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本交通的意義與推動作法建議

◆  雙十後抓台諜 山雨欲來?
◆  兩岸緊張…「台灣堡壘」是做誰的堡壘?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本交通的意義與推動作法建議
◆  房價又漲 政府還有招嗎
◆  漫畫/壓制另一種聲音
◆  補償無底洞?增灌區要謹慎
◆  教召延長?全民皆兵?不是把人找齊 隊伍就有戰鬥力
◆  開打之前 先情報戰
◆  畫中有話/打房該換個方法了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人本交通的意義與推動作法建議


2020-10-16 03:30  聯合報 /   李克聰(作者為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副召集人)
政府喊出「人本交通」,擬修改規定讓機車退出人行道。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正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部分條文,增訂人行道原則上不設置機車停車格,希望讓機車退出人行道,還給行人一個安全的用路空間另外,今年九月開始實施全國同步路口安全大執法,藉由強力執法,以維護路口行人交通安全看來談了近卅年的人本交通又重新引起重視

人本交通的發展,起源於交通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及使用者之省思,道路從以往「車輛」為主的規畫設計觀念,隨著社會進步,尊重弱勢及保護行人,逐漸轉變為以「人」為主的規畫設計思維,希望營造安全、友善、可靠、舒適、健康的永續交通環境。

只是台灣因車種多元,道路空間有限,造成混合人車流過於嚴重。要重新改變以「人」為主的規畫設計,以維護行人安全之路權,困難重重。如取消人行道設置機車停車格,不僅引發機車族反彈,朝野立委及地方政府都有疑慮。檢視目前台灣人口不斷減少,機車卻逆勢成長根據交通部統計,目前機車已近一千四百萬輛,因使用方便與可及性高,使用範圍廣;加上近年來日益增多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及不良於行的高齡者使用三輪或四輪電動代步車,跟行人混流衝突愈來愈多,因此要維護行人安全一定要循序漸進規畫實施先行之配套方案。

首先要先努力做到機車減量,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建議雙北合作,以減少新北市到台北市通勤的機車使用率二成為目標,作法是在雙北連接的各個跨市橋梁下的部分高灘地設機車轉乘免費停車場,以停車轉乘的方式(Park & Ride),讓新北機車族停車後免費搭接駁中巴到對岸最近捷運站,並使用特定更便宜的月票到台北市目的捷運站後再騎共享機車或共享自行車到公司或學校。當停車需求減少,再推動機車退出騎樓及人行道,將更能提高執行效率。

至於台北市區內的機車減量作法,則可善加運用各式共享運具作為捷運之二端起迄點接駁,如共享運具能更方便有效的使用,將可進而減少汽機車之持有率,達到交通減量之目標。

至於人行道之規畫設計,建議必須根據人行道之連貫性及一致性、人行道淨寬至少零點九公尺、行人專用空間的保護與步行環境無障礙設計等原則。其中行人專用空間的保護,建議目前廣設之綠底標線型人行道可以一般標線型人行道取代,將減少之成本加設回復型防撞桿,以防範車輛占用並保護行人安全。另外,人本交通之宣導教育及騎樓與人行道被違規占用之執法,建議可由社區協助執行,落實社區化交通管理目標。










畫中有話/打房該換個方法了


2020-10-16 03:23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一個舉牌工背著建商的廣告氣球四處走動,有別於以往定點方式,藉由氣球方便移動的特性來增加曝光。

財長在立院示警「房市過熱」,央行總裁則坦言「非打房的適當時機」。官員看法不一,但小老百姓感受卻「始終如一」。打房多年,年輕人想買房,不吃不喝時間卻愈來愈長?

建商廣告看板讓舉牌人輕鬆也有效率國政大計也應有應變之策。後疫情時期,紓困振興為重,但都會高樓林立,空屋率卻居高不下,該不會也是在等紓困吧?










教召延長?全民皆兵?不是把人找齊 隊伍就有戰鬥力


2020-10-16 03:39  聯合報 /   王靖華/公退(屏縣內埔)
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吳怡農(左圖/取自吳怡農提供影片)日前提議「全民皆兵」,卻被曾任國防部長的退輔會主委馮世寬(右圖)批評,「那個渣男,不要聽他的」。 記者蘇健忠/攝影


最近兩岸情勢緊張,國軍戰力嚴重不足,現在國防部正在研擬延長教召年限,引發社會熱議。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吳怡農日前也提出「全民皆兵論」,卻遭退輔會主委馮世寬「那個渣男啦,不要聽他的」回應。在此提供我的兩次教召經驗,供參考。

我是預官十九期歩科,服兵役部隊是歩兵九十三師,駐地馬祖南竿。服役期間、除了海防任務外,構工(北海坑道、天龍堡核心陣地、環島戰備道等工程),卸載(中字號運補船來,要將船上物資卸下),還要支援民防隊訓練等,現回憶起來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退伍後在學校任教職,六十一、二年奉命教育召集各一次,每次都是一個月第一次在衛武營、第二次在仁武營前十天是幹部集訓、後廿天應召員入伍,編成隊伍。在衛武營時,連長要我擔任第一梯次值星官,當我要集合隊伍時,感覺比馬祖民防隊動作還要慢,真是一群活老百姓。我動了無名火開始罵人了,並且交代班長我的要求,若犯者將受處罰。

休息時,輔導長問我是那個部隊退伍的,我回以「九十三師」;他回答說:「難怪了,前瞻師嘛,我們後備部隊將人找齊了就不錯了!」當頭一棒,敲醒夢中人,我還以為陸軍都是同一標準的。後有一位應召員偷偷對我說:「排A!麥安呢,隴係老鳥嘛!」我又聽說有幹部要求嚴格,一解召出營門就被圍毆,為了趨吉避凶,只有調整我的標準。

第二次教召在仁武營,擔任營部連副連長。當時一個連只有一位連長但有兩個副連長,一位是常備連副連長,另一位是後備連副連長。營部連有三個排,搜索排是歩兵排,都是野外科目,衛生排科目大都在營區內。士兵出操我們要去督導,一個連分好幾個地方出操,就靠兩條腿,真的是步兵啊!我們這衛生排排長自己在潮州開診所,休息一個月損失足足四十萬收入(以當時幣值言)。

說出自己的經驗,供決策參考,不是把人找齊了,編成隊伍就有戰鬥力了;沒那麼簡單,還要有許多配套措施,否則浪費人力、物力,白忙一場。










補償無底洞?增灌區要謹慎


2020-10-16 03:49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中央抗旱會議決定桃竹苗部分農田停灌,圖為桃園市桃園區、蘆竹區交界處的農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水情吃緊,桃竹苗部分灌區將停止供灌,農委會為此祭出史上最優惠補償,受創最重水稻田每公頃約補償十餘萬元。這次停灌,確實是「超前部署」。

依據水情燈號,目前僅桃竹苗中及新北、彰化部分地區黃燈,採第一階段夜間減壓供水的限水措施。顯然,決策者斟酌今年雨量及接下來半年枯水期,預測雨量又偏低,不敢賭一把,否則來個颱風,枯旱不就迎刃而解了?

停灌,水利署長說這是痛苦、也是必要的決定」。雖每次用水緊張,就讓農業用水讓步,惹得農民不滿,但這是一種理性思考後的必然結果。農業用水量大,停灌後才有足夠水量而其損失還算比較小。只是這次停灌只省下約三千八百萬噸水,每噸水以自來水均價十元計算,也不過三億八千萬元,花費十多億元,除彰顯我國水價偏低,也顯示此次補償似乎太從優」。

從民國八十九年災害防救法實施以來,此次不計,經濟部已有九年成立中央旱災災害應變中心,六次以停灌休耕、犧牲農業方式,讓全民共度旱災,而單單農業補償費用就超過一一○億元。記得以前也曾在稻作未全部成熟前停灌,當時是採「坪割補償」,計算停灌後稻作減產損失而做補償。

這次停灌相關補償辦法仍未公布,報載一點九萬公頃就補償十多億元,是以農家賺的百分之一○五加生產成本計算,此方式確實較單純,也更有利於農民;但以台灣農民勤勞節儉的個性,停灌後會看著農田凋萎?還是領了補助後,千方百計再找水源?只要再撐個幾十天,就可收成,是否誘使農民鑿井或抽取附近河溪水源,或只是等待局部降雨,再賭一把。

農水署成立,主要目標與效益是要將原灌區外卅八萬公頃農地納入灌區內。先不說農委會與農水署面子,想想,若這是農水署的關鍵指標,則未來有多少農地,會因此而不適當納入灌區?而一旦納入灌區,豐水期或許供水無虞,但每逢枯水期,這種旱災損失,未來又會增加多少?

農水署除了加強管理、減少滲漏外等節流措施外,也該考慮如何在不增加地層下陷等環境劣化的開源措施,要「以供定需」、謹慎增加灌區,否則,增加灌區將會造成來年持續停灌休耕補償的無底洞。











房價又漲 政府還有招嗎


2020-10-16 03:47  聯合報 /   王健安/暨南國際大學副教授、住宅學會理事(投縣埔里)
房價持續上漲再度受到關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期房價持續上漲再度受到關注,比較跨國房市政策,少數如中國大陸對房價進行直接控制的五限政策,其中限價即規定商品房最高售價;再如以保障居住權出名的德國,如果開價超過基準價一定比例,地產商將遭鉅額罰款

反之,多數國家強調自由經濟市場體系,最常用兩種間接措施:一是對價格揭露透明化的要求,比如台灣的「實價登錄」制度,此又衍生「即時反映當下市場行情)」與「真實無造假或作價)」,甚至是近期立委舌戰部長「實虛坪」等問題。二是透過選擇性信用管制、財稅政策等,間接影響價格快速上漲

即使我們同意「政府不應直接干預任何市場價格」,但在英美等國住宅政策,概設有房租管制的規定,雖其對房租管制方式並非都採最高額限制而是要求租賃期間房東不得任意提高租金與漲幅等,德國規定除非房屋經過大修,否則三年內漲幅不能超過百分之廿

我國根據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城市地方房屋之租金,以不超過土地及其建築物「申報總價」年息百分之十為限;約定房屋租金,超過前開規定者,該管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得依前開所定標準強制減定之。然而,行政機關從未據此發生強制減定租金的案例

此外,民國106年(二○一七年)通過的租賃住宅市場發展條例規定:租賃住宅之租金,由出租人與承租人約定,不適用土地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其立法意旨:為避免影響出租人提供租賃住宅之意願,尊重市場機制,爰予以排除適用。

整體來說,對政府居住正義的口惠與房價系統性監理的不一致讓我們有以下六問:一是即便非人人有需求的股市,都設有漲跌幅限制,那人人都要住的房市,為何沒有相關機制?二問為何資本主義更強烈的美國等,都比台灣擁護住宅使用價格「租金」的自由機制?

三問去年「資金匯回專法」立法之初,即明訂「五年內不能投入不動產市場」,官方如何解釋「此波房市上漲原因之一係台商資金回流」與其對策?此外,在民國98年(二○○九年)遺贈稅大降後,部分台商將資金匯回投資台灣的不動產,助長房價後衍生特種貨物及勞務稅通稱奢侈稅」)立法,難道相關監理機關沒有從中得到教訓或經驗嗎?

四問是對「內政部與財政部認為課徵囤房稅無法達到降低空屋效果的辯證與質疑,央行近日不是表示稅的作用最大」嗎;五問:如果「長期低利率的寬鬆資金環境是高房價禍首」說法對央行不盡公平,那「幫凶」的用詞呢?

最後:我們同意央行多次宣稱「健全房市有賴各部會通力合作」,但從結果論民眾可能無法全然了解政府的理論邏輯,卻能直指問題核心:如果上述已實施過的XX政策都無用,請問政府將有何有效具體措施?

居住正義不應只是選舉口號,如何落實到法律與政策執行,會是民眾日後檢驗的重點













兩岸緊張…「台灣堡壘」是做誰的堡壘?


2020-10-16 03:30  聯合報 /   丁守中/前立委(台北市)
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壯大台獨信心,人民被一步步推向火線不自知。圖為MQ-9B SkyGuardian無人機。(取自General Atomics網站)


看到十五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告台灣情治部門書」,不禁想起西方研究中共過去動武模式:先警告、再展示實力軍演、迅速攻擊、再撤兵。現時兩岸局勢確實兵凶戰危,但眼前若干現象,則更令人擔心。

一方面,政府大幅舉債及特別預算,動輒千億台幣買軍火,甚至沒有考慮到軍火採購不只是一次單筆支出,後續十餘年以倍數計增加的維修經費,才更驚人。這些預算在哪?

美國出售武器給台灣,壯大台獨信心,人民被一步步推向火線不自知因為美中霸權競爭最利己損人的做法,就是打代理人戰爭,讓你民族分裂、人民自殘,「台灣堡壘」到底是做誰的堡壘?

更糟的是,當政治人物對兩岸關係提出警訊,馬上被綠營人士及1450貼上標籤「舔共」、「投降派」,沒有理性探討空間。在川普反中鼓動下,台灣傾獨勢力自以為有靠山,民意傾獨愈來愈高,甚至一廂情願認為美國一定會出兵保護台灣。但當被問到台獨引發戰爭,贊成恢復徵兵及教召延長民調時,不怕死的台灣人,馬上變少且反對

還有若干綠營人士及西方別有用心者分析兩岸軍事態勢,普遍認為中共沒準備好、不敢打、不會打。但他們忘了歷史上,戰爭多半都是在人民不預期下發生也忘了當仇恨民意被政客鼓動時,戰火更容易引爆

且部分西方人士在做兩岸敵我攻擊報復能力分析時,更忘了計算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創新高,兩岸上百萬經商、通婚、留學人民及其家屬的心理。兩岸同胞人心都一樣,大家都在拚經濟,想買車買房,人人都希望過更好日子,他們不知為何要犧牲自我,為「台獨」及「美中霸權競爭」而戰?

敵意加乘能力,就構成威脅,化解僵局不能單靠軍事。在協商代替對抗的年代,兩岸要用智慧與政治化解敵意,而不是用軍備與戰爭製造更多矛盾仇恨。

有人不喜歡九二共識、一國兩制,何不用當年德國「一國兩府」模式取代;目前一個中國,卻存在兩個實質有效統治政府,雙方承認在這分治的現實基礎上,開展兩岸更密切的關係。兩岸領導人也可改變思維,雙方以「中華邦聯、共同市場」模式來定位發展現階段兩岸關係。總之,化解危機,增進人民福祉,是政治人物首要責任,也是兩岸人民最切要的盼望!












雙十後抓台諜 山雨欲來?


2020-10-16 03:28  聯合報 /   鄭興功/大學教師(台北市)
兩岸關係緊張之際,大陸於日前宣布又破獲數百起台灣間諜。(截圖自央視新聞聯播)


對岸中央電視台連日對台諜案的焦點報導,似是舊案整編,惟從央視的角色和報導時機重點,已暗示兩岸未來相處新態勢開始。

首先,針對性。台諜案宣布時機和內容針對意義濃厚。央視是大陸最重要官媒,報導特地延後至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講後,代表大陸對台決策高層認定演講未有新意甚或暗獨,故播放錄製好之台諜案報導。

其次,否決性。報導係對蔡英文總統雙十國慶講話提議「不滿意」的非正式回應。總統國慶談話:「只要北京當局有心化解對立,改善兩岸關係,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我們願意共同促成有意義的對話。」許多媒體和學者專家也認為這是小英上任來,對對岸最「軟」的一次談話。

不過,央視仍報導台諜案,是對岸籌畫甚久的對台系列步驟之一,進退有序、擇時而出。連兩日揭發的台諜似均非「專業專職」諜報人員且被羈押已久,錄製認罪影片可在任何時間播放,選擇小英國慶談話後,可知就是對岸認定小英談話未符期望。

尤其國慶談話中引發「切割中華民國、拋棄一中原則」聯想的是:「願廿年後的台灣人,會想起正是這一年,讓他們有真正以自己的意志,選擇未來的機會」這些字句。中華民國被切割成只有七十一年,而且強調在台灣;廿年後的這一段話,有論者以為就是台獨的隱性宣示。這均有違對岸的九二共識底線,大陸當局當然不能毫無反制行動。

第三,提醒性。向大陸人民宣示台灣諜報人員不斷進入大陸,大陸民眾須提升警覺。此次最特殊的一點,就是由北京通告各大學,安排師生員工準時收看,還需組織學習相關文章。

台諜李孟居是在拍攝深圳體育場武警訓練情形後被捕,而鄭宇欽則是利用學者身分在捷克和中國進行諜報活動,鄭宇欽案在提醒師生,對於台灣或外國來的台灣老師,不能毫無戒心交往,縱使至國外留學仍要提高警覺。

最後,示警性。警告台灣諜報人員知所警惕,雖然台灣軍情局公開表示,已十餘年未直接派遣諜報人員進大陸,但其他情報機關亦有可能派遣。而央視揭露兩人案例,亦頗堪玩味:李孟居與香港反送中行動有關,鄭宇欽是在捷克組織其情報偵蒐;人員職業方面,一為商人、一為教授,兩者是最常進出大陸的台人身分。

從九月共機越境地域性(以往不越中線)、頻率性(較過往密集)、例行性(從偶爾任務變為「例行訓練」)的轉變分析:在戰略層次,對台總體策略已質變;戰術層次,有武嚇也有文攻否定海峽中線存在,再加上雙十後台諜報導,政府主事者絕不能視為單一事件,對岸下一波行動必將隨之而來,不得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