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961/web/◆ 聯合報社論/團結別光呼喊,蔡總統必須拿出行動
◆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待什麼命?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將呈現長U型復甦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將呈現長U型復甦
2020-10-12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至今,各國經濟受創嚴重,期間因有限度解封,為景氣帶來若干喘氣空間。惟近來歐美許多國家疫情又轉嚴峻,市場憂慮第二波疫情可能再度帶來衝擊,各界對未來經濟走向也眾說紛紜。
悲觀論者認為,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的衰退幅度已超越民國97年(2008年)金融危機,堪稱大蕭條以來之最。由於此次經濟衝擊來自對感染的恐慌及避免病毒散播所採取之公衛措施,使消費、生產等經濟活動受阻,需求與供給面同時萎縮,故在有效抑制病毒傳播前,各國力推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只能暫時緩和傷害擴大。要真正擺脫此困境的唯一辦法只有借助疫苗的普遍施打達到群體免疫,方能使經濟活動步回正軌。
麻煩的是,即使美、英、中等國已加速疫苗的研發與試驗,惟其中多數預計需至民國110年(2021年)中方可完成並上市,意味著民國109年(2020年)底前仍難有效控制疫情。況且,一份美國調查顯示,有意願接種疫苗的民眾不到 40%,且有大於 20% 的人拒絕接種,這可能牽涉到對疫苗的信任和宗教信仰問題。要解決此一問題必須由政府給予施打疫苗者額外的補貼,以提高接種意願,但這無疑將再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考量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及各國政府遽增的債務壓力,預期全球經濟要恢復到疫前水準仍相當漫長。
另一方面,持樂觀看法者認為,在低基期效應助攻下,民國110年(2021年)全球經濟將重返擴張,且近月部分高頻經濟數據(如製造業 PMI 及非製造業 NMI 指數)表現亦甚亮眼,代表轉機浮現。鑑於主要國家有限度解封後,經濟已出現令人振奮的顯著反彈,加上各國紓困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減緩了疫情的衝擊,全球經濟前景悲觀情緒已漸轉淡,此由9月國際主要機構陸續上調民國109年(2020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可見一斑。
前述兩種觀點較從總體經濟指標的角度切入,若再深入解析各部門數據則可發現,如今經濟的反彈並不全面,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走向不平均發展的型態已清晰可見。
更確切地說,整體經濟將呈現若干部門迅速復甦,另一部分卻無法扭轉衰退頹勢的兩極化樣貌,也就是經濟將呈贏家與輸家個別發展的 K 型復甦路徑,且贏家和輸家兩者間的差距也將持續擴大。
美國即是典型的案例,其中又以股市最為顯著。如 S&P 500 指數自今年2月19日至9月28日累計下跌-1.0%,其中資訊科技類上漲13.4%,金融、能源類則分別下跌22.4%及43.1%。實體經濟方面,零售銷售年增率自3月開始呈現負成長,4月更驟降至-19.9%,但非商店式零售卻逆勢上揚,4月起年增率更維持在20%以上;工業生產組成中,6月起電腦及電子產品、公用事業類生產年增率便回到正值,但至今紡織、主要金屬、礦業等衰退幅度仍大於10%,各類別差距更較疫情前擴大。此外,就業市場亦呈兩極化趨勢,8月休閒及餐旅業失業率達21.3%,遠高於資訊業的8.6%、製造業的6.7%與金融業的4.2%。
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美國,其他如中國、日本及歐洲國家也出現類此不平均發展的 K 型走勢。若各國贏家組的整體影響力超過輸家組,全球經濟可望出現景氣回揚較快的短 U 型復甦,若兩者不相上下,則會呈現復原速度緩慢的長 U 型復甦。然而,若各國輸家組蓋過贏家組,則全球經濟將呈現過緩的 L 型走勢。
綜合研判下,宅經濟與遠端商機的興起,使科技產業快速擴張,有利相關產業及供應鏈上國家經濟。但考慮疫情未完全退散,第二波疫情更蠢蠢欲動,疫苗開發非短時間內可完成,全球經濟前景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預期各國贏家組與輸家組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力旗鼓相當,全球經濟的復甦樣態將沿著長U型路徑前行。
聯合報黑白集/國安基金待什麼命?
2020-10-12 02:03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安基金將開會討論是否繼續「盤邊待命」。 中央社
政府今天將開會決定國安基金是否退場。令人不解的是,股市目前站在一萬二千八百多點的歷史高檔;這樣的股市,國安基金到底要待誰的命?護什麼盤?
七月中國安基金開過同樣的會,當時台股已在「萬二」的高檔,每日交易量近兩千億元,股市勢頭強勁。當時國安基金會商的結果,決定打死不退,要繼續護盤。這種「該退不退」的作法讓人意外,也顯示政府「干預成性」,視自由市場如無物。
國安基金是在三月間疫情蔓延全球引發股市重挫後,決定進場護盤,當時確有穩定人心的作用。但是台灣的疫情在五月後已趨平緩,廠商的生產運作也較其他國家更早恢復正常。在這種情況下,國安基金官方代表一面倒地反對退場,無非是想將基金當成政治干預的工具。
試想,七月間國安基金決定不退場,藉口就是疫情可能再起,市場不確定因素太高。如今,疫情的藉口還可以一用再用,美國大選、中共挑釁等「不確定因素」也仍未消除,國安基金不就可以繼續在「場邊」待命到地老天荒了。
蔡政府把特定用途基金拿來常態運用,不僅國安基金如此。電價兩年多來「五連凍」,導致台電要向電價平穩基金提取數百億虧損;包括農委會把「農損基金」的錢拿去登美豬廣告,都是便宜又霸道的作法。
聯合報社論/團結別光呼喊,蔡總統必須拿出行動
2020-10-12 02:0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總統蔡英文發表國慶演說。 中央社
蔡總統的國慶演說以「團結台灣,自信前行」為主題,她列舉二例,說明朝野政黨的距離正在拉近:一是立法院提出促進台美關係案獲無異議通過,二是六都市長共同發聲抗議國際組織矮化台灣的做法。她呼籲各政黨,為了國家生存發展和自由民主價值,大家團結努力攜手帶領國家度過挑戰。
蔡總統也提到,只要北京當局有心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是台灣人民的主張,也是朝野政黨的共識」。這句話,正是國民黨日前在立院提出《政府應請求美國協助抵抗中共》決議文之內容,要求蔡政府「盡速重新開啟對話,緩解兩岸衝突」。蔡總統顯然也認同國民黨的決議文,才會在國慶演說中引用。
呼喊團結容易,但要付諸行動乃至落實凝聚力,卻有相當大的難度。且看當天蔡總統話聲才落,民進黨人士立即對前總統馬英九展開人身攻擊,且用字遣詞均極粗暴。由此可知,民進黨內部對於「朝野團結」之事並無任何共識;至少,外界看不出蔡英文有敦促執政黨營造「和解」氛圍之意。如果連壓制黨內的敵意都做不到,蔡總統卻大肆向在野政黨乃至北京呼喊團結和對話,這樣的呼籲會有多少誠意,則令人難以相信。
蔡總統過去四年一味聯美反中,處處營造兩岸對峙形勢;對內,則制訂了多項針對性法案,用以箝制國民黨。這些對外挑釁、對內鬥爭的行動,蔡總統若不從內部加以節制,光憑一席國慶演說,所謂的「台灣團結」與「兩岸對話」就會從天上掉下來嗎?國民黨提出的兩項決議案,目的其實是凸顯蔡政府「說一套,做一套」的表裡不一,提醒執政者要檢視自己的作為。民進黨眼見圖窮匕現,只好假裝借力使力,轉而呼籲朝野「團結」。但如果執政黨自己不拿出任何行動,光憑蔡英文極力吶喊,現況能有任何改變嗎?
蔡總統還說,因為國際區域情勢鉅變,要把變局的試煉轉化成歷史的機遇,策略上要「保持彈性、靈活應變」。話說得好聽,但回顧過去四年在美中兩強對峙的國際變局下,蔡政府始終採取「聯美抗中」路線,既看不出「彈性」,也沒有「靈活」可言。在美國的宰制下,台灣任川普政府予取予求,率爾同意開放萊劑美豬,又同意美國單方改變台灣的產業供應鏈。如此一來,不僅使台灣淪為棋局「卒子」,甘被別人決定命運,這哪裡有國家自主可言?
蔡政府每丟一次邦交國,就會呼籲國人團結;每遇中共打壓,「團結」的用語就會浮現,但蔡總統卻未曾提出過有效的作為。她多次提到要社會和解,要民主包容,卻只有口號,施政上則反其道而行。不論是民進黨在立法院的野蠻表決,閣揆蘇貞昌的威權領導,促轉會、黨產會對國民黨的追殺,檢調動輒用《社維法》法辦民眾網路貼文等,皆證明政府的「團結」吶喊只是嘴上功夫。蔡總統如果無法拿出具體行動來化解歧異,只會用一黨一派的是非來要求別人「跟我走」,這不是「團結」而是「專制」,當然也無法做到「民主保台」。
團結需要善意來鋪陳,更需要行動來構築共識;就如真正的民主,需要程序的醞釀和磨合的耐心。這兩項,都是蔡英文無可推卸的責任。要推促內部和解,必須放下民進黨「我說了算」的霸道作風;要期待兩岸展開對話,則必須設法找回足以替代九二共識的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團結不能光靠呼喊,民眾正等著蔡英文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