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2日 星期四

朱宗慶/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朱宗慶/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  盛治仁/一起唱出新人生
◆  薛承泰/瘋股市會影響生育嗎
◆  方祖涵/全民疫苗運動的挑戰






朱宗慶/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2021-04-22 04:40  聯合報 /   朱宗慶(作者為朱宗慶打擊樂團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行政法人制度座談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追求願景,除以夢想驅動熱情外,更須以理性承擔,不斷思考精進方法,若只高喊理想的號角,卻未見諸於相關環節的各個行動,恐只淪為光說不練、喊喊口號。

近來,組織改造或改革議題,備受熱議。相較公部門,民間組織變革成功與否相對容易衡量,也更直接快速反應於組織存續上。或許政府常有「包袱」問題,推動變革不易,但我也觀察到許多政府改造,常僅止於組織法制化,或用「換張身分證」處理,以完成立法計畫來交卷,更以為完成組織改制就達成組改目的!

如果推動組改、實踐新體制只能如此,我認為,這就和所謂的「喊口號」沒有太大差別!推動組改並非易事,須要一個持續性、高度整合和推動共識的「工程」。

我觀察到,從一、二十年前至今,政府推動組改,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波或某個階段的計畫。以行政法人制度為例,二○○四年,它在當時政府推動組改浪潮推波下誕生,希望打造一個全新、充滿理想和前瞻性的創新體制,讓不適合公務體制、委外或民營化的組織,藉由人事、會計和採購制度鬆綁,使其跳脫政府公務行政機關僵化作為,藉以追求專業發展、提高競爭力。

行政法人制度設立十七年來,這一段長路上,我從推動、參與,到密切關注與觀察,再回到參與的角色,可以肯定的說,這個制度對藝文場館的經營幫助實在很大,它讓國家劇場走上專業治理之路,也因體制所賦予的彈性,讓它有別於公務行政單位,得以專心聚焦於表演藝術經營、劇場精進上。

然而,政府主事的各行政機關真正深入瞭解這個制度的創設理想、想透過這個體制來為台灣追求更好發展機會、體察專業發展所需彈性鬆綁的原因和做法者,真的太少太少!此情景,讓我難以釋懷!不禁感嘆政府當初的理想、熱情何在?雖然政府人事會因升遷離退而變動,但制度仍應續存、公文亦有跡可循!

對行政法人做「鬆綁」不等於沒有監督!在體制下,有其監督機制、強度和密度;法人本身的機制訂定和執行,均受各監督機關、董事會、監事會、專業稽核的嚴謹監督,絕不下於傳統公務體制。從永續、落實專業治理來看,更應著重的是各項治理機制有無失靈、有效發揮功能、確切達成設立宗旨,而非以保守、防弊思維來要求、框限、解釋法規,更做出與當時制度設立初衷背道而馳的說明,令人深感遺憾!

常有人以「工程」來形容組改,是因為牽連甚廣、環環相扣,尤其若牽涉到跨組織事務和權責,更須凝聚共識,避免相關部門或成員跑錯方向、定錯錨。願景與理念是各項配套設計的最重要牽引,只有回歸初衷,才不致脫離核心精神之脈絡,淪為各自解讀、擅為專奪,妨礙發展。

從最近政府相關單位所思所為中,行政法人已無異於口號,因為喊了一二十年,實現的只有外表,掀開表層,只有骨架,裡面卻沒有靈魂,有誰在意如何做才能幫助專業發展、達成實質內涵?如果做不到,到底是無心—沒有企圖、缺乏理念、不願用心;還是無力—欠執行力、缺能力,還是不願使出全力?

行政法人已瀕臨「核心理念被束之高閣」的莫大困境,政府若再不改變心態和作為,實則等同宣告行政法人立法精神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