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2.0回溯 進退失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158/web/ 

◆  聯合報社論/國軍訓練意外,是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聯合報黑白集/「大排長榮」啟示錄
◆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2.0回溯 進退失據






經濟日報社論/房地合一稅2.0回溯 進退失據


2021-03-26 00:2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房市示意圖。記者游智文/攝影


針對最近兩年來房價的不合理飆漲,政府各部會總動員央行去年底對法人購置住宅、自然人購置第三戶以上房屋、購地與餘屋等炒房者降低貸款成數;金管會也對炒房有關的餘屋、投資客與豪宅貸款、土建融等啟動專案金檢;內政部遲延了兩年的實價登錄2.0,也於今年1月通過修法,最快可能7月1日上路。

但是,一季過去,房市指標仍然難看,法人囤房及短期交易明顯,貸款集中於不動產不降反增,擔心不動產授信的風險失控,央行又在3月18日加碼房貸選擇性信用管制,除再降法人、自然人第三戶以上的房貸成數,把豪宅、工業區閒置土地也納入減貸對象,央行的積極作為深獲國人肯定。

相對地,各界原本期望財政部能在抑制炒房的政策上,能更積極的同步改革囤房稅和房地合一稅,財政部3月11日送行政院通過的只有房地合一稅2.0,重點是將「短期投機交易」的時間拉長,亦即個人與法人持有二年內(原為一年內)出售稅率45%,持有三到五年(原為二年內)出售稅率35%。而為避免投資客成立公司短期炒作,營利事業短期交易也適用與個人一樣的稅率,也將對預售屋短期交易課重稅,但是囤房稅則在一夕之間突然喊卡,引發社會上諸多批評和非議。

還有爭議的是,房地合一稅2.0草案雖已送請立法院審議,財政部對於生效日及是否回溯的立場卻還沒確定,只好推說「將根據立院審議結果及委員意見,由行政院決定」。如果訂定日出條款,例如今年7月起交易生效、且民國 105 年(2016年)後取得的房地追溯適用,則法案上路前就會發生搶賣的情形;若是今年7月起取得的房地才適用,又可能出現投資客搶買的問題,兩者都讓財政部處於進退兩難的窘境。

比較上述各單位的抑制炒房政策的速度和效度,央行和金管會最能展現魄力和效率,因為可掌握的政策工具不需經過修法,就可以行政指示要求受監理、管制的金融機構配合執行,直接產生效果。相對地,內政部的實價登錄2.0,以及財政部的稅制改革,都要經過冗長的立法程序,如果不及早規劃,則審議討論期間必然引發各種爭論,要順利通過就會曠日廢時,尤其是否訂定日出條款,也會產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規避行為,以致於最後通過時,可能效果打折或已經不合時宜。

也因此,財政部此次將「房地合一稅」2.0的重點,放在「短期投機交易」的時間拉長,等於找麻煩的先做,思慮和規劃上實在是有欠周全;反而較容易做的囤房稅改革,因為財政部自己提出莫名其妙的理由,排除在這波打擊炒房方案中,不但本末倒置,更讓房地合一稅的改革被反對者和既得利益者拿來攻擊或批評,更是得不償失。例如,財政部長說提高囤房者的稅率,會造成房東將增加的持有成本轉嫁給房客負擔,作為短期內不推動囤房稅的理由,現在就被業者拿來批評房地合一稅2.0。因為套用相同邏輯,投資客短期交易的稅負增加,難道就不會轉嫁給房客負擔?目前還出現一種可笑的狀況,有些房東就根據蘇部長的轉嫁論,已經對房客提高房租了,是不是代表財政部不應推動房地合一稅2.0?

也由此可見,財政部說囤房稅還要從長計議,等同於在一年內囤房稅不會有任何的改革,則囤房客大可多持有一年、三年,照樣輕易地規避房地合一所得稅2.0的衝擊,且可能讓房市產生閉鎖效果,讓供給減少,反而導致房價上漲,進而使得房地合一稅2.0提早跛腳?如果屆時再倉促推出囤房稅改革,財政部會不會悔不當初呢?













聯合報黑白集/「大排長榮」啟示錄


2021-03-26 01:5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長榮海運的巨型貨櫃輪「長賜輪」,23日在蘇伊士運河意外擱淺,造成雙向航道阻塞。 (路透)


台灣最近有兩件事登上國際媒體,一件是三百多人為吃鮭魚改名,一件是長榮超大貨櫃輪卡住蘇伊士運河。改名是故意的,擱淺則是意外政府對這兩個露臉事件都異常低調;內政部只叫大家不要浪費行政資源,交通部則官樣文章地說會了解協助。

為鮭魚改名暴露台灣文化底蘊不足,「長賜號擱淺,則真實牽動國際經貿變化。蘇伊士運河是歐亞之間的海上高速公路,去年通過這條運河的兩萬艘船,共載運了一成二的全球貿易及一成石油。長榮貨櫃輪這一卡,當日國際原油價格因此上漲六%,金價止跌,上百艘要通過運河的船為此大排長龍。

長賜號是日本正榮公司擁有,由長榮承租,在巴拿馬註冊,這回要從大陸廣東載貨前往荷蘭。若非這次事故,人們還不知道貨櫃輪已造到這麼巨無霸的地步,其廿二萬噸載重量,超過標準的十六萬噸蘇伊士型船隻甚多。蘇伊士運河南段寬僅兩百多公尺,長四百公尺的長賜輪遇強風失控打橫,就卡在河道上了。

可見,貨櫃輪越造越大,固可降低運輸成本,航行風險也隨之增加。更糟的是,它一擱淺,便造成其他船隻無法通行。這點,在藻礁議題當熱之際,台灣民眾看到了天然氣發電比重太高的風險天然氣船若回不來,有三接也沒用










聯合報社論/國軍訓練意外,是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2021-03-26 02:4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季青漫畫


空軍兩架 F-5 戰鬥機空中擦撞墜毀,飛官羅尚樺中尉殉職潘穎諄上尉仍下落不明去年一月參謀總長沈一鳴遇難後,國軍十五個月內五度空難,十四名官兵死亡或失蹤,創下近年最糟飛安紀錄。儘管每次事故情境不同,不必憑直覺比附;但面對這麼高的空難頻率,國防部必須深入檢討其間結構性因素。

F-5 年事已高是事實,但不代表失事必然因為老舊。根據已知資訊,事發前飛官從未稱機械有問題;在調整編隊位置時發生擦撞,新機也可能發生。因此,空軍當晚即初步認定,事故並非機械或天候因素。話雖如此,亦不代表 F-5 老舊不是問題。去年十月,朱冠甍上尉剛起飛即因座機故障跳傘,造成嚴重外傷不治,令人質疑 F-5 的老式彈射椅性能不足,無法保障低空跳傘安全這次羅尚樺跳傘後死於顱內出血,再度強化指控的合理性空軍也宣布,已編列七・八億元預算為 F-5 更換新式彈射椅,年底開始交貨

依軍方規劃,F-5 機隊在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就將汰除;亦即,新式彈射椅可能只使用一兩年。相較其他國家,有些在十餘年前即已換用新式彈射椅;若國軍及早改裝,朱冠甍與羅尚樺或有生還機會。先前軍方認為 F-5 退役在即,換椅不符成本效益但如今在壓力下臨渴掘井,更凸顯決策反覆之不智

軍方當然清楚換裝彈射椅的效益,但過去多年不做,主要還是軍費不足排不上優先順序。近年募兵使人員維持費上升,加以美國大開軍購善門、政府推動機艦國造,樣樣都吸走大筆預算。在經費有限下,維修保養、訓練等作業維持支出幾註定被犧牲。一時間,或許看不出問題,長遠卻是掏空戰力。

蔡政府標榜重視國防,但比起近年兩岸緊繃帶來的威脅升溫,預算增幅仍明顯不足。日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宣稱,支持 F-5 更換彈射椅,「再多錢也要保護飛官」,乍聽慷慨,其實還是國防部自行從作業維持費勻支為了這批彈射椅,勢將有其他項目的零件、油料被犧牲

另一個怪象是,空軍判斷 F-5 失事原因並非機械故障,卻下令全軍暫停演訓,所有機種都停飛。這種心口不符的「特檢」,分明不是飛安考量,而是刻意擺出慎重處理姿勢,以免遭網民、名嘴謾罵。國軍近年淪入前閣揆郝柏村生前警告的「被罵倒」窘境,對外界批評極度介意,結果卻父子騎驢,愈陷愈深。犧牲專業、曲意逢迎的結果,除打擊官兵士氣,也引來更多質疑。「被罵怕」的另一表現,就是在重大事故發生時,以保密為由對外守口如瓶;俟新聞熱度過去,幾乎就事了無痕。這種諱莫如深的態度,只會導致更多不信任,對形象有害無益。

面對軍中事故頻傳,嫻熟議題操作的蔡政府發展出應對公式:第一時間總統親自出馬慰問家屬,同時鋪天蓋地動員將殉職官兵包裝為英雄。如此,固然化解政治危機,也成就自己「重視國防」的冠冕,但把大內宣當首務的結果,卻對事故誠實檢討造成阻礙,導致責任難以究明,直到下一場悲劇發生。

為因應不知何時到來的威脅,國軍永遠必須料敵從寬,訓練從嚴國人必須建立正確觀念:官兵在承平歲月的傷亡,是維繫國家安全的必要代價;如果毫無意外,才需警惕。官兵固須有為國效命的情操,但國家卻必須讓他們的犧牲有價值。若藉由事故發現潛在問題,凝聚血的教訓,犧牲就是重如泰山;若只是因循遮掩,傷亡淪為白白送命,對於捐軀將士才是最大的悲哀與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