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0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戰狼孤軍戰 鷹鴿現合流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434/web/

◆  SOP亂了套 燒出柯文哲政治危機
◆  聯合筆記/表現的不自由
◆  兼顧防疫與日常...逐步鬆綁才能真正紓困
◆  酷碰券 多面討好又固選票?
◆  漫畫/1968之亂
◆  職場安全誰在乎?
◆  盼公有場館有限度解封
◆  預付書款 助獨立書店續命
◆  政府紓困 別忘了社福團體
◆  錢櫃大火/人謀不臧才是問題
◆  錢櫃大火/稽查務必權責明訂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戰狼孤軍戰 鷹鴿現合流


2020-04-30 23:36 聯合報 /   李春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目前確診國民數最多的美國斥責中國隱瞞疫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則反駁是造謠汙衊。 (美聯社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連日來除接連不斷的小三新傳和老鐵情變,吵得最火爆的就兩個話題,一叫「新八國聯軍」,一叫「新庚子賠款」。兩個話題說來話長,都要交代歷史,觀照今天,但由這兩個話題派生出兩個新現象,倒是有了新意思,一個叫做「孤軍奮戰」,一個叫做「鷹鴿合流」。

所謂「孤軍奮戰」現象,來自一篇網文,題目叫「致敬,孤軍奮戰的外交部」。此文出自一個「政局動向網」,由於新網站實在太多,又都不喜自報家門,所以眉目不清,但此文掛了多日未有人敢封刪,相信有些硬氣。

此文不短,但從頭到尾就是說一件事,即中國外交部三位發言人,一直在孤軍奮戰,而且是從去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所以「有些事情,要說出來,大家才會知道我們國家的輿論是個什麼現狀」。

而說出來的事,大致是去年香港事件整個國家輿論都鴉雀無聲,到今年疫情爆發後,都是華春瑩、耿爽和後來的趙立堅每天舌戰,艱難捍衛國家利益

因為沒有封刪,文章很容易找到,不多引述,只因中國外交現在被指進入「戰狼外交」年代,埋怨戰狼在孤軍奮戰,讀來讀去主要指責的是輿論,而這種指責給人的印象,就是矛頭所指宣傳部門。

再看看所謂「鷹鴿合流」。就在中國國際環境日漸逼窄時,不少人不怕粉紅圍攻,放膽出來講話,其中講得相當精彩的有資深外交家、前北京外交學院黨委書記袁南生,他出彩的兩句,一是「歷史證明,外交被民意所綁架,難免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另一句是「要防止對美誤判,誤認為美國已衰落」。

袁南生可以被認為是中國外交界的鴿派,而在外交界之外,鴿派也大有人在,且近日都勇於講話,但這裡要引一位典型的鷹派,且多年前就指禽流感和SARS是美國的生物心理武器他現在已不能稱為中共軍方鷹派,因早已退役,現在人稱環球時報的軍事評論員

戴旭被指與鴿派合流,主要是他來了個中美關係的「四個沒想到」、「十個新認識」,其中一個最特別的沒想到,是「想不到沒有一個國家站出來表示同情和支持中國」,一個特別的新認識,是「要承認美帝是世界老大這個事實」。由於主張打核戰甚至放水秦嶺以南的朱成虎等鷹派,近期都不現身了,人稱「鷹鴿合流」已成現象。










防疫情再起 需組疫苗國家隊


2020-04-30 23:55 聯合報 /   蘇益仁、李敏西/南台科大講座教授、國衛院研究員(台
近年來新興傳染病層出不窮,歐美國家皆資助產業界及非營利機構開發疫苗。圖為英國科學家正在研究疫苗。 (路透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疫情,連續十八天沒有本土確診病例,整體而言,應可考量如何階段性放寬一些管制,也使經濟活動及早復甦。五一勞動節後的疫情,成了是否鬆綁的試金石。

根據最新病毒演化及疫情全球化的流行病學分析,北半球夏天疫情可能減緩但不會消失,尤其是有無症狀帶原者,冬天疫情可能再起;台灣因控制得宜,冬天如疫情重來,因群體免疫力低,緊急開發新冠病毒疫苗對抗疫情是急務。

以疫苗研發言,新疫苗由開發至上市,起碼費時二至三年以上。但在緊急疫情時,顯然緩不濟急。才會有推動緊急使用授權的綠色通道,允許在基本安全及功效確認下,進行臨床試驗與製造及量產同步執行,以縮短時程。

目前有上百個候選疫苗,希望能在冬天產出疫苗,供應防疫及醫護人員施打。目前有八個候選進入臨床試驗,到冬季時才可能完成快速開發,並獲緊急使用授權。可預期的是,屆時各國可能管制出口,台灣不是世衛會員,因此需盡速組成「疫苗國家隊」,在政府主導下緊急開發因應。

台灣有三家民間疫苗廠及一家公有疫苗先導廠,緊急開發新冠疫苗,需優先盤點這幾家現有生產技術、產能及成熟度。
政府應選定有可能量產的疫苗生產平台,資助疫苗廠六月前完成試產,並進行動物活病毒攻毒試驗,評估疫苗保護力。

同步啟動臨床試驗量產疫苗。如果臨床試驗結果達標,政府應緊急採購當儲備疫苗,根據冬天疫情來決定是否進行緊急疫苗接種。

近年來新興傳染病層出不窮,歐美國家皆資助產業界及非營利機構開發疫苗,早期皆以經費補助為主,缺乏積極互動,最近改為公私夥伴關係PPP模式,大幅提升開發效率。緊急開發新冠疫苗,因充滿不確定性及同步量產風險,政府應與疫苗廠以PPP模式簽訂預購資助合約分段付費,才能加速疫苗開發速度。台灣過去因受制預先採購制度限制,無法與廠商共同開發,此次一定要突破框架,仿效歐美各國預先提供資金與疫苗廠共同開發。

多年來,台灣疫苗產業雖有進展,但以台灣人口少且經年面對中國大陸層出不窮的疫情,成立常態國家緊急疫苗研發機構,及檢討法規制度勢在必行,新冠疫情正是一個契機。










鐵路殺警案 是誰不挺警察?


2020-04-30 23:40 聯合報 /   俞力文/律師(台北市)
李承翰殉職後,鐵路警察全面改兩人一組執勤,一同巡視列車,確保安全。 記者黃義書/攝影


刑事上犯罪的成立,需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及有責性為要件,缺一不可。行為人藉著該當構成要件之違法行為,表現出行為人主觀上有違反法律規範的可非難性,進而應負擔刑事責任,並接受刑罰的制裁;所以,刑罰是以罪責為基礎,「沒有罪責就沒有刑罰」。

罪責則是依行為人的判斷能力為基礎,亦即在意思自由的情況下,行為人具有正確判斷,並辨別合法或不合法的能力,因此從事違法行為,行為人的行為就具有可責性。

誠如前述,並非只要患有精神疾病就可逃避刑罰的制裁;還需要行為的當下,行為人是處於病發狀態,否則就算是患有精神疾病,也是有可能被判有罪。

回歸刺傷鐵路警致死案,嘉義地方法院認為,行為人行為當下是處於病發狀態,所以宣判無罪。

從本案的事實認定可以發現,案發當下只有一名警察執行巡邏職務,為何每年招考警察,依舊只有一人巡邏?若人力嚴重不足,為何近幾年招考人數大幅縮水,何以法院依法判決卻被說其是司法不挺警察,難道警政署都沒想過內部人力安排的問題嗎

有論者認為,遇到類似事件直接開槍即可,真那麼容易嗎? 試想,若今天你搭乘同班列車,在列車狹窄空間中,不怕被流彈波及嗎?到時是否又要哭訴要求國賠?

警政署表示,判決將會危及警察執勤安全,難道教導員警如何安全執勤不是警政署的工作嗎?一個判決真的會危害未來警察執勤的安危?難道判決有罪,警察的工作環境與安全性就會提升?

政府機關有錢對毒品績效案件,發放獎金,導致基層員警多以有無績效為主,卻沒錢改善基層員警裝備,並將人力為合理有效分配,同時提升警察人員養成訓練與品質,這才是有效提升執勤安全的基石

總之,法院只能依法審判,不可超脫法律;真覺得不妥,何不訴諸立委諸公修法將刑法第十九條刪除?到底是司法不挺警察,又或是立法不挺警察?










修正刑法監護處分 刻不容緩


2020-04-30 23:45 聯合報 /   趙萃文/法研所博士候選人(台北市)
殺警案鄭姓男子有思覺失調症,嘉義法院判無罪,強制就醫5年、令50萬元交保,家人籌不出保釋金,法警戒護還押看守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七月殺害鐵路警察一案,當時輿論譁然。嘉義地方法院昨宣判,法官認為鄭罹患精神疾病無罪、應入相當處所強制就醫五年,另依刑訴法規定裁定五十萬元交保,具保前仍繼續羈押。因此,若家屬湊得五十萬元,儘管其病情未好轉仍可馬上釋放。

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都市化程度越高,現代人生活壓力緊湊,罹患精神疾病者也越多,精神障礙者犯罪亦節節升高;從精神異常女子何美能當街向北一女學生潑灑硫酸案,到被鑑定有精神疾病男子陳昆明,七年前殺害兩名女童,假釋未及一年,又活活打死少婦之凶殘憾事。

民國94年(二○○五年)刑法修法前,監護處分最高期間為三年,修法後延長為五年。然而若五年時限一到,不管病犯有無痊癒皆須釋放,是這次修法為德不卒之處。

我國刑法長期繼受自德日兩國,德國刑法第六十七條d規定,對於精神病患者監護處分並無最高期間限制;日本於民國92年(二○○三年)制定心神喪失者醫療觀察法,其對象行為是放火、強制猥褻、強姦、殺人、傷害、強盜等(同法第二條第二項),亦無最高執行期間之上限,在該兩國均無違憲疑慮

法務部於民國104年(一五年)六月亦曾研擬修法將監護處分五年上限改為不限次數,若經治療仍無改善則終生監護,可惜之後就沒下文。

事實上,刑法監護處分其重點是放在治療,同時並保障社會安全,且我刑法第九十一條之一性犯罪強制治療,其處分期間,從最高三年修正為至其「再犯危險顯著降低」為止,亦無最高期間限制,只是每年要評估而已。

筆者相信,嚴重精神病患其再犯危險性,絕不低於性罪犯;然前者五年期限一到,無論是否痊癒皆須釋放,後者卻可為終身監禁,從憲法平等原則看,是一大諷刺。

戰國策楚策曰:「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希望英勇巡官之死,能喚醒法務部儘速修正刑法別讓悲劇再次發生。










數位轉型沒做對 毛蟲還是毛蟲


2020-04-30 23:58 聯合報 /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校長(台北市)
五一連假將至,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喊出「防疫樂活新態度」,但交通部的1968警示App仍被發現與現實不符情況,人潮擁擠的北投市場在App上顯示正常。 記者蘇健忠/攝影


數位腦袋數位科技是現代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在這次新冠病毒疫情防治上,很高興政府利用數位科技解決問題,顯見政府的腦袋已逐漸從過去傳統的類比思考轉成數位方式,但數位科技講究資料的正確性,否則「垃圾進,垃圾出」,沒有正確輸入資料的數位系統等同垃圾

以這次熱點警示的1968 App為例,就是想用數位方法來解決問題,卻沒有正確的邏輯和資料,導致烏龍警示一堆,造成地方縣市長的反彈

首先是熱點的選擇,是否該請教地方哪些地區觀光人潮需要管制,每個熱點的容納量是多少,這些都是可先跟地方溝通後得到,例如地方說某熱點希望的容量是五百人,人潮超過三百就是黃燈,超過五百就是紅燈。

現在是以過去三個月的平均人潮來計算,超過平均人潮一定比例就警示,但過去三個月包括年假、寒假和清明連假,人數可能偏多,應該就純粹以現在即時人潮為準,超過地方政府的限制就警示。

另一個問題是即時人潮的估計,必須盡量精確,免得三更半夜還在黃紅燈,難怪被台南市長嘲笑難道是阿飄。但這個問題不是那麼簡單,現在政府只找中華電信是不夠的,電信運營商有很多家,難道其他電信顧客都不算是人潮?

熱點的即時人潮,應該是在這熱點的所有電信運營商的基地台用戶加起來,減掉住在這範圍的住戶,減掉開車路過的。所以政府應該找所有電信運營商,一起討論建立一個共同的用戶資料庫,大家只要向這個資料庫報人數即可,不需有用戶的詳細資料,以免侵犯隱私。

另外,這些熱點基地台的零時到清晨的用戶要剔除,停留時間不超過如三分鐘的也要剔除,以免計算住戶或路過的。當然如果基地台的涵蓋範圍愈小,計算就會愈精確。

數位科技和數位轉型,是所有政府和企業都要去做的事,沒有做就會落後和被淘汰。

但做就要做對,就像毛毛蟲蛻變一樣,如果數位轉型沒有做對,毛毛蟲還是毛毛蟲;數位轉型做對了,毛毛蟲就可以變成美麗的蝴蝶。










畫中有話/連假不忘社交距離


2020-05-01 00:14 聯合報 /   圖與文/杜建重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人人都不約而同保持「社交距離」。
五一連假前夕,指揮官陳時中重申,希望大家維持社交距離,五一連假是試金石;若國人配合好,政府開放會更有信心。








乳酪與龜苓膏的政客算計


2020-05-01 00:10 聯合報 /   蔡哲明/博士生(新北市)
指揮中心發放龜苓膏象徵確診歸零。 記者楊雅棠/攝影


廿世紀西方出現「新馬克思主義」,有別於傳統馬克思主義經濟決定論,是在批判相對自主性的政治利益,一種反智民主的政治操作。用來剖析柯市長與陳時中指揮官近日動作,凸顯背後隱藏的政客算計

柯市長對於錢櫃大火釀六死慘劇,雖表示:「我們不只道歉,覺得慚愧」,卻對相關業者的垂直管理隻字不提,也未呈報消防安檢的具體改善作為,也證實了市政安檢乳酪理論破洞百出

另外,陳指揮官關注敦睦艦隊列入通報的境內感染,對於軍醫聯合篩檢淪為防疫破口無為而治,尤其面對群聚事件的通報機制,莫衷一是;對確診為零的「龜苓膏」,還能津津有味?

當地方到中央官員,為了固守自身政治利益,開始充當爭功諉過的業配網紅,祭出「乳酪」與「龜苓膏」來粉飾太平與裝腔作勢,刻意模糊焦點也背離了民主精神

政治算計,不該淪為民主常態,任何天災風險都該回歸公共行政,如果動輒搬出「奇技淫巧」來擦指抹粉,反而愧對身為「人民公僕」。










口罩援外 也別忘海外台人


2020-05-01 00:07 聯合報 /   蔡履俊/退休人員(新北市)
疫情中心鼓勵國人把過去可領而未領口罩,用網路點選擬捐助國家,供政府援外參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連五日無確診病例,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鼓勵國人把過去可領而未領口罩,用網路點選擬捐助國家,供政府援外參考。立意雖佳,但別忘了還有許多在疫情嚴峻國家工作、就學的台籍眷屬,求一罩而不可得。

台灣成功防疫經驗,證明口罩能有效阻絕病毒傳播,目前國人每兩個月僅能申請「輸出」卅片口罩給在國外的二親等內親屬;政府大撒口罩外交之餘,也應優先考量在疫區的台籍眷屬。

台灣疫情控制得宜,有餘裕口罩援助受困疫情國家,既善盡國際社會責任,也能讓世界看到台灣,美事一椿無庸置疑;惟援外的同時,是否也請放寬海外台籍眷屬口罩寄送配額,使能共同領受台灣防疫成果。









工賑並濟 紓困大傘沒有死角


2020-05-01 00:02 聯合報 /   王釗洪/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全台無薪假人數激增,勞動部急推多項紓困方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日聯合報頭版報導,「紓困大傘 遮不到的隱形邊緣人」頗引人關注。在經濟好時,他們辛苦工作換取比基本工資略高薪酬,勉強維持一家生活, 沒有低收入戶的身分;在突如其來的金融海嘯,或新冠病毒肆虐下, 卻被逼到「貧窮線下的世界」。

遇到老闆不關門,領不到失業救濟,卻將正職改為鐘點人員,收入變少,三餐成問題;工時若被腰斬,連自己都養不起,何況孩子?欲哭無淚。

這些人在現實社會為數不少,也可說是中堅分子,政府不應不聞不問,或杯水車薪敷衍一下。 在非常時期,政府可以大膽施行財政政策,不但紓困更要救經濟,既使借債也在所不惜。 將近百年前,西方世界遭遇「大蕭條」,許多歐美國家實施「以工代賑」政策,不數年就將經濟帶回康莊大道。

台灣目前因為疫情影響到工作時數及收入的隱形邊緣人,還有被放無薪假的準失業及全失業人口,種類繁多。雖然政府已經撥出史無前例紓困預算,但對個人就業紓困,與對企業資金紓困,似乎不成比例。

政府不妨對就業紓困有需求的人一視同仁,編列多一點預算,政府自兼非常時期雇主,進行「工賑並濟」的措施。就每一位有工作需求者,依其所需工作時數,提供適當職位及較其先前正常收入稍高報酬;另一方面,政府全面調查公部門及準公部門有多少可以開放的職缺,包括一般業務、中下技術的生產及勞務,以及公共社區清潔維護等,以供媒合。

無可諱言,台灣社會確實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尤其環境衛生、清潔環保等方面。現代電腦設備,對供需調查以及工作媒合,逐日追蹤檢核,應該都不是問題,媒合過程可力求簡化。

這種工賑並濟的措施,於公於私有許多好處。首先,政府充分使用國內閒置人力資源,協助國家迅速從疫情中復甦。其次,就喜歡工作的個人而言,也會由於自己的貢獻而感到自豪,重拾信心之餘,也不再為自己有愧於家庭而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