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全力防範南科跳電工安隱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932/web/ 

◆  聯合報社論/乾旱嚴峻,政府「超前部署」全是空話
◆  聯合報黑白集/「蘇氏騙局」騙很大
◆  經濟日報社論/全力防範南科跳電工安隱患







經濟日報社論/全力防範南科跳電工安隱患


2021-04-21 00:12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南科台積電封測二廠。(記者劉學聖/攝影)


上周台積電(2330)南科 14B-P7 廠跳電,不但造成台積電數億元損失,加深了近期晶片供應的緊張態勢,連帶附近多家廠商出現供電壓降。這場事故並非台積電造成,而是鄰近廠商啟碁委託的承包商施工所致,一個不算複雜的廠房興建工程竟造成台積電跳電並波及其他廠商,雖然最終損失金額不大,卻是我國產業工安隱患的一場模擬考,值得政府與產業界重視

水、電與網路通訊是產業的生存命脈,風吹草動都會造成產業的重大損失,尤其近年我國產業單一工廠的產值愈來愈大,加上集中化效應,一旦上述基礎設施出現差錯,造成的影響與損失更勝過往。以供電為例,民國 84、86、88、106 年(1995、1997、1999與2017年),都曾因天災或人禍出現無預警停電,對傳統與高科技產業都造成巨大傷害。民國 86 年(1997年)的竹科大停電,是竹科首度出現全區停電,當年整個竹科廠商損失約20億元。

上周南科的跳電事故,僅台積電一家廠商損失就達數億元,如果當年的竹科全區停電在現在發生,損失金額恐逾數百億,這已不是單一企業或產業的生產問題,而是國家安全等級的議題。雖然此次南科跳電波及的範圍有限,且是民營施工單位所致,但一次的幸運不代表未來都會如此幸運,如何在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產業工安模擬考中找到亡羊補牢的路徑,是政府與產業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在南科上周的跳電中,台積電的準備與應對足供其他業者借鏡。首先,台積電在過去20多年累積了面對天災與人禍的經驗,因此在這次跳電中,重要機台的備援電力迅速接上,讓晶圓受損的情況遠低於過去幾次災變,加上保險等配套措施,讓台積電在此次跳電中的災情輕微。台電在921大地震後持續補強供電線路,目前重要科學園區或生產基地均配置兩條以上供電線路,上周的跳電事故中,雖然其一高壓電纜遭挖壞,但台電能轉用另一條線路,降低跳電的衝擊。

但這場事故仍凸顯了官民準備的不足,至少有兩隱患必須注意。首先,既然各界都認知供電是企業生存的命脈,對於重要供電線路沿線的施工,就應有更嚴謹的事前審核、施工中監控與完工後確認的標準作業流程。台電表示在啟碁施工前,已告知高壓電纜線的位置,但最終施工時廠商仍誤損電纜,顯示作業流程仍有未落實之處。其次,重要生產基地的基礎建設,管理單位、施工單位與相鄰企業是否有橫向通報機制,施工完成後是否另有共同確認,在這次事故中也凸顯了各方未充分認知工安對企業生產的重要性。

台灣位處地震、颱風等天災熱區,近年產業提升抗天災的韌性已有相當成績,比方說台積電在民國 105 年(2016年)台南大地震時,產線遭遇極大影響,但之後迅速補強弱點,讓各廠區都有足夠的抗震能力。相較於應對天災,產業對自身工安的防護就仍有進步的空間,像是近年發生多起工廠大火,不但造成嚴重的財務損失,也波及鄰近其他企業的廠區,一如此次南科跳電事件,雖然自身企業沒有事故責任,但隔壁企業出事,仍會對自身造成影響。

我們建議政府與產業必須合作找出當前的工安隱患,對於重要產業園區的水、電與網路等生產命脈的管理與維護,都必須採高規格的標準來辦理,類似像是高鐵沿線施工都必須跨單位審核與層層把關,才能避免跳電事故重演。另一方面,政府每年都會舉辦產業消防演習,應進一步設想更多可能的情境,包括因工安事件出現斷水、斷電或斷網時,各單位如何迅速動員應對。南科跳電沒造成重大財損實屬萬幸,維護產業工安不能只憑運氣,要靠事前準備與演練。












聯合報黑白集/「蘇氏騙局」騙很大


2021-04-21 00:3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季青漫畫


丁怡銘「回鍋」行政院,舉國譁然;但府院黨皆知,這位蘇揆親信根本「嘸離開」。丁丁進出政院只需「刷臉」,除了不便見光,他指揮網軍、調度綠媒依舊虎虎生風。蘇丁二人去年底合演閃辭秀,前門依依不捨,後門閃電入幕,「蘇氏騙局」果然是人神共憤的等級。

蘇貞昌以瞞天過海手段起用幕僚,也算是另類「偷渡」了吧?丁怡銘除擔綱「地下發言人」,還代表蘇揆參加行政立法協調會報,綠營人稱「丁監軍」。他回鍋出任政院顧問後,更威風凜凜致電立法院長辦公室,質疑游錫堃洩漏公投對案的黨政密會內容。

丁丁雖人在地下,氣燄卻更勝以往。先前作哏圖攻擊在野黨,復出後開嗆立法院長,毫不辜負蘇揆的倚重。

蘇揆批准丁怡銘請辭時說,「內心自省,才能改正進步」;實情卻是,轉為「地下」。被立委揭發,還以「個資」為由拒絕查證。這年頭,通姦都已除罪化,但閣揆用人還偷偷摸摸,神秘程度堪比蔡總統升等機密封存卅年。難怪連綠委都批,「請辭是假動作」,提醒要小心社會觀感。

蘇揆用納稅人血汗錢偷養私人幕僚,對人民發動認知作戰,欺世盜名無上限。綠朝高官公帑養小鬼,搞骯髒政治,已蔚為風氣;電火球不過上行下效,比起私用文化總會造神,只算小兒科。









聯合報社論/乾旱嚴峻,政府「超前部署」全是空話


2021-04-21 00:3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各地水庫蓄水量持續探底,德基水庫僅剩3.5%。記者游振昇/翻攝


台灣旱象日益嚴峻,各地水庫蓄水量持續探底,五座主要水庫已降至一成以下,其中德基水庫僅剩三・五%國人對逼近中的舒力基颱風原寄以厚望,但從其路徑研判,恐難為台灣西部帶來雨量。中部地區已實施「供五停二」的限水,下一步可能「供四停三」;桃園也全日減壓供水,高雄則拚命開挖鑿井。更令人擔心的是,用水短缺將引發產業危機,衝擊台灣的「護國神山群」。

蔡政府宣稱,自去年十月起便為缺水進行連串「超前部署」,結果呢?大甲鎮瀾宮辦了祈雨法會,蔡總統也分向大甲媽、白沙屯媽祈求降雨,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臨渴鑿井,忙著到處找水、調水,呼籲節水。對此,民眾到底該怪老天無情,讓台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旱情,還是追究政府的「超前部署空話連篇

追根究柢,政府失能的問題,還是大過天候。這場乾旱的根源,就是政府對全球氣候變遷及台灣水資源管理的輕忽所致,一則未能在事前積極部署,二則面對危機又缺乏敏捷的因應能力,一誤再誤。蔡政府最擅長的就是大內宣」,以文宣攻勢轉移問題焦點;但遇上硬碰硬的旱象和缺水問題,就算有再強大的網軍,能變出水來嗎?

美國風險戰略專家迪爾曼在他和雅各比合寫的敏捷》一書中直言,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與生存威脅,「敏捷」是最佳對策。就組織而言,敏捷是一種基於明確目的、果斷與必勝的決心,有效地去偵測和回應環境變化的能力。這種能力,源於三項智能:一是全盤思考各種風險與不確定因素,並找出對應之道的「風險智慧」;二是遇到挑戰時,能以最適切方式即時行動的「決斷力」;三是針對眼前任務所需,迅速動用所有資源與能力的「靈活執行力」。

表面上看,敏捷似乎是一個理想化的概念;但即如二戰「諾曼第登陸」那樣高複雜性、風險無數、眾多參與者的事件,都能因為實現敏捷而獲得勝利。何況,旱災的複雜程度,遠遠不及戰爭的威脅。

台灣的缺水問題,主要是去年沒有颱風登陸,這和全球氣候變遷多少有關。但雨水不足的風險浮現時,一向缺乏「風險智慧」的政府卻不曾正視,既拿不出「決斷力」為缺水的中部地區預為籌謀,也未如台積電般以「靈活執行力」將缺水視為風險管理的一環,並積極推動強化用水效率等水資源管理。結果,當科技大廠紛紛「自力救濟」,派出水車四處找水時,政府才拿出後見之明:兩手一攤,請他們自己鑿井解渴

蘇揆還不忘吹噓,由於政府超前部署,所以直至四月才採取限水措施。如此大言不慚,有助於紓解旱象嗎?不管政府部門捧出多少計畫書,證明自己並非無所作為;但誠如艾森豪所言:「計畫(plan)不值錢,規劃(planning)才是一切」。當外在環境變化快速,靜態計畫所能提供的對策就會失靈;所以政府不只要有計畫,更要有規劃。亦即,必須站在因應氣候變遷與水資源管理的制高點上,提升早期偵測能力,並理性推估可能缺水的區域和機率,及時提出動態的因應措施。更重要的是,領導人要有負起政治責任的決心與魄力,時時督促水資源的調度管理,才能使民眾和企業免於缺水之苦。

諷刺的是,政府迄今仍心存僥倖,認為這波旱象可因一場及時雨或颱風而得救。蘇揆去年埋頭忙於防疫,根本不把旱象當一回事;要求農民休耕只要提高補貼即可,但高科技工業缺水及民生用水不足,政府解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