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

葉銀華/投資人要了解國安基金的功能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投資人要了解國安基金的功能
◆  馬凱/力求振興抵用券最大戰果
◆  林中斌/吾今既老 求師于幼
◆  盛治仁/爬人生的第二座山
◆  李清志/中華商場的複製與再現
◆  趙春山/樂見國共高層會晤,緩和兩岸緊張

◆  王健壯/這是一個特殊的學習時刻
◆  黃介正/美國對中政策回不去了?
◆  方祖涵/暫停轉動的世界
◆  楊渡/澎湖與台灣命運之謎
◆  劉維公/口罩社會症候群
◆  陳立恆/發狂的地球,利益相關的全球未來
◆  楊志良/新冠肺炎的最糟情境

◆  薛承泰/天擇的再現







葉銀華/投資人要了解國安基金的功能


2020-03-13 23:31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所教授,本文僅代表個人意見)
新冠肺炎重創全球股市,台股難逃國際股災,一度跌破萬點大關。 記者胡經周/攝影


由於市場擔憂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對經濟成長的衝擊,以及原油價格大跌的驚嚇,使得本周美股道瓊指數不斷重挫;連帶影響全球股市,台灣股市也有較大的波動。蔡英文總統也召開國安會議宣示為避免疫情變化造成預期心理,各部會應即時因應,全力維持匯市穩定與股市動能。

此時媒體與投資人十分關注國安基金的態度。上述並非特例,每當股市一有較大的跌幅,媒體就會採訪國安基金是否進場護盤。要讓國安基金發揮功能,投資人就要先知道其設立的目的。

國安基金全名是國家金融安定基金,於民國89年(二○○○年)二月通過設置及管理條例,其設立目的是為因應國內外重大事件,以維持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穩定,確保國家安定,而規模為五千億元。能動用國安基金進入股票與期貨市場的條件,是因國內外重大事件、國際資金大幅移動,顯著影響民眾信心,致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

國安基金過去有六次進場,第一次在設立不久的民國89年(二○○○年)三月中旬,事件為總統大選與大陸朱鎔基總理發表恫嚇言論。第二次進場時機為同年十月初,當時新政府宣布停建核四、國際上又有網路泡沫破滅。第三次為民國93年(○四年)五月十九日,因三一九槍擊事件後之總統上任的政治紛擾。第四次為民國97年(○八年)九月十九日的全球金融風暴所造成的恐慌。第五次為民國100年(一一年)十二月廿日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第六次進場時機為民國104年(一五年)八月廿五日美國升息不確定性、亞洲貨幣競貶與經濟復甦趨緩。

這六次國安基金進場時,台灣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相對最近一次的高點之下跌幅度在十五%到四十.七%;然而並非國安基金進場就是萬靈丹,特別是頭二次進場,只有短暫的支撐或不具效果,之後股市仍繼續下探低點。

觀察過去國安基金進場經驗,投資人如何正確了解國安基金的功能?首先,國安基金是國家金融穩定的「最終手段」,投資人不宜將其視為股市下滑的護盤基金。國安基金要以設立目的來選擇進場,方能維護金融安定,當然上述國安基金動用條件仍然需要判斷。

國安基金進場條件是資本市場及其他金融市場失序或有損及國家安定之虞,因此國安基金進場必須思考是否存在「失序或損及國家安定」的情境,例如:有眾多賣股票者賣不掉、股市資金大幅外流致股市成交量急凍、台灣股市相對其它亞洲股市有超大跌幅,或股市大幅下跌牽動其他金融市場的恐慌。

再者,投資人若經常要求國安基金進場,可能要思考是否只有短暫效果?通常國安基金會購買大型股,在短期有支撐下,等同是讓大戶與機構投資人下車,或應付ETF贖回的賣壓,甚至可能吸引跟風的投資套牢。一旦只有短暫效果,而股價仍然下跌,則投資人要思考市場信心是否進一步動搖。

最後,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國安基金不是不能進場,但投資人要體認到國安基金過早進場是不易達成效果的。國安基金進場要避免子彈虛發,也要避免喪失穩定股市最後手段的地位。