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過後...看見教育新藍海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超低油價啟示錄
◆  聯合報黑白集/救慘業只靠「報復」?
◆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過後...看見教育新藍海






經濟日報社論/疫情過後...看見教育新藍海


2020-05-02 23: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國內對抗肺炎疫情下,暫停陸港澳人士來台,使得三地許多大學生暫時無法來台上課,造成某些收取較多陸港澳生的台灣大學院校受到嚴重衝擊。估計若此三地上萬名學生下學年完全消失,單單大專院校的學費損失就有8到10億元,加計其他費用,台灣的「災情」一年將達到40億元。

不只是台灣有這個問題,國際上一些相當依賴國際學生的國家,都受到疫情的重大衝擊,北美、英國和澳洲政府表示,他們正在準備接受國際學生可能減少50%到75%的衝擊

這些西方世界的大學,往往對本地生收取有限學費,並以國際生的較高學費來交叉補貼,如今國際生減少的衝擊對它們財務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英國的衝擊可能最大,該國46萬名外國學生為英國的服務業出口一年貢獻了200億英鎊,僅僅是學費就達到70億英鎊,但英國財政部卻拒絕了大學要求20億英鎊的紓困要求。

美國聯邦政府的思維就不一樣,這波肺炎的疫情衝擊,不僅讓國際學生大量減少,學校還會遭受其他各種衝擊,聯邦政府在超過2兆美元的紓困案中,規劃了140億美元提供上千所大學的紓困補助

我國政府迄今仍未想到這個問題,所以沒有規畫任何紓困補貼給大學院校。事實上,擁有相當境外生的大學,是花了巨大人力和物力資源才獲得的成果,也是在為台灣價值或中華文化的國際化和台灣的國際連結盡心盡力,政府應考慮提供某種程度的補貼來彌補其衝擊。

無論如何,相對於開發中國家,台灣優異的高等教育原來就具有「服務業出口」的優良條件,但囿於國內教育法規嚴苛,招收國際學生的績效相對於某些周邊國家或地區並不突出。在目前肺炎肆虐之下,遠距學習大量普及化。在此基礎上結合線上教學和課堂互動的混合式新教學模式,可提供周邊地區一些中等收入家庭的學子們一個新形態的境外教育機會;這將是台灣優質高校在吸引周邊教育資源有限地區的學子們就讀的絕佳機會。

試想,若台清交成或部分口碑良好的私校,在一般學期間用遠距較學方式,吸引眾多境外生進行線上學習,再於寒暑假要求學生來台進行師生實際互動,包括需要實驗的課程在假期中提供,就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設備和資源,完整地提供給境外學生學習,大量增加學校收入,來支持優良師資和設備之需。教育部應鼓勵國內高校往這個方向發展,增加台灣高等院校的國際化程度,及對鄰近地區的影響力。這也是少子化威脅下,某些有心突破困境的私校難得的生存機會。

由於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在台生活的時間大量減少,費用自然大量壓低,對鄰近地區眾多非高收入的家庭學子,例如菲律賓、印尼、越南、中國大陸應相對具有吸引力。教育部應可主動邀請國內高等院校研商,如何調整目前規範來掌握這個難得「商機」,而非被動管制高校不可「違規」。各大學院校也宜迅速研究規劃這種模式的課程,即時掌握這個龐大的教育第二市場」。但這個巨大的第二市場,將會是全球各大名校必爭之地,可能短期內就會相當程度地改變目前的高教狀態,教育戰爭其實已經開始,不可輕忽怠慢,否則藍海」即將轉變為「紅海」。

此外,可以想像許多科普或通識課程的市場,也可以透過類似的設計,由高等院校相關科系提供出來,掌握有心學習但囿於各種因素無法參加一般課程的社會大眾,創造出有口碑學校在台灣本地顯著的「第三市場」。危機經常也是轉機,再生或消亡也可能在於一念之間,教育也是一樣











聯合報黑白集/救慘業只靠「報復」?


2020-05-02 23:5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六月底將歇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金山海灣溫泉會館福華翡翠灣飯店後成為新北市第二間歇業飯店,台南首家五星級大億麗緻酒店也驚傳六月底關門,加上第一季已有十九家旅行社關門,在台灣歡慶多日零確診、五一連假爆人潮的同時,伴隨的卻是觀光業的可能骨牌效應

觀光歇業潮,近因是受新冠疫情打擊;尤其此行業格外重視現金流,來客率、住房率銳減少了現金,員工薪水、水電租金等仍得照付,撐不下去,成為疫情海嘯第一排並不意外

但福華翡翠灣飯店、金山海灣溫泉會館和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它們或曾輝煌,或擁海景溫泉,或有人文賣點,何況前有各項紓困加持,後有台灣「開封」在即,業者竟連報復性消費榮景都不想期待顯然有更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存在

觀光產業生存關鍵在於客源多元及穩定,無論本地外籍、團客散客都不可或缺;但疫情下的反中情緒已被煽高,網軍四處出征對岸、新加坡等地,又讓「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大打折扣。陸客既不可待,新客源又不知何處覓,不如趁早自我了斷

觀光「慘」業衝擊著成百上千員工一家子生計問題,此刻再奢言「趁機留強汰弱」,無異「何不食肉糜」,還有人大談「台灣最美的風景是沒有陸客」,更是歧視性的落井下石。就算不再實施人潮警示,各國也陸續解封,政府若不解決結構性問題只寄望報復性消費」,如果不是逃避問題,就是太過鴕鳥













聯合報社論/超低油價啟示錄


2020-05-02 23:5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疫情衝擊下,國際油價恐難反彈。(路透)


原油向來是投機客的最愛,十幾年前油價還曾被炒到一桶一四七美元的高峰,現在因疫情肆虐,各國封城令下,經濟活動停擺,原油需求大幅下滑,四月廿一日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五月期貨油價盤中竟跌至負四十美元,這意味除非付一桶四十美元補貼買主運輸儲存所花的錢,否則根本沒有人要五月到期的原油。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反彈波動,各國也陸續準備解封,情況仍不樂觀。據高盛集團表示,全球石油市場最短三周之內就面臨儲油能力的極限,全球產量需停產近二成

但要減少供應並不容易,首先是國際競爭不允許。去年油價還可以維持在六十美元,但最大的兩個石油出口國各懷鬼胎:沙烏地阿拉伯主導的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希望俄羅斯共同減產,維持油價;但俄羅斯希望以增產來壓低價格,把美國頁岩油產業逐出市場,一般認為油價低於四十美元,頁岩油開採就不敷成本。

兩國互不相讓,競相增產,美國分別協調,俄羅斯最後賣川普面子,也是認為油價已低到足以讓部分頁岩油公司破產,於是協議五、六月每天減產九七○萬桶,占全球產量近一成。想不到市場氣氛悲觀,等不到五月,期貨價格就先垮了。

其次,開鑿油井有沉沒成本,很難像水龍頭要開就開,要關就關;如果要減產,需等這處油井已無油可採,才自動廢棄。問題是之前油價仍在五十元以上時,大家一窩蜂投資,現在無法一下收起來。

川普在期貨油價跌破零元時,宣布將購買七千五百萬桶做為戰略儲備,但全球每天產量超過消費一千五百萬桶,川普的增購僅是杯水車薪;而且這麼大的量無處可去,所有已知儲存處所都已裝滿,煉油廠、儲油中心即將滿載,海上運油的油輪也拿來裝油,連可裝七億桶的美國戰略儲油庫都快滿了

對一般民眾來說,油價大跌反映的幾個現象是值得留意的。其一是代表經濟大萎縮現象:按理說,油價跌對航空業、運輸業有好處,但這無法鼓勵更多的消費,因為疫情肆虐,大家不能旅行,甚至因為禁足令,連路上車輛都大幅減少,需求降低,根本抵銷了油價帶來成本降低的好處。

這也顯示經濟前景堪慮,通貨緊縮疑慮上升,即使未來解禁,大家也擔心疫情再起,不敢消費,使得廠商更不願生產,進而造成企業資遣員工、放無薪假,形成惡性循環。換句話說,經濟解封之後,面對的不是V型反彈,而是U型,甚至可能是遙遙無期的L型

國際貨幣基金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總量將萎縮三%,這是民國19年(一九三○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民國98年(二○○九年)金融危機才不過萎縮零點七%,油價劇跌的警訊不可不注意。

其二是美國退縮到孤立主義: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美國還是全球霸主,考慮的是全球油價的穩定與原油來源的安全。現在美國靠著頁岩油技術,五年間產油量翻倍,去年更躍居世界第一產油國,原油可以自給自足美國既可減少對外依賴,相對的也對國際事務缺乏興趣,這對全世界都是危險的

雖然川普介入油價之爭,也宣布增購戰略儲備,但他不僅是為了救油價、救能源公司,更重要的是挽救華爾街股市,以及自己的連任選情

其三是這對全球環保只是暫時性的好消息:現在少用石化燃料,全球汙染減少,但油價低迷是果,真正的因是疫情,讓大家不能出門消費,經濟活動才冷卻下來,間接造成原油消耗減少,油價撐不起來。

但在低油價時代,永續能源的發展也會緩慢下來。疫情只是人類給地球一個暫停喘息,生態雖局部恢復,暖化雖暫時減緩,但不會永久停留在這個時刻的。

全球疫情下超低油價反映的幾個現象,應能給我們一些啟示:紓困振興不能慢、美國保護不足恃、永續能源不可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