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心地光明防疫\星期透視/太陽花運動不得不面對的司法轉折

◆  星期透視/太陽花運動不得不面對的司法轉折
◆  大屋頂下/北京不吃玻璃 台灣不喝汽油
◆  名家縱論/心地光明防疫
◆  只靠安全網 難阻隨機殺人
◆  畫中有話/商家逆勢促銷尋活路
◆  金正恩神隱 賺飽關注量
◆  消防法一體適用 常窒礙難行
◆  大火與大疫的風險管理
◆  殺警案 官員不宜表態
◆  漫畫/罷韓不怕疫情?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心地光明防疫


2020-05-03 00:13 聯合報 /   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我們應保持心靈的平靜,時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山川林木中悠遊,多歡樂,多走動,少憂少惱。圖為位於新北市通往三貂嶺瀑布群的步道。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次新冠病毒,短期間橫掃全世界, 使急駛的文明列車,頓時剎住,所有人被震得驚慌失措,至今尚看不到終點。我不是專家,只想以較宏觀角度,來尋找有沒有被專家忽略了的脈絡,可供參考。

我們的世界,自從由以物質為主的時代,進入廿一世紀非物質時代以來,新科技突飛猛進,令人無所適從。老一輩的提早退場,年輕的一輩在虛擬的世界,與世界隔離。人類不知如何對應這種新的生活方式,只好盲目跟著時代走。

本來在農業時代,人與人的界面是情感。溫情使人的內在與外在世界和諧相處。現代的新科技已使人情逐漸淡薄,當人與人的界面由冷漠無情的機器人或科技產品所取代時,我們每天所接觸的器物,也逐漸提升其能量的次元。外在世界改變了,微觀世界的生物也會隨著改變,甚至超微觀的病毒也會跟著改變

本來細菌只是奈米大小,現在病毒比細菌又更小,已是超微觀生物。試想用大石頭砸得到螞蟻嗎?或許這正是今日疫情的盲點。

二千多年來,邏輯的對立思維掛帥,人類習慣於非我族類即是敵人的對立觀念,但大自然是一體性的融合,弱肉強食的對立只是生態平衡中的一小段,融合才是大自然的真理。對立的思維,是人的有為,融合才是大自然的無為

廿一世紀,凡事都要回歸到宇宙一體的原點來思考。擁抱對立思想的人,只顧自己,不管別人,定會被逐漸淘汰。其實,放棄對立的思想並不難,我們只要心靈平靜下來就行了。在平靜下來時,如果內心仍存有什麼不能平靜的葛藤,那麼就跟那葛藤和解吧!和解方法也很簡單,只要在內心原諒對方,或請對方原諒你就行了,非常管用。與父母長輩或兒女後輩,都可以用此方法和解,和解了就融合成一體,平靜的心靈就會回來。

我相信這才是融合之道,把萬物或花或草或細菌,都當朋友看待。當然,我們不必故意去親近病毒,但以對立的態度來害怕也沒什麼道理。人要生存,病毒也在求生存而已。我們如視病毒為魔,大自然也將視我們為魔,魔與魔爭戰不休,反而又回到原始沒有文明的社會。其實,每個生物或每個人都可能是病毒的載體。如果我們能保持心靈的平靜,時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多一點休息,曬點太陽,在山川林木中悠遊,多歡樂,多走動,少憂少惱,回到農業時代的生活方式,慢慢的,免疫系統就強化,相信這才是與病菌病毒好好共生共存的方法。

佛法有百光遍照瑜伽王法門」,這個法門我不懂,但顧名思義,我們似也可學習,以心地的明光,遍照身體內外,浩然正氣便會油然而生,為了健康,我們都要好好修習的功課吧!

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星期透視/太陽花運動不得不面對的司法轉折


2020-05-03 00:25 聯合報 /   周陽山/金門大學、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魏揚等被控太陽花學運占領行政院案,台灣高等法院日前宣判,魏揚(左二)等人二審逆轉被判有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六年前喧騰一時的太陽花學運,在一審時宣判無罪。但時過境遷,日前二審判決出爐,當事人被判二月至四月徒刑。「黑色島國青年陣線」成員魏揚等六人號召攻占行政院經台灣高等法院認定係煽惑他人犯罪」,逾越言論自由界線。法院指出「人民的犯罪行為不能被鼓勵,煽惑罪是對言論自由的合理限制」,當事人必須負起刑責

針對此一判決,魏揚指出「檢察官跟法官把我們看成是一群沒有自己思考能力,只會從眾的暴民」。但是,「沒有人是『被煽惑』來的!」律師尤伯祥表示,「煽惑罪」不合時宜,是上個世紀威權統治國家常用壓制人民異議聲音手段,在民主改革時代早該廢除。

但完全掌握政權已四年的民進黨政府,並未透過立法院修法,廢除不合時宜的煽惑罪」。而在行政院方面,除了表示尊重司法外,也強調當事人可持續透過司法捍衛個人權益。這反映出執政者「此一時、彼一時」的變化,也就是因執政立場的改變,而改變了基本態度。

在野時,民進黨支持群眾抗爭,這是馬下爭政權的奪權行動但執政後卻是不再鼓勵民眾攻占行政院了,只能表示尊重司法判決,否則執政者鼓勵抗爭,天下還能安否?

同樣變化也出現在當年太陽花運動強烈反對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上,行政院態度出現了一八○度改變!對於大陸學者倡議中止ECFA,陸委會日前表示,過去兩岸簽署的協議都持續有效,政府也在持續落實ECFA,若中止此一協議將會造成台灣業者的損失,這是我方不願見到的結果。無疑的,這是今是而昨非」,行政院已經否定太陽花運動的主訴求

為什麼,六年之間,「成王敗寇」變化如此之大?成也民進黨,敗也太陽花!為什麼,民進黨對ECFA的態度如此巨變?

答案只有一個,為了執政為了交出政績,爭取老百姓的支持。換言之,只有告別過去,向太陽花說再見,才有可能繼續執政下去。這是民進黨的執政邏輯,太陽花的確已歸入歷史

至於「公民不服從運動」,它不同於暴力的反抗,是為了良知與正義而採取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違法手段,進行抗爭。「公民不服從公然、非暴力、出於良心但卻違法的政治行為」,其目的是為了促成法律或政策的改變基於此,非暴力乃是抗爭的前提美國民權運動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馬丁.路德.金恩講得很清楚:「任何人因為良知告訴他法律是不公正的,但是他違背法律卻願意入獄接受懲罰,讓整個社群的良知都知道法律其實是不公正的,這時他表達的是對法律最高的尊重。」

質言之,「入獄接受懲罰是對法律表達最高的尊重」。現在高院的新判決,不是正在複製這樣一段「公民不服從實踐歷程它是執政者對違法行為施加的懲罰,無怪乎,民進黨政府只能向太陽花坦誠地說,必須尊重司法,面對司法判決了











大屋頂下/北京不吃玻璃 台灣不喝汽油


2020-05-03 00:21 聯合報 /   黃年
舉世抗疫的同時,兩岸關係也春寒陡峭。圖為我國第二批第二架湖北類包機接回229名滯留當地的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此疫癘,世界丕變,歷史軼軌。當然,兩岸關係也勢必改變,不可能再走在過去的軌轍上。

世變的中心在中國。疫情將中美貿易戰積累的「修昔底德情結」再推升堆高上去。大陸體制內學者警告,已經出現「全球去中國化」的濫觴,西方與中國在政治及經濟上逐漸形成某種程度的「脫鉤斷鏈」不無可能。這將打亂北京厲害了我的國」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盤棋。世界與中國的相處方法變了,中國的國際處境自我定位也變了,兩岸關係必然因而變化

先就兩岸大氣候言,走勢有二:一、武統更不可能。北京甚至應當想像,若某日發動武統,會不會反而可能成為西方趁勢收拾中共的時機。二、武統倘不可能,就北京言,兩岸只能走「心靈契合的統一」,即「民主統一」,這會使「統一前」的兩岸關係比「統一」更重要。這是我一向的看法,只是如今更覺真實。

在此大走勢下,北京的對台政策,就不應再是想要急著「吃掉」台灣,而是必須先「穩住」台灣。這是完全不同的戰略想定要穩住台灣,就要穩住中華民國

因為台灣是水,中華民國是杯杯在水在,杯破水覆

再就台灣內部小氣候言。今年大選後,民進黨走向「中華民國新生論」,卸下法理台獨的包袱,也使民進黨劈腿在「殼獨」與「華獨」之間。

這可視為民進黨在兩岸戰略上的重大轉型勝利。因為,「法理台獨」在台灣已經退潮,「殼獨」可視為「變形台獨」的共識,「華獨」則可說是跨藍綠的公約數。

大小氣候形成的這個局面,使中共頭痛,亦使民進黨猶豫。
先說中共頭痛。在「統一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獨不消滅中華民國」的弔詭下,民進黨將「台獨不台獨」的命題,換置為「消不消滅中華民國」。北京頭不頭痛

此時,北京面臨的選擇是:或坐視民進黨的「殼獨」掏空「中華民國」,使之一點一滴地「流失」?或引導民進黨回到「華獨」,重新將中華民國一磚一石地「填實」?頭不頭痛

北京對台戰略,原本奠基於「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要壓制「一中各表」,如今卻變成欲搶救「九二共識」亦不可得。北京現在面臨的問題,不只是不能統一,更迫切的是中華民國能否保住。亦即,「台獨」攔不住,「華獨」也不保。頭不頭痛

再說民進黨猶豫。民進黨面對因貿易戰及疫情而受創的北京,川普等因素又極盡挑逗引誘之能事,因此在「殼獨」與「華獨」間頗見猶豫。

殼獨,就是留下「中華民國」四字,不正名,當條件出現時修憲而不制憲,主張「中華民國新生論」,反對包括「一中各表」在內的一切「一中原則」。殼獨是北京所忌惡。華獨,則是保留「一中各表」之類的「一中原則」,靠向「原真中華民國」,認為兩岸問題終究須由兩岸雙方共同處理,不採取決裂手段。此際,華獨可能已成北京若想維持兩岸臍帶不得不然的選擇。否則,如果不統一,又留不住「原真中華民國」,兩岸就真如最近陸委會所說,漸行漸遠。

民進黨在殼獨與華獨間搖擺,可以理解。因為,民進黨亦知法理台獨不可行。兩岸不是台獨說斷就斷,北京不斷,台獨就根本斷不了。

另就國際言,法理台獨顯然超過美國等主要利害關係國願意承擔的風險成本,不可能得到支持。再就台灣內部論,「維持中華民國現狀」較「法理台獨」更獲民意支持。何況,即使真有一日正名制憲成功,實現了台灣國,則台灣內部反對中國分裂的力量,必將走向革命化、暴力化、地下化,並與中共一體化,仍是沒完沒了。

「法獨」不可行,因此改思「殼獨」。但「殼獨」仍是「台獨」,殊非解決兩岸問題的正辦。而且,殼獨掏空中華民國,將使台灣抵拒中共的能量更弱。因而,華獨仍是民進黨不可丟棄的選項。華獨就是「不撕破臉/往前尋求共同方案」的意思。這應是台美中三方,及國際、台灣內部、全球華人及十四億大陸人民可能容存的最大交集,及最安全、最具彈性與未來性的架構。民進黨不會不懂得「華獨」的戰略意義及效用,想必也不會把路走絕了。因此,民進黨陷入猶豫

綜上所論,雖然「華獨」一詞已經汙名化,但北京若不想台灣因「殼獨」而將中華民國一點一滴流失,自然應當正視「華獨」的發展。而民進黨若知,當下世局正是促使中共正視及容納「華獨」的契機,自當因勢利導,不應將心力虛耗在自殘內耗的「殼獨」上。

亦即,北京和民進黨雙方應知中華民國才是兩岸的定海神針。變動的方向在於,這個「中華民國」,是「殼獨」?或是「華獨」?

其實,中共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在過程論目的論上,皆陷自我矛盾

中共,以「希望台灣維持中華民國」的過程論,想要達成「消滅中華民國」的目的論。這是矛盾

民進黨,既知「正名制憲」為不可行之目的論,卻何以方方面面又以「台獨」行徑為過程論?例如,陸生和陸客還要不要回來?ECFA會不會終止?但如果搞不成法理台獨,何必弄成這樣?此亦矛盾

正在浮出的現象是:民進黨看似想藉「中華民國新生論」甩掉法理台獨的包袱,中共卻因「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而陷泥淖。法理台獨變成偽議題,「殼獨華獨的競合成為真課題

世界變了兩岸變了。如前文所說,為了宰制中共,西方會把台灣化作各種形式的餌,中共想吃掉這隻蚯蚓,就將同時吞進鉤子。所以,兩岸問題恐怕還是要走習近平所說的「心靈契合」,才是天與人歸,但這就是一條文火慢燉急不來的路

台灣不要做人家的餌,中共不要吞鉤子心靈契合,首先不能掐對方的咽喉,不能撕破臉

三年前,我參加上海一場兩岸座談會。我說:兩岸關係,台灣要認知北京不吃玻璃,亦即不能接受台獨。(現在,民進黨正在甩掉正名制憲。)

北京則要認知台灣不喝汽油,亦即不能接受把中華民國一筆勾銷。(現在,北京正在低調搶救九二共識的一中各表。)
可見,中共與民進黨的交集仍在於:中華民國是兩岸定海神針。雙方守住中華民國,就不吃玻璃,不喝汽油

五二○將屆。本文期待,北京的頭痛及民進黨的猶豫,皆能療癒。











畫中有話/商家逆勢促銷尋活路


2020-05-03 00:28 聯合報 /   圖與文/杜建重


新冠疫情影響各行各業,許多店家因而歇業,但也有商家「逆勢操作」,以促銷吸引客源度難關。

連續六日零確診,五一連假民眾外出透氣踏青,店家喜迎春燕;但疫情中心擔心人潮風險,發布監測點;讓拚觀光的地方首長兩難,也讓民眾徬徨。

雖然疫情趨緩,但仍未達解封之境,昨連七零破功,凸顯全球疫情依然嚴竣,台灣很難偏安,若心存僥倖,恐讓守護多時的防線旦夕瓦解。

疫情期間,雖然生活不便但非諸事不宜,唯有遵守規範,解封正常生活,或能早日到來。











金正恩神隱 賺飽關注量


2020-05-03 00:14 聯合報 /   劉順達/教(台北市)
北韓官方媒體報導,最近神隱的北韓領袖金正恩五月一日到順天磷肥廠開心剪綵。(路透)


從四月十五日未出席祖父金日成一○八冥誕以來,失蹤廿天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終於在五一勞動節現身,把外界的重病說、死亡說等謠言一掃而空,讓金正恩不用花錢就吸引世人目光。

其實,金正恩上台後神隱紀錄不少,有時還長達四十多天,每次都有其設定的特殊目的,也能如其所願

一般來說,這次神隱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讓川普每天「胡言亂語」,讓金正恩不用飛彈,就可以在世界舞台打廣告。
相對,此次南韓總統文在寅表現則是「老神在在」,似與川普打對台戲。金正恩的燦爛微笑,讓川普有如碰了一鼻子灰;另讓川普認為,文在寅眼裡只有金正恩,沒有川普。

的確,文在寅是有備而來。如果說,文在寅執政前半期三年與金正恩簽署的《板門店宣言》等是一粒種子,那在剩下任期二年,文在寅要看到這些種子「開花結果」,為朝鮮半島帶來和平。

同時文在寅相信,掌握朝鮮半島命運的主人是韓民族,不是美國人。上個月國會議員選舉,執政「民主黨」大勝囊括一百八十席,成為南韓選民支持文在寅政策的有力籌碼。

值得觀察的是,今後無論是文在寅或金正恩,對川普連任總統之路,是助力、或是阻力難斷,恐怕「震撼彈」還在後頭。










消防法一體適用 常窒礙難行


2020-05-03 00:13 聯合報 /   賽夏客/資深教育工作者(苗縣頭份)
日前錢櫃KTV大火,消防員升起雲梯車搶救,並深入各樓層搜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錢櫃大火究責聲不斷,均朝人為疏忽查辦殊不知消防法不分建物規模等級,一體適用,讓權責單位疲於奔命或有狗尾續貂之嫌,出現陽奉陰違的僥倖心態。

以前在職時,學校位處偏遠,建物僅兩層樓,校園空闊逃生安全無虞,仍被要求花鉅款加裝消防設備,且年年安檢,填報安檢資料等瑣事。還有定期舉辦消防演習和研習,這都不是壞事,但研習過後,講師通常跟老師們推銷消防器材,讓人懷疑有強迫推銷之嫌。

消防器材備而不用是基本防災概念所謂有備無患乃是未雨綢繆的上位想法;事實上,很多消防器材,如滅火器,有使用年限;經費闊綽學校尚能有經費更新,經費拮据小校,只能如反覆使用醫療口罩般求心安。消防安檢常是流於形式或紙上作業虛應故事乃是公開秘密

再說,萬一發生火警,人人基本反應就是往外逃命,不會乖乖等警報聲響,或起煙霧,再由老師帶領,依序逃出,有需要大費周章要求學校安裝這些毫無功能的警報器或煙霧器嗎?有時半夜無端警報聲響,必須等學校相關人員趕去處理,吵得附近居民怨聲載道;因此,下班後,警報器關或不關,千萬難。

總之,訂定一體適用的消防法,未免太便宜行事,密閉空間和開放校園一樣嗎都市和鄉間沒差別嗎低矮房舍和高樓大廈,是不是該分消防等級;大家都在追究人為疏忽,我卻看到修法的怠惰。










大火與大疫的風險管理


2020-05-03 00:12 聯合報 /   許永明/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五一連假民眾正常生活,圖為三峽老街戴口罩逛街的民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幾天,新冠疫情及相關紓困,及錢櫃KTV大火引發的風險管理議題。兩件看似無關的事件,其實是相關的。

從國家公安治理角度看,兩者都不可或缺風險管理公共衛生有共同點,都與掃地與整理家務「家事」很像,具有做什麼看不到,沒做就看到特性

所謂做什麼看不到」,係指績效難以衡量;「沒做就看到則是指不去做或沒做到位,後果會在日後顯現,不過也不會馬上發生這個特性讓政府與公司的決策者,很難具體化風險管理與公共衛生的績效。這次疫情,如果不是有其他國家作「對照組」,也無以凸顯我公衛的價值

記得以前在網路讀過一個「扁鵲三兄弟」故事:魏文王有天問扁鵲:你們家三兄弟誰的醫術最高明,扁鵲回答:我的大哥最高明,因為他能夠「治病於未發」,不過也因為大哥總能夠在病還沒發生,人們還不知道時,就將疾病撲滅於無形,因此其名聲不出家門,只有家人知道大哥很厲害。

魏文王再問誰第二高明?扁鵲說:我二哥醫術比我高明,因為他總能夠「治病於萌發」,也就是初始階段,就將病治癒,所以人們以為他專治小病,其名聲不出鄉里;而我的病人多是「病入膏肓」,治好了,人們都以為我很厲害。

故事裡的大哥,做的就是公衛的事,將病消滅於無形,一般人根本不知道病有可能來過。政府或企業的風險管理也一樣,切不可以為承平時,沒有損失,就以為是常態,殊不知「損失」曾來敲過門。風險管理與公衛需要成本但由於其績效難以衡量特性,使其在政府部門或企業內部普遍以「成本效益分析選擇可執行方案時,就吃大虧











殺警案 官員不宜表態


2020-05-03 00:11 聯合報 /   陳林生/廣編文案(高雄市)
警政署長陳家欽(圖中)日前到鐵路警李承翰家中慰問,李父感嘆,判決結果讓孩子的犧牲比什麼都不如。記者卜敏正/攝影


得知火車殺警嫌犯因精神疾病獲判無罪,第一時間我也憤慨。有關部會首長,對此判決表示不能接受,支持檢方上訴,接著蔡總統透過發言人也表示支持依法上訴;昨天閣揆蘇貞昌亦表示支持上訴。

然而冷靜下來細想,民眾的憤慨與政府高層的表態,多半是由「情」的角度切入。換個角度看待,或也證明我們社會有「情」,但司法專業遵循的是」,雖說「法律不外乎人情」,但當情與法不能並存時,理性成熟的社會應當支持「法」,因為自由需要憑藉支撐,社會才有相對穩定秩序

表達支持上訴,說白了就是覺得個案司法判決不公」。蔡總統就任後,旋即召開司法改革國是會議,這是總統的職權,或也說明蔡總統對司法改革有其理想;但是總統及閣揆以下官員接連就個案表達意見,卻正是對司法無情的打擊與傷害

民眾對社會重大案件判決表示意見,是情緒表達但擁有權力高層,若輕率附和民眾表態,顯有逢迎民粹之圖,進而恐有干預司法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