap)衍生性商品契約交易,推升其連結的媒體類股中概股股價。但在其高槓桿操作失利後,各家投資銀行逃命似地狂拋這些股票,致使股價暴跌,Archegos Capital 在這些股票的倉位一夕爆損,更讓往來銀行嚇出一身冷汗。在牽涉銀行中,高盛率先抽身拋售契約連結持股,受傷較不嚴重,但其他如瑞士信貸、野村等則沒那麼幸運。

由此可知,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利差受到嚴重擠壓,銀行傳統放款業務利潤貢獻相對微薄,大型金融機構以債、匯與大眾商品交易及承銷與財務諮詢部門為重點業務,也成為主要獲利來源。而該等部門之所以能產生亮眼獲利,主要是受惠於聯準會超低利率與無限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致資產價格大漲、新股上市熱絡,以及數位化加速購併活動的進行。只是,當前極寬鬆貨幣政策終有盡頭,待經濟成長回到正軌,聯準會貨幣政策肯定會朝正常化推進,屆時,金融市場、購併與新股上市活動也將恢復正常狀態,且備抵呆帳準備也不可能無止境地釋出,外在環境將難以再完全支撐銀行目前的獲利結構。因此,銀行業還是應該在晴天時,厚植企金與消金核心業務的根基,重新扮演好金融中介的天職,以促進實質投資及經濟成長為己任,而不是一味地追逐非常情境下的獲利型態。當然,數位時代仍有許多新金融業務亟待開發,但類如 Archegos 事件所突顯的高槓桿風險,亦提醒著銀行業者必須謹記兼顧獲利與風險才是經營管理重點,特別是在面對類似的重大事件時,尤須當機立斷、敏捷地因應變局。












聯合報社論/陳時中的太極拳,擋不住機師染疫


2021-04-29 02:1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衛福部長陳時中。記者潘俊宏/攝影


短短一周,華航傳出九機師、兩家屬確診;另有三機師被驗出血清抗體陽性,也已傳染給兩名家人。指揮中心原咬定,感染源頭來自境外,並直指多名染疫機師曾出入的美國「安克拉治」機場嫌疑最大。但當不曾確診的機師血清都驗出陽性,且傳播給家人,專家認為華航內部已出現小型感染,且「本土感染」的機率極高,應該比照「部桃專案」將包商和清潔工納入篩檢範圍。

這波華航機師染疫來得突然,卻不意外。為因應航空貨運暢旺的需求,政府對機師檢疫採「三加十一」的寬鬆原則,將居家檢疫時間縮至最短,因而容易造成空窗效應。九名確診機師分屬四個不同機隊,卻陸續染疫;而事後對一千多名機師擴大篩檢,發現了更多漏網之魚,已造成社區感染的破口。如台大醫師黃立民所言,這顯示病毒從未在台灣消失,機師在本土感染的機率比境外高,且至少有兩波以上的感染。

四月廿日發現最初兩名華航機師染疫時,指揮中心輕描淡寫,推稱兩人可能在「境外」或「航空器」內感染,並無社區感染疑慮。次日,印尼籍機師在澳洲被驗出確診,指揮中心也當即宣稱兩案「並無關連」。問題是,印尼機師一落地就被澳洲驗出確診,他是在哪裡感染的呢?兩天後,印尼籍機師之子及另一名印尼同事確診,且三人皆曾共同參加清真寺活動。至此,指揮中心才感到緊張,對華航機組人員展開全面篩檢,因而陸續又查出五名機師確診及三人抗體陽性。

過去,指揮中心一直被批評為「惜篩如金」,不願意對入境者進行大規模篩檢。但從這次的機師確診事件,人們可發現,政府篩檢的「準確率太差」是更大的問題。近日,一名自菲返台者在防疫旅館死亡,就是政府惜篩如金的證明。再以兩名印尼機師的確診為例,第一名機師已將病毒傳播給其同住的妻、子,但他卻是在駕機前往澳洲落地後被驗出確診,也因此他在台灣沒有確診編號。至於另一名印尼機師,是四月十五日居家檢疫期滿時檢驗為陰性,但他隨後為返印尼探親而自費採檢,在廿一日驗出為陽性。簡單地說,政府的採檢既不如澳洲,也不如民間機構。

在部桃事件後,我們看到指揮中心又陷入了新一波倦怠。除了疫苗採購因陳時中托大而失算,近期的疫苗施打也是有一拍沒一拍地懶散進行,既不鼓勵民眾積極施打,對於焦點族群也不曾積極推促。對於新增的確診,則是能推給境外的就推,不能推的就含糊其詞;對疫苗護照的規劃更是數度改口,漫無目標。陳時中的太極拳越打越離譜,越打破綻越多,他自己卻毫無所覺。也難怪,台北市長柯文哲砲轟他:「蒙著頭作戰,能贏嗎?」

柯文哲火大,不是沒來由。以疫苗施打為例,陳時中隻手掌控全局,地方政府完全不清楚自己何時能分到幾劑。再以華航機師事件外溢的清真寺群聚追蹤為例,中央忙著辦自己的事,卻不把資訊和地方政府分享。事實上,近年因伊斯蘭外籍生大增,許多學生都參加了清真寺的禮拜活動,指揮中心竟未通知地方疫調人員;還是台科大率先發現該校有六十五名學生參加,而宣布停課。後來,台大、師大也發現校內有學生參加;北市府一查,竟發現共有四百人必須追蹤。

當各國開始施打疫苗,即宣告防疫工作已經進入下半場。陳時中若以為能靠著政治太極拳撐過下半場,他將大錯特錯;原因很清楚:懶散的行政和無效的篩檢產生不了抗體。











聯合報黑白集/「韓家軍」內訌演義


2021-04-29 02:2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左起:謝振誠、吳育全、林佳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橋頭地檢署近日起訴一起鬥毆案,涉嫌糾眾打人的「石頭里長」謝振誠,參與助陣的「杏仁哥」吳育全,和被毆的「最強菜農」林佳新,竟都是赫赫有名的「韓家軍」。這個事件因此被冠上「韓粉內訌」的標題,備受矚目。

正當韓國瑜為是否投入黨主席選舉四處試水溫之際,地檢署選在此刻起訴「韓粉」大咖,勢必為韓國瑜的選情投下變數。鬥毆案發生時間是在去年十一月底,檢方直到此刻才起訴,說巧不巧,引人注目。

有趣的是,打人和被打的都是「韓家軍」,彼此嗆聲「理念不合」,毫不遮掩敵意。那天,一方率眾跨縣興師問罪,另一方糾眾持棍棒伺候,拳腳交加,有人叫陣「把他們打死」、「打死我負責」,十分激烈。真不知,這樣的「韓家軍」,雙方的「理念」各是什麼?

一般韓粉,多半只是單純的政治追隨者。但「杏仁哥」和「最強菜農」等人,都是先前韓國瑜造勢場上的熱門人物,被視為「韓流」的基層草根主流。誰料,在韓國瑜選完又被罷完之後,這些人竟彼此怒目相向,各自糾眾呼嘯市鎮街頭。不知誰是為了理念,誰又是為了利益

「韓家軍」的個別行為,韓國瑜當然不必概括承受;但情勢已演成集體鬥毆,他恐怕不能不作說明。否則,其他韓粉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