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印度製造崛起 台廠新機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076/web/

◆  聯合報社論/美國大選牽動一連串台海緊張
◆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的民進黨化
◆  經濟日報社論/印度製造崛起 台廠新機會






經濟日報社論/印度製造崛起 台廠新機會


2020-08-18 00:0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製造業實力持續提升,恐取代台商在全球電子業代工龍頭的地位,近年來台灣業界憂心忡忡;上個月這個憂慮更明確化了。台灣電子五哥的緯創宣布,將旗下昆山的 iPhone組裝廠,售予中國組裝大廠立訊精密,這意味著過去 iPhone 組裝由三家台商鴻海、和碩、緯創所獨占的時代結束紅色供應鏈將開始搶單台商的 iPhone 大餅

市場評估,立訊接收緯創昆山廠後,將一口氣吃下 iPhone約 8% 產能,成為鴻海、和碩之後的第三大代工廠。更重要的是,緯創出售 iPhone 組裝廠決策的背後,有 Apple 培植中國本土廠的意圖。在美中貿易戰中,Apple 為了避免成為中國政府或消費者抵制的對象,讓中國消費市場的 iPhone 從台廠組裝變成陸廠組裝,是亂世下的買保險之舉。

Apple 的另外一個保險,便是將部分 iPhone 產能移轉出中國,以免日後中國產手機出口到美國時,遭遇懲罰性關稅。

在這樣的背景下,近日也傳出和碩與鴻海,分別要在印度成立新公司與大規模擴大投資。美中關係持續惡化,全球品牌企業為趨吉避凶,紛紛重整生產據點,今後台商勢必陸續將大陸廠生產線移轉到印度。

在此刻,我們認為台印經貿關係在天時、地利、人和都來到前所未有的好時機。就天時而言,當如 Apple 等品牌企業,逐漸落實將中國產能移轉到印度時,台灣的代工廠也只能順從。儘管就勞工的技術熟練度、以及產業聚落的群聚效應,今日的印度還與中國有一段距離,但是如同在印度南部清奈的豐泰、萬邦等台灣製鞋業,在經過設廠磨合期之後,如今都已經順利運作出代工外銷的獲利模式,印度有成為製造生產大國的潛力

印度有13億人口,35歲以下勞動力占人口的65%,且勞動薪資成本明顯低於中國。對於用工量大的台商電子廠而言,印度有理想的人口紅利,然而印度有著複雜的文化與語言體系,並且缺乏東南亞地區的華僑網絡,台商不容易覓得合適的管理人才,使得台商難以在印度複製中國式生產效率,因此對於印度投資猶豫不決。但是如今品牌企業下令將中國產能移轉到印度,並且有意扶持中國本土代工廠,台商也只能因應天時,前往印度開拓新天地

就地利而言,重視招商的莫迪總理從民國103年(2014年)就職至今,印度大幅改善商業環境印度已經連續三年被世界銀行選入經商環境改善最快的前十名經濟體。民國103年(2014年)印度經商便利度排名為全球 142 名,由於莫迪總理持續改革,在去年已經來到 63 名,領先越南的 70 名與印尼的 73 名。

再者,以台商最重視的勞動法律而言,印度政府原本有45項勞工相關法律,加上各州地方法規,讓工廠經營者頭痛不已。而莫迪政府從民國108年(2019年)開始進行勞工法令的統一,例如在去年完成了「民國108年(2019年)工資法的修正,將最低工資制訂由州政府改為中央政府統一,這將有利於台商的工廠管理

談到人和,今年來的中印邊境衝突,雙方關係相當惡化,印度也前所未有的重視台灣例如,印度外交部預料將選派對美重要官員美洲司司長達斯Gourangalal Das出任印度台北協會會長,為歷年來印度派台最重量級外交官此外,印度知名中國研究學者辛柏山Prashant Kumar Singh)8月初在台灣英文報發表專文,鼓吹台印之間應建立緊密合作新架構。印度官學界的重視台灣,是今後台印關係的良好基石。

不可否認,此刻印度的重視台灣,有對抗中國打台灣牌的味道。但是台灣電子代工業,在品牌企業的意向下,也急需在印度建立起新生產基地。政府趁著印度打台灣牌的時刻,與印度政府友善互動,為台商布局投資環境,同時也將為印度創造大量就業,這是創造台印雙贏的好時機。











聯合報黑白集/川普的民進黨化


2020-08-18 00:3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川普表示,如果他輸掉大選,「美國人都要去學中文」。(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最近接受專訪,說如果他輸掉大選,「美國人都要去學中文」;亦即美國會被中國吃掉。這話美國民眾聽來或許新鮮,但台灣人卻應該耳熟。多年前總統選戰,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就曾說,馬英九若當選,台灣將會「查甫找無工,查某找無尪,囝仔要去黑龍江」,兩者如出一轍。

說穿了,這就是恫嚇牌。回顧台灣的選舉,類似話語層出不窮。如民國101年(二○一二年)總統大選,蔡英文說 ECFA  是「包著糖衣的毒藥」;馬英九上台要推動兩岸直航,當時的綠委賴清德說這會造成「木馬屠城」。去年香港反送中,民進黨趁勢喊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都是類似操作。

川普四年前參選,就以挑動族群仇恨為賣點。當選後,更升級營造「新冷戰」氛圍,其假想敵就是中國大陸。民進黨靠反中取勝,或許給了川普啟發,他才有「美國人都要去學中文」之語。

既是恫嚇語言,真實成分也就大打折扣。當年謝長廷的話不但沒成事實,倒是民進黨執政後,對大陸貿易依存度更高。直航未變成屠城的木馬,倒是後來擔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也爭取陸客到台南。至於 ECFA,蔡政府不但藍規綠隨,還呼籲大陸不要片面廢止。

川普鼓吹反中是為了選票,還是為了國家利益,從他把台灣形容為「筆尖」、把大陸形容成「桌子」,可見端倪。可嘆的是,恫嚇牌固然沒品,卻常常有效。要怎麼區分真假,終究只能靠選民的智慧和理性。













聯合報社論/美國大選牽動一連串台海緊張


2020-08-18 00:3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美國朝野有共識,這次選戰最重要的外交議題將是中國政策。(美聯社)


距離十一月三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只剩七十多天。由於川普國內政績奇糟無比,疫情因應失當使得美國感染人數高居全球首位,連帶導致經濟蕭條,又接連併發種族衝突,使他的連任之路充滿挑戰。上次幫助川普大選獲勝的搖擺州,這次都以大幅度輸給民主黨的對手拜登,川普要扳回劣勢並不容易。也因此在剩下的兩個多月,他必將險招盡出。

川普要挽回劣勢,有兩種可能變數。其一,許多州因疫情改採「通訊投票」,由於可能延誤,投票當晚可能無法確知選舉結果。民主黨擔心,川普可能藉機指控郵寄有弊端,拒絕承認通訊投票效力,即使輸了也不會移交權力。其二,世界各國則擔心會有「十月驚奇」。川普可能將勝選的希望放在國外,在九、十月極力製造外交勝利,甚至製造某種軍事危機,以外部形勢為其選情加分。

從兩年前的貿易戰、科技戰開始,川普一直把假想敵鎖定中國大陸。近月來,更率先關閉大陸總領事館,對中國企業抖音(TikTok)和微信(WeChat)頒布禁令更利用新疆與香港情勢,制裁中共官員。但是,在川普的工具箱中,沒有比對台政策更能刺激中共敏感神經的。川普政府除派遣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更宣布了一連串的對台軍售中共立刻還以顏色,宣布在台灣海峽南北兩端實施軍事演習。這意味,民國84年(九五年)的台海危機可能即將重演。

除了台海,南海也是衝突焦點之一。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十四日進入南海,十五日已航至東沙島東方海域,進行海上防空作戰訓練大陸則部署可以攜帶遠程超音速攻艦飛彈轟-6J,進駐南海的永興島上備戰

北京其實很不願意和美國發生衝突,以免落入川普的選戰算計。正在召開的北戴河會議,據傳定調「維繫中美關係」。從近日中共外交官員由楊潔篪、崔天凱等人密集表態願與美國坦誠對話」,可看出中共有意在美國大選前穩住雙邊關係,既防備川普在選前挑釁,也對可能當選的拜登發出訊息:中美是可以合作修好的

這對拜登而言,是很重要的信號紐約時報一篇內幕報導指出,川普周圍的鷹派最近加緊布局,想在選前把中美關係推向難以逆轉的程度;如此,就算拜登當選,短期內也難以修復損傷。拜登日前在《外交事務》上發表了「美國為什麼必須再次領導世界」一文,闡述了其對華競爭理念拜登反對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但美國須繼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領導的角色,而非把頭埋進沙裡。為了更好地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美國應加強與盟友的經濟合作,而不是摧毀美國精心構建起來的國際體系。

拜登挑選聯邦參議員賀錦麗為副手,外界反應正面居多。賀錦麗身兼非裔、亞裔及女性身分,對照川普與潘斯兩個「老白男」,在目前最熱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可確保少數族群獲得尊重。賀錦麗和拜登一樣,屬於民主黨中間派,而非激烈左派。賀錦麗在參議院時,要求保護美國技術不被大陸商業間諜非法獲取;但在對大陸產品加稅上,她又敦促白宮謹慎從事,以免傷害美國企業、工人與消費者,作風務實。

美國朝野目前已有共識,這次選戰最重要的外交議題,將是中國政策。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社論更指出,台灣位於美中強權角逐的中心,無論是台積電對美台科技的重要性,或者台灣的戰略地位,川普和拜登都應在選前說清楚對中國和台灣的相關政策。

上一次台灣議題成為美國大選辯論重心,是遠在民國49年(一九六○年)甘迺迪與尼克森競選時;當時,八二三炮戰,金門、馬祖等名詞成了他們選戰的議題焦點。六十年後,台灣的安危與兩岸關係再度成為美國政治的重心,這未必是好事,我們必須警惕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