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祈風調雨順 應有生態治國大智慧
◆ 文獎條例 懲罰創作者 鼓勵投機者?
◆ 社工多元文化能力 比英檢重要
◆ 邀趙少康中常會演講 不如開敗選檢討會
◆ 願景回響/折騰3年 等不到電梯椅
◆ 蘇伊士巨輪擱淺啟示…船越造越大 港河不變
◆ 中美改打群架 台更需小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祈風調雨順 應有生態治國大智慧
2021-03-30 04:32 聯合報 / 郭瓊瑩(作者為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大甲鎮瀾宮與農田水利署合辦祈雨法會,請出媽祖與神農大帝等眾祈雨神明。記者游振昇/攝影
近來全省嚴重乾旱、水庫飢渴,又逢氣候暖化、颱風不來,加上疫情生活用水增加,促使以農業休耕來供養高科技產業。屋漏偏逢連夜雨,中部又連續發生山林大火……,缺水缺電成為國安危機。
護國神山—中央山脈,可擋自東部來的颱風,但也同時阻弱了東北季風。加上缺梅雨以致形成中南部必然缺水,同時影響了農業與高科技產業。日前民間團體舉辦了五十八年來少有的祈雨法會,地方父母官也均參與。而此亦是農田水利組織正式納歸公務機關後的第一場秀,著實諷刺。
原本「驚蟄開雷,五穀豐登」,但今年反常。回歸氣候與氣象科學,儘管到了民國後始由中研院負責全國氣象建設,才有正式科學化之氣象觀測資料統計。但是回顧中國數千年來之氣候變遷,自夏代設「羲和」掌天地四時,逐漸有官方之「天象」、「氣象」之記載,元代設有「觀象臺」、「觀象儀」,然後逐步走向科學化發展。
縱觀過去五千多年來之氣候變遷史,專家分析出凡每四百至八百年會有一個巨幅之氣候變遷,而其中又有一百年間之微幅波動。此乾旱、小冰河期與濕熱暖化變異輪替發生,均造成廣泛之洪泛、飢荒,而此亦與歷代政治動盪戰亂大遷徙……息息相關。
是以「祈雨法會」應只是一個承傳儀式,借鏡歷史透過節氣儀式來安定民心,並得以事先提醒掌國家大事之官員、君主必須超前部署。這絕不是事後之求奇蹟,而是事前之預警提示。雖然古代各種官職與儀式多元繁複,但它卻有如一種無形的體制,可依時序來監督規範公部門施政。
不怕問「鬼神」,但就怕不問「蒼生」。尤其是處在第一線每日依靠土地生活、生存、生計之庶民百姓。就當今全球極端氣候變遷之事實而言,「風調雨順」已不再是天下太平,它應轉化為主事者有能力、有數據、有工具、有智慧在大自然強烈動盪之影響下,依然能穩健、平和、理智、有序地調適一切章典制度(包括法令、預算、施政方針與優先順序),且必須是超越個別政黨利益的。
就生態系統運作而言,可直譯為「大自然風雨之動態平衡,可預期、可快速調適且有恢復之韌性」。欲求廿一世紀之風調雨順,當然不能只有事後之「儀式」,而需真正仰賴跨領域、跨黨派、跨族群之專業研析與風險評估,用科學精神關照人文發展,讓生態治國超越政黨治國,俾求國土之永續調順與健全。
蘇伊士巨輪擱淺啟示…船越造越大 港河不變
2021-03-30 04:05 聯合報 / 方信雄/台灣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兼任教授(基隆市)
在蘇伊士運河擱淺的「長賜輪」29日終於恢復自由,蘇伊士運河即將恢復通航。圖/新華社
巨型貨櫃船擱淺在蘇伊士運河進入第八天,終在運河當局與救助團隊搶救下順利脫困。回顧自巨輪擱淺以來,各種欠缺乃至毫無根據的事因推測與責任主張不斷在各種場合出現,此相當程度地凸顯出以海島國家自詡的國人對海運與船貿運作的陌生與疏離。因為如此巨大且複雜的事故善後與原因調查,在未取得各種精準數據與紀錄資訊前焉能妄加揣測,甚或究責批判。以此次運河當局在事故後極短時間內派出多艘拖輪趕抵現場搶救為例,就應給予埃及人正面的評價,而非一無是處。
儘管科技日益精進,但海上環境充滿無數未知的環境不變,也因此自古以來在海法與保險領域,就將海上貿易的本質定義為海上冒險,此呼應了先人「行船跑馬三分險」的職場危險認知,也因此才成就了諸多的海上保險業者。
其實,船舶擱淺如同路上汽車擦撞一樣,幾乎無可全然避免的。只不過此次擱淺事故的主角是超級巨型貨櫃船,而且是發生在影響全球經貿至巨的海運主動脈上,才會造成此史無前例的重大經貿損失與全球關注。然而在眾說紛紜的事故探討中,卻少有人論及船舶大型化帶來的負面效果。
近十幾年來,航商、造船廠乃至學界在規模經濟的獲利理念下,紛紛主張訂造超大型貨櫃船爭搶市占率,從一萬 TEU 迅速增長到現在的二萬四千 TEU。航商與造船廠都稱此等超級巨輪是「傑作」,但是立於船上駕駛台的操船者始終認為她是「怪物」。因為要提高裝貨率,巨型貨櫃船已不再是我們傳統認知中「船」的船型,不僅變胖且吃水更深,因而船舶運動性能與操縱方式完全與小型船不同,何況大部分傳統港口的地型地物完全未變,此相對限縮了船舶的運動環境,也影響船體四周的流力分布。
以此次運河擱淺事故為例,運河寬度自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拓寬浚深以來即少有變動,但貨櫃船船體卻不斷加深加寬,前幾年海運市場不景氣,貨櫃船少有滿載情況,故而對船舶操縱影響不大。如今適逢疫情運價大漲,貨櫃船無不滿載,因而在大幅增加船舶吃水的同時,也讓船舶在運河的受限水域中航行時,船底距離河床的間隙變小,船舷離兩岸距離也相對變短,因此極易產生操縱困難的淺水效應與河岸效應。
海上行船本就充滿風險,人定勝天終究是勵志理想,但總不能無限上綱,以當前的科技欲訂造再大的巨輪在技術上與設計上都不是問題,但航商與船廠卻忽略了應有的配套措施,反一味地將事故原因歸諸於人因或操縱疏失上。須知即使此次事故船上的印度籍駕駛團隊以素質優良聞名亦回天無力,因為專業知識克服不了操船環境的巨變。
巨輪會擱淺在蘇伊士,同樣也會擱淺在其他水域,試想吾人若不幸遭遇類此事故,我們要如何面對與善後?
中美改打群架 台更需小心
2021-03-30 04:08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台北市)
季青漫畫
美國總統拜登二十五日舉行上任以來的第一場記者會,談了防疫、移民、氣候變遷、勞工、科技、槍枝管制、北韓與阿富汗等問題,但美中關係無疑是重中之重。拜登表示只要他主政,絕不會讓中國超越美國,並預告說他會尋求連任。
從記者會可看出拜登對中國政策的想法。首先,他說美國無意和中國對抗,但會要求中國在國際規範下與美國進行包括貿易、科技在內的公平競爭。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中美關係不是零合遊戲,並說中方也支持遵守國際規範,但全世界最重要的國際規範就是聯合國憲章。
表面上,美中兩國看似一致,實則是各說各話。中、俄兩國外長王毅與拉夫羅夫廿四日簽署合作協議,其中就有一項要求聯合國禁止任何國家對成員國「進行武力脅迫或片面制裁」。
其次,拜登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將在科技研發與基礎建設大舉投資,以大幅超中國大陸。
無疑,拜登計畫結合民主盟國的力量,發展成一個多面向與多元化的「民主科技聯盟」來對付中、俄為首的獨裁國家。
第三,拜登不愧為外交經驗與閱歷豐富的政治人物,深知只有民主、自由、人權才能將美國在亞洲、印太與歐洲的盟友拉攏在一起。
從一月二十日就職總統以來,拜登就揚言要成立「民主科技聯盟」,又說要在上任一年內召開「民主峰會」,目的就是要以民主、人權等普世價值,號召盟友追隨他的領導。此外,他並抨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以彰顯美國在這些普世價值的道德制高點。
習近平、楊潔箎、王毅可能對這些普世價值不屑一顧,但民主、人權卻對歐洲、日本、英、加、澳、紐等國家具有號召力。當拜登登高一呼,要對大陸在台港藏疆違反人權或戕害民主「究責」或「聲討」,他們就立刻群起響應。
面對拜登政府來勢洶洶的壓力,中、俄兩國已於三月間成立一個十六國的聯盟。此顯示、中美之間的競爭已從相對單純的競爭變成較為複雜的聯盟之爭。我國身處兩大聯盟之間,可能將比以往在兩強之間更要戰戰兢兢。
文獎條例 懲罰創作者 鼓勵投機者?
2021-03-30 04:22 聯合報 / 劉新圓/國政基金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民進黨政府擬修正文化藝術獎助條例,將骨董拍賣所得分離課稅、不再併入綜所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兩、三個月來,媒體接二連三地報導《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增修第廿八條,其主旨係將藝術品交易所得採分離課稅,以吸引國際拍賣公司來台,活絡藝術市場。輿論幾乎一面倒支持,連不少藝文界的代表性人物,都認為這是對台灣藝術環境注入一股活水的好方法。
然而,拜讀四日聯合報財經要聞版名人 TALKS 陳國樑教授「豈可又為富人謀減稅?」及廿三日民意論壇黃于玲「要當文化輸出國,還是輸入國?」二文,才發現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單純,甚至令人懷疑此新增條文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姑且不論富人將如何利用該條文避稅,僅從文化立法初衷來看,其動機就相當可議。眾所周知,國際大公司拍賣文物,幾乎都是鎖定天價的知名藝術品,本土創作能與之相抗衡者微乎其微。據聞,相關遊說團體承諾未來拍賣及展覽將保留十分之一的空間給本土作品,讓台灣的藝術家也能被國際看見。這樣的說法,似乎更加證明以降稅做為誘因,將導致本土藝術受到排擠,必須靠著拍賣公司「施捨」一點機會才能存活,何況所謂的承諾,並未落實於任何草案中。
好比有人研擬出比本土影視產業更優厚的條件,來吸引境外電影、電視劇長驅直入,美其名為活絡影視產業市場,實際上是一邊為舶來品量身訂作一片沃土,另一邊又營造了更惡劣的環境,扼殺本土戲劇的生存空間,結果是逼迫本土影視人才出走。
想想看,政府花了多少心力補助、保護國內影視界,都很難帶動國產劇的發展了。要是文獎條例祭出分離課稅這種便宜外人、苛待自己人,近乎割地賠款的條文,那麼台灣多年來好不容易培育出來的藝文成果,恐將毀於一旦,而國家耗費心血培養的藝術科班人才,將前景黯淡,甚或只好往台灣以外尋找出路。
文獎條例的目標,主要在「提昇國民文化水準」(第一條)。而這次修法新增的廿八條,不斷強調藝術市場,以及活絡市場後,可以賺多少錢、收多少稅,顯然悖離了該條例的宗旨,何況拍賣市場幾乎都是金字塔頂端的巨富在參與,與絕大多數的民眾無關。
更令人憂心的是,租稅優惠把焦點放在藝術商人身上,他們只要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利用藝術家的心血結晶,吃香喝辣。反觀藝術家辛苦貢獻自己的才華與努力,同樣的作品,從完成到賣出,卻要繳多於商人好幾倍的稅。這豈不是在懲罰創作者,鼓勵投機者?
《文化基本法》第廿條規定,對從事文化藝術創作或保存工作有重要貢獻者,應給予尊崇、獎勵及必要之協助及支持。此次文獎條例修正草案之新增第廿八條,不但未思考如何鼓勵、支持創作者,反而有犠牲弱勢創作者、成就富人之嫌。更有甚者,一旦國內藝術創作式微,民眾欣賞藝術作品被金錢控制,以市場為單一標準,就更有違文化基本法第一條「落實多元文化,促進文化多樣發展」的主旨。還望立院諸公們三思!
社工多元文化能力 比英檢重要
2021-03-30 04:16 聯合報 / 陳劍賢/美和科大社工系兼任助理教授(台東市)
政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積極推雙語政策,考選部為配合國家政策,擬將專技人員社工師考試,增列通過英語檢定為應考資格條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全球化及國際化浪潮,政府為提升國際競爭力,積極推雙語政策,考選部為配合國家政策,擬將專技人員社工師考試,增列通過英語檢定為應考資格條件,消息傳來,社工界一片譁然,咸認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社會工作是多元文化能力比英語能力重要,考選部豈可為配合政策,不假思索就將所有專技人員考試,一體適用增列通過英語檢定為應考資格條件。
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原住民人口已近五十八萬人,外籍配偶人口也已近五十四萬人,此數據尚未包括外籍移工及外配在台所生的子女,但不可諱言,原住民與新移民存在較多就業和隔代教養的問題,家庭暴力與兒少保護案件的比率也偏高,特殊境遇婦女的人口數亦較其他族群多,特別是近年來單親和經濟弱勢家庭數目急遽增加;而社會福利工作一向強調在普及性福利服務的架構內,應該依個案不同的文化背景,量身制訂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因此面對原住民與新移民族群,多元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
台灣受少子化及高齡化影響,實施長照社福政策,亟需社工專業人員,國人為了國家社工師證照必須修四十五個專業學分,以及超過四百小時的機構實習,資格甚嚴。現又為國際化的大纛,增列通過英語檢定,忽視在地化的聲音,是否真能解決案主的問題,令人質疑。
社工人員面對社會問題,為了解癥結之所在,最主要方式係從案主的價值觀及生活經驗看問題,也就是案主背後的文化脈絡,才能提供處遇最佳的策略,因此多元文化能力的培養實為當務之急。增列英語檢定,只是讓考生到英語補習班補習,通過檢定後是否有助解決案主的問題?筆者誠摯建議,不如增列「原住民及新移民語言課程」的學分,加強社工師原住民及新移民語言的能力,讓語言生活化,拉近社工人員與案主彼此的關係,才是務實之策。
邀趙少康中常會演講 不如開敗選檢討會
2021-03-30 04:12 聯合報 / 陳揮文/電台主持人(台北市)
針對國民黨中常委在常會中連署邀請趙少康至中央常務委員會議進行專題報告案,趙少康(中)表示「他們邀我去,我也會給他們建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中常會日前展現空前團結,出席二十四名票選中常委全數連署,邀請趙少康閉門演講。起因是趙想選黨主席,門票卡在中常委手上,趙又揚言改革中常會,這場鴻門宴美其名是演講,其實是中常委對趙叫板。
民國 96 年(二○○七年),查黑中心起訴馬英九貪汙罪,馬當天請辭黨主席並宣布參選總統,國民黨一路開綠燈,讓馬順利獲得黨提名。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的陳水扁,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的郭台銘,也都是因人設事而改變規則。
趙少康的對照組是花蓮縣長徐榛蔚,去年立委輔選無黨籍夫婿傅崐萁,考紀會依照慣例對徐停權一年半,四八四名黨代表要求翻案。想當年,馬王政爭,連署恢復王金平黨籍才二四九人,可見黨代表搶救徐榛蔚有多迫切。
後來,考紀會從寬認定停權一年,仍遭中常會退案,多名中常委強力護航,甚至拍桌怒罵,揚言若處分徐,「中常會不如解散算了」,「這種中常委不幹也罷」。徐停權案延遲一年多,至今還卡在考紀會。
趙徐際遇有雲泥之別,這樣的國民黨正常嗎?中常會、中常委、黨代表是否充分代表黨意?黨員結構能否反映基層民意?
中常委為徐榛蔚大力奔走,卻不給趙少康參選機會,「卡趙挺傅」難杜悠悠之口,不如開大門、走大路,讓趙參選黨主席,黨員可以多一個選擇。況且大部分韓粉不是黨員,趙韓聯盟不一定能勝選。
至於即將登場的中常會演講,恐怕連舌戰也稱不上,趙少康不是諸葛亮,中常委也非江東群儒,講一講,罵一罵,親痛仇快,讓外界看笑話而已,不如改為「敗選檢討會」。
國民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大敗,民國 107 年(二○一八)靠韓流僥倖勝選,民國 109 年(二○二○)又慘敗,趙少康參選與演講以及徐榛蔚黨權,其實都沒有那麼重要,民國 113 年(二○二四)極有可能再輸一次,才是國民黨當務之急。
願景回響/折騰3年 等不到電梯椅
2021-03-30 04:10 聯合報 / 王安/家管(台北市)
老舊公寓因沒有電梯,行動不動的老人家要回診僅能慢慢扶著樓梯上下樓。記者陳正興/攝影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囚居晚年」系列報導,凸顯老人困老宅的問題益形嚴重。我的母親因困在老舊公寓四樓,她的生活世界只有電視。礙於舊公寓的空間與樓梯寬度,我花了一年多時間與同棟鄰居十六戶溝通增建樓梯升降椅。
原先鄰居超過半數同意,但是同意申請補助後,部分鄰居反悔、抵制,干擾廠商測量與規畫。透過里長辦公室又再進行溝通,提供鄰居有關升降椅不會妨礙樓梯通行的資訊。但無論廠商出示圖片、數據、報導,以及無障礙社福團體說明,鄰居根本聽不進去。
這個案子透過社福團體轉介到律師事務所,協助義務行政訴訟,主張「無障礙權利應當優先於私有權」。歷經兩年多,最終由台北市都發局通過,要求鄰居不得干擾升降椅設置,否則罰鍰。
花三年等一個電梯椅設置,等到連我父親也中風了。我們更需要這項設備。但到頭來還是無法增建。一來,即使有罰鍰,低樓層鄰居不認可公文的合法性。二來,低樓層鄰居持續跟老人家施壓,讓老人因怕麻煩到鄰居而變卦。三、繼續干擾廠商測量與規畫。折騰了三年多,樓梯升降椅還是無法設置。
台北市第一個通過增設升降椅的案例,其實是因為鄰居是親戚,加上建物的樓梯寬度比設置規定標準寬度的還寬很多。
原合作的電梯椅廠商曾告訴我們,不僅台北市有「老人困老宅」問題,南部更嚴重。在歐洲某些國家,住宅設置電梯或升降椅是強制性的社會福利政策,只需官員確認該棟建築有人有需求,就會依照該住宅樓梯空間,設計出符合方案,安裝電梯或升降椅。
為了增建電梯、升降椅要取得鄰居同意書、知悉各樣公文流程與撰寫,對任何一個家庭都是負擔。目前增設電梯或升降椅的制度,都是在阻礙、減緩這些老人行無礙的目的。
這個高齡社會的配備,不該是政府將球丟給需求者,自行與鄰居溝通,解決反對的雜音,這個設施應像消防設備一樣,每棟建築都該強制設置。
此外,老人搬去社會住宅,在適應上不容易。他們多半不願離開原有的家,因為自家空間的習慣與方便,讓他們獲得安全感。若只是因為需要行動自由,就必須搬家,離開熟悉的社區鄰居朋友,其實是沒有考量到老人與環境間的情感網絡與歸屬問題。
我國在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就立法將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賦予國內法效力,並且視各項無障礙為基本的人權。但迄今政府與市場機制所有的制度安排與配套措施,是讓需求者與家屬求助無門。樓梯升降椅廠商叫價高昂,依樓層可高達百萬;更不用說,相應的結構改造工程所需的花費。
另外,營建署與縣市建設主管單位對樓梯寬度的要求,都視為是均質、一樣的,實是沒有考量到早期公寓形形色色的樓梯走道與建築型態。要求以往各式各樣不合樓梯寬度的老公寓,去符合現今的標準,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唯有主事者深切認識到老人不被困在老宅是一項人權,政府責無旁貸立法視為公共政策,讓高齡社會下住宅具備電梯、升降椅是一項基本的社會福利,才有可能與長照2.0相接軌。否則,社會福利社區化的遠景,將會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