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9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  【專家之眼】漠視碳中和 迎來碳孤立
◆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  【專家之眼】勿忘兩兆雙星前例 談企業擴產下的隱憂
◆  【專家之眼】美軍照片入選圖集─關係盡在不言中
◆  【專家之眼】美中互派新大使 陸調整戰狼外交?







【專家之眼】比扯鈴還會扯的政府,還有救嗎?


2021-04-29 08:29  聯合報 /   楊穎超/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指蔡總統是解嚴後土地徵收最多的總統,內政部次長花敬群(如圖)稱徐提出滿誇張且不實的說法,引來徐強烈反駁。圖/本報資料照片


不知是否受到少數網紅與川普的啟發?最近政府官員連日鬼扯、信口開河已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這會傷及政府威信與民主政治,蔡總統應該要好好整飭官箴,遏止這股歪風才對。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4月20日表示,對岸在只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會讓台灣在國際被排擠。實情是民進黨政府在沒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在國際上被排擠、被斷交的情況創新高。

4月21日民進黨立委陳瑩指出,勞動部竄改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通過的「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部分條文說明文字,且內容與結論剛好相反,痛批勞動部藐視國會,踐踏法治勞動部職安署長鄒子廉承認作業疏失,坦言同仁在立法說明文字調整、敘述確有不恰當的地方,但絕非刻意竄改也非藐視國會,對疏失願承擔責任。勞動部長許銘春也說相信勞動部同仁不是惡意竄改,僅是作業疏忽,她允諾兩周內提出檢討報告。實情是立法院開會都有錄音錄影,法律說明文字又不是小學生作文可以天馬行空,說不是刻意,騙誰呢?

4月22日蔡總統接見環團代表,其中政大地政學系教授徐世榮,蔡英文總統是解嚴後土地徵收最多的總統,內政部次長花敬群事後表示,徐世榮針對土地徵收提出了一個滿誇張且不實的說法。他引內政部資料指出,從民國 89 年(2000年)《土地增收條例》施行至今,每年一般徵收的面積狀況,在蔡英文上任後,民國 105、106 年(2016年、2017年)是首度一年平均降到200公頃以下,到民國 107 年(2018年)首度降到100公頃以下,民國 108 年(2019年)更是降到史上最低的31.22公頃。他還說,內政部下周將召開會議審議地上物的拆遷補償,目的是要保障弱勢戶、拆遷戶或反對戶在徵收過程中的財產權和居住權,並非有審議就代表在迫遷或危害人民。

徐教授說花次長故意只講一般土地徵收,而他們當時談的是區段徵收,也是土地徵收的一種,並直接批評花次長「在說謊」。而土地被徵收的居民又怎能說得上由政府保障居住權?這也非常荒謬。

在日本宣布將排核廢水入海的決定,引發周邊可能受害鄰國的抨擊後,4月初駐日代表謝長廷稱台灣核電廠也把含氚的核廢水排入海內,遭在野黨指控為假消息。謝代表為了圓謊,偷偷修改臉書文:原文是「……其實我們的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有發生『儲存燃料棒水池的廢水未處理就排放入海』,引發秘雕魚的爭議。」4月23日修改為「其實我們的核一核二廠過去也曾有發生「疑似含輻射物質之核廢水排放入海」,引發魚類大量死亡及秘雕魚之爭議。」

很少看到在其他總統任期內,會有官員這麼頻繁的鬼扯又不怕被打臉的紀錄。這不是一個一流國家該有的現象。之前某國總統如此,沒連任就被趕下台了。在我國,書上都有教:除了法家商鞅「徙木立信」的典故外,在儒家的德治說法裡,《論語》顏淵篇提到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如果殺惡人,延攬好人,政治會不會變好?孔子回答:何必用殺的呢?「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放在現代指的是做官的人,小人則是群眾。

即便蔡政府搞去中化,不想聽論語的說法好了,就以西方流行的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來說,這概念是指社會上人群間的互信,可以讓人們共同在社會裡生活。世界銀行更將之定義為:「讓集體行動順利運作的規範與網絡。」官員這麼亂扯,人民有樣學樣,會有信任關係嗎?沒有信任關係,我們社會還可以集體行動嗎?

退一萬步來說,蔡總統的文青語法很喜歡叫人相信她。例如她針對疫情爆發時曾說:請大家抱持信心、相信專業!台鐵失事後她又宣示:我們責無旁貸,不必懷疑政府改革的決心。請大家信任政府,跟她一起努力。如果她容忍所領導的政府官員繼續鬼扯,人民不會相信她說話是認真的。一個沒人信任的政府會有什麼下場?盼望蔡政府深思。











【專家之眼】漠視碳中和 迎來碳孤立


2021-04-29 16:50  聯合報 /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蔡英文總統於世界地球日宣示臺灣正積極部署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記者曾學仁/攝影


4月22日為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每年各國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今年也不例外,各國紛紛提出碳中和的目標,然我國卻付之闕如。

民國 110 年(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主題則是「修復地球Restore Our Earth)」,呼籲人們付出實際行動表達對地球的關懷,思考如何減少對地球的影響、改善恢復我們的地球環境,共同防止環境破壞所引發的災害。

今年最大賣點在於美國的回歸,並主辦全球領袖視訊氣候峰會,還邀請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以及教宗方濟各在內的40位領導人參加為期兩天的會議。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排碳國的美國主動宣布,至民國 119 年(203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民國 94 年(2005年)減少五成,至民國 139 年(2050年)碳中和。

同時也在會前與日本協商提高減碳目標,日本菅義偉首相隨即在會議中,提出新目標,民國 119 年(2030年)的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將比民國 102 年(2013年)度排放量減少46%(原本的目標只有26%);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也將其國家的減排目標從民國 94 年(2005年)的30%提高到40%-45%。

最大排碳國中國,其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中國將力爭民國 119 年(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民國 149 年(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然相對於美國提出積極減碳目標,為過去減碳的目標的二倍,多數專家多表示肯定,BBC就指出: 新的承諾也意味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將發生重大改變。煤炭將會從電力組合中消失,耗油量大的汽車和卡車將必須使用電力。

反觀,北京當局僅重述去年9月份的承諾,氣候專家多對煤炭最大消費國表失望,認為經濟大國不應再新增相關投資。

根據行政院環保署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依據國際能源總署 IEA/OECD 於民國 109 年(2020年)出版之能源使用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統計資料顯示,僅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民國 107 年(2018年)能源使用 CO2 排放總量為257.0百萬公噸,占全球排放總量的0.77%,全球排名第21位;每人平均排放量為10.83公噸,全球排名第20位,為全球平均值4.42公噸的二倍有餘,顯示我國不但是總排碳量或是人均排碳量,都已高居排碳大國。

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民國 139 年(2050年)達成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卻遲遲不敢提出碳中和的目標。蔡英文總統於世界地球日出席由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的「永續地球解方—民國 110 年(2021)設計行動高峰會」開幕典禮時只表示: 「臺灣也正積極部署在民國 139 年(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

這種模稜兩可的說法,顯示政府毫無減碳決心。過去高喊環境正義,並與環保團體走在一起的民進黨,執政後卻連減碳目標都不敢講,頗讓人感到失望。

蔡政府之所以不敢提出具體目標,背後最大原因在於其僵固的能源政策。民進黨堅守「2025非核家園」,2025年全面廢除核電。根據台電網站公布的資料顯示,2020年台電系統發電量為2,389.3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0.2%,包括燃煤36.4%、燃油1.3%、燃氣40.8%、汽電共生1.7%(不含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占比為5.8%(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3%,核能為12.7%。

高佔能源配比超過一成的核能發電,在五年內要全面廢除,電力結構為天燃氣占5成、燃煤3成、再生能源2成,目前三接威脅生態,導致天然氣變數極高;再生能源發展已經陷入瓶頸,動輒影響農漁業發展,甚至破壞原有的生態,未來大幅擴張的機會有限,目前只有5.8%,五年內欲達到三倍可說是勢必會跳票。

屆時,只能增加燃煤比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將愈加嚴重。而且,台灣近期大量新增半導體新廠等高耗能產業,耗電量還將暴增,都會讓我國更加依賴火力發電,難怪蔡政府至今不敢提出具體的碳中和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許多國家除了推動透過碳定價方式 (例如碳稅或碳交易制度),提高排碳成本外,歐洲議會三月也通過決議,支持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拜登亦正在評估實施邊境調整稅(Border Adjustment Tax),課稅對象瞄準來自氣候政策較弱國的進口貨品,以解決「碳洩漏」(Carbon leakage)問題。台灣再不加速減碳,恐陷入「碳孤立」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